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李志宏
【摘要】目的 探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經(jīng)真武湯聯(lián)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方法 從我院2016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患者中隨機揀選以我院收治的96例符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數(shù)字隨機法分設組別。行常規(guī)西藥療法治療對比組,在對比組的基礎上,行真武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療法治療研究組。觀察經(jīng)不同療法后患者的治療效果、心功能指標。結果 治療后,對比組的CI指標高于研究組,而CO、LVEF指標低于研究組;研究組的臨床療效率為93.75%,高于對比組的77.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者行真武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
【關鍵詞】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府逐瘀湯;真武湯
【中圖分類號】R28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6..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6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患者中隨機揀選以我院收治的96例符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數(shù)字隨機法分設組別。行常規(guī)西藥療法治療對比組,在對比組的基礎上,行真武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療法治療研究組。對比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齡55~83歲,平均(68.6±2.3)歲;病程1~7年,平均(3.4±0.5)年。研究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齡56~84歲,平均(69.3±2.4)歲;病程1~7年,平均(3.5±0.4)年。對比被選對象的常規(guī)資料,差異不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經(jīng)病理檢查,被選對象均已確診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癥者;無嚴重精神損傷,依從性較好的患者;已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1.2.2 排除標準
伴藥物禁忌癥者;伴肝腎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伴惡性腫瘤病癥者。
1.3 ?方法
行常規(guī)西藥療法治療對比組,包括β-受體阻滯劑和冠心病II級預防藥物、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和利尿劑、強心藥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
在對比組的基礎上,行真武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療法治療研究組,組方包括牛膝9 g和茯苓9 g、川芎15 g和芍藥9 g、桔梗6 g和白術15 g、甘草6 g和干姜9 g、柴胡3 g和制附子9 g、赤芍6 g和當歸9 g、枳殼6 g和桃仁12 g、芍藥9 g和桃仁12 g。水煎服,每日1劑,1劑分兩次服用,2周/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4 ?評價指標
根據(jù)最新編著的中西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據(jù)此評價所有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各項生命指標以及臨床癥狀均恢復正常,心功能水平提升2級,滿足上述即為顯效;患者的臨床病癥有所緩解,心功能水平提升1級,滿足上述即為有效;患者的臨床病癥未發(fā)生任何變化,甚至有加重趨勢,且心功能水平以及生命體征無明顯的改善效果。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采取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x±s)代表計量資料,差異用“t”檢驗;“[n(%)]”為計數(shù)數(shù)據(jù),x2檢驗表示組間結果。P<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 果
2.1 ?對比心功能指標
治療后,研究組的CI指標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CO、LVEF指標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見。
2.2 ?兩組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采取真武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療法后的有效率為93.75%,明顯高于對比組實施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后的臨床有效率為77.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見。
3 討 論
冠心病是臨床多發(fā)且常見癥,針對此病癥者,若臨床治療不及時,則易導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生,臨床表現(xiàn)主要包括胸悶和氣喘、口唇紫鉗和心悸等,這些癥狀均能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較大的威脅,能強烈影響患者的家庭幸福感。臨床目前采取常規(guī)的西醫(yī)治療,治療速度較快但不良反應較多。以中醫(yī)診斷標準來看冠心病屬于“胸痹和喘證、水腫和心悸”等表現(xiàn),患者病位在心,本虛標實是其病機特點,對其他四臟均有涉及。對于心力衰竭癥狀《內(nèi)經(jīng)》中就有過記載,患者心脈瘀阻、心氣虛、心陽虛,運血無力,易導致胸痹、心悸和心痛,無法做到運化水濕,從而易引發(fā)水腫情況發(fā)生。由于該疾病的病機病理以心脈瘀阻為主,因此行臨床治療時,建議患者采用益氣溫陽、活血利水治療手段。真武湯屬于具有溫陽利水功效的藥劑,在其藥劑組方中,附子屬于君藥,能起到化氣行水、溫腎助陽功效;生姜具有溫胃散寒作用;茯苓能達到利水滲濕功效;白芍能達到止痛緩急作用;白術有健脾躁濕作用。血府逐瘀湯是由桃紅四物湯合四逆散加牛膝與桔梗而成,在治療胸中血行、血瘀不暢的主要功效,其中,四逆散具有行氣和血功效,桃紅四物湯能起到養(yǎng)血、活血化瘀作用,暢血符之氣機,桔梗開肺氣、載藥上行,合枳殼寬胸理氣、升降相因;牛膝則能起到引血下行、通利血脈作用。將上述藥劑組方聯(lián)合應用,藥效協(xié)同發(fā)作,對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者96例為對象,結合上述研究結果可知,聯(lián)合應用真武湯與血府逐瘀湯治療,有助于患者心功能指標的改善,改善患者病情,加快機體恢復,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在唐群等研究報道中,以“真武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臨床分析”為研究課題,選取接收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78例患者為對象,隨機分設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療法治療)及研究組(實施真武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從其結果中可知,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4.36%,其中23例顯效,6例有效,10例無效;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2.31%,其中顯效32例,有效4例,無效3例。經(jīng)比較,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對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真武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有助于其臨床癥狀改善,使治療療效提升。上述研究報道內(nèi)容與此次研究相符。
總之,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者行真武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方法具有更加明顯的臨床療效,向碧宇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能提高各項心功能改善臨床癥狀,臨床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86.
[2] 胡雪松,石立鵬,劉本華,等.真武湯合血府逐瘀湯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7,26(10):1803-1806.
[3] 唐 ? 群.真武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19):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