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豫雍之辨與漢賦地理鋪寫的轉捩

        2020-06-04 10:29:22
        關鍵詞:賦家漢賦張衡

        趙 金 平

        (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西安710119)

        西漢初年和東漢初年都因建都洛陽還是長安發(fā)生了激烈的爭論,劉邦本欲都洛陽,但是聽了婁敬和張良的建議后,立即決定建都長安;東漢初年,以杜篤等為代表的西土士人主張遷都長安,而主張建都洛陽的班固、傅毅等人予以強烈的反駁,由此引發(fā)了著名的遷都之爭,也激發(fā)了京都賦創(chuàng)作的高潮。在這場遷都之爭中,討論的焦點除了都城的建制及其政治文化外,更重要的是對雍州與豫州地理形勢的書寫,并賦予二者不同的內涵。豫雍之辨中對雍州、豫州地理形勢的全方位鋪寫,成為漢賦地理書寫的重要轉折點,使人文地理因素成為地理書寫的重要內容,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漢代地理的發(fā)展。目前,研究者對漢賦中雍州與豫州的地理描寫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然多集中于對漢代京都賦中長安、洛陽地理形勢與都城選址關系的探討①如:曹勝高師對漢代京都賦中遷都之爭的社會背景等進行了全面的探究,其中對長安、洛陽的地理形勢和文化取向與都城選址的關系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曹勝高《漢賦與漢代制度:以都城、校獵、儀禮為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6頁)。郝永對漢唐京都賦都址觀從地理優(yōu)勢到仁政王道的轉變作了探析(郝永《漢唐京都大賦都址觀及其鋪陳表達》,《貴州社會科學》2017年第10期),等。,尚未全面觀照豫雍之辨與漢賦地理書寫轉變的關系,也未對漢賦地理書寫內容的變化及其動因進行深入的探析。本文嘗試對此問題作一探討。

        一 雍州地理鋪寫及其認知

        “雍州”乃古九州之一,關于其稱名,大致有四種說法。一是“四山之地”,《漢書·地理志》:“雍,秦惠公都之”,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四面積高曰雍?!雹诎喙獭稘h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547-1548頁。又,《釋名·釋州國》:“雍州,在四山之內。雍,翳也?!雹郛呫涫枳C《釋名疏證》,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42頁。二是“陽氣不及,陰氣壅遏”之地,《晉泰康地志》:“雍州西北之地,陽所不及,陰氣壅遏,故以為名?!雹倮顣P等《太平御覽·州郡部》,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797頁。三是因雍山和雍水得名,《禹貢會箋》:“鳳翔府城西北有雍山,雍水出焉,雍州之名以此。”②徐文靖撰《禹貢會箋》,見:李勇先主編《禹貢集成》(第3冊),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631頁。四是雍水為澤。侯丕勛、劉再聰認為前三說乃后世附益之說,“雍”是“渭水支流之一的汧水被壅塞而成的‘澤藪’”,雍州的稱名,極有可能源于此。③侯丕勛、劉再聰主編《西北邊疆歷史地理概論》,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頁。雍州的中心區(qū)域關中之地,是周朝的核心統(tǒng)治區(qū)域,并立都豐鎬。自平王東遷,秦襄公被封為諸侯之后,秦人便越過隴山,進入關中,先后建都于汧邑、汧渭之會、平陽,后經(jīng)近百年戰(zhàn)爭,奪取關中西部土地,立都雍城,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④秦繆公“廣地益國,東服強晉,西霸戎夷”,見:司馬遷《史記·秦本紀》,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94-195頁;“秦國只有在建都雍城后,才真正揭開其爭霸中原、稱雄海內的歷史畫卷,也只有在此以后,秦族才真正跨入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行列”,見:王學理等《秦物質文化史》,三秦出版社1994年版,第71頁。同時,雍城是秦君陵寢和宗廟所在,加之其與關中的地理形勢相似,皆為“四面積高”之地,故《禹貢》成書之時⑤《禹貢》成書年代有多種說法,主要有三種觀點:一是成書于西周時期,以王國維的《古史新證》(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辛樹幟的《禹貢新解》(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64年版)等為代表;二是成書于春秋時期,以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中華書局1958年版)、王成組的《從比較研究重新估定禹貢形成時代》[《西北大學學報(人文科學)》1957年第4期]等為代表;三是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以顧頡剛的《論今文尚書制作時代書》(《古史辨》第一冊,1926年6月樸社印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史念?!墩摗从碡暋档闹鲿r代》[《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第3期]等為代表??梢?《禹貢》最晚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成書。,將東至西河,南至黑水的廣大區(qū)域稱為“雍州”,故雍州的稱名或與雍城有莫大的關系。然九州之“雍州”,是假想的以自然地理劃分的行政區(qū)域。自周秦至兩漢時期,雍州并不是行政區(qū)劃,直至漢末,才成為州一級的行政區(qū)劃。雍州以其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成為西周、秦、西漢的立都之所,且王朝各自達到鼎盛。在漢賦豫雍之辨中,主張或認同建都長安者,主要從山河形勢、經(jīng)濟狀況以及成就霸業(yè)的角度,對雍州的地理形勢進行了全方位的鋪寫。

        (一)四塞之地,山河險阻

        都城地址的選擇對地形條件有極高的要求,都城周邊的高山大川是防御外敵和制衡國中的重要的天然屏障。雍州之地,被稱為“四塞之地”,蘇秦說秦惠王曰:“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雹匏抉R遷《史記·蘇秦列傳》,第2242頁。且雍州山河險阻,《地理通說》:“東自同、華,略河西北;西自岐、隴,會原極于此,盡其地,挾灃、灞,據(jù)函、崤,方千里,得百二之固?!雹呃顣P等《太平御覽·州郡部》,第797頁。憑借山河的險阻,雍州尤其是關中之地成為都城選址的理想之地,且西周、秦、西漢都在這里建都,并歷經(jīng)繁盛與顯耀,成為建都此處的成功案例。漢賦中,認可或主張建都長安者,對雍州的地理形勢進行了全方位的鋪陳,如《論都賦》《西都賦》《西京賦》⑧分別見:費振剛等校注《全漢賦校注》,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87頁;班固撰、白靜生校注《班蘭臺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5頁;張衡著、張震澤校注《張衡詩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1、90頁。:

