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arc Platthaus
快速地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是打贏此次“新冠狀病毒防疫攻堅戰(zhàn)”的關鍵所在 // 現如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2019-nCoV)已蔓延至全球,在中國采用了“聯防關”的有效措施,并取得抗疫初步勝利的情況下,歐洲各國開始紛紛效仿中國的成功模式,中國制定的“聯防關”為世界抗疫的勝利帶來了曙光。
專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簡稱新冠病毒)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恐慌,我們應該積極地需求解決辦法,并快速地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德國感染研究中心的Becker教授解釋了新冠病毒大流行帶來的一些列問題與啟示。
LP:每天都會從報紙上看到關于新病毒的恐怖新聞,您對當前的情況怎么看?
Prof.Dr.Stephan Becker:根據現在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現在德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000人(截止采訪時,編者注),1000人看似不多,主要是因為德國的人口基數不大,如果德國是人口大國,這個數目肯定還會增加。與每年感染流感病毒的人數相比較,現在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數還遠遠小于每年感染流感病毒的人數。對于普通流感病毒,我們已經習慣了,每年都會發(fā)生幾次,每次都會痊愈。但此次的“流感”又與以往的流感有很大的不同。人們之所以對此次新冠病毒感到恐慌,因為這是一種全新的未知冠狀病毒,傳播速度很快,每天都會出現新的感染者。
LP:對新冠狀病毒的診斷,如何做到快速、準確地診斷?新冠病毒與普通流感病毒的區(qū)別是什么?
Prof.Dr.Stephan Becker:對于傳染病來講,快速、有效地診斷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最常用的診斷方法是聚合酶鏈反應法(簡稱PCR)。這種方法是檢查患者咽拭子或鼻拭子樣本中是否存在病毒基因組。因為新冠病毒在上呼吸道中生長繁殖的很好,所以檢查時使用的都是咽拭子、鼻拭子和痰的涂片。檢測時使用的是只能識別新的SARS-2型冠狀病毒的高特異性引物,這種引物不能識別其他傳染性的冠狀病毒,所以,利用PRC檢測法可以非常可靠地檢測出新冠病毒。其實,每年冬季都會定期地發(fā)生冠狀病毒感染事件,但通常的冠狀病毒感染后的癥狀比較輕,只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例如咳嗽和流鼻涕。
LP:您對這種“大流行”的發(fā)展趨勢有何預測?
Prof.Dr.Stephan Becker:此次爆發(fā)的新冠病毒比流感病毒要危險的多,但也有人認為它不那么危險。我個人的看法認為,它的危險程度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F在的工作,第一步就是盡可能的阻止病毒的傳播,中國已經證明阻止病毒的傳播是可行的。病毒的傳播途徑是有跡可循的,被確診的第一個感染者,被稱之為零號病人或者零號患者,他會將病毒傳染給所有和他有過接觸的人,在接下來的幾天和幾周時間里,人們只要檢查誰與零號病人有過接觸就會發(fā)現有幾人已被感染了。通常情況下通過新感染的患者可以追溯到這些零號病人或者高風險的危險地區(qū)。
LP:幾年內將有多達78%的人口都會感染新冠病毒嗎?
Prof.Dr.Stephan Becker:這種說法的前提是我們無法控制病毒的傳播,并且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速度非??斓那闆r下所產生的最壞結果。至于這種情況是否真的會發(fā)生?目前還很難說。我認為這只是猜測,也是最壞的情況。我的意見是效仿中國的控制措施,盡一切努力來遏制病毒的傳播,但這樣非常嚴格的措施,不太可能在歐洲實施。
LP:什么時候可以接種第一支疫苗?
Prof.Dr.Stephan Becker:疫苗從開始研發(fā)到批準使用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由于疫苗是注射給健康的人,因此對疫苗的研發(fā)提出了很高的安全保障要求。要求副作用要盡可能的小,這就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分階段的研發(fā)過程。首先,研發(fā)的疫苗要在動物身上試驗,以檢驗疫苗是否有效。動物試驗成功后才開始大批量的生產疫苗,而且是在嚴格的質量標準要求下,才能開始大批量生產疫苗。其次,從小批量試制到大批量生產需要進行臨床試驗,這又要持續(xù)一段較長的時間。第一階段的臨床試驗,這一階段試驗的目的是確定疫苗對人類是否有害,是否能夠在人體內產生免疫抗原。第一階段成功后,臨床試驗從第一階段轉入到第二階段,更多的志愿者參加疫苗試驗。最后,還要在發(fā)生疫情的地區(qū)進行試驗,以檢驗接種疫苗的人們是否比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得到了更好的保護,那時才能證明研發(fā)的疫苗是有效。而且要通過監(jiān)管當局層層的審批手續(xù)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正常情況下,疫苗從研發(fā)到注射給人類整個過程要持續(xù)15年。就此次新冠病毒疫苗而言,最快也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