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刑事訴訟法修改后確立了值班律師制度,理論界將值班律師定位為提供法律幫助的法律援助者,但實際上值班律師卻成為推動認罪認罰從寬程序的協(xié)助者。實務界和理論界對值班律師的差異化定位反映出我國法律援助范式深刻變革中值班律師制度存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如何設置值班律師的權利和義務,利用有限的制度資源回應改革需求。在制度層面破解“值班律師的角色定位”問題,應通過整合值班律師的協(xié)助者和幫助人角色,設置值班律師角色轉(zhuǎn)換機制,形成多元化的法律援助路徑,以使得改革后的法律援助制度既能夠滿足不同的刑事法律援助需求,又能使值班律師融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之中,從而在總體上實現(xiàn)刑事司法制度自恰。
關鍵詞:法律援助;值班律師;援助者;協(xié)助者
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事訴訟法》),確立了認罪認罰從寬原則,制定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同時,為了確保認罪認罰的自愿性與明智性的需求,我國在吸收各地試點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關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辦法》)進行完善,制定了值班律師制度,賦予了值班律師作為認罪認罰從寬程序協(xié)助者的角色,希望其能夠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的同時也確保認罪認罰的自愿性與明智性。
一、值班律師的角色定位
要討論值班律師的角色整合必須先清楚值班律師的角色定位,這是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基礎。
(一)值班律師的法律幫助者角色
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值班律師扮演法律幫助者角色,向參與認罪認罰從寬程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見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履行法定的幫助義務和見證義務。從對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自愿性與明智性的保障作用出發(fā),法律規(guī)定由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值班律師可以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了解相關程序及法律后果,保障他們的權利,還可以輔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自愿和明智的決定,為程序的正當性提供保障。
(二)值班律師的協(xié)助追訴者角色
在認罪認罰從寬程序當中,檢察機關作為主要的犯罪追訴者,不僅負有權利告知義務,有時還需要主動勸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但是由于控辯雙方的立場不同,控方的告知權利可能流于形式,加之控方需要更多的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程序,也更需要減少不必要的反悔所帶來的資源浪費。因此,作為控訴者權利告知的必要補充以及輔助控方實現(xiàn)其目的的必要手段,值班律師事實上承擔了某種協(xié)助追訴的角色。
(三)值班律師的臨時辯護人角色
關于值班律師的角色定位,有學者提出法律幫助實質(zhì)化說①、有效辯護說②、有效參與說③等理論,但普遍將值班律師定位為臨時辯護人,并研究如何實現(xiàn)值班律師的“辯護人化”。關于“值班律師的辯護人化”的學說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種是“準辯護人說”,即值班律師享有“準辯護權”,值班律師是“準辯護人”④,抑或是值班律師與辯護人的角色地位和權利義務應當?shù)韧?,值班律師既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又提供辯護服務⑤;第二種是“指定辯護說”,即將現(xiàn)行的“值班律師”制度改造成真正的指定辯護制度,確保每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律師辯護的機會,有效行使會見、閱卷和調(diào)查的權利,并與公訴方進行平等的協(xié)商和對話⑥;第三種是“強制辯護說”,為保障辯護律師在審前程序中的有效參與,將“權利配置型的值班律師制度”改造為“強制辯護型的辯護人制度”,使得值班律師可以在偵查階段行使辯護職能⑦。值班律師扮演臨時辯護人角色,是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訴訟權利為目的,只有賦予值班律師完整的辯護權,才能真正實現(xiàn)值班律師的價值。
二、值班律師的角色沖突
值班律師出現(xiàn)之前,偵查機關和檢察機關需獨立承擔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履行權利告知義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過自行委托或者法律援助的途徑與律師⑧建立委托辯護關系,由辯護律師保護他們的權利。此時,在訴訟權利的告知義務、釋明義務和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利這三者之間,不存在一個可以同時承擔兩項任務的主體,也沒有不同角色之間統(tǒng)一和對立的沖突關系。值班律師出現(xiàn)以后,由于值班律師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間沒有建立委托辯護關系,所以訴訟權利的告知義務、釋明義務和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利三者可以共存,值班律師的不同角色呈現(xiàn)出沖突關系。
(一)法律幫助者角色與協(xié)助追訴者角色沖突