        篇 目類目 東 西 南 北 形勢《論都賦》 東阻嶔巖 西被隴蜀 南通漢中 北據(jù)谷口關函守嶢,山東道窮,置列汧、隴,廱偃西戎;拒守褒斜,嶺南不通;杜口絕津,朔方無從?!浅匕俪?阨塞要害。關梁之險,多所衿帶?!段鞫假x》左據(jù)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睎秦嶺 睋北阜 防御之阻,則天地之奧區(qū)焉。《西京賦》左有崤函重險、桃林之塞,綴以二華。右有隴坻之隘,隔閡華戎,岐梁汧雍。于前終南太一,隆崛崔萃,隱轔郁律,連岡乎嶓冢,抱杜含鄠,欱灃吐鎬。于后則高陵平原,據(jù)渭踞涇,澶漫靡迤,作鎮(zhèn)于近。巖險周固,衿帶易守。

        在長安定都,東面有崤山、函谷關、太華山、終南山、桃林塞等高山和要塞,崤山以東的敵人無法攻進來;西面有隴山、岐山、梁山、汧山、雍山等高山和黃河、涇水、渭水等大川,將“中國”與西部的戎狄等部族隔絕開來;南面有秦嶺及其主要山脈如終南山、太一峰等,守住褒斜道,秦嶺以南的路就不通;北面有谷口等高山以及黃河、渭水、涇水等大河,朔方郡之外的敵人就無從下手。賦家在東(左)、西(右)、南(前)、北(后)的地理方位中,全方位地鋪寫了長安四周的山河險阻。險要的山河和重要的關口,既構成地理防御優(yōu)勢,也有利于控制崤山以東的地區(qū)。故在賦家看來,雍州之地“得之者強,據(jù)之者久。流長則難竭,柢深則難朽”①張衡著、張震澤校注《張衡詩文集校注》,第90頁。。然而這并非賦家的創(chuàng)見,在西漢初年都址的選擇中,對此已有討論,如劉敬認為高祖以武力攻取天下,應該都關中:

        且夫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也?!菹氯腙P而都之,山東雖亂,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與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②司馬遷《史記·劉敬傳》,第2716頁。

        雍州的山河險阻成為定都關中的重要因素。張良亦認為關中的地理形勢“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守以一面東制諸侯”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第2044頁。,從軍事戰(zhàn)略的角度,認為關中險要的地理形勢符合建都的要求和當時的天下形勢,故漢高祖劉邦“即日車駕”定都關中。

        在漢賦豫雍之辨中,主張都西的賦家對雍州的地理形勢,尤其是長安周邊高山大川的鋪寫,既是對西京周邊山河形勢的客觀描寫,也意在凸顯雍州的地理形勢契合建都的需求,憑借險要的高山大川,既可以防御外敵入侵,也可以控御全國。

        (二)天府陸海,經(jīng)濟富庶

        都城的選址亦需良好的經(jīng)濟基礎。管仲認為:“能為霸王者,蓋天子圣人也。故圣人之處國者,必于不傾之地,而擇地形之肥饒者,鄉(xiāng)山,左右經(jīng)水若澤,內為落渠之寫,因大川而注焉?!雹芾柘桫P《管子校注·度地》,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1050-1051頁。肥沃的土地、便利的灌溉成為都城選址的重要條件,可使國都立于不敗之地。雍州之地,有“天府陸海”之稱,“關中自汧、雍以東至河、華,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貢以為上田”⑤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第3261頁。;“漢興,去三河之地,止霸產(chǎn)以西,都涇渭之南,此所謂天下陸海之地”⑥班固《漢書·東方朔傳》,第2849頁。。河流環(huán)繞,沃野千里,物產(chǎn)豐富,有“陸?!敝Q的雍州之地,憑借自給自足的良好經(jīng)濟條件,滿足了建都立國的要求。在漢賦的豫雍之辨中,漢賦作家對雍州作為都城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也進行了鋪寫。主要從土地質量、灌溉便利、物產(chǎn)豐富等方面來鋪寫雍州優(yōu)越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

        一是優(yōu)越的農(nóng)耕條件。賦家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鋪寫。首先,土地肥沃。如《論都賦》寫雍州“厥田惟上。沃野千里,原隰彌望?!释林?畝價一金。田田相如,鐇株林?;鸶鞣N,功淺得深”⑦費振剛等《全漢賦校注》,第387頁。,土壤質量高,且沃野千里,適合農(nóng)作物的生長;《西都賦》“華實之毛,則九州之上腴焉”⑧班固撰、白靜生校注《班蘭臺集校注》,第4頁。,認為雍州的耕地在九州中屬第一等;《西京賦》“爾乃廣衍沃野,厥田上上,寔為地之奧區(qū)神皋?!揭缘匚忠柏S,百物殷阜”⑨張衡著、張震澤校注《張衡詩文集校注》,第22、90頁。,亦言土壤肥沃,沃野千里,物產(chǎn)豐饒。其次,灌溉便利。如《論都賦》云“濱據(jù)南山,帶以涇、渭?!盀^潤淤,水泉灌溉,漸澤成川”⑩費振剛等《全漢賦校注》,第387頁。,《西都賦》云“商洛緣其隈,鄠杜濱其足,源泉灌注,陂池交屬……下有鄭白之沃,衣食之源,提封五萬,疆場綺分,溝塍刻鏤,原隰龍鱗,決渠降雨,荷插成云,五谷垂穎,桑麻鋪棻。東郊則有通溝大漕,潰渭洞河,泛舟山東,控引淮湖,與海通波”?班固撰、白靜生校注《班蘭臺集校注》,第8頁。,不僅有涇水、渭水等天然河流可以利用,還有鄭國渠、白渠等人工河渠可以灌溉田地萬頃。優(yōu)質的土地和良好的灌溉條件,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能力出眾,既滿足了都城人們的生活所需,也能保證戰(zhàn)時的物資供應。

