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陽 孫紅霞 楊秀羅
摘 要:以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財務管理專業(yè)《財務建模方法與技術》課程案例庫建設為例,探討了案例庫建設中應注意的問題,介紹《財務建模方法與技術》案例庫建設的基本原則、基本內容以及具體實施計劃,探討如何將案例教學優(yōu)勢最大化,提高《財務建模方法與技術》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財務建模;案例庫;建設
案例教學是設定案例情境,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方式,一般案例由教師搜集,學生對案例情境難以產(chǎn)生共鳴,對于案例問題也缺乏第一感受,僅能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研究嘗試將學生暑期社會專業(yè)實踐和案例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將課堂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案例素材,實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機統(tǒng)一,實質上掌握理論知識和實務處理。
1 案例庫易存問題
案例教學原起于2000多年前的“蘇格拉底教學法”,蘇格拉底通過引述不同情境來啟發(fā)弟子深層次思考,19世紀開始應用于近代教學,先鋒是哈佛法學院,其后蔓延至哈佛商學院及其他教育領域,200多年應用過程中存在種種背離初衷的弊端,其中大多是案例選取不當引起的,下面討論下案例庫易存問題。
1.1 案例陳舊
很多教學案例是教師從各類教輔資料上搜集整合而來,教輔資料從校對、刊印、出版、發(fā)行都需要較長時間,而實務界的變化日新月異,很多新產(chǎn)生的案例未能整合進書稿,書稿中已包含的內容又滯后于實務界,陳舊案例的參考價值大打折扣。
1.2 案例真實性差
教輔資料中案例設定的主體、情境學生未能親身接觸,難以產(chǎn)生共鳴感和第一感受,分析案例的過程容易產(chǎn)生“為別人解決問題”的錯覺,不如自己或同齡人遇到的案例感觸深。
1.3 案例綜合性弱
一般一個知識點一個案例,這些案例之間是零散孤立的,不方便學生將不同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若能整合為綜合性較強的案例,在一個案例中考核多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有利于協(xié)助學生理解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形成系統(tǒng)性思考。
2 “案例庫建設的基本內容
案例庫的建設至關重要,直接決定了實驗課的案例教學的質量。將案例的類型按照教學順序進行排序,依次是課堂導入案例、課中演示案例、課中練習案例、課后習題案例及試驗單元結束后的大實驗綜合案例。
2.1 課堂導入案例
課堂導入案例是在每堂課講授新內容之前,為了寓教于樂,使學生對新內容的應用情景、功能等產(chǎn)生較為淺顯的了解,所設計的介紹性案例。本類型案例內容不適合層次太深,以趣味性、引導性為主。
2.2 課中演示案例
課中演示性案例是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加深學生對所授內容的理解程度所設計的案例,將課堂分成一個個模塊,每一個模塊先介紹理論知識,然后模擬財務實務環(huán)境,應用演示案例證明理論知識的實踐指導意義,比如演示圖表怎樣繪制和調整,各項函數(shù)具有什么功能,在財務數(shù)據(jù)分析中如何應用,基于不同目的,財務模型怎樣設計和建立。
2.3 課中練習案例
課中練習案例是在課堂中每次教師演示案例結束后,為了檢驗學生理解吸收情況,現(xiàn)場進行的測驗。真正習得一項知識,需要反復經(jīng)過“輸入-輸出”多個過程,教師演示對于學生而言是輸入,而學生練習則是輸出,通過輸出可以用于教師檢驗教學效果,及時發(fā)現(xiàn)講授不周之處作出補救,也可以用于學生“自檢”本堂課的聽課效果,及時發(fā)現(xiàn)理解不到位或者應用不到位之處,當堂咨詢教師,提高課堂效率。終極目的在于避免學生“眼高手低”,避免觀看教師演示貌似都已理解掌握,等實際要應用時卻又遇到障礙的情形發(fā)生。練習案例與演示案例大同小異,主要是在演示案例基礎上改變個別變量或條件衍生出的變形,難度層次與能力要求向演示案例看齊。
2.4 課后習題案例
課后習題內容主要是在每堂課結束后,由學生結合暑期社會實踐,設計的課后任務性質分案例,學生只負責設計分案例,不負責分案例的解答,不同組之間的分案例互換作為課后作業(yè),下次課每個組展示自己組的習題案例及答案,由全班同學評判正誤。因為課下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查閱相關書籍或者求助于網(wǎng)絡,習題案例的難度一般高于演示案例,具有可預見性,設計課后習題案例的目的有以下幾項:
(1)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內容,同時拓展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培養(yǎng)學生脫離教師輔導,自主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
