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豪,郭慧琳
(甘肅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46)
穿心蓮[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 f.)Nees]又名春蓮秋柳、一見喜、欖核蓮、苦膽草、金香草、金耳鉤、印度草和苦草等,一年生草本,藥用植物,具有解熱、抗炎、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調節(jié)等作用[1-3]。在臨床上,穿心蓮主要用于治療人或動物的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膚疾病以及急性菌痢、胃腸炎、感冒發(fā)熱和高血壓等疾??;另外,穿心蓮也可用于抗癌和抗生育等[4-10]。研究表明,穿心蓮具有很高的體外抗菌活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甲型鏈球菌和乙型鏈球菌均有明顯的抑菌作用[7]。為進一步確定穿心蓮對致病性大腸桿菌的抑制作用,特進行本試驗。
藥物:中藥穿心蓮購自本地醫(yī)藥公司。
菌株:雞大腸桿菌菌株系本實驗室從當地雞場疑似病例中分離、鑒定和保存的優(yōu)勢菌株O78型大腸桿菌。
培養(yǎng)基的制備:普通LB肉湯和普通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均按常規(guī)方法配制。
1.2.1 穿心蓮水提取物制備
稱取穿心蓮200 g,清洗、浸泡后加2 000 mL蒸餾水,文火煎煮1 h,保存濾液。分別加1 600 mL和800 mL蒸餾水進行第2次和第3次煎煮。合并3次濾液,加熱濃縮到200 mL(生藥濃度為 1 g/mL),高壓滅菌后4 ℃保存?zhèn)溆谩?/p>
1.2.2 制備菌懸液
將大腸桿菌接種到肉湯培養(yǎng)基中,37 ℃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 h,調節(jié)菌液濃度為107CFU/mL。
1.2.3 含藥培養(yǎng)基的制備
按常規(guī)方法配制普通營養(yǎng)瓊脂,按所需濃度加入不同體積的穿心蓮水提取物,使各組培養(yǎng)基藥物濃度分別為5 mg/mL、10 mg/mL、20 mg/mL和 40 mg/mL,高壓滅菌后,放置于超凈工作臺,待培養(yǎng)基冷卻至40 ℃~50 ℃,倒入培養(yǎng)皿。
1.2.4 試驗分組
試驗設5組,每組設3個重復(n=3)。試驗Ⅰ組的培養(yǎng)基不含穿心蓮水提取物,為空白對照組,試驗Ⅱ組、試驗Ⅲ組、試驗Ⅳ組和試驗Ⅴ組的培養(yǎng)基分別加入不同體積的穿心蓮水提取物,使各組培養(yǎng)基含藥濃度分別為5 mg/mL、10 mg/mL、20 mg/mL和 40 mg/mL。
1.2.5 預試驗
取1 mL菌懸液,用無菌生理鹽水104倍稀釋,然后取100 μL稀釋菌液,均勻涂布于事先準備好的普通營養(yǎng)瓊脂平板上,置37 ℃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 h后取出,置4 ℃冰箱備用。
1.2.6 抑菌試驗
在無菌條件下,取預試驗制備的大腸桿菌培養(yǎng)皿,選擇一生長良好、邊緣整齊且獨立的圓形菌落,用直徑5 mm的打孔器進行打孔,用鑷子輕輕夾出菌餅并翻轉,使長有菌落的一面朝下,對各試驗組及對照組的培養(yǎng)皿進行接種,每組3個。接種后置于37 ℃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3 d后用十字交叉法測量每組3個菌落直徑,求平均值,并計算抑制率。抑制率計算公式如下:
穿心蓮水提取物對大腸桿菌的抑制試驗結果見表1,方差分析結果見表2。
由表2可見,F=52.36>F0.01,說明該試驗的處理平均數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極顯著差異(P<0.01)。用最小顯著差數法(LSD法)進行多重比較,結果見表3。
查t值表,當dfe=10時,t0.05=2.228,t0.01=3.169。計算得:
由表3可見,試驗Ⅰ組與試驗Ⅳ組和試驗Ⅴ組之間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極顯著差異(P<0.01),與試驗Ⅱ組和試驗Ⅲ組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P<0.05)。試驗Ⅱ組與試驗Ⅴ組之間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極顯著差異(P<0.01),與試驗Ⅲ組和試驗Ⅳ組之間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P<0.05)。試驗Ⅲ組與試驗Ⅴ組之間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極顯著差異(P<0.01),與Ⅳ組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P<0.05)。
不同濃度藥物對大腸桿菌的抑制率見表4。
由表4可見,穿心蓮水提取物對大腸桿菌的抑制效果較好。培養(yǎng)3 d時,藥液濃度為5 mg/mL時的抑制率僅為14.95%;隨著藥液濃度的逐步增加,抑制率也隨之增加;當藥液濃度達40 mg/mL時,抑制率達65.71%。
對抑制率數據進行回歸分析,以其藥液濃度的對數值為橫坐標,抑制率概率值為縱坐標,得出穿心蓮對大腸桿菌抑制率的回歸曲線(圖1),其回歸方程為:
其半數效應濃度EC50=21.28 mg/mL。
中藥穿心蓮植株的不同部位所含的活性成分不盡相同。穿心蓮葉中的穿心蓮甲素(去氧穿心蓮內酯)、穿心蓮乙素(穿心蓮內酯)和穿心蓮丙素(新穿心蓮內酯)的含量分別為0.1%以上、1.5%以上和0.2%以上,還含有高穿心蓮內酯、潘尼內酯、穿心蓮烷、穿心蓮酮、穿心蓮甾醇和β-谷甾醇-D-葡萄糖甙等成分。穿心蓮的根除含穿心蓮內酯外,還含5-羥基-7,8,2',3'-四甲氧基黃酮、5-羥基-7,8,2'-三甲氧基黃酮、5,2'-二羥基-7,8-二甲氧基黃酮、芹菜素-7,4'-二甲醚和α-谷甾醇等成分。穿心蓮的整棵植株含14-去氧-11-氧化穿心蓮內酯和14-去氧-11,12-二去氫穿心蓮內酯;另據初步分析,穿心蓮還含甾醇皂甙、糖類及縮合鞣質等酚類物質。
在人醫(yī)上,炎琥寧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均來自中藥穿心蓮,其中炎琥寧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14-脫羥-11,12-二脫氫穿心蓮內酯-3,19-二琥珀酸半酯鉀鈉鹽一水物,喜炎平注射液是由穿心蓮內酯磺化物制成的中藥注射劑。這提示穿心蓮抗炎的有效成分是穿心蓮內酯及其洐生物。據相關資料報道,炎琥寧注射液對急性咽炎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jié)細胞因子的表達和抑制咽部病理改變的發(fā)生有關。喜炎平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穿心蓮內酯總酯磺化物,對感染性疾病特別是肺炎有治療作用,作用機制為通過抑制炎性因子的釋放使抗炎因子與促炎因子趨向平衡,從而達到合理的抗炎作用。利用像喜炎平注射液這類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中藥治療感染性疾病時,并不在于中藥能殺死多少種細菌或病毒,其更為重要的作用是阻斷感染后的炎癥反應,對機體進行免疫調節(jié)。也就是說,中藥是在綜合效應之下,達到與抗菌藥物相同的治療目的。在本次試驗中,穿心蓮對大腸桿菌具有明顯的抑制效果,其機理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10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