        二是物產(chǎn)豐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農(nóng)作物繁盛:“保殖五谷,桑麻條暢。……號曰陸海,蠢生萬類。楩枏檀柘,蔬果成實?!雹儋M振剛等《全漢賦校注》,第387頁。肥沃的土地,可以種植多種農(nóng)作物,有“陸海”之稱。其次,植被豐富,森林資源富足:“幽林穹谷,陸海珍藏……竹林果園,芳草甘木,郊野之富,號為近蜀?!雹诎喙套?、白靜生校注《班蘭臺集校注》,第8頁。史念海指出,關中平原自西周至秦漢,還有很多森林,有“平林”“中林”“棫林”“桃林”等,“至于關中平原北面的北山和南面的秦嶺更是林木蔚然,蔥蘢郁秀……至于更遠的隴山以西,也是森林廣被,遍布于渭河上游各地。……漢時關中有‘陸?!Q”。③史念?!吨袊哦寂c文化》,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278-279頁。再者,其他的自然資源也十分豐富。雍州之地“北有胡苑之利”④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第2044頁。,可以牧養(yǎng)良馬;西南通巴蜀之地,有豐富的物產(chǎn),其礦產(chǎn)資源豐富,“其中則有玉石嶜岑,丹青玲瓏……于近則有瑕英菌芝,玉石江珠。遠則有銀鉛錫碧,馬犀象僰。西有鹽泉鐵冶,橘林銅陵”⑤揚雄著、張震澤校注《揚雄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頁。,還有聞名天下的蜀錦。這些豐富的物產(chǎn)都可為京都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

        在漢賦豫雍之辨中,賦家對雍州農(nóng)耕條件與物產(chǎn)資源的夸飾,意在顯示雍州經(jīng)濟的富庶。良好的經(jīng)濟條件,不僅可以提供都城的物資需求,而且可以滿足戰(zhàn)時物資的自給自足,是建都的理想之地。

        (三)用武之國,成就霸業(yè)

        “古者,為國必察土地,山陵阻險,天時地利,然后可以王霸。故制地城郭,飭溝壘以御寇固國。”⑥桓寬《鹽鐵論·險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04頁。自然山河和農(nóng)耕條件是建國立業(yè)的重要因素,且有重要的軍事戰(zhàn)略價值,據(jù)此利于成就霸業(yè),控御全國。漢賦作家也主要從山河形勢和經(jīng)濟狀況兩個方面著重敘寫了在雍州之地立都的優(yōu)越條件,其目的在于宣揚關中建都的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可為用武之國,是成就霸業(yè)之地。《論都賦》云:“夫雍州本帝皇所以育業(yè),霸王所以衍功,戰(zhàn)士角難之場也?!冒詣t兼并,先據(jù)則功殊;修文則財衍,行武則士要;為政則化上,篡逆則難誅;進攻則百克,退守則有馀:斯固帝王之淵囿,而守國之利器也?!雹哔M振剛等《全漢賦校注》,第387-388頁。杜篤認為憑借山河險阻和經(jīng)濟富庶等自然地理方面的條件,據(jù)雍州之地,進可攻,退可守,是帝王創(chuàng)立基業(yè)和霸王建立功業(yè)的好地方,并在賦中用秦據(jù)此并吞天下、西漢據(jù)此創(chuàng)國立業(yè)的輝煌功業(yè)來加以佐證。

        漢人對雍州地理形勢與成就霸業(yè)的關系早有認知,且以西周和秦立都關中取得成功為參照,進行了經(jīng)驗總結。如在西漢初年選擇都址的過程中,劉敬建言高祖都西,其中,關中險要的地勢和豐饒的物產(chǎn),成為重要的因素,并認為立都關中,就扼住了天下的咽喉,進可以控制山東地區(qū),退可以保全和占有秦地。其說辭著眼于軍事攻防與成就霸業(yè),故漢高祖劉邦決定都西。這種軍事霸業(yè)理念下的雍州地理形勢分析,司馬遷亦有論析:“夫作事者必于東南,收功實者常于西北。故禹興于西羌,湯起于亳,周之王也以豐鎬伐殷,秦之帝用雍州興,漢之興自蜀漢。”⑧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第686頁。以禹、湯、周、秦和漢為例,說明興兵于他處,而建國立業(yè)必于秦地,以此來說明雍州地理形勢在建國立業(yè)中的重要性?!稘h書》中亦有論述:“秦,形勝之國也,帶河阻山,懸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以其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雹岚喙獭稘h書·高帝紀》,第59頁。言秦地險固,且居高臨下,二萬人足敵諸侯百萬人也。

        后世對在雍州建國立業(yè)的形勢也進行了分析。如顧祖禹縱觀歷史上建都立國的成功與失敗,認為“陜西據(jù)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是故以陜西而發(fā)難,雖微必大,雖弱必強,雖不能為天下雄,亦必浸淫橫決,釀成天下之大禍”①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2449頁。,并以岐周滅商,秦并六國,漢高祖定三秦而成帝業(yè),李唐入長安定天下等加以說明;并認為自古以來,“為天下禍者,往往起于陜西。東漢當承平之際,而羌、胡構亂于西垂,故良將勁卒盡在河、隴間”②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第2451頁。。又勞堪《京師形勢說》:“夫周、漢建都西北,地資建瓴之險,人藉風氣之勁,天下莫之競焉?!雹垲櫻孜洹短煜驴?《顧炎武全集》第十二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頁。皆基于史實與經(jīng)驗,強調地理因素在建國立業(yè)中的重要地位,將雍州地理形勢與軍事霸業(yè)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二 豫州地理鋪寫及其認知

