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艷萍 于文永 楊向茹 田俊 王斌全 薩建
中文版老年聽力障礙篩查量表(hearing handicap inventory for the elderly-screening,HHIE-S)已被證明具備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老年聽力損失診斷與干預專家共識(2019)[1]明確指出:老年聽力損失早期發(fā)現(xiàn)的方法之一是問卷篩查法,如:中文版老年聽力障礙篩查量表(HHIE-S);臨床診斷依據(jù)中,聽力檢查首選純音聽閾測試。本研究擬通過探討HHIE-S與純音聽閾測試之間的關聯(lián)性及差異性,為HHIE-S量表的臨床應用提供依據(jù)。
1.1研究對象 于2016年8月~2018年6月期間,在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招募志愿者參加本研究。納入標準:①年齡≥60周歲;②既往無影響聽力的耳科疾病史;③思維能力正常,能清楚表達自身感受;④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急性中耳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外耳中耳畸形、鼓膜穿孔、突發(fā)性聾、梅尼埃病、耳硬化癥、鼓室硬化、聽神經(jīng)瘤、遺傳性進行性感音性聾等;②嚴重心肺疾病、惡性腫瘤患者;③不能理解量表內(nèi)容者;④對量表條目回答不確定者。入選研究對象共275例,男138例(50.18%),女137例(49.82%),年齡60~89歲,平均73.28±7.18歲。
1.2研究方法 所有志愿者均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耳科??茩z查,填寫中文版HHIE-S量表、一般情況問卷,并進行純音聽閾測試。
1.2.1填寫HHIE-S量表及一般情況調(diào)查問卷 中文版HHIE-S量表含有10個條目,每個條目有三個選項,為“會、有時、不會”,分別對應項為4、2、0分,總分最低分為0分,最高分為40分,其中,0~8分表示無聽力障礙,10~24分表示輕度至中度聽力障礙,26~40分表示重度聽力障礙[2]。由研究者向受試者發(fā)放HHIE-S量表及一般情況問卷(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耳科相關疾病病史等),并進行填寫指導,受試者在5分鐘之內(nèi)完成填寫,如果受試者無法看清量表,由研究者讀出量表內(nèi)容,得到受試者回答后,準確填寫。
1.2.2純音聽閾測試 在標準隔聲屏蔽室,采用Astera 1066型聽力計、TDH 39氣導耳機、B71骨導耳機,由聽力師對每例受試者進行純音聽閾測試,測試雙耳500、1 000、2 000、4 000 Hz氣、骨導聽閾,取受試者較好耳500、1 000、2 000、4 000 Hz純音氣導聽閾平均值為平均聽閾(pure tone average,PTA)。聽力分級采用WHO(1997)推薦的標準:PTA≤25 dB HL為聽力正常;26~40 dB HL為輕度聽力損失;41~60 dB HL為中度聽力損失;61~80 dB HL為重度聽力損失;≥81 dB HL為極重度聽力損失[3]。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樣本之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多個樣本之間的總體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用Bonferroni法進行修正;計數(shù)資料統(tǒng)計描述以構(gòu)成比表示;兩種聽力測試方法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檢驗,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shù)r。
2.1不同PTA組HHIE-S評分結(jié)果 不同PTA組PTA值、HHIE-S評分及各級聽障者例數(shù)見表1。
表1 不同PTA組PTA值、HHIE-S評分及HHIE-S各級聽障者例數(shù)分布
2.2HHIE-S與純音聽閾測試結(jié)果的一致性分析 根據(jù)表1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HHIE-S與純音聽閾測試結(jié)果的Kappa一致性檢驗,得到Kappa系數(shù)為0.210(P<0.001),說明HHIE-S與純音聽閾結(jié)果存在一致性,但Kappa系數(shù)<0.4,說明兩種測試方法的一致性一般。
2.3HHIE-S與PTA評分的相關分析 HHIE-S評分與PTA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shù)r為0.722,P<0.001,呈強相關性。
2.4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 以PTA≤25 dB HL為聽力正常、HHIE-S評分≤8分表示無聽力障礙,計算得到HHIE-S量表的敏感性為61.0%,特異性為80.9%,陽性預測值為93.9%,陰性預測值為29.9%。
2.5不同年齡組HHIE-S評分與PTA的比較 正常組47例不納入分析。60~69歲組、70~79歲組、80~89歲組的HHIE-S評分與PTA比較結(jié)果見表2、3。HHIE-S評分組間總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TA組間總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顯示,80~89歲組比60~69歲組、70~79歲組的PTA值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
表2 不同年齡組HHIE-S評分與PTA比較
表3 不同年齡組之間PTA、HHIE-S評分的兩兩比較
注:檢驗水準修正值α=0.017
2.6不同聽力損失病程組HHIE-S得分與PTA的比較 正常組47例不納入分析。聽力損失組以受試者較好耳聽力損失時長作為病程,將研究對象分為3組:0~2年組、3~5年組、≥6年組,三組HHIE-S評分與PTA比較結(jié)果見表4、5,HHIE-S評分和PTA組間總體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顯示,聽力損失病程0~2年組比3~5年組、≥6年組HHIE評分、PTA值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