(2)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程度,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jù)之一。
(3)學期末形成各堂課的分案例集。
2.5 大實驗綜合案例
每次試驗結束,要求各組將本次試驗涉及的分案例組合成綜合案例,可以在分案例之外另外增加案例內容,再讓學生分組介紹自己組設計的分組綜合案例。既介紹案例的設計思路,還要自問自答,自己給出解決方案,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當眾演講的能力,一舉三得。之后要組織全班同學評判出最佳案例,并嘗試將各組綜合案例進行優(yōu)化組合,形成綜合性更高、真實性更強、能力考查范圍最廣的班級綜合性案例,作為下一年的演示案例,如此循環(huán)往復,不斷更新案例庫,確保案例庫的時效性與實務指導性,學期末形成綜合案例集。
3 案例庫建設的具體實施
3.1 準備階段
(1)課堂程序設計。
每堂課分為“導入-演示-練習-案例設計討論-案例分享-案例評判修改-案例集結”7個環(huán)節(jié);每次試驗后專門安排一次課用來分享綜合性案例。
(2)案例類型師生分工。
課堂導入案例、課堂演示案例與課堂練習案例由專任教師負責,課后習題案例、綜合案例由學生負責。
(3)暑期社會專業(yè)實踐的安排。
嚴格把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計劃,要求暑期社會實踐內容不偏離專業(yè)培養(yǎng)方向,優(yōu)先可以接觸到財務信息分析的崗位,要求學生在周記內容中及時思考總結財務信息分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將平時遇到的其他問題及時轉化為財務建模案例,隨時都有積累案例素材的意識。
(4)案例小組的分配與組長的確定。
分案例實行自愿政策,每組選派一位組員展示案例即可,綜合案例實行輪換制度,因為《財務建模方法與技術》共4個試驗,故設置4人一組,確保每個組員都擁有一次展示綜合案例的機會。組長綜合個人自愿報名、組員推介與教師指定三種方式確定,一經(jīng)指定,一般不得隨意變更。
(5)案例模板的設計。
案例內容雖然不同,但形式上應該統(tǒng)一,都由案例名稱、案例覆蓋知識點、案例單位、案例背景、案例內容、案例問題、案例討論點,案例分工與貢獻、案例展示人等信息點組成。
3.2 教學階段
(1)案例評判標準的制定與組織實施。
案例評判標準如下:①不同于教師的展示案例;②以貼近實務實情的案例為佳,最好來源于暑期社會實踐;③允許在實務案例基礎上經(jīng)設計改編。
(2)案例的組合優(yōu)化。
由全體同學集思廣益,將各分案例分化組合成綜合案例,再將各組綜合案例組合優(yōu)化成班級綜合案例。組合優(yōu)化原則為:本次試驗知識點覆蓋全面且不重復,可以置于同一案例背景下。
(3)最優(yōu)案例小組的評選規(guī)則。
結合每個小組獲得最優(yōu)分案例、綜合案例的次數(shù)綜合評判。
(4)最優(yōu)案例展示員評選規(guī)則。
①口語表達。從案例要素介紹全面度、口齒清晰度、邏輯明朗度、表達連貫性4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判。②身體語言。從神情和緩度、肢體語言適宜度、眼神交流度3個維度進行綜合評判。③獲獎次數(shù)。結合每位學生分案例展示次數(shù)、分案例和綜合案例獲獎次數(shù)進行綜合評選。
3.3 課下階段
(1)各組成員分工的管控、工作量核定。
每次新的案例任務發(fā)布后由各組組長結合組員對本次任務的經(jīng)驗、興趣統(tǒng)一分配案例任務,將案例任務匯報給學委,學委集合后再匯報給任課教師。
(2)案例設計進度管控。
兩次課程間隔時間的1/2及上課前一天各匯報一次進度,每次均由各組組長先匯報給學委,學委集合后再匯報給任課教師。
(3)學期末分案例集與班級綜合案例集的校對與排版。
學期末由每組組長組建案例集專項小組,負責分案例集的校對與排版。
4 結論
本研究詳細設計了《財務建模方法與技術》課程案例庫的建設步驟,確保了案例的時效性、真實性、與理論知識的結合性,幫助學生從理論理解與實務處理兩個層面理解課程內容,改善教學環(huán)境,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韓育晟,王玉峰.稅制改革背景下《稅法》課程“四階段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北京財貿(mào)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35(06):47-50.
[2]王茜.理論經(jīng)濟學教學中的案例教學問題研究[J].財會學習,2019,(34):209-210.
[3]宋文龍.高校社會科學課程中的案例教學:實踐困境與改進方向[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9,(11):93-99+104.
[4]侯雪梅,李志博,于磊,等.軟件工程課程群案例庫建設和實踐教學方法研究[J].大學教育,2019,(10):11-13.
[5]孫建春,曹獻龍,鄧洪達,等.依托行業(yè)背景的工程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學案例庫建設[J].中國冶金教育,2019,(04):62-65.
[6]李菊芬,唐斌,鐘水蓉,等.以案例教學法為特色大學物理案例庫建設[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38):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