        “豫州”亦為古九州之一,是《禹貢》設想中的行政區(qū)劃。關于“豫州”的稱名,主要有兩種解釋。一是安逸、豐饒,《晉書·地理志》云:“豫州。……豫者舒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也。”④房玄齡等《晉書·地理志上》,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420頁。二是秩序,《春秋元命苞》載:“鉤鈐星,別為豫州,豫之為言序也。言陰陽分布,各得處也?!雹輾W陽詢《藝文類聚》,汪紹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第114頁。其范圍“荊、河惟豫州”⑥孔安國傳、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禹貢》,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頁。,大致在伏牛山以東,荊山和黃河間的廣大區(qū)域。西漢武帝時,豫州為十三部刺史之一。東漢定都洛陽,豫州成為王朝的核心區(qū)域。漢賦主要從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四通八達的便利交通以及豫州之地的人文化成三個方面對洛陽及其周邊區(qū)域進行了鋪寫,論證和闡發(fā)洛陽比長安更適合建都。

        (一)天下之中,統(tǒng)制四方

        都城應位于天下中心的觀念由來已久?!对娊?jīng)·商頌·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極。”毛亨傳曰:“商邑,京師也。”鄭玄箋:“極,中也。商邑之禮俗翼翼然可則效,乃四方之中正也?!雹呙鄠?、鄭玄箋、孔穎達疏《毛詩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465頁。商人認為王畿處于四方之中正,是天下的中心,暗含商朝天下共主的地位。周代商后,營建洛邑,將洛邑視為天下的中心,如“何尊銘文”記載西周初年周成王在誥辭中引武王之語云“余其宅茲中或(國),自之茲薛(乂)民”⑧唐蘭《何尊銘文解釋》,《文物》1976年第1期,第60頁。,“中國”即洛邑,被認為是天下的中央。又《尚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眰髟?“言王今來居洛邑,維天為治,躬自服行教化于地勢之中?!雹峥装矅鴤?、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397頁。亦言洛邑為天下的中心。都城位于“天下之中”的地理認知及其合理性,古人多是基于人文地理觀念,如《五經(jīng)要義》曰:“王者受命,創(chuàng)始建國,立都必居中土,所以總天地之和,據(jù)陰陽之正,均統(tǒng)四方以制萬國者也。”⑩李昉等《太平御覽·州郡部》,第759頁。又《荀子·大略》云:“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禮也?!?王先謙《荀子集解》,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485頁。“天下之中”是天地和諧、陰陽和合且符合禮制的都城最理想之所。

        在漢賦豫雍之辨中,賦家為了顯示洛陽的地利優(yōu)勢,強調洛陽位于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如張衡《東京賦》:“昔先王之經(jīng)邑也,掩觀九隩,靡地不營。土圭測景,不縮不盈??傦L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張衡著、張震澤校注《張衡詩文集校注》,第102頁。言周成王派人遍觀九州之地,洛陽位于九州的中央,土圭測影,不偏不倚,是天地之中和風雨交會之處。這種觀念來源于《周禮·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樹之?!?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50-253頁。地中是天地之氣合和、四時之氣交替、風雨適時而至以及陰陽二氣和諧之處,百物豐盛且安康,是最適合建都之處,洛陽正好位于這樣的“地中”之處。同時,賦家認為東漢都洛乃是承繼商、周遷都之舉,是中興之兆。如崔骃《反都賦》:“背崤函之固,即周洛之中。”?費振剛等《全漢賦校注》,第437頁。《東都賦》:“遷都改邑,有殷宗中興之則焉;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雹侔喙套?、白靜生校注《班蘭臺集校注》,第22頁。都強調洛陽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且將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與盤庚遷殷、周成王營建洛邑和周平王東遷洛邑相提并論,一者溢美光武帝劉秀的英明決斷,一者頌揚東漢王朝承襲殷周的禮樂文化和王朝中興。張衡更是認為“秦負阻于二關,卒開項而受沛。彼偏據(jù)而規(guī)小,豈如宅中而圖大”②張衡著、張震澤校注《張衡詩文集校注》,第100頁。,言都城居于天下之中的洛陽,有利于謀取大功業(yè)。

        天下之中是古人自然地理的“地中”與人文觀念“中心”的融合,是洛陽建都的有利條件。漢賦作家對洛陽天下之中地理優(yōu)勢的鋪陳,意在宣揚光武帝劉秀的深謀遠慮與雄才大略,凸顯中央王朝的權威與尊崇。

        (二)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交通條件也是古代都城選址的重要因素。交通便利,不僅有利于諸侯藩臣的覲見及進貢,也利于控御全國。豫州之地,被視為天下之中,其交通便利,《史記·周本紀》稱洛陽“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③司馬遷《史記》,第133頁。。又《尚書·康誥》:“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東周洛,四方民大和會?!雹芸装矅鴤鳌⒖追f達疏《尚書正義》,第358頁。營建都城于洛,四方進貢遠近相宜,且四方之民和悅會集?!蹲x史方輿紀要》云:“河南者,四通五達之郊,兵法所稱衢地者是也。”⑤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第2084頁。亦言豫州之地四通八達,交通暢達,是戰(zhàn)略要沖之地。