法律幫助者角色與協(xié)助追訴者角色之間的沖突主要表現(xiàn)為:提供法律咨詢與說服認罪認罰之間的沖突、提供程序選擇建議與說服選擇速裁程序或簡易程序之間的沖突、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與說服認罪認罰、認罪認罰不反悔之間的沖突。這些沖突主要反映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值班律師應當被動地、簡單地回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問題,還是主動向其提供一個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可接受的具體方案的問題。相較于辯護律師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負責,值班律師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間沒有直接利害關系,這就決定了即使從法律層面規(guī)定的值班律師法律幫助可能只是回應性質(zhì)的,與此同時,值班律師又不得不協(xié)助偵查機關和檢察機關,說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盡早認罪認罰,以便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程序處理案件;二是值班律師應當從形式層面還是從實質(zhì)層面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和明智性的問題。由具備專業(yè)知識的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從現(xiàn)有的制度安排上看,已經(jīng)可以從形式層面達到保障要求。但是考慮到實際情況中,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迫切需要得到實質(zhì)性的幫助,現(xiàn)有的制度就留有空白,沒有相應的物質(zhì)激勵手段能夠刺激值班律師提供差異化的法律援助。
(二)法律幫助者角色與臨時辯護人角色沖突
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利的程度、值班律師權利的大小與值班律師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間關系的緊密程度呈正比例關系,這決定了法律幫助者角色與臨時辯護人角色之間存在沖突。法律幫助者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達到正當程序的要求,而臨時辯護人則強調(diào)保障權利需要享有完整的辯護權,因此這兩種角色之間的沖突不可避免。而在英國,律師分為事務律師和出庭律師,前者主要負責刑事案件中非涉訴的法律業(yè)務,后者主要負責刑事案件的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過法律援助也分別由事務律師和出庭律師提供。律師分類制度和法律援助分配制度共同構建出一種有針對性的刑事法律援助的可能。從值班律師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間關系的形態(tài)考察,值班律師身份轉(zhuǎn)換可以成為緩解沖突的一種契機。法律幫助者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間屬于義務幫助的關系,臨時辯護人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間則屬于委托辯護的關系,兩種關系之間既有沖突的一面也有共存的一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兩種關系的存續(xù)有決定權,由于事關自己的權利,在處理這對沖突時采用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可以令各方滿意的做法。
(三)協(xié)助追訴者角色與臨時辯護人角色沖突
值班律師幫助的強制程度決定了協(xié)助追訴者角色與臨時辯護人角色之間的沖突。值班律師作為協(xié)助追訴者,幫助偵查機關和檢察機關履行告知、釋明義務與履行說服義務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能被動接受。而值班律師作為臨時辯護人則可以給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是否接受專業(yè)幫助問題上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一方面,提高值班律師幫助的強制程度有兩個價值:首先是程序價值。實踐中檢察機關一般都是在已經(jīng)確定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時才會允許值班律師介入。在這種情況下,值班律師的職能定位更像是司法機關的輔助力量,其作用主要是為了固定口供、見證和背書犯罪嫌疑人的認罪認罰自愿性和正當性⑨。其次是實體價值。具體而言,值班律師如果能在偵查階段即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一則有助于保證口供的穩(wěn)定性,及時收集物證等證據(jù)材料; 二則在值班律師的幫助下,犯罪嫌疑人越早認罪認罰則可以節(jié)省越多的司法資源。⑩ 另一方面,降低值班律師幫助的強制程度的意義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根據(jù)個人的需求決定與值班律師建立何種關系,因而在回應法律援助需求時法律援助制度可以更具彈性。
三、值班律師的角色整合
值班律師角色的整合既以實踐中值班律師的角色沖突為前提,也是值班律師角色沖突的必然結果。每種值班律師的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值班律師角色沖突后的邏輯結果,是代表著不同價值的三種角色以某種方式共存。
(一)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界定
