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一夜之間地溫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漿和雪水混在一起,滲入大地。潮濕的地面上,歪躺著幾張皺巴巴的糖紙和那根作為標(biāo)記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滾下淚來。他傷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視著。一會兒,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凍裂的小手指,摳起一點泥土放在舌尖上——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絲絲的?!?/p>
這是小說《甜甜的泥土》的結(jié)尾部分。對這個廣受贊譽的結(jié)尾,有同學(xué)提出質(zhì)疑:前面寫道,王小亮的親媽媽把糖放在“大襟棉襖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緊的、還帶著體溫的糖”,奶糖放在棉襖口袋里尚未能融化,地溫回升難道能超過37℃的人的體溫嗎?
其實,如果我們能把握這篇小說淡淡的童話意味,質(zhì)疑就迎刃而解了。
讀完這篇小說,我的腦海里自然地跳出一篇著名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它們在有些方面是相似的。塑造的人物都是在現(xiàn)實生活里有著不幸遭遇的孩子,又都心地純潔善良,有著金子般的童心。故事的色調(diào)也大體相似,都是悲劇性的。小女孩最終凍死街頭,王小亮在后母的虐待中艱難討活。
但作家在描述時,并不采用壓抑的灰色調(diào),而是盡量弱化悲劇的悲慘過程,盡量把它寫得非常唯美,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
小女孩在除夕的夜晚,凍死、餓死在距烤鵝櫥窗咫尺之遙的街頭。但她是在美好的憧憬中死去的,在美麗的天堂,她是那么的幸福、快樂!
王小亮“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凈,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鍋”,然后才能“背上書包拿塊冷饃悄悄溜出門”。但在夢境里,他又回到了幸福的生活中。
這種強烈的對比手法,更深刻地揭示了現(xiàn)實的殘酷,激發(fā)了讀者強烈的同情心和憐憫心。
寓悲于美,寓悲于快樂,寓悲于理想,是它們共同的表現(xiàn)方法。
讀懂了童話意味,我們才不會用科學(xué)的邏輯來苛責(zé)《甜甜的泥土》里的浪漫主義色彩;我們感受到的也才不是荒誕可笑,而是一種感動,一種對真善美的憧憬。
我們也才會真正理解這個詩化的、意蘊豐富的、給人無窮聯(lián)想的結(jié)尾:甜甜的泥土寄托著“過去的媽媽”對兒子王小亮的至愛至情,滋潤了小亮傷痛的心田;甜絲絲的泥土,也包含著學(xué)校老師、傳達室老頭對小亮的愛心;甜甜的泥土,蘊涵著“人間的至情至愛猶如寬廣厚實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有”的深遠立意。
綜合點評
升格文從結(jié)構(gòu)到感悟到表達,都有了扎扎實實的提升。在結(jié)構(gòu)上,開頭多了一個引述,感悟有了根基,中間多了一個聯(lián)系,助力感悟向深處推進;在感悟上,從美學(xué)上,從童話色彩上去理解,顯然比“詮釋主題說”更有說服力;在表達上,表述得更綿密細(xì)致。
小試牛刀
選擇你喜愛的一部小說,任選一個角度,寫一篇讀后感。要求:(1)不少于600字;(2)感情真摯,不得抄襲;(3)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