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為適應新時代日新月異的發(fā)展,我國教育部在 2001 年頒發(fā)《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標志著我國音樂教育全面改革的開始,初中音樂教育也進入新時期。但在一些地方有些教育現狀制約了新課標乃至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本文分析了音樂教育的現狀,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音樂;教育發(fā)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G624?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7-0205-01
【本文著錄格式】李秀玲.淺談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現狀[J].北方音樂,2020,04(07):205,210.
在新事物不斷出現的今天,急需培養(yǎng)高素養(yǎng)的人才,在提高科技素養(yǎng)的同時也應不斷提高人文素養(yǎng)。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欣賞、歌唱,還是創(chuàng)作方面,都必須致力于學生各種音樂能力的提高。那么初中音樂教育在新課程背景下會產生怎么的變化,以什么狀態(tài)去迎接新時代的變化的,這一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們探討。
一、音樂學科的問題及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也呈現出蓬勃的發(fā)展跡象,但音樂學科教育相對于其他學科還有著明顯的不足和差距。
(一)課程設置的不合理
在《新課標》中規(guī)定初中音樂課課時每周兩節(jié),但是在現實情況中城區(qū)里面的學校相對好一些,但在鄉(xiāng)鎮(zhèn)學?;颈容^困難,這種情況是多數是由于教師數量不足、升學的壓力等造成的。這對新課程大綱的落實不是特別理想。如果遇到文化課測試時,考試前音樂課就會讓位,被其他統(tǒng)考科目老師借用,這樣的課程規(guī)則違背了教學計劃,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直接影響了音樂學科的發(fā)展,也影響了新課程標準的順利實施。音樂學科評價制度還不夠完善,學期末的綜合測評,有的以唱歌形式考核、有的以筆試形式考查樂理知識,還有的干脆根據平時表現評定成績。這樣不正式的考試制度導致教師在音樂備課方面,不備課不制作課件,老師無興趣教課,學生也對音樂課毫無期待,音樂課就這樣在課程設置中成了一個虛有其名的擺設。
(二)大背景環(huán)境的間接影響
家長對音樂學科的重視程度和對音樂知識及音樂的了解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孩子對音樂學習的看法。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 觀念深深的刻在家長的心中,家長過于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認為唯有成績高才是真理,音樂課則真的無所謂,不是考試科目,沒必要去用心學習,把時間浪費在這上面,太不值得。在選拔合唱隊員時,大多數的學生家長都是贊成孩子適當參加一些校園文化娛樂活動的,但總會有一些家長,就連學生參加最基本的娛樂活動都不贊成,認為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導致學生從心理上感覺音樂課是不重要的。
多媒體使用情況上,學?,F在都有安裝多媒體,教育主管部門對音樂教學設備的建設非常重視,每年都會及時更新。但在學校而言音樂學科的設備建設還沒有受到全部學校的足夠重視,缺少專門的音樂教室,上面下發(fā)的音樂器材無處存放,更談不上使用了。
(三)教師自身素質的直接影響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音樂教育在整個素質教育中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應不斷學習前言教學理論和教學經驗,有豐富的知識和精湛的授課技藝,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精神需要,使他們對學習音樂充滿興趣,去鑒賞、品味、思索,充分發(fā)揮音樂的美育功能。
由于音樂老師數量不足,許多學校被迫找一些代課老師教授音樂課,代課老師有沒有編制,對音樂課的態(tài)度難免不認真,有一種應付的心理,不能把音樂課的教學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導致孩子對音樂課甚至音樂老師產生排斥情緒,從而影響學生全面的素質發(fā)展,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并有豐富的情感體驗,但是在成績面前卻顯得那么蒼白無力,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師資力量薄弱,缺乏過硬的師資隊伍,初中教師數量嚴重不足,近年由于許多年輕教師的加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專業(yè)結構和專業(yè)素養(yǎng)等方面還不能滿足音樂新課程教學的需要,這就是我縣教師的整體水平,一些硬性的規(guī)定也從另一方面限制了教師隊伍的發(fā)展和建設。
二、對音樂學科教育問題的解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的,相信社會各階層都會逐漸重視音樂學的教育,具體我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各方面:
(一)社會重視音樂教育
各級領導認真執(zhí)行各項方針政策,解放和提高思想認識,要真正關心、支持音樂教育,給予最大的支持;學校領導和老師也應切實以素質教育為己任,加強宣傳教育,及時轉變社會和家長的傳統(tǒng)思想觀念,及時解讀新課標,認真研讀教材,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適當靈活的加入地區(qū)音樂元素,使教學更加生動、貼近生活,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二)教師要尊重學生
現有初中的一些教學內容就連老師都沒興趣就別提學生了,所以有時學生難免會有抵觸的心理,提出要聽流行音樂,這時老師就應尊重學生不要一味地加以否定甚至嘲笑。其實有些流行和休閑音樂是完全可以作為教材延伸到的、很多人以為只有那些音樂廳中的音樂才是正宗的高雅音樂,其實音樂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一首歌曲能夠用它細膩的感情和美好的音樂打動人,就已經得到了人們的認可,這就是一首成功的曲子。像在教《唱臉譜》的時候可以將《梨園英秀》或是《龍的傳人》穿插進去,還給學生專門欣賞過汪峰的音樂會,學生很是喜歡,并沒有我擔心的情況出現;另外適當的加入當地資源,結合地方特色,收集一些當地的民歌民謠或娛樂活動,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只要用心傳統(tǒng)音樂和流行音樂是可以很好地結合的,這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學興趣和期待,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教師要自己把握好尺度,不要適得其反好心辦壞事。
(三)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整體素質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直接接觸者,對音樂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不斷學習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自身素質,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音樂課程的成敗。縣級以上教育部門需要有專門的音樂帶頭人,這樣就可以定期的舉行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培訓和各種特色的培訓,增加教師的研修活動,組織教師團體外出進行研修,聘請一些專業(yè)的音樂老師進行培訓,組織觀摩省市技能大賽、合唱比賽等。不斷接觸前沿的音樂教育,對教師的自身素質的提高起到了很好地推動作用。
通過對音樂教育現狀的分析,才能在新課標頒布實施后、在音樂教育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反思,積極進取。目前音樂教育的現狀根深蒂固,要解決這些問題絕非易事。只有真正認識到音樂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加以變革。從而保證音樂教育教學順利正常開展,提高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都銀.初中音樂教學模式探究[J].魅力中國,2009(4).
[2] 徐巖艷.初中音樂開放性教學法的有效應用[J].考試(教研),2012(22).
[3]高以萍.激發(fā)學生參與情感,提高音樂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