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人民醫(yī)院 眼科,河北 唐山)
青光眼白內障聯(lián)合術后,由于手術過程中使用的麻醉劑、黏彈劑以及超聲乳化過程,會對視力造成影響[1],引起干眼癥的發(fā)生。干眼癥常見的癥狀有眼睛干澀、瘙癢、有灼熱感、分泌物粘稠等,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而為了減少干眼癥的發(fā)生,有必要對其展開研究[2]。因此選取我院收治的32 例青光眼性白內障患者,對手術治療效果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青光眼性白內障患者32 例,時間為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32 例患者中,男19 例,女13 例,年齡38~72 歲,平均(55.28±6.98)歲,視力均≤0.3,21 例患者術前臨床診斷為干眼癥,術后1 個月27 例患者診斷為干眼癥,術后3 個月22 例患者診斷為干眼癥。
濾紙采用Whitman,一端反折5 mm,置于受檢者結膜囊外1/3 交界處,另一端下垂,患者保持閉眼5 s,然后取下濾紙,測量淚眼浸潤濾紙的距離。
使用2%熒光素鈉溶液滴于患者下穹隆部進行BUT 測定,觀察淚膜破裂時間,進行3 次,取平均值作為淚膜破裂時間。
干眼癥診斷,依據(jù)《眼表疾病學》[3]中的相關標準,即滿足:Sit<10 mm/5 min;BUT<10 s;有干眼癥狀,角膜熒光素染色檢查為陽性。
對比術前和術后7 d 患者的Sit 和BUT 指標變化;術前、術后1 個月、術后3 個月的干眼癥癥狀積分。積分依據(jù):異物感、干澀感、微光、灼燒感、視力模糊等共計10 個癥狀評分,每項按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記0、1、2、3 分,總分30 分,得分越高,越嚴重。
使用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以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Sit、BUT 術后下降,對比治療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Sit 和BUT
表1 Sit 和BUT
時間 例數(shù) Sit(mm) BUT(s)術前 32 9.15±1.44 7.38±1.65術后7 d 32 7.22±1.29 5.28±2.02 t 5.647 4.555 P 0.000 0.000
術后1 個月與術前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干眼癥癥狀積分變化情況分)
表2 干眼癥癥狀積分變化情況分)
注:P 值為與術前對比。
時間 例數(shù) 干眼癥癥狀積分 t P術前 32 21.85±2.88術后1 個月 32 25.66±3.25 4.963 0.000術后3 個月 32 22.21±3.11 0.480 0.633
隨著醫(yī)療科學的發(fā)展,各種微創(chuàng)手術相繼出現(xiàn)和發(fā)展。目前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已較多的采用微創(chuàng)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該術式對患者影響小,手術后恢復快,同時操作便捷,手術時間短,受到醫(yī)患雙方的認可。對于閉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齡相關白內障患者而言,該手術對于恢復視力有著顯著的作用,但是在手術過程中,隨著手術進行,對眼睛產(chǎn)生影響,導致干眼癥的各項指標升高。有研究報道[4],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會對角膜產(chǎn)生影響,導致其局部組織炎癥因子數(shù)量增多,炎癥信號通路激活,而引起的炎癥反應會對淚眼中黏蛋白對眼表上皮的吸附能力,從而影響到淚膜的穩(wěn)定性,最終造成干眼癥癥狀的加劇。
在本次研究中,術后的Sit 和BUT 指標均呈下降狀態(tài),與術前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患者術后1個月的干眼癥狀積分上升,表明青光眼白內障聯(lián)合術會造成干眼癥的癥狀加劇,但是,在術后3 個月,患者的干眼癥癥狀積分呈下降狀態(tài),與術前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這組數(shù)據(jù)也同時反映,在術后3 個月,患者的干眼癥癥狀得到緩解,已與術前無明顯差異(P>0.05)。
綜上所述,青光眼白內障聯(lián)合術會造成患者干眼癥狀的加劇,因此,在術后應及時對患者的干眼癥干預治療,對其干眼進行對癥治療和護理,減少干眼癥對患者的影響,及早恢復患者的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