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教學與作文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文言文深奧難懂,中學生作文往往立意不準確,內(nèi)容沒有深度,缺少合適的例子充實文章的內(nèi)容。在文言文教學中滲透作文指導,一方面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另一方面文言文寫作技法的注入能夠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較大的提升。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作文
【中圖分類號】G6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5-0117-01
【本文著錄格式】周遠昌.初中文言文教學如何滲透習作指導[J].課外語文,2020,19(15):117,119.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與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當今文言文教學,大部分老師為了學生能應付考試,花相當多的時間來疏通字詞句,對文言文的藝術(shù)手法卻很少探究。教材中選編的文言文,在謀篇布局、遣詞造句、音韻聲律等方面堪稱典范。我們應該利用好這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將作文教學滲透到文言文教學中,讓學生從典范文章中獲得寫作素材,掌握寫作之道。
一、積累文言文的好詞佳句
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會逐漸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白話文中的很多名言警句和成語大多來自文言文中的一些經(jīng)典作品。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讓學生積累文言文中的好詞佳句,可以有效提升學生作文的語言涵養(yǎng),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學習《醉翁亭記》時,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的好詞好句?!蹲砦掏び洝纷鳛槲覈糯膶W藝術(shù)的又一座巔峰,文中有很多經(jīng)典的語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我國現(xiàn)代語言中經(jīng)常運用的語句,還有“峰回路轉(zhuǎn)”“水落石出”“觥籌交錯”等成語流傳千古。學習本文時,我首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作者表現(xiàn)的那種醉心山水的豁達之情,體會作者內(nèi)心的感情變化。然后引導學生找出本文中的經(jīng)典詞句,讓學生將這些詞句積累下來,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形成豐富的詞句庫。我還指導學生對積累的好詞好句進行分類,如分為親情類、友誼類、磨難類等,學生寫作時遇到相關(guān)話題,就可以在所屬的類別中選擇恰當?shù)膶懽魉夭?。寫出辭藻生動、新穎別致,又有文化底蘊的文章。
二、學習文言文煉字煉句
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一文中寫過:“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贝笠馐牵涸谇榫吧弦欢ūM力刻畫形貌,在用辭上一定盡力要求新穎。古人寫文章非常講究用字的精煉。文章寫完后還要不斷修改,達到“意少一字則義闕,句長一言則辭妨”,才算大功告成。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三峽》就是煉字煉句的典范。胡明坤老師在《關(guān)注文言文的“煉字煉句處”》一文中談到,余映潮老師在執(zhí)教《三峽》一課時,在“賞文段”部分,他讓學生欣賞第三段文字的表達之美。學生思考,自由發(fā)言。其中一個學生這樣說:“‘飛漱其間的‘漱是‘沖蕩的意思,就是說瀑布飛在懸崖之間,然后沖蕩下來,這句話也表達了作者對瀑布特別的贊美?!本o接著,余老師適時點撥:“飛漱其間”寫出了高度,寫出了速度,暗寫聲響,我們似乎能感受到呼呼的聲音,水撞擊懸崖的聲音,也是很好聽的?!笆弊忠灿玫煤?,我們甚至能感覺到浪花的飛沫飄落在我們的面前。簡單的四個字,在余老師深刻細膩的品讀指引下,有聲、有形、有勢、有味,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最后,余老師用“美在層次的清晰,美在景物的攝取,美在視角的變化,美在線條的組合,美在景物的映襯,美在語言的秀美”來總結(jié)。整個過程,學生有靜靜的思考,老師有巧妙的引導,共同進行美妙的文學鑒賞活動。誦讀、思考、沉吟、玩味、交流、對話,作品的文學味緩緩溢出。在文言文教學中,我也經(jīng)常引導學生推敲好詞好句。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煉字煉句的習慣,寫出用詞準確精煉,又生動活潑的好文章。
三、學習文言文繪景寫人
