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紅梅
【摘要】目的 探討預見性思維能力訓練在危重燒傷患者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在危重燒傷患者護理安全管理中實施預見性思維能力訓練,比較實施前后護理質量及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結果 預見性思維能力訓練實施后護理質量各項目分數(shù)、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實施前,實施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護理糾紛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實施前,(P<0.05)。結論 在危重燒傷患者護理安全管理中實施預見性思維能力訓練,可提高護理質量,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關鍵詞】預見性思維能力訓練;危重燒傷;安全管理;護理安全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2
燒傷是臨床突發(fā)事件,尤其是危重燒傷患者,病情進展快、復雜多變,不僅增加了護理難度,也給護理帶來了很多不安全因素[1]。要求護理人員不僅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護理經(jīng)驗,還要有較強的應激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和預見性思維能力,以提前發(fā)現(xiàn)護理中的風險因素,做好預防措施。因此燒傷可對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術水平的要求要明顯高于其他專科[2]。為此,我院將預見性思維能力訓練納入對危重燒傷患者護理安全管理中,本文對其效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于2018年3月始預見性思維能力訓練納入對危重燒傷患者護理安全管理中,選擇2017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34例危重燒傷患者為實施前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齡18~63歲,平均(46.22±3.74)歲;選擇2018年3月~9月收治的37例危重燒傷患者為實施后組,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齡19~64歲,平均(46.46±3.8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預見性思維培訓:通過講座形式對護理人員進行預見性思維培訓,內容包括風險評估、預測及防范等相關知識、相關法律知識,提高學員對預見性思維重要性的認識及增強法律觀念。并結合案例進行風險教育,以提高護理人員的預見性思維能力。
1.2.2 正確評估護理風險:護理人員利用評估工具、采用預見性思維護理方法及時對護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科學客觀評估和預測,對患者燒傷情況、可能發(fā)生的病情變化、并發(fā)癥及不良事件
等進行及時準確的評估。
1.2.3 實施針對性措施:制定預防風險事件應急預案及流程,以及時處理各種突發(fā)性事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調整和改善程序。
1.2.4 一對一指導:培養(yǎng)預見性思維護理管理的護理骨干,發(fā)揮骨干的作用做好低年資護士的指導,同時積累經(jīng)驗,及時發(fā)現(xiàn)護理中的安全隱患,分析其存在原因,制定防范對策,提高整個科室護理人員的預見性思維能力。
1.3 觀察指標
從基礎護理、護理安全、??谱o理、健康教育、護理記錄方面對預見性思維能力訓練實施前后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輸入SPSS 17.0軟件包,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
2 結 果
2.1 預見性思維能力訓練實施前后護理質量比較
預見性思維能力訓練實施后護理質量均高于實施前(P<0.05)。見表1。
2.2 預見性思維能力訓練實施前后不良事件、護理糾紛發(fā)生率
預見性思維能力訓練實施后墜床、非計劃性拔管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護理糾紛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實施前,護理滿意度高于實施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護理安全管理的目的是科學評估患者住院期間的不良事件及因素,以保障患者住院期間的健康,促進其恢復。危重燒傷患者病情嚴重,容易反復發(fā)作,常存在諸多不可預見性狀況[3];且患者治療時間長,部分患者甚至需要多次手術,患者臥床時間長,容易發(fā)生意識障礙、肢體功能等,增加了墜床、壓瘡、跌倒、導管感染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本組資料中,預見性思維能力訓練實施后護理質量各項目分數(shù)、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實施前,實施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護理糾紛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實施前。與資料報道相似[2]。提示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預見性思維能力培訓、正確評估護理風險、實施針對性措施、一對一指導等護理措施可提高護理質量,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在危重燒傷患者護理安全管理中是一種有效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丁 云.CDIO模式在危重癥燒傷護理專項培訓中的應用[J].循證護理,2019,5(1):37-41.
[2] 馮 綺.危重燒傷患者護理安全管理中的預見性思維能力訓練的運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32):290-291.
[3] 劉若姣.預見性思維培養(yǎng)對內分泌科護理管理質量的影響[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8,26(12):103-105.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