三種不同的值班律師角色代表了值班律師不同的分工,界定值班律師的角色整合,“規(guī)?!狈浅V匾?。舉例來說,在值班律師有充足的資金和人力保障的地區(qū),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司法實踐的積極效果更好,反之,則積極效果不太明顯。這反映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需要值班律師進行法律幫助、協(xié)助追訴、臨時辯護,但是礙于值班律師隊伍人數(shù)和資金不足的問題,值班律師三種角色之間的矛盾被激化了,值班律師的規(guī)模就是滿足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需求的“牛鼻子”。因此,值班律師的角色整合,就是指通過控制值班律師的人數(shù)以及專業(yè)化水平,從而調(diào)整值班律師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間的關系,調(diào)整值班律師與偵查機關、檢察機關之間的關系。
(二)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基本特征
第一,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規(guī)范性。例如,值班律師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法律幫助和見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就不是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體現(xiàn)。不可否認,雖然在部分個案當中值班律師進行法律幫助是在扮演法律幫助者角色,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而值班律師見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也是在扮演協(xié)助追訴者角色,維護程序的正當性,推進認罪認罰從寬程序??此圃谒痉▽嵺`當中值班律師的角色沖突已經(jīng)得到了妥善的處理,但是值班律師的協(xié)助追訴者角色和臨時辯護人角色都沒有得到《刑事訴訟法》的明確認可,因此實踐中的做法并不是值班律師的角色整合。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規(guī)范性,其意義在于值班律師應當以《刑事訴訟法》的整合作為參照物,而不能以刑事司法實踐為參照物。
第二,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指向性。角色沖突是引起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直接原因,因此值班律師角色沖突的指向性就決定了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指向性。值班律師的角色整合必須首先對值班律師角色進行完善,調(diào)整值班律師的權利和義務,制定值班律師的履職規(guī)范;其次就是創(chuàng)設值班律師角色轉(zhuǎn)換機制,構建角色轉(zhuǎn)換的橋梁。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指向性,其意義在于揭示值班律師角色沖突的根源就是存在值班律師角色轉(zhuǎn)換的壁壘,而不是在值班律師的角色之間存在非此即彼的緊張關系。
第三,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遞進性。完善各值班律師角色和構建角色轉(zhuǎn)換機制,是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基礎。在此之上,為值班律師提供穩(wěn)定收入,幫助其磨煉專業(yè)技能,才能夠達到儲備人才和擴大值班律師規(guī)模的目的,使得值班律師制度可以良性發(fā)展,實現(xiàn)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最終目標。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遞進性,其意義在于解釋值班律師角色整合如何幫助值班律師實現(xiàn)其價值。
第四,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理想性。這包含三點涵義:一是非現(xiàn)實性??疾炱渌麌业男淌略V訟法,沒有專門整合不同的值班律師角色,也沒有國家現(xiàn)行的刑事訴訟法實現(xiàn)了對值班律師角色的整合;二是困難性。人、財、物等多種因素都有可能制約角色整合,想要達到值班律師角色的整合,需要連續(xù)一貫的指導思想、大量的高素質(zhì)律師、更多的財政投入以及其他的物質(zhì)上或者制度上的支持;三是導向性。雖然值班律師角色的整合不可能在短期內(nèi)實現(xiàn),但這并不意味著積極嘗試對值班律師的角色整合沒有意義,相反,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我國更有意愿和實力在刑事司法領域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國在汲取了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成功經(jīng)驗之后,完善了以政府為主導的具有公益性質(zhì)的法律援助制度,其對刑事司法公平和公正而言的巨大價值正在被社會各界逐步發(fā)掘;另一方面我國公民的知識水平普遍提高和權利保護意識初步覺醒,也在為值班律師的發(fā)展增添不竭動力,追求值班律師各種角色之間和諧共融意義非凡。
第五,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現(xiàn)實性。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現(xiàn)實性也包含三點涵義:一是可接受性。在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以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框架內(nèi),對值班律師進行角色整合與放任值班律師角色沖突相比利大于弊;二是回應性。值班律師角色整合制度的建立能夠回應不同訴訟階段不同訴訟主體的要求,有利于減少司法改革的阻力,提高刑事司法的效率;三是科學性。根據(jù)我國值班律師人數(shù)不足的現(xiàn)狀,科學性可以解決影響法律援助制度發(fā)展的關鍵問題,合理運用制度刺激值班律師群體數(shù)量的增長。