作文教學中,我們教學生描寫景物時,總是強調(diào)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在文言文中,作者卻把這種技法發(fā)揮到極致。學習《醉翁亭記》時,我首先讓學生寫家鄉(xiāng)四季景色的作文片段,二十分鐘后,絕大部分同學寫完了,有的同學還寫了400多字。但很多同學的作文沒有抓住四季景色的特點來寫。我先不點評,而是讓學生欣賞《醉翁亭記》中描寫四季景色的句子,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寫得太好了。我又讓一些同學說出好在哪里,學生踴躍發(fā)言,說出自己的見解。接著,我叫學生把自己寫的作文片段跟《醉翁亭記》中描寫四季景色的句子作對比,找出差距。最后我總結(jié)說:“《醉翁亭記》中描寫四季景色的句子‘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作者極盡簡潔之致,抓住四時景物的不同特征加以描繪:春天,芳草萋萋,幽香撲鼻;夏日,樹木挺拔,枝繁葉茂;秋時,風掃落葉,霜滿大地;冬季,萬木蕭索,木枯石出。隨著四個季節(jié)的不同,景物特色亦各迥異,且互相映襯,變化有致,極易觸發(fā)人的聯(lián)想,給人以美感享受。因此,我們要學習本文抓住特征描繪景色的寫作技巧,并應用到寫作中,晚自習課修改自己寫家鄉(xiāng)四季景色的作文片段?!钡诙?,我看到很多同學的作文寫到了家鄉(xiāng)特有的景物,還寫到了這些景物四季不同的特色。普遍掌握了抓住特征描繪景色的寫作方法。
文言文中人物描寫手法也值得我們效仿,如《賣油翁》中襯托手法的運用。寫陳堯咨善射“十中八九”,突出了賣油翁自錢孔瀝油而錢不濕的高超、精湛的技藝。寫陳堯咨稍有成績就自夸自傲起來,反襯了賣油翁謙虛樸實的美德。寫陳堯咨氣勢逼人,映襯了賣油翁從容不迫的態(tài)度。由于有陳堯咨射箭這一段作有力的鋪墊和襯托,就把主要人物形象充分地凸顯出來了。襯托手法的運用,使得這篇一百三十五個字的短文敘述疏密相間,又重點突出;明白曉暢,又委婉生動;主題思想表達得鮮明突出。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就應該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寫作手法的妙處,學習這些寫作手法,并應用到寫作實踐中,塑造出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
四、學習文言文謀篇布局
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很注重文言字詞的落實和翻譯以應付考試,忽略了文言文結(jié)構(gòu)的分析,這是一個極大的遺憾。古人寫文章,非常重視文章的謀篇布局,例如,《魚我所欲也》一文,是議論文的典范,既有道理論證,又有舉例論證,還間有對比論證,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細細品讀,的確讓人覺得論述得精妙暢達。文章開頭以“舍魚而取熊掌”為喻,提出“舍生取義”這一中心論點。然后從正面說明,因為有比生更可貴的東西,有比死更可惡的東西,所以應該舍生取義。接著從反面證明,“義”比求生惡死更重要,所以應該舍生取義。最后歸結(jié)到人本來就有“舍生取義”的“本心”,不應喪失。層層相扣,嚴密無縫,兩大部分之間也是如此,在第一部分推理的基礎(chǔ)上,第二部分用事例進一步論證“義”重于生死,“義”重于利;并批判了重利輕義、見利忘義的行為;最后著重指出這種行為就是失掉了原來固有的“羞惡之心”。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補充和深入,前后貫通,渾然一體。文言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把這些結(jié)構(gòu)嚴謹?shù)奈难晕漠斪鲗懽鞯氖痉侗?,引導學生認真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讓學生吸收這些文言文的結(jié)構(gòu)技巧,并將這些寫作技巧運用于議論文寫作中,從而解決議論文寫作中難以把握結(jié)構(gòu)的問題。
古今文章一脈相承,在文言文教學中滲透習作指導,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探求文言文寫作技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寫作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定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優(yōu)化作文教學。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語文九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郭慶申.鼎尖教案.語文[M].延吉:延邊教育出版社,2018(12).
[3]劉勰.文心雕龍[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周遠昌,1973年生,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人,本科,紫金縣琴江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文言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