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淑琴 金紫嫣 何明霞 漏雪波 林潔
摘 要:覆盆子中含有鞣花酸、山楂酸、β-谷甾醇以及黃酮類化合物等多種化學活性成分。鞣花酸是覆盆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腫瘤、降血糖、抑菌、護肝等多種藥理功能。本文通過超聲波法對覆盆子中鞣花酸進行了提取,并采用HPLC分析測定提取物中鞣花酸含量,優(yōu)化了覆盆子藥材中鞣花酸的提取工藝。
關鍵詞:覆盆子;鞣花酸;提取工藝
0 前言
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為薔薇科(Rosaceae)懸鉤子屬(Rubus)掌葉覆盆子的干燥果實。掌葉覆盆子又稱華東覆盆子,屬落葉灌木;葉掌狀深裂,托葉條形;花單生于短枝頂端;聚合小核果,球形,紅色,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江蘇等華東各省。目前已有研究報道的覆盆子化學活性成分主要有:覆盆子酸(Fupenzic acid)、鞣花酸(Ellagic acid)、D.谷甾醇、勞丹型(Labdane)二萜苷goshonoside F5、黃酮類化合物以及三萜酸等。其中,鞣花酸是覆盆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抗癌、抗腫瘤、抗肝損傷、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等多種生物學活性。本研究比較了不同提取條件對覆盆子中鞣花酸提取率的影響,優(yōu)化了覆盆子中鞣花酸的提取工藝。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研究所用材料為產(chǎn)自浙江麗水的覆盆子干燥果實,鞣花酸標準品購于上海篤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純度≥98%)。
1.2 儀器
CS101-3EB型電熱鼓風干燥箱(重慶四達實驗儀器有限公司);KQ3200E型超聲波清洗儀(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SHZ-DⅢ型循環(huán)水式真空泵(鞏義市英峪予華儀器廠);大連利特P230Ⅱ型高效液相色譜儀(大連依利特)。
1.3 實驗方法
1.3.1 正交試驗設計
選擇甲醇濃度(70%、80%、90%)、固液比(1:10、1:15、1:20)、提取時間(10min、20min、30min)三個因素,設計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分析上述三種因素對覆盆子中鞣花酸提取效果的影響。
1.3.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將兩個不同產(chǎn)地的中藥材覆盆子品種,置于60℃烘箱中,風干4~6h,干后用粉碎機粉碎至細粉狀并過80目篩。稱取過篩后的覆盆子粉末1g,根據(jù)正交試驗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提取液經(jīng)循環(huán)水式真空泵抽濾后,將過濾液定容至50mL。取1mL定容后的提取液,以0.22μm微孔膜過濾,作為供試品溶液。鞣花酸浸提率通過以下公式計算:浸提率=浸提液中鞣花酸質量/覆盆子粉質量×100%。
1.3.3 標準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1mg干燥恒重鞣花酸標準品,用色譜純甲醇充分溶解,制成1mg·mL-1的母液,再將母液用色譜純梯度稀釋成0.5mg·mL-1、0.2mg·mL-1、0.05mg·mL-1、0.01mg·mL-1的標準溶液,以0.22?m微孔膜過濾,置4℃冰箱中保存,備用。
1.3.4 色譜條件
C18AQ色譜柱(4.6mm×250mm×5μm),柱溫30℃。
流動相甲醇(A)--水(含0.2%磷酸,B),梯度洗脫,0-10min,60%-40%A;10-15min,60%A;15-20min,40%-10%A;20-25min,10%-60%A。流速為1mL/min,進樣量10μL,測定波長為254nm。
2 實驗結果
2.1 標準曲線的繪制
在選定的色譜條件下,將標準液從低濃度到高濃度依次進樣10?L,色譜峰保留時間為8.727min(圖1)。以色譜峰面積Y和對應的濃度X(mg/mL)作標準曲線,得出線性關系為:y=147.39x+3.7574;r2=0.9964。
2.2 提取液中鞣花酸含量測定
采用2.3.4中的高效液相色譜條件對標準品和覆盆子供試品溶液中的鞣花酸含量進行分析。每次進樣10?L,色譜峰保留時間為8.747min(圖2)。根據(jù)表1所示的L9(33)正交試驗表,計算正交試驗的不同條件下得到的覆盆子提取液中鞣花酸的含量,計算浸提率。由表1中的極差R可判定,影響覆盆子中鞣花酸浸提率的因素依次排列為:超聲時間>甲醇濃度>固液比。正交分析結果顯示,覆盆子中鞣花酸的最優(yōu)提取方案為A2B1C2(甲醇濃度90%、固液比1:20、超聲時間20min)(表1)。
3 實驗結果
通過正交試驗設計,本研究對覆盆子中鞣花酸的提取工藝進行了優(yōu)化,獲得了超聲波法提取覆盆子中鞣花酸的最佳工藝條件(甲醇濃度90%、固液比1:20、超聲時間20min)。在最佳工藝條件下,鞣花酸的浸提率可達0.58%。此外,本研究正交設計各條件下獲得的覆盆子中鞣花酸浸提率均高于0.4%,表明實驗所用的覆盆子藥材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規(guī)定的標準,即干燥覆盆子藥材中的鞣花酸含量不得少于0.2%。
參考文獻:
[1]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詞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2698-2689.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4):247-250.
[3]皮慧芳,吳繼洲.覆盆子的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研究述要[J].中醫(yī)藥學刊,2003,21(12):2169-2174.
作者簡介:
汪淑琴(1997- ),女,漢族,安徽安慶人,本科,浙江樹人學院,生物工程,生物資源及天然產(chǎn)物利用。
通信作者:
林潔(1998- ),女,漢族,浙江溫州人,本科,浙江樹人學院,研究方向:植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
基金項目:本研究由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項目號:201811842025)資助完成,項目名稱:不同產(chǎn)地覆盆子中三萜酸類成分含量及生物學活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