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牛瑞飛
控制參觀者數(shù)量、參觀者必須戴口罩、館內(nèi)實行單向行進、現(xiàn)場購票改為網(wǎng)上預約……隨著歐洲疫情整體好轉(zhuǎn),不少博物館紛紛開門營業(yè)。上周,法國總理菲利普公布法國博物館回歸計劃,奧賽博物館將于6月23日開放,蓬皮杜中心7月1日開放,盧浮宮7月6日回歸。
在比利時,博物館成為文化藝術行業(yè)最早復工的代表:5月19日,比利時國王和王后成為比利時皇家美術館開館后的第一批客人。比利時皇家美術館是比利時最受歡迎的博物館,這里藏有超過20幅魯本斯的油畫,由雅克-路易·大衛(wèi)創(chuàng)作的著名油畫《馬拉之死》更是這里的館藏之寶。在疫情閉館期間,館長米歇爾·德拉古每天都會在博物館里轉(zhuǎn)上幾圈:“我在這里工作了20多年,第一次感覺到這里是這么冷清?!?/p>
往年的5月是歐洲游客最多之時,位于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國立博物館每天會接待超過1.2萬名參觀者。由于疫情人數(shù)限制,如今這里每天最多允許2000人參觀。博物館館長塔克·蒂比斯認為,以前的參觀者中外國游客占大部分,如今外國游客幾乎沒有,荷蘭人不妨趁此機會更用心體會藝術之美。此外,荷蘭梵高博物館和倫勃朗故居博物館也在6月1日重新開放。6月2日,荷蘭王后馬克西瑪騎著自行車來到海牙美術館參觀,她表示要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所有荷蘭人博物館已重新開放。
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博物館是波蘭最為知名的博物館,以往每年有超過200萬人來參觀。它的社交網(wǎng)絡賬號尤其活躍,臉書關注者高達33.1萬人,推特粉絲更是超過100萬人。3日,該博物館發(fā)出呼吁,希望政府和商界為其提供財政援助。盡管波蘭文化部和奧斯威辛-比克瑙國際基金會已提供一些資金支持,但該博物館負責人表示,2020年預算已完全不夠用。如今波蘭各方都在想辦法讓博物館盡早開門。
近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博物館理事會發(fā)布對新冠病毒危機的初步評估:全球90%的博物館,即超過8.5萬家博物館,在危機期間不得不關門;全球13%的博物館可能永遠不會重新開放;歐洲一些知名博物館每月虧損超過200萬歐元。歐洲多國經(jīng)濟受到重大打擊后,人們將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填飽肚子上,不得不降低對文化藝術領域的關注。在此情況下,重新開放的博物館要想在后疫情時代長久生存下去,必須做出改變——不僅要改變以往高高在上、不接地氣的形象,還要改變傳統(tǒng)的經(jīng)營模式,把最精彩的內(nèi)容從線下轉(zhuǎn)變?yōu)榫€上線下同時發(fā)展。比利時皇家美術館館長米歇爾·德拉古認為,必須要讓博物館充滿新鮮感,要不斷有新作品,在展覽形式上也要創(chuàng)新。比如,中國很多博物館引入手機掃描二維碼介紹作品就是很好的嘗試。盧浮宮主管讓·盧克·馬丁內(nèi)斯認為,作為博物館管理者,不僅要精通藝術,更要多學習經(jīng)營之道,向商超經(jīng)營者取經(jīng)。還有不少博物館負責人提出,除了做好自己的展覽以外,也應該走出去讓更多人欣賞到好作品,讓更多人熱愛藝術?!?/p>
(圖為丹麥奧胡斯藝術博物館重啟后,工作人員與觀眾“隔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