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建設的重要內容,將思政教育融入高校的各類教學之中已成為常態(tài)。在高校體育活動中將思政教育恰當?shù)貪B透給學生,對提升學生自我需要與滿足感、促進集體主義思想的形成、緩解壓力、活躍思維等具有重要意義。結合天津理工大學的實際情況,對體育教育中的思政教育開展分析與探索,切實以其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內容實踐,為實現(xiàn)良好的思政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思政教育;體育;融合性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22-0044-02
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設領域對各類課程進行融合實踐已然成為高校的主流做法[1]。體育教育活動與思想政治理論的實踐必須結合實際工作開展,才能在形成協(xié)同效應的基礎上不斷取得進步[2]。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設不能局限于單純的理論,更應該明確過程的目標任務。在體育教學領域要實現(xiàn)其專業(yè)技能的教學,在其他領域也要有各自的課堂教學特點,進而不斷地深化自身的課程教學過程[3],切實將思政教育的內涵融入自身的教學中去,通過與思想政治課相互呼應而形成綜合且全面的協(xié)同互補體系,最終為有效推動學生的綜合思想政治建設發(fā)揮積極作用[4]。
一、思政教育融入體育教學課程的重要性
思政教育往往是其他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重要基礎,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對于學生而言,體育課不僅是保證身體素質的課程,還可以放松心境、緩解心理壓力、調節(jié)情緒等。實踐不僅能實現(xiàn)學生專業(yè)能力的提升,還可加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我價值。為了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在日常的教育主題活動建設中應積極推進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通過多元化的方式發(fā)掘體育課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在充分發(fā)揮體育課程建設的基礎上不斷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
二、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的思政教育內涵
在當前高校體育課程的建設中,除了首要的技能培訓目標之外,還應該包括健康心理建設目標。中國體育文化所崇尚的是健康的生活理念,帶給人們的是樂觀、陽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中國體育文化里充滿了艱苦奮斗、永不言敗、努力拼搏的體育精神,這些恰恰是當今大學生個人氣質里最缺乏的東西。在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中,在加強課程教育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學生的心理承壓性,使得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與堅定的信念,使其可以適應社會各種現(xiàn)狀,在該過程中通過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標準。用體育運動來修煉心性和釋放壓力是現(xiàn)今大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之一。體育體現(xiàn)的鼓舞力、感染力和征服力,有助于強化大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有效緩解大學生面臨的學業(yè)、就業(yè)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壓力,有助于增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三、思政教育融入高校體育的實踐化分析
(一)完成體育教學大綱規(guī)劃設計
在高校的教育建設中,教學大綱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基本指導綱領,教學大綱的有效設計規(guī)劃會直接影響整個教學過程的實踐。指導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不僅是教學內容實踐的重要基礎,更是整個系統(tǒng)化建設的核心要務。切實將思政教育融入當前高校的體育教學之中,需要高校對目前已有的教學大綱進行深入剖析與總結,將主旨任務加以明確和細化,不斷地將思政教育積極地融入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來。通過大綱內容的落實,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打下基礎。
(二)創(chuàng)新性設計體育課程教學內容
在整個課程體系的建設中,應該為學生量身打造對應的思政教育實踐內容,切實將思政建設理論落到實處。通過多元性的體育教學項目運動形式,在實踐中不斷地滿足學生的要求。在此建設過程中,高校應該注重學生的差異性,不斷強化整體的體育項目中不同的思政教育特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在運動教學的實踐過程中,要通過思政建設來強化學生的韌性、堅持等意志品質的鍛煉。在該過程中老師要通過有效的手段實現(xiàn)對學生自我意識的引導,學會包容與鼓勵,培養(yǎng)學生集體大于個人的意識,使他們在個人與集體產(chǎn)生矛盾沖突時,服從集體,以集體為重。
(三)靈活使用教育教學方法
在思政建設的過程中,老師要學會使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方法來對學生的意識加以引導,尤其要注重將思政教育貫徹于實際生活中。教師的教學方法要結合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在明確學生自身特點的基礎上,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將思政建設理論結合學生在研討、交流、比賽中的實踐問題展開分析。在思想建設的基礎上,不斷鼓勵學生減輕自身的心理負荷,通過科學化的訓練手段使得學生的技術動作更加嫻熟有效,并在此階段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合作競爭意識和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學生頑強拼搏和永不言敗的意志品質,以取得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四)建立高校體育思政教育評價體系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的德育功能常被學校和教師忽略。體育教學對學生的素質、技能有明確的評價指標,因此,要實施體育課程思政教育改革,必須建立高校體育教學德育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細化標準,使教師重視體育教學的德育功能,積極挖掘體育的德育價值。將思政教育作為整個體育教學的“有效載體”加以發(fā)展,對提升大學生運動員的專業(y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五)結合教學場地條件實現(xiàn)思政教育
在場地開展課程教學,是保證體育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實踐基礎,為此不僅需要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等基礎性的思政教育,更應該強化場地教學的現(xiàn)實性教學意義。尤其在室外的體育教學,特別是出現(xiàn)炎熱、酷寒、大風等惡劣天氣時,教師要善于觀察和了解學生的思想情緒,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引導和教育,培養(yǎng)他們不畏艱難、不怕困苦的品質。
(六)體育教師在思政建設中的作用
在思政建設中,體育教師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播者。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還應該注重教師自身的品德建設,如此才能更深刻的影響學生。對老師的要求是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做到學高為師,以身示范,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我思想政治修養(yǎng)。在對體育教師的教育建設中,應該強化教師對于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心與進取心,鼓勵老師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切實地將實際技能與自身教學能力加以緊密結合,使學生將課程中所學到的技能應用于實踐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我素質。
四、結語
本文就高校思政教育與體育教育結合進行探索與分析,通過多元教學方法的實踐分析,切實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供新的思路。高校體育課程是一個良好的思想建設實踐領域,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性意義。在實際的思政教育中,通過全面性的體育教學課程實踐,在幫助學生強化自身技能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利用思政教育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品質,不斷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作用,激勵學生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樹立頑強意志,取得更優(yōu)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孫茂奎.高校體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9,(30):102-103.
[2]徐元.試論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J].才智,2019,(30):92.
[3]趙華.高校體育教學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9):100+102.
[4]李偉,呂宏偉.高校體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7):129+128.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Xiao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As the key cont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all kinds of teaching, which has already become a normal pract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ield of Physical Educ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pp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physical activities. Moreover,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infilt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students in college sports activities, so as to improve their needs and satisfaction,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ollectivism, to relieve pressure and to stimulate their thinking. 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is paper starts to carry out relevant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ally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realizing go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its innovative teaching content practice.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20-01-18
作者簡介:劉驍(1989-),男(漢族),天津人,碩士研究生,高校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