        在漢賦豫雍之辨中,主張建都洛陽者,將洛陽之地的交通便利作為建立都城的重要因素。如班固《東都賦》:“且夫僻界西戎,險阻四塞,修其防御,孰與處乎土中,平夷洞達,萬方輻湊?”⑥班固撰、白靜生校注《班蘭臺集校注》,第30頁。認為與戎狄接壤的雍州之地,四面環(huán)山,交通不便,比不上洛陽的地勢平坦和四通八達。張衡《東京賦》:“區(qū)宇乂寧,思和求中。睿哲玄覽,都茲洛邑?!毖C注“思和求中”謂“思求陰陽之和,天地之中而居之”⑦張衡著、張震澤校注《張衡詩文集校注》,第107-108頁。,更加強調人文地理觀念上的“中”。傅毅《反都賦》“因龍門以暢化,開伊闕以達聰”⑧費振剛等《全漢賦校注》,第426頁。,亦言洛陽之地通達四方,交通便利。張衡言東漢陪都南陽之地,“體爽塏以閑敞,紛郁郁其難詳。……推淮引湍,三方是通”⑨張衡著、張震澤校注《張衡詩文集校注》,第168頁。,地勢開闊,通達便利。同時,漢賦作家對豫州山河形勢的描寫,已不再重點強調山河的險阻,而重在展示洛陽的四通八達和雄闊氣勢,如《東京賦》稱洛陽為天下之中,且其形勢:“審曲面勢:泝洛背河,左伊右瀍,西阻九阿,東門于旋。盟津達其后,太谷通其前。回行道乎伊闕,邪徑捷乎轘轅。”⑩張衡著、張震澤校注《張衡詩文集校注》,第102頁。洛陽四周河流環(huán)繞,前有洛水,后有黃河,左是伊水,右有瀍水,亦有太室山、熊耳山和大岯山等高山環(huán)繞。這樣的自然地理形勢,不僅符合建立都城的地利條件,也極具王都的氣勢。雖然在地勢的險要上,與“四塞之地”的雍州相比,軍事防御上存在差距,但是北有黃河渡口,南有太谷口,又有大道與小道,皆可通達洛陽,交通便利。

        與雍州相比,豫州地勢開闊平緩,暢達便利,且有水道、大道、小道等道路,四通八達,使處于天下之中洛陽的交通優(yōu)勢更加顯著,成為賦家宣揚洛陽建都優(yōu)勢的重要內容。

        (三)人文化成,王道仁政

        在豫州之地設都建國,“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shù)百千歲”?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第3262-3263頁。,言豫州三河之地位于天下之中,是王者所居之地。揚雄《豫州牧箴》:“郁郁荊河,伊洛是經(jīng)。”?揚雄著、張震澤校注《揚雄集校注》,第331頁。言豫州文采盛美,是對豫州文化底蘊的書寫與認同。在漢賦豫雍之辨中,主張都洛者,不再刻意鋪陳豫州的山川形勢和物產(chǎn)多寡,轉而強調洛陽山水的人文化成,并將洛陽建都與仁政王道緊密結合在一起。

        首先,豫州山水的人文蘊含?!稏|京賦》寫洛陽山川的文化底蘊:“王鮪岫居,能鱉三趾。宓妃攸館,神用挺紀。龍圖授羲,龜書畀姒。召伯相宅,卜惟洛食?!雹購埡庵?、張震澤校注《張衡詩文集校注》,第103頁。先言洛陽物產(chǎn)之神奇,南方的鮪魚,居于洛陽旁的山穴中,是宗廟的祭品;又有鮪魚越過龍門,化身為龍的傳說;伊水之中的鱉為三足,極為神奇。次言洛陽文化的傳奇,洛陽周邊的伊水和洛水中有水精宓妃,且有周時占卜所得的吉卦。還有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伏羲氏作文畫八卦之《河圖》,以及夏禹治天下、神龜負文而出的《洛書》。再如《南都賦》寫光武帝劉秀故里南陽,其地亦文化底蘊深厚:“松子神陂,赤角解角。耕父揚光于清泠之淵,游女弄珠于漢皋之曲?!雹趶埡庵?、張震澤校注《張衡詩文集校注》,第168頁。有無角如龍的紅色的魚、出沒清泠淵的耕父神以及手拿明珠的漢水女神。且南陽“據(jù)彼河洛,通四海焉”③張衡著、張震澤校注《張衡詩文集校注》,第193頁。,臨近出現(xiàn)《河圖》《洛書》的黃河和洛陽之地,預兆了劉秀必將承天命而一統(tǒng)天下。

        其次,仁政王道與建都洛陽。東漢賦家不再將山河險阻作為建都的首要因素,而是將仁政王道的文化意蘊附益于都邑洛陽。如張衡認為:“且天子有道,守在海外,守位以仁,不恃隘害?!雹軓埡庵?、張震澤校注《張衡詩文集校注》,第100頁。認為以仁德治國,無須憑借險隘。同時,商、周遷都洛陽而復興的事實,成為遷都洛陽的魅力,“遷都改邑,有殷宗中興之則焉;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⑤班固撰、白靜生校注《班蘭臺集校注》,第22頁。。在敘寫殷周之事時,已將仁政王道與建都洛陽聯(lián)系起來,使洛陽成為王道之所。

        漢人對洛陽的文化蘊含及其與德政的關系早有認知,且進行了初步的經(jīng)驗總結?;谇厮偻龅慕逃?賈誼《過秦論》言秦擁有雍州之地,憑借險固的地勢和歷代君王的努力,并吞天下,“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卻二世而亡,究其原因在于“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⑥賈誼撰、何孟春訂注《賈誼集》,岳麓書社2010年版,第4-5頁。指出秦速亡的原因是未施仁政。這種“過秦”論,使?jié)h人對憑借地理優(yōu)勢守國的理念發(fā)生了動搖,集中表現(xiàn)為對秦暴政的反對與對殷周德政的認同。如劉敬對周朝建都洛陽形勢的分析:

        陛下取天下與周室異。周之先自后稷,堯封之邰,積德累善十有余世。……成王即位,周公之屬傅相焉,乃營成周洛邑,以此為天下之中也,諸侯四方納貢職,道里均矣,有德則易以王,無德則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務以德致人,不欲依阻險,令后世驕奢以虐民也。及周之盛時,天下和洽,四夷鄉(xiāng)風,慕義懷德,附離而并事天子,不屯一卒,不戰(zhàn)一士,八夷大國之民莫不賓服,效其貢職。及周之衰也,分而為兩,天下莫朝,周不能制也。非其德薄也,而形勢弱也。⑦司馬遷《史記·劉敬傳》,第2715-2716頁。