四、值班律師角色整合的路徑
其一,法律幫助者角色的完善。明確援助對象和援助目標,將律師分為事務律師和出庭律師,對于提高英國法律援助制度的效率意義重大。與英國律師的初步分工不同,我國《刑事訴訟法》將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等統(tǒng)稱為“法律幫助”,無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認罪認罰都可以得到值班律師的法律幫助,這種籠統(tǒng)安排值班律師工作的做法明顯具有改進的空間。一是要明確法律幫助的服務對象,避免不愿意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占用過多資源。為了公平起見,對于沒有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另行安排法律服務人員提供法律幫助。二是要科學地劃分值班律師的工作范圍。
其二,協(xié)助追訴者角色的完善。在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值班律師的告知義務、釋明義務、見證義務,是完善值班律師協(xié)助追訴者角色的第一步。要明確規(guī)定告知義務、釋明義務、見證義務所包含的具體內(nèi)容,值班律師除了需要履行上述三項義務之外,還擔負著勸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及認罪認罰之后不再反悔等任務,所以還應當將自愿認罪認罰后無理由反悔的后果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這些后果包括但不限于:采取更加嚴厲的強制措施、案件可能不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程序處理、量刑建議可能會發(fā)生的改變、檢察院的抗訴等;值班律師還應當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重點釋明認罪認罰后可以反悔的法定理由。第二步為對于值班律師工作的地點,值班律師除應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場所進行法律幫助外,還應當在偵查機關辦案地點設立值班律師辦公室。強化值班律師作為協(xié)助追訴者所發(fā)揮的作用,確保在諸如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案件等情況發(fā)生時能夠及時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提高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效果。
其三,臨時辯護人角色的完善。為了貫徹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簡程序不減權利”的司法理念,臨時辯護人角色必不可少。從值班律師的臨時辯護人角色與其他的值班律師角色之間的沖突,以及關于實現(xiàn)值班律師臨時辯護人角色路徑的爭論不難看出,其角色的完善之路并非坦途。由于值班律師的臨時辯護人角色不是真正的辯護人,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間的關系也不是委托辯護的關系,值班律師行使的權利更不是辯護權,所以應當將臨時辯護人角色完善工作的重點放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得到法律幫助的權利上來,確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夠及時約見到值班律師,值班律師也可以及時會見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完善值班律師的三種角色是構建合意委托制的準備工作,合意委托機制旨在于三種角色之間建立起可以有機互動的制度橋梁。具體來說,就是在相對較完善的值班律師的法律幫助者角色、協(xié)助追訴者角色和臨時辯護人角色之間建立一種角色轉(zhuǎn)換機制。在應對值班律師角色沖突時,可行的兩類辦法分別是:第一類,僅保留臨時辯護人角色,忽略除臨時辯護人之外的兩個角色,這類解決辦法相對于取消值班律師制度才有可取之處。其弊端為:首先,強化臨時辯護人角色,達到刑事辯護的“全覆蓋”,但會面臨值班律師人數(shù)不足這一不可逾越的障礙,而解決這個障礙的制度成本太大;其次,忽略協(xié)助追訴人角色,不回應偵查機關、檢察機關的需求,但值班律師很有可能成為擺設,影響到整個認罪認罰從寬程序的正當性;再次,不維護值班律師作為臨時辯護人所應享有的權利,其他兩種角色沒有行使權利的程序保障,最終也會淪為“雞肋”。最后,過度強調(diào)值班律師的任何一種角色,相對而言都會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為程序主體顯得無足輕重,更有可能會使兩者之間的權利本末倒置,使法律幫助取得相反的效果。第二類,承認值班律師的三種角色所代表的價值,并且在值班律師角色轉(zhuǎn)換機制中,回應認罪認罰從寬程序各主體對于值班律師角色的關切。根據(jù)設想,值班律師向有認罪認罰意愿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值班律師在勸說認罪認罰并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闡述認罪認罰后無正當理由反悔可能導致的法律后果之前,必須要基本了解案情。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愿意聘請值班律師作為自己的辯護人,雙方可以協(xié)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選擇委托值班律師,而且可供委托的值班律師不僅限于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過法律幫助的值班律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可以選擇值班律師名冊當中的值班律師作為自己的辯護律師。
