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惠
(青海省黃南州人民醫(yī)院,青海 黃南)
新生兒出生后極易患病,肺部疾病發(fā)生較大,新生兒肺炎通常起病快,臨床表現(xiàn)不明顯,家長不容易發(fā)現(xiàn),極易耽誤治療時機,疾病加重[1]。為了分析新生兒重癥肺炎的護理方法,抽取28 例新生兒重癥肺炎患兒進行研究,體會如下。
抽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28 例重癥新生兒肺炎患兒進行分析,均明確診斷為重癥新生兒肺炎,出生時間5~28 d,平均16 d,其中包括15 例男性,13 例女性,16 例早產兒、12 例足月兒。
①護士需及時制定搶救的計劃:重癥肺炎新生兒患兒入院救治后,其疾病癥狀成為護士確定搶救計劃的依據,客觀的判斷患兒的病情。另外,為了控制肺部的淤血,提高肺功能,護士需及時的調整患兒的姿勢。②開放靜脈通道:打開上肢靜脈通路,若疾病非常嚴重,護士可創(chuàng)建下肢靜脈[2]。③濕化呼吸道:疾病會刺激患兒的呼吸道聚集大量分泌物,然而新生兒沒有排痰功能,進而呼吸道受阻,嚴重時造成窒息、呼吸暫停等。
1.3.1 氧療干預
由于新生兒重癥肺炎會產生較多的并發(fā)癥,對于伴有低氧血癥的患兒應進行及時的氧療,維持血氧飽和度85%~92%。氧療時嚴格監(jiān)測患兒的臉色,呼吸功能與精神情況,根據實際的病情隨時調節(jié)氧濃度,對于氧療后疾病未獲得減輕,需進行CPAP 氧療、機械通氣。對于部分病情輕的患兒,每次喂奶前后或哭鬧時進行鼻導管低流量氧氣吸入進而降低耗氧量,避免心力衰竭。
1.3.2 呼吸道護理
(1)霧化吸入:實施呼吸道濕化,有利于痰液的稀釋,并且能夠經過霧化吸入各種非揮發(fā)性藥物。(2)肺部物理治療:有利于分泌物排出,保持氣道通暢和肺部充分擴張,進而增強肺功能。(3)翻身、體位引流:手動叩背排痰,每次翻身叩背后,及時清除口鼻分泌物,進而維持氣道的順暢。
1.3.3 室內環(huán)境
保持病室相對濕度60%~70%,室溫24~26 ℃,注意保暖,勤消毒、通風換氣,進而降低感染率[3]。
1.3.4 感染預防
根據病情采取擦澡或淋浴,保證皮膚衛(wèi)生,衣物應該高溫消毒,患兒臍部采取75%乙醇或碘伏消毒。認真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新生兒病室床位保持床間距>1 m,有效的預防交叉感染。
1.3.5 飲食干預
對于病情較輕的患兒,選擇喂奶,對于病情較重者,采取靜脈注射或鼻飼,補充身體的營養(yǎng)的需求,同時監(jiān)測尿液情況。
1.3.6 健康講座
進行健康講座,講解新生兒肺炎病因,臨床表現(xiàn)以及并發(fā)癥,相關的治療措施等,讓家屬能夠全面的了解相關的知識,指導家屬科學的護理干預,有效減輕病情。
1.3.7 病情監(jiān)測
嚴格監(jiān)測患兒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并發(fā)癥,護理過程中需對患兒精神狀態(tài)、體溫、尿量、痰量及性狀進行監(jiān)測,一旦產生不良癥狀,立即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有效的防治心衰。同時注意患兒安靜時的呼吸頻率,若患兒面色蒼白、口唇發(fā)紺、呼吸頻率增快、鼻翼煽動、點頭樣呼吸、吸氣三凹征陽性、呻吟氧呼吸等表現(xiàn),考慮疾病惡化,進行搶救[4]。
1.3.8 預防并發(fā)癥
做好基礎護理,嚴密監(jiān)測體溫的變化,當體溫>38.5 ℃時,可給予物理降溫,必要時采取藥物降溫,同時防止因發(fā)熱導致的脫水,記錄24 h 出入水量,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可使用輸液泵,以保持液體均勻輸入;對于煩躁哭鬧患兒采取鎮(zhèn)靜藥物應用,以降低耗氧量,有效的避免心力衰竭[5]。
在新生兒重癥肺炎患兒住院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對患兒接受急救措施前后的肺活量(VC)、深吸氣量(IC)、補呼氣量(ERV)、肺活量(FVC)、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第1 秒用力呼氣量(FEV1)、1 s 率(FEV1/FVC)、峰流速(PEF)等指標變化情況,做好記錄[6]。
對實驗結果采取SPSS 1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急救前后的VC、IC、ERV、FVC、MVV、FEV1情況,差異明顯,在臨床上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VC、IC、ERV 等對比
表1 治療前后VC、IC、ERV 等對比
時間 VC(L) IC(L) ERV(L)FVC(L)MVV(L/min) FEV1(L)急救前 1.7±0.2 1.1±0.4 0.6±0.3 1.7±0.9 55.1±25.1 1.5±0.8急救后 2.5±0.5 1.5±0.4 0.8±0.3 2.2±0.8 69.4±25.5 1.8±0.6 P <0.05
對比治療前后FEV1/FVC、PEF 情況,差異較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FEV1/FVC、PEF 對比
表2 治療前后FEV1/FVC、PEF 對比
時間 FEV1/FVC PEF(L/sec)急救前 1.8±0.1 1.2±0.4急救后 2.5±0.6 1.6±0.4 P <0.05 <0.05
新生兒肺炎屬于臨床多發(fā)的呼吸道疾病,其死亡率以及殘疾率較大,具有患病急,疾病發(fā)展快的特點。新生兒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在肺炎發(fā)病的早期疾病難以發(fā)覺,如果疾病被確診臨床癥狀表現(xiàn)程度已經十分明顯,此時的病情發(fā)展較快,若未獲得積極有效的治療,極易產生諸多的不良癥狀,嚴重的損害生命健康。目前,在國內,因為肺炎致死占新生兒死亡總數約15%[7]。主要是細菌感染,進而肺部分泌物量顯著的增加,自己排痰的能力較弱,極易堵塞呼吸道。目前,臨床對于新生兒肺炎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有利于清楚分泌物,改善肺功能,有效減輕病情[8],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該報告結果說明:28 例重癥肺炎的新生兒患兒在治療后的VC、IC、ERV、FVC、MVV、FEV1情況:護理后的臨床恢復效果明顯優(yōu)于護理前,F(xiàn)EV1/FVC、PEF 比較變化情況,護理后明顯優(yōu)于護理前,是由于對新生兒重癥肺炎患兒進行有效的急救護理,能夠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順暢,改善肺功能,顯著減輕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