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要】目的 研究綜合預防性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病率的影響作用。方法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110例新生兒,采用抽簽法進行分組,參照組(n=55)予以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n=55)予以綜合預防性護理干預,較比二組患兒的首次排胎便時間、首次排黃時間以及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病率。結果 實驗組新生兒的首次排胎便時間、首次排黃時間均快于參照組,實驗組的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病率(1.82%)低于參照組(12.7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新生兒科中開展綜合預防性護理干預,對預防高膽紅素血癥、降低發(fā)病率具有重要幫助,值得推廣。
【關鍵詞】綜合預防性護理干預;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病率;影響作用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4..01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一種以皮膚及鞏膜黃染為特征的疾病,因血清膽紅素水平過高會影響大腦發(fā)育,因此臨床對其應加以重視[1]。有研究證實,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具有一定的自愈性,如能對新生兒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對病情防治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我科為部分新生兒開展了綜合性護理干預,效果較為理想;現(xiàn)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5月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兒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共計110例。其中有男58例,女52例;足月兒92例,早產兒18例;體質量在2.35~4.85 kg,平均(3.35±0.40)kg;對比二組新生兒的資料數(shù)據得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新生兒在院期間所接受的是常規(guī)護理措施。實驗組新生兒在院期間所接受的是綜合預防性護理措施,如下:
健康宣教:為新生兒的家長做好健康知識宣教,主要是講解新生兒的照護要點與注意事項,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形成原因、臨床癥狀、防治措施等相關知識,讓家長對該病有個正確認知,也有助于其更好的照護新生兒。
預測評估:對新生兒的胎齡、體征、精神狀態(tài)、生化指標等進行記錄與分析,利用經皮但紅素儀對新生兒進行監(jiān)測,觀察、分析經皮膽紅素值得變化情況,如有異常情況,要及時做好診斷與防治。
撫觸與按摩護理:在新生兒出生24 h內,安排母嬰接觸進行母乳喂養(yǎng),在每次喂養(yǎng)之后,護理人員可利用雙手對新生兒的面部、胸部、腹部、背部、臀部以及四肢進行撫觸按摩,1日2~3次,保持力度適中,有助于刺激神經,促進胎便排出。
早期藥物預防:如發(fā)現(xiàn)新生兒的膽紅素水平較高時,可酌情使用茵梔黃口服液、微生態(tài)制劑等進行預防,以免膽紅素水平持續(xù)上升,加重病情。
光療護理:對于體重較低或早產新生兒,可采取預防性光療護理,提前將光療強度與時間調整好,并要對患兒體溫、不良反應進行密切監(jiān)測,在此期間要主要保護小兒的眼睛、臍部與生殖器部位。
1.3 評價指標
統(tǒng)計并對比二組新生兒的首次排胎便時間、首次排黃時間、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病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1.0對研究所得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x±s)與計數(shù)資料(n,%)的比較結果分別予以t值和x2值來驗證,當P<0.05時說明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實驗組新生兒的首次排胎便時間為(2.8±0.4)h,快于參照組的(3.9±0.9h),實驗組的首次排黃時間為(36.8±6.3)h,快于參照組的(50.6±7.6)h;經檢驗,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新生兒中,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病率為1.82%(1/55),顯著低于參照組的12.73%(7/5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新生兒的膽紅素水平較高時,因新生兒期的血腦屏障功能發(fā)育不完全,膽紅素極易透過血腦屏障,造成腦損害[3]。臨床可以通過口服中藥、人工通便等方式來對高膽紅素血癥進行治療,但如能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我科主張為新生兒實施綜合預防性護理干預,包括健康宣教、預測評估、撫觸與按摩護理、早期藥物預防、光療護理等方面,從多方面為患兒進行照顧與護理,以降低疾病發(fā)生風險,可以在出現(xiàn)高膽紅素血癥表現(xiàn)的早期,及時予以診斷與防治,進而能夠確保新生兒盡快、順利出院。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新生兒的首次排胎便時間、首次排黃時間均快于參照組,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病率對比參照組更低,兩組數(shù)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也充分凸顯出了綜合預防性護理干預的臨床開展效果。
由此可見,在新生兒科中開展綜合預防性護理干預,可使高膽紅素血癥的發(fā)生率得到有效降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蔡春連,熊麗娜,王 燕,等.體位更換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光療效果的meta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2):1432-1437.
[2] 陳 青,馬釔求,韋素蘭,等.加強護理模式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應用 效果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7,36(7):149-152.
[3] 廖麗芳.綜合預防性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病率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