        劉敬認為周代積累德政十幾代,已經(jīng)有良好的德政聲望,故定都于洛陽,實行德政來統(tǒng)治和教化人民。在建言中,劉敬明確闡述了洛陽需有德者居之的理念,且認為建都洛陽,必須實行仁政。翼豐在西漢元帝時,面對山東諸侯實力的膨脹、邊塞部族的侵擾以及豪奢的政風,提出遷都洛陽:“按成周之居,兼盤庚之德,萬歲之后,長為高宗。漢家郊兆寢廟祭祀之禮多不應古,臣奉誠難亶居而改作,故愿陛下遷都正本。”⑧班固《漢書·翼奉傳》,第3176頁。企圖通過遷都改邑,承周之德,行周之政,以此來緩和并進而解除西漢的政治危機??梢?漢人將仁政王道比附于洛陽,使其成為王道之所,其目的在于言說東漢建都洛陽乃是承襲三代之典范,也必然使洛陽符合禮制規(guī)范,還會使大漢王朝再次興盛,論證了建都洛陽的合理性及其優(yōu)勢。

        三 漢賦地理鋪寫的轉變

        漢賦豫雍之辨中地理鋪寫側重點的不同,集中展現(xiàn)了漢賦地理鋪寫的轉變。這種轉變的動因是多方面的。M.H.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學的四要素為作品—藝術家—世界—欣賞者⑨M.H.艾布拉姆斯《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ǒng)》,酈稚牛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5頁。,即作品、作者、世界、讀者。研究者依據(jù)此理論對文學地理學的研究范疇和結構系統(tǒng)進行了論析,如李妍認為文學地理學有四個研究范疇,分別是世界地理范疇、作者地理范疇、作品地理范疇和讀者地理范疇。①李妍《文學地理學的四個研究范疇》,《蘭州學刊》2015年第6期。梅新林、葛永海將文學地理的“空間”系統(tǒng)重構為客體空間(世界)、主體空間(作家)、文本空間(作品)和傳受空間(讀者)四重“空間”復合結構系統(tǒng)。②梅新林、葛永海《文學地理學原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359-360頁。漢賦地理鋪寫及其觀念的轉變也與客觀世界的變遷、作家身份和思想的轉變、文本描寫對象的變化等密切相關。本文從地理環(huán)境、作家地域流向、作品描寫對象以及作家主觀意圖的變動四個方面來分析漢賦地理鋪寫的轉變,以及豫雍之辨在漢賦地理鋪寫轉變中的作用。

        (一)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

        文學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被認為是文學地理學重要的研究對象之一,地理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環(huán)境。③曾大興《文學地理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第2頁。文學中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通常與氣候、地形、河流、土壤、植被等因素有關,而人文地理環(huán)境關涉人口、聚落、交通、產(chǎn)業(yè)、貿(mào)易、宗教、風俗等因素,與人的社會性活動緊密關聯(lián)。在文學作品中,因為作家的介入和文化的滲透,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環(huán)境的界限變得模糊,二者是相互包含、相互滲透的,只是在不同的場景和空間中側重點不同而已。

        漢賦的地理鋪寫大致經(jīng)歷了重自然環(huán)境到重人文環(huán)境的過程。在枚乘、司馬相如和揚雄等人的辭賦中,對地理場域的描寫多側重于自然地理。如司馬相如《上林賦》寫天子上林苑的巨麗風光。首先,在左(東)、右(西)、南、北的地理方位中,描述上林苑的“四至”;其次,寫苑內的河流“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tài)”④司馬相如著、金國永校注《司馬相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頁。,以各種形態(tài)奔流不息,且有各種珍禽異獸在湖沼中游蕩嬉戲;再者,描寫苑中的高山和千里沃野,以及品類繁多的植物等。雖然賦家的“憑虛構象”⑤劉熙載撰、袁津琥校注《藝概注稿》,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462頁。,已經(jīng)使山川、動植物等自然環(huán)境中的事物描寫摻雜了虛擬的人文元素,但重點仍是對上林苑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和夸飾。

        京都賦的出現(xiàn),使?jié)h賦地理鋪寫中的人文因素大量增加。其中,以豫雍之辨中的地理鋪寫最為典型。賦家對雍州地理形勢的鋪寫,言其山河險峻、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等,著重于自然地理方面的鋪寫,而對豫州地理形勢的鋪陳,雖也有少量山河形勢的敘寫,但是地理書寫的重心已經(jīng)發(fā)生了轉變,集中于鋪寫洛陽地理的人文化成。如寫洛陽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時,已經(jīng)是人文地理觀念中的“中”,且將東漢建都洛陽與盤庚遷殷、成王營洛、平王東遷洛邑聯(lián)系在一起,強調對仁政王道的承繼。同時,在寫洛陽之地的山水時,也增加了讖緯、傳說等文化因素??梢?豫雍之辨中的地理鋪寫,成為漢賦地理鋪寫由自然地理向人文地理的轉折點。人文因素的不斷增加,使?jié)h賦地理環(huán)境的鋪寫重點已經(jīng)轉向人文環(huán)境,在“人—地”關系中,人的社會性活動及其附屬文化成為鋪寫的重點。

        (二)作家的地域流向

        作家地域流向與賦家人身依附關系、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轉移密切相關。作家的地域流向大致從荊楚、中原之地聚合到三輔之地,進而轉向河洛之地,再到幽并、齊魯之地,其中三輔之地與河洛之地是漢賦地理鋪寫的重要內容。

