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娟
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關注并執(zhí)著追求的目標。因此,積極探索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一年來,我校以追求高效課堂為目標,采用“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不斷摸索,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合作學習的方法,這些方法是在集體并行教育的前提下進行的分組學習方式。在充分肯定學生之間存在差異的情況下,發(fā)揮小組群體活動的主體功能、互助功能,同時通過同學之間、小組之間等的交往,培養(yǎng)學生參與活動、與人合作、與人競爭,交往溝通等現(xiàn)代意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最終達到主動發(fā)展,提高效益的目的。在此,我認為要搞好小組合作學習,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定位目標,引領合作交流
“凡事預則立”,教學也如此。任何一個教師在教學之前必須有一個精心策劃的教學目標。我們要依據課標的要求以及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學生依據書后練習,共同制定本節(jié)課的目標。在共同確定目標的過程中,學生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任務,對一堂課的訓練目標做到心中有數(shù),從而能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合作學習,讓教學目標貫穿于教學的始終。
二、優(yōu)化組合,迎接合作交流
科學分組是進行合作學習的首要條件。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小組人數(shù)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shù)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shù)太少也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分組也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教師應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yōu)化組合,這樣分組既能保持異質組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優(yōu)勢,又便于教師把握學困生的學習狀況,及時降低合作內容坡度,做有針對性輔導。
三、精選內容,利于合作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有很多好處,但不能濫用小組合作學習,要選擇值得合作而且能夠合作的內容。因此我們可以選擇以下內容。
1.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
在每節(jié)數(shù)學課的教學中,總有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值得合作討論的,如在“長方形的面積”一節(jié)課的教學,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歸納總結。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各種形式來推導它的面積計算方法,使學生通過討論合作,歸納總結。漸漸把每個組員支離破碎的想法互相組織起來,得到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2.實踐操作的內容
小學數(shù)學有些知識要通過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動口討論,集思廣益才能完成的。
3.解決問題的關鍵處
解決問題的關鍵處指數(shù)學教學中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組織學生合作討論解決問題的關鍵處,能夠促進問題的順利解決。如“二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一節(jié)中,總結計算方法的關鍵是理解算理,如果在教學中讓學生對上面所說的問題關鍵處進行合作討論,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遷移,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4.尋找解決問題方法處
學生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方法會因學生思維能力的差異或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在尋找解決問題方法處進行討論,他們就能夠在討論中相互之間得到啟發(fā),就能夠比較順利地尋找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進一步尋找出比較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有效實施,學會合作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根據教學安排和教學內容的不同可設計成各種任務活動,它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段或一個環(huán)節(jié),也可以一節(jié)課都進行活動,乃至幾節(jié)課或課外的都進行活動。簡言之,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進行。
(一)課前的小組合作學習
課前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一般圍繞預習知識來進行,包括準備下節(jié)課需要的學具、復習與課有關的重點知識等。在布置預習內容時,教師應提出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要求。如果把學習任務都安排在課堂內來教學,勢必花去大量的時間。布置預習,有的學生自制力較差,難以很好的完成任務。因此我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小組成員間互相合作,共同完成。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檢查,對于表現(xiàn)好的個人和小組進行表揚。這種小組活動既能營造課前合作學習的氣氛,又能激發(fā)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二)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
在教學中,整堂課完全運用合作學習方式的情況相對較少。大部分教學要將集體面授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針對課堂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教師要深鉆教材,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真實性和探究性。要設計好哪些內容需要合作學習,什么時候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都在圍繞本課的重點開展活動,在小組活動時教師應認真觀察各小組的進展情況,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間的互動,適時點撥。此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組織小組學習成果的交流,如舉行組際間的比賽,以增強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意識和競爭能力。
(三)課后的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由于年齡小,在學習方面對教師產生依賴感,往往是上完課、做完老師所布置的書面作業(yè)后就無所事事了。而學習單靠課堂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教師很好地指導小組課后的合作學習活動,例如布置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檢查書面作業(yè)等等,這些由組長監(jiān)督實施,并要求組長及時匯報課后學習情況。教師根據反饋信息指導各小組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
五、培養(yǎng)習慣,促進合作交流
良好的習慣是合作學習的關鍵。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我們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習慣:積極發(fā)言的習慣、認真傾聽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互助合作等學習習慣。這些習慣,應按層次、分步驟的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
一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小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xiàn)象。二是教給學認真傾聽的習慣。三是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踴躍發(fā)言的習慣。
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已經成為教學的主流,但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實踐中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隨著我們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會進一步深入。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反思和總結, 小組合作學習定能不斷地得到豐富和完善,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