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芳 Xu Fang
(沈陽建筑大學,遼寧沈陽 110168)
后金是明朝后期建州女真族努爾哈赤領導的強大政權,延續(xù)生存在東北地區(qū)黑水白山之間女真族豪狂兇悍的性格,繼承女真人矯勇善戰(zhàn)的民族特征,經(jīng)過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數(shù)年間的勵精圖治,政權逐漸強大于明朝,1644年入關開始對中國實行長達二百六十余年的統(tǒng)治,在中華歷史上擁有著重要的意義[1]。
后金繼承滿族先人女真人騎射的生存必備技能,流淌著尚武精神的鮮血?;侍珮O在位期間,清朝前期實行“滿漢蒙一體”的民族政策,促進了我國多民族關系的融合,為清朝具有多民族文化特征的家具特征做出了無可比擬的貢獻。
努爾哈赤是女真人的后裔,祖輩多有明帝近臣,入朝進貢,效忠于明朝,勇猛果敢,功績赫赫。努爾哈赤從小受其祖父輩的影響,有忠心報國的愿望,努力學習吸收漢文化、習漢語、識漢字。1583年,隨著祖輩的軍功偉業(yè)完成對建州女真族的統(tǒng)一,努爾哈赤開始統(tǒng)一女真各部。1616年,八大臣出班于座前,稱58歲的努爾哈赤為大英明漢,國號“金”,史稱后金。隨著后金的建立與強盛,與明的矛盾不斷增強,1618年,大英明汗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詔書》訴告天下,誓師伐明。經(jīng)撫順戰(zhàn)役、清河戰(zhàn)役、薩爾怒戰(zhàn)役后,于1621年攻下沈陽,又逐步緊逼遼陽,定都于遼陽。1625年,后金遷都沈陽。后經(jīng)寧遠戰(zhàn)敗,努爾哈赤心情抑郁,與歷時四十三年死去。
清太宗皇太極御用鹿角椅,是清初流傳至今的極為少數(shù)的傳世之寶,由于體量過于龐大,經(jīng)2011年赴臺北歷史博物館展出后,一直存放在庫房內(nèi),直至2017年在沈陽故宮從未開放過的“敬典閣”展出。清太宗繼后,康熙、乾隆、嘉慶、道光諸帝對鹿角椅愛不釋手,并且滿族將騎射看作為民族文化,是滿族致勝的法寶,并且每年都會進行騎射活動,因此紛紛效仿,將騎射狩獵捕獲的鹿角設計成御用座椅,存放于紫禁城、圓明園和避暑山莊內(nèi)。民國時期,沈陽故宮曾經(jīng)將大政殿作為辦公區(qū)域,當時的大殿內(nèi),一片狼藉,鹿角椅已經(jīng)不知所蹤,幾番輾轉,終于又回到了沈陽故宮,至今作為鎮(zhèn)館之寶保存在沈陽故宮博物院。
鹿角椅的做工于明末清初,仍舊保持著女真族入關前的風格,并帶有明式家具的特征。座椅整體通高119.2厘米,靠背長63.2厘米,鹿角周長184.5厘米,左角長93.5厘米,右角長91厘米,椅座高57厘米,椅面長82.8厘米,寬52.7厘米。椅上部的鹿角共分12支叉,兩側各分4支叉,利用鹿角天然美的彎曲流線作為扶手型體,巧妙的與座面相結合(圖1),另外各分8支叉,向靠背板后側舒展(圖2),造型獨特,簡潔精煉,與1631年,在大凌河戰(zhàn)役中,皇太極帶領八旗“圍城救援”的尚武精神不謀而合[2]??傮w造型粗曠,質感厚實,與傳統(tǒng)的明式家具相比,繼承了后金民族的氣魄,反應滿族早期樸實的民族個性。
靠背板用攢框制成,上截雕開光鏤空云紋(圖3),中間鑲木,下截落堂亮腳透雕卷草紋加金漆