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武略,杜中紅,郭彩霞
(東莞市鳳崗醫(yī)院預防保健科,廣東 東莞 523695)
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病,機體血壓升高增加了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已有報道[1]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血壓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但近些年,由于不良飲食習慣、精神壓力等因素,高血壓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高血壓發(fā)病具有隱匿性,對器官組織多是長期慢性損傷,加強青少年高血壓發(fā)病的防控對其生長發(fā)育有重要意義。高中階段是青春期的重要時期,有研究[2]指出體重指數(shù)(BMI)與高血壓存在一定的關系,BMI是肥胖的評價標準,肥胖則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本研究探討高中生BMI與血壓的相關性。
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東莞市鳳崗醫(yī)院接受體檢的1943例高中生,男1065例,女878例,年齡12~20歲,平均(16.26±2.32)歲。
根據(jù)國家標準《學生健康檢查技術規(guī)范》[3],將接受體檢的1943例高中生分成4組,A組為體重過低,B組為體重正常,C組為超重,D組為肥胖,對4組高中生的收縮壓和舒張壓進行檢測,分析BMI與血壓的相關性。所有高中生的體重和身高測量由專業(yè)技術員完成,BMI計算公式:體重(kg)/身高2(m2)。身高和體重測量后檢測收縮壓和舒張壓,體檢者采取坐位姿勢,使用血壓計進行測量,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測3次,求得平均值。
各年齡段超重和肥胖標準見表1,BMI<18.5 kg·m-2為體重過輕,其余為正常。
A組352例,平均收縮壓(113±12)mmHg(1 mmHg=0.133 kPa),平均舒張壓(67±12)mmHg;B組1264例,平均收縮壓(117±14)mmHg,平均舒張壓(68±13)mmHg;C組223例,平均收縮壓(127±14)mmHg,平均舒張壓(69±12)mmHg;D組104例,平均收縮壓(132±15)mmHg,平均舒張壓(71±12)mmHg。4組間平均收縮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C組和D組平均舒張壓均高于A組和B組(均P<0.05),A組和B組及C組和D組的平均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收縮壓和舒張壓趨勢見圖1—2。
組別n收縮壓舒張壓 A組352113±12?67±12??B組1264117±14#68±13##C組223127±14&69±12&&D組104132±1571±12
*:P=0.000(t=4.523)與B組比較,P=0.000(t=9.412)與C組比較,P=0.000(t=8.731)與D組比較;#:P=0.000(t=6.824)與C組比較,P=0.000(t=6.524)與D組比較;&:P=0.032(t=2.111)與D組比較。**:P=0.256(t=1.102)與B組比較,P=0.002(t=3.124)與C組比較,P=0.008(t=2.758)與D組比較;##:P=0.008(t=2.622)與C組比較,P=0.041(t=2.087)與D組比較;&&:P=0.582(t=0.542)與D組比較。
圖1 收縮壓趨勢圖
圖2 舒張壓趨勢圖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可造成心肌梗死、腦卒中等,造成醫(yī)療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浪費,已有報道[5]指出高血壓有年輕化趨勢,加強高血壓的防治有重要的意義。高血壓初期缺乏特異性表現(xiàn),而青少年正處于發(fā)育階段,往往容易忽視。BMI是用于衡量機體健康狀況的指標,我國目前已經(jīng)重視對中小學生BMI的監(jiān)測,有研究[6-8]指出,BMI通過體重和身高比作為反映體重水平的簡單評價指標,可以用來判斷肥胖。而大量研究[9-10]指出肥胖是高血壓的高危因素,由此可以推斷BMI對機體血壓的預測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隨著BMI的增加,收縮壓和舒張壓呈上升趨勢,提示兩者間可能呈正向關聯(lián)。國內(nèi)外報道[8-9]中得到同樣的結(jié)論,超重和肥胖兒童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要明顯高于正常兒童。從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檢測結(jié)果分析,4組間平均收縮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B組為正常,A組為體重過低,2組間的收縮壓也存在明顯差異,C組和D組已處于肥胖階段,收縮壓值更高,說明收縮壓隨BMI變化十分明顯;C組和D組平均舒張壓均明顯高于A組和B組(均P<0.05),A組和B組及C組和D組的平均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提示舒張壓隨BMI有變化,但變化并不十分明顯。從總體趨勢來看,根據(jù)國家標準《學生健康檢查技術規(guī)范》[3],BMI提示超重的高中生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高于正常BMI范圍的高中生,說明BMI可作為預測血壓改變的參考指標。BMI反映體重水平,肥胖的因素較多,有研究[10]發(fā)現(xiàn)肥胖患者的血脂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血脂代謝紊亂會直接影響血管內(nèi)皮功能,造成血液循環(huán)障礙,進而造成血壓升高。在流行病學調(diào)查[11-12]中發(fā)現(xiàn)青少年的血壓水平同BMI有顯著相關性,與本文的研究結(jié)果相符。因此加強對高中生體重的控制,定期進行BMI的檢測對預防和控制青少年高血壓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隨著BMI的增加,收縮壓和舒張壓呈上升趨勢,學校應定期檢查青少年的BMI,加強對超重和肥胖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