        漢初,賦家多依附于諸侯王,主要分布在荊楚和中原地區(qū)。這一時期,漢賦的地理鋪寫空間也集中于諸侯藩國之地,以梁孝王和淮南王集團為代表。如枚乘客游梁地時,作《梁王菟園賦》,寫梁孝王西苑風光:“修竹檀欒,夾池水,旋菟園,并馳道,臨廣衍,長冗坂?!魍魃?山雀野鳩,白鷺鶻桐,鹯鶚鷂鵰,翡翠鴝鵒,守狗戴勝,巢枝穴藏,被塘臨谷,聲音相聞,啄尾離屬,翱翔群熙?!雹蕖豆盼脑贰?章樵注、錢熙祚校,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第75-77頁。其間有竹林、池塘、原野、山巒,以及西山上各種各樣的禽鳥嬉戲,形態(tài)各異。再如《七發(fā)》對吳地廣陵潮壯觀景象的描寫:“似神而非者三:疾雷聞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內云,日夜不止?!雹哔M振剛等《全漢賦校注》,第36頁。賦家詳細摹寫了揚州曲江潮的濤聲、巨浪及其各種情狀?!蹲犹撡x》對齊、楚苑囿的鋪寫,其中,在地理方位中對楚國云夢澤的山、土、石、蕙圃、平原、大澤、動物、植物等進行全面的鋪陳,“眾物居之,不可勝圖”①司馬相如著、金國永校注《司馬相如集校注》,第5頁。。

        隨著漢賦作家回歸中央王朝,漢賦的地理空間轉移至三輔地區(qū),以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和揚雄《甘泉賦》《羽獵賦》等為代表。如司馬相如《上林賦》寫上林苑的巨麗風光,前文已述。揚雄的《甘泉賦》先寫在甘泉南山遠望甘泉宮之通天臺及其周圍的平原、丘陵、山谷和離宮等的風光;再寫離宮建筑群在云霧中的壯麗景象;接著寫宮殿中的樹木、雕塑以及精美絕倫的建筑物等,作者在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的視野中,描寫了甘泉宮及其周邊景觀的壯麗與神圣。這一時期,賦家的地理鋪寫空間主要集中于三輔地區(qū)的上林苑、甘泉宮等。

        東漢立都洛陽,政治中心隨之轉移,漢賦的地理空間也轉向對河洛之地的描寫。以班固的《東都賦》和張衡的《南都賦》《東京賦》等為代表,對洛陽與南陽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地理環(huán)境都進行了描寫。如《南都賦》寫南陽的地理位置、地勢、山巒、林木、竹林、動物、川瀆、陂澤、草、禽鳥、河流、園圃、香草等自然景觀,以及廚膳、美酒、三月祓祭日郊野游玩、士大夫們的狩獵等人文景觀?!稏|都賦》和《東京賦》前文已述,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也都有鋪寫,但是更加關注山水的人文化成等人文地理。這一時期,賦家地理鋪寫的空間集中在河洛之地,展現(xiàn)了這一地區(qū)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漢末,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轉移至曹魏鄴城之地,漢賦描寫的空間區(qū)域也轉向幽并、齊魯之地,如楊修的《許昌宮賦》(殘)寫許昌宮的格局及其壯觀景象;徐干的《齊都賦》(殘)寫齊都的河流、物產(chǎn)、風俗等;劉楨《魯都賦》寫曲阜的自然環(huán)境、物產(chǎn)、風俗以及宮室園林等??梢?漢賦作家的地域流向推動了漢賦地理書寫的轉變,也影響了漢代文化區(qū)域的形成。

        (三)鋪寫對象的轉變

        因時代政治的推進與賦家身份的變化等因素,漢賦的描寫對象大致經(jīng)歷了由宮室苑囿到都邑風土人情的變遷,在描寫對象“下移”的過程中,漢賦的地理書寫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即從夸飾宮室苑囿之美到敘寫都邑風土人情之美。

        枚乘、司馬相如以及揚雄等人辭賦中的自然地理鋪寫,多集中于宮室苑囿。從枚乘的《梁王菟園賦》《七發(fā)》到司馬相如的《子虛賦》,皆是對戰(zhàn)國諸侯或漢初諸侯藩國苑囿的影寫,主要內容關涉山水、動植物、宮室臺閣等。隨著藩國勢力的削弱及中央集權的加強,依附于諸侯王的賦家回歸朝廷,關注與描寫的對象也發(fā)生了轉移與變化,開始鋪寫宮廷苑囿,以司馬相如與揚雄的賦作為代表,如《上林賦》寫天子上林禁苑的風光,八川分流、群山峻險、珍禽異獸、宮室樓閣、奇石美玉以及各種樹木蔬果等,物類繁多,“視之無端,究之無窮”②司馬相如著、金國永校注《司馬相如集校注》,第57頁。。這一時期,辭賦的地理鋪寫多集中于對宮室苑囿之美的描寫與夸飾。

        都邑賦的出現(xiàn),尤其是京都賦的出現(xiàn),預示著賦家關注的地理空間再次轉變,漢賦地理的鋪寫對象也隨之改變。陳慶元認為“班固的《兩都賦》把描寫的對象由宮廷擴大到都城”,張衡《西京賦》中“百戲”的描寫,“是漢大賦由宮廷轉向京都之后第一次關注市井的文化生活,給大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鮮氣息”。③陳慶元《賦:時代投影與體制演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76-178頁。漢賦描寫對象開始聚焦都邑及其市井風情。在這一變化過程中,“人—地”關系中“人”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對人的社會性的活動有了更多的關注,賦作也相應地展現(xiàn)了地域的風土人情。如對西漢關中游俠張回、趙君都、原涉、朱世安的描寫,“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輕死重氣,結黨連群,寔蕃有徒,其從如云。茂林之原,陽陵之朱。趫悍虓豁,如虎如貙。睚眥蠆芥,尸僵路隅。丞相欲以贖子罪,陽石污而公孫誅?!雹軓埡庵?、張震澤校注《張衡詩文集校注》,第52頁。輕生重死、好結黨群、追隨者眾多的都邑游俠,是西漢初期關中極其盛行的社會現(xiàn)象。再如《西京賦》對都市社會風俗場景的描寫,都市“廣場”上有多種項目的表演,有烏獲扛鼎、都盧尋橦、沖狹、燕濯、胸突铦鋒、跳丸劍、走索、戲車八種雜技的表演,有“總會仙倡”“東海黃公”“曼延戲”等仙戲的輪番上演,鮮活生動地展現(xiàn)了兩漢都市社會的風俗場景。從宮室苑囿之美到風土人情之美的轉變過程中,人文地理因素逐漸成為賦家關注的重點,并通過賦家的精心鋪陳,將都邑風俗場景展現(xiàn)出來。