合意委托制的價值首先在于,妥善協(xié)調(diào)值班律師不同角色之間的關系,避免不同角色之間沖突的發(fā)生。法律幫助者和協(xié)助追訴者的沖突源自于在面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無法確定自己的立場。在合意委托之前,值班律師只是履行法律幫助職責和協(xié)助追訴職責而并非辯護律師,法律幫助者角色和協(xié)助追訴者角色兩者并不沖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和明智性可以得到充分保障。對于法律幫助者與臨時辯護人之間的沖突以及協(xié)助追訴人與臨時辯護人之間的沖突,其核心就是應當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決定是否需要律師協(xié)助進行辯護。理由有三:其一,處理臨時辯護人角色與其他兩種角色的沖突,應當重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體地位,專注實現(xiàn)能夠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得到司法公平公正對待;其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意委托值班律師的過程,就是行使選擇權的具體表現(xiàn),這足以充分說明值班律師可以起到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利的作用;其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值班律師簽署合意委托辯護協(xié)議,值班律師依法取得辯護人身份,這種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制度設計實現(xiàn)的阻力最小。
合意委托制的另外一種價值在于,它不僅是一種新的刑事法律援助形式,還是一種實現(xiàn)“辯護全覆蓋”的新理念,更是發(fā)展刑事法律援助的動力。首先,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要求刑事訴訟以“審判為中心”進行改革,追求庭審的實質(zhì)化是其目標之一。刑事政策變化要求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推動犯罪區(qū)別對待政策“寬寬、嚴嚴”的法律化,但對于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而言,強制指定辯護和任意指定辯護不能滿足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和刑事政策變化的要求,這種制度性供需失衡很可能演化成為一種威脅到刑事訴訟改革的制度危機。對于這個危機,合意委托制恰好可以填補制度空白,可以在認罪認罰從寬程序中,給與不符合強制指定辯護和任意指定辯護條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個委托值班律師的機會,有利于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當中體現(xiàn)“以審判為中心”,保障認罪認罰案件的庭審實質(zhì)化。同時,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態(tài)度較好,社會危害性較低,符合“寬寬”的要求,相對于不愿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當然應在刑事辯護援助方面得到更好的保障。其次,合意委托制是實現(xiàn)“辯護全覆蓋”的可行之路?!稗q護全覆蓋”的概念雖然很吸引人,但是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案,實現(xiàn)“辯護全覆蓋”道路將會異常曲折。相較于注重提高辯護在形式上的覆蓋率,合意委托制更加關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實際需求,規(guī)避僅從形式上提高辯護的覆蓋率對于他們來說只會帶來“過猶不及”的負面效果,在提高刑事案件辯護覆蓋率的工作中應當采取適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個體需求的新理念,既注重實現(xiàn)“辯護全覆蓋”過程中的覆蓋率,也重視辯護的實際效果。再次,作為發(fā)展刑事法律援助的新動力,合意委托制度不僅關注值班律師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何建立委托辯護關系,更關注值班律師隊伍的建設。值班律師想要具備提供辯護援助的能力,就必須要擴大隊伍規(guī)模、提高業(yè)務水平,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新的制度必須產(chǎn)生足夠的吸引力,使得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援助機構雇員、社會律師加入到值班律師隊伍當中。
注釋:
①④ 王中義、甘權仕:《認罪認罰案件中法律幫助權實質(zhì)化問題研究》,《法律適用》2018年第3期。
② 閔春雷:《認罪認罰案件中的有效辯護》,《當代法學》2017年第4期。
③⑦ 韓旭:《辯護律師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有效參與》,《南都學刊》2016年第6期。
⑤ 趙恒:《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與律師辯護制度發(fā)展——以刑事速裁程序為例的思考》,《云南社會科學》2016年第6期。
⑥ 陳瑞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若干爭議問題》,《中國法學》2017年第1期。
⑧ 包括社會律師和法律援助律師
⑨⑩ 樊崇義:《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改重點與展望》,《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9年第1期。
作者簡介:王豪,華南理工大學法治經(jīng)濟與法治社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廣東廣州,510006。
(責任編輯? 李?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