文/張毅 編輯/蘇二
近期,我們經常聽到“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這句話,今天要和大家說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此次疫情,我被指派擔任發(fā)熱門診診療工作。在門診診療過程中,我發(fā)現除了感染情況,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也是需要重視的問題。
在發(fā)熱門診,常在半夜里接到很多咨詢電話,我明顯感受到電話那端的人的焦慮狀態(tài)。我不由想到2003年參加“非典”發(fā)熱門診時,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由此可見,感染只是一定范圍的,而焦躁的情緒問題則是一個普遍問題,所以今天我和大家聊聊在疫情期間如何做好情緒防護。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在《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有這樣一句話“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講的是人的精神與疾病的關系。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本身也包含著“心理健康”。
我們中醫(yī)認為情緒是致病的重大因素之一,就是所謂的“情志致病”。人的異常情緒可以干擾氣的運行,還能導致陰陽的失衡。情緒波動后會導致“賊火”,五志過極皆化火,這些都會導致陰陽失衡引起疾病。
記得在20世紀末有一首很流行的歌訣“莫生氣”,說的是生氣后會引起疾病?!饵S帝內經》中明確記載異常的情緒會引起氣機的紊亂——“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從而導致各類疾病。比如“怒則氣上”指的是暴怒的情緒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這就是我們經常在影視劇里看到的生氣后突然昏倒的場景。
在疫情期間,我們遇到最多的情緒變化是“憂郁、焦躁”。一方面是對目前情況的擔憂,另一方面是長期宅家后的焦躁,特別是還有一些生活經濟方面的壓力。
這些憂郁、焦躁的情緒符合我們中醫(yī)的“憂”“思”,會引起氣的聚結不散,從而會引起焦慮、失眠、抑郁等心理問題,從而導致抵抗力下降,還可能會引起甲狀腺、乳腺等疾病。筆者的研究團隊曾經做過甲狀腺結節(jié)及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等疾病的調查研究,發(fā)現該類疾病與中醫(yī)上的“肝氣郁結”有很強的相關性。
在特殊時期的諸多因素下,我們難免會產生不良情緒。我們應該怎么辦呢?總結下來就一句話:“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文解字》中“恬”解釋為“安也”,本意即為用舌頭舔心中的傷口、心靈的創(chuàng)傷,即自我寬慰、自我療傷,最終達到自得其樂、心安神怡的狀態(tài)?!疤竦摕o”就是讓我們自身的心態(tài)處于一種平和的狀態(tài),這樣身體的氣機就能順暢達到“真氣從之”的境界,避免疾病的產生。同時,我們的內心活動要平靜,不要過度思慮,做到“精神內守”,形足神旺,正氣十足,這樣就能增加抵抗力,不容易產生疾病。
對于一些心情憂郁、睡眠障礙的患者,可以使用中藥茶飲:玫瑰花1—3朵,麥冬5克,炒麥芽5克,諸品共煮,代茶飲,該茶飲具有疏肝清心、行氣健脾的作用。適用于心情憂郁、失眠多夢、脘腹脹滿、食欲不佳的患者。
春光明媚,希望各位能調整心情,樂觀面對生活,以健康、愉悅的狀態(tài)度過這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