表4 不同聽力損失病程組PTA及HHIE-S評分比較
表5 不同聽力損失病程組之間HHIE-S評分、PTA兩兩比較
注:檢驗水準修正值α=0.017
3.1HHIE-S評分與純音聽閾測試的關聯(lián)性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一致性分析中,HHIE-S與純音聽閾測試兩種方法的Kappa系數(shù)為0.210(P<0.001),說明兩種方法的測試結(jié)果存在一致性。Diao等[4]的研究以PTA≤25 dB HL為聽力正常、HHIE-S評分≤8分表示無聽力障礙,得到的Kappa系數(shù)為0.134,與本研究結(jié)果接近。本研究相關性分析中,HHIE-S量表評分與PTA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shù)r為0.722(P<0.05),Kimiko等[5]報道HHIE-S評分與PTA的Pearson相關系數(shù)為0.69,Chang等[6]報道的相關系數(shù)為0.51,總體來看,二者之間存在中等以上程度的相關性。本研究計算得到HHIE-S量表的敏感性為61.0%,特異性為80.9%,與相關研究報道[7]的該量表敏感性在53%~85%之間、特異性在64%~97%之間一致。本研究對不同聽力損失病程組HHIE-S評分與PTA的比較分析結(jié)果顯示,隨著聽力損失病程延長,HHIE-S評分與PTA的變化趨勢一致,即起病初期病情進展速度快于后期,提示老年性聽力損失應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以減緩其進展,最大限度保留老年人的溝通交流能力。
3.2HHIE-S評分與純音聽閾測試的差異性 HHIE-S與純音聽閾測試結(jié)果的一致性一般,其主要原因在于兩種方法的測試原理不同。純音聽閾是在標準隔聲室內(nèi)測試受試者對不同頻率純音信號的反應能力[8],不涉及到語言,也不涉及到患者的主觀感受;而HHIE-S測試的是受試者在日常生活真實情境下的聽覺感知狀況,故其較純音聽閾更能反映聽力下降對其生理、心理、社交的影響。有研究指出,聽覺障礙能被純音聽閾反映出的部分僅占34%~38%[9],因此,HHIE-S與純音聽閾反映必然存在差異性。
本研究PTA正常組中,HHIE-S評分為無聽障者占80.85%,PTA為重度聽力損失組中,HHIE-S評分為重度聽障者占82.35%,也就是說,在正常聽力和重度聽力損失組,HHIE-S評分與純音聽閾的吻合度較輕、中度聽力損失組更高,這一結(jié)果與Servidoni等[10]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值得注意的是,PTA正常組中有9例受試者HHIE-S評分顯示存在聽力障礙,需要排除純音測聽無法早期發(fā)現(xiàn)的疾病,如:聽覺外周系統(tǒng)解碼出現(xiàn)問題、中樞聽覺處理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的早期表現(xiàn)等[10]。對于這些受試者,純音聽閾正常但HHIE-S評分異常,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征兆。因此,將純音聽閾測試與HHIE-S量表聯(lián)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評估受試者的聽力,早期發(fā)現(xiàn)聽力損失,預警特定疾病。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PTA輕度聽力損失組中,HHIE-S量表檢出的無聽力障礙人數(shù)占61.39%,也就是說,對于輕度聽力損失人群,用HHIE-S量表進行測試時,超過半數(shù)的聽力損失者不會被識別為聽力障礙,說明在檢出輕度聽力損失方面,HHIE-S量表與純音聽閾測試的吻合度差。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許多老年人認為聽力損失是正常衰老過程,接納的程度高于其它疾病,同時,由于資源有限,老年人將聽力損失列在其它慢性疾病之后,予以忽視,使HHIE-S量表測得的分數(shù)偏低;另一方面,個體對聽力障礙的感知不僅來源于聽敏度,還受到心理、個性、健康狀況、生活方式、社會經(jīng)濟狀況以及其它因素的影響[9,12]。因此,在臨床工作中,對于PTA顯示為輕度聽力損失的患者,結(jié)合HHIE-S評分,可以判斷聽力損失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以做出臨床決策,如:定期隨訪、助聽干預等。
本研究PTA中度聽力損失組中,HHIE-S量表檢出的輕中度聽障者占40.0%,重度聽障者占35.45%,也就是說,HHIE-S量表檢出的聽力障礙者中,有接近半數(shù)被識別為重度聽障。這部分患者自我感知到的聽力損失程度重于純音聽閾顯示的聽力損失程度,分析其原因,隨著聽力損失程度的加重,患者可能出現(xiàn)言語識別能力不成比例下降,因此,對于PTA為中度聽力損失的患者,結(jié)合HHIE-S評分,可以更全面評估老年人的聽障狀況,還可以預估助聽效果。
Hietanen等[13]對80歲老年人進行了一項追蹤10年的研究,分別在受試者80、85、90歲時,測試純音聽閾、言語識別率、自我感知聽力障礙評分,結(jié)果顯示純音聽閾值逐漸上升,言語識別率逐漸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自我感知聽力障礙評分3次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中,80~89歲組受試者PTA較60~69歲組、70~79歲組升高,但HHIE-S評分與之相近,說明80~89歲組受試者主觀感受到的聽力障礙比客觀測試到的聽力損失程度輕,與Hietanen等[13]的研究結(jié)果趨于一致。分析其原因,高齡老年人隨著社會交往活動的減少,對聽力的要求降低,對聽力損失接納程度提高,故自我感知到的聽力損失加重不明顯。
綜上所述,HHIE-S量表與純音聽閾測試既具有較好的關聯(lián)性,又具有差異性,如果與純音聽閾測試聯(lián)合使用、綜合分析,有利于從主觀、客觀角度全面評估老年人的聽力狀況,有效協(xié)助臨床進行聽力隨訪、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