        (四)書寫意圖的變化

        在漢賦豫雍之辨中,賦家的地理書寫意圖經(jīng)歷了尊雍抑豫到崇豫抑雍的轉變。尊雍抑豫者,以杜篤《論都賦》為代表,用地利、物豐、用武之地來展現(xiàn)西京的優(yōu)勢;而崇豫抑雍者,以班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二京賦》等為代表,宣揚洛陽的禮制法度。賦家主觀意愿和思想的介入,使?jié)h賦地理鋪陳的內容和方式都發(fā)生了變化,即從崇尚物質豪奢到尊崇人文禮俗的轉變。

        漢賦鋪陳事物,欲寫盡與其相關的所有事物,“斯于千態(tài)萬狀、層見迭出者,吐無不暢,暢無或竭”①劉熙載撰、袁津琥校注《藝概注稿》,第411頁。。賦家用事物的繁富和巨麗來鋪陳和夸飾帝國的繁盛,如漢賦作家鋪寫天子上林禁苑的廣闊范圍、多樣的地貌和河流、種類繁多的珍禽異獸以及富麗堂皇的宮室樓閣等,極力展現(xiàn)天子的富有與豪奢。西漢賦家是以一種自豪抑或積極的心態(tài)來鋪寫物質的豪奢和帝國的繁盛。而至東漢班固、張衡等人的賦中,物質的豪奢成為禮俗法度的對立面,成為賦家批判的對象。在地理鋪寫中,表現(xiàn)為人文地理中人文禮俗描寫的加強,自然地理被降到次要位置。班固《東都賦》中的論述極具代表性:

        且夫僻界西戎,險阻四塞,修其防御,孰與處乎土中,平夷洞達,萬方輻湊?秦嶺九嵕,涇渭之川,曷若四瀆五岳,帶河溯洛,圖書之淵?建章、甘泉,館御列仙,孰與靈臺明堂,統(tǒng)和天人?太液昆明,鳥獸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游俠逾侈,犯義侵禮,孰與同履法度,翼翼濟濟也?子徒習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識函谷之可關,而不知王者之無外也。②班固撰、白靜生校注《班蘭臺集校注》,第30-31頁。

        西京在賦家的筆下成為豪奢、驕縱與恣肆的場所,“首述形勢田里之饒,中言宮室之勝,末言田游之樂,皆從‘眩曜’二字中鋪排出來”,可謂“窮泰極侈”。③俞玚評點《西都賦》,參見:趙俊玲輯著《文選匯評》(一),鳳凰出版社2017年版,第7頁。而洛陽在賦家的筆下成為“統(tǒng)合天人”“道德之富”和“同履法度”的完美都城,正如孫洙所言,《西都賦》“始言形勝之壯,繼言建豎之勝,末言狩獵之勢”,而《東都賦》將“一切略去,專言建武、永平之治,武功文德,繼美重光,所能以法折其眩曜也”。④孫洙評點《東都賦》,參見:趙俊玲輯著《文選匯評》(一),第36頁。洛陽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山川的人文化成、宮室樓閣的禮儀標準,君臣重教化、遵典章、明儀禮,凡處理政務、祭祀天地、勉勵農(nóng)耕、校獵講武、巡守天下等,都是按照禮儀和法度有序進行的,與西京的人物事典形成鮮明的對比。何焯認為《東都賦》“真有冠裳佩玉,清廟明堂氣象,故足折西賓而伸己論也”,并強調“須看其賓主針鋒相對處”。⑤俞玚評點《東都賦》,參見:趙俊玲輯著《文選匯評》(一),第36頁?!百e主針鋒相對處”正是賦家假設人物有意為之,在抑揚之間,維護了洛陽都城的位置,“折以法度,主于揄揚,所謂‘宣上德而盡忠孝’也”⑥何焯《義門讀書記》,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857頁。,頌揚了東漢初年的禮制改革和風俗教化,也完成了賦家“議禮與制禮的文學實踐”⑦蔣曉光《思想史視閾下的“賦者古詩之流”》,《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6期,第131-135頁。。

        此外,漢賦地理鋪寫的轉變,還與漢代的地理認識和觀念密切相關,如班固《漢書·地理志》對郡國的沿革、人口、治所、關隘、交通以及各地的風土人情等作了描述,可以看出對人文地理因素的重視。在“人—地”關系的演變中,人的社會性活動及其文化意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文地理成為地理的重要內容,并促成了新的地理觀念的產(chǎn)生。

        猜你喜歡
        賦家漢賦張衡
        善于觀察的小張衡
        “賦家”稱謂谫論
        張衡傳(節(jié)選)
        東漢全才張衡
        書 香
        張衡數(shù)星星
        “壯夫不為”與“不諷則勸”——揚雄對漢賦理論的改造與兩漢之際文學批評思想的定型
        漢代賦家倡優(yōu)論商榷
        詞章與經(jīng)義
        社會科學(2015年5期)2015-07-25 09:50:11
        一篇漢賦一座城
        火花(2015年6期)2015-02-27 07:42:28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综合在线不卡| 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 国产老熟女狂叫对白| 日韩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av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丰满多毛的大隂户| 国产精品成人午夜久久| 日本中文字幕人妻精品| 麻豆精品导航| 秋霞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激情|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国产精品日本天堂| 视频国产自拍在线观看| 一边做一边喷17p亚洲乱妇50p | 丰满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免费人成视频xvideos入口| 99久久久精品免费香蕉| 国内国外日产一区二区| 射精区-区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A∨无码遮挡| 中文字幕av熟女中文av| 欧美性受xxxx狂喷水|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 人妻秘书被社长浓厚接吻| 热99re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免费|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欧美99| 无码av专区丝袜专区| 偷拍一区二区盗摄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很躁| 亚洲—本道中文字幕久久66| 中文字幕日本av网站| 特黄做受又粗又长又大又硬| 99国产超薄丝袜足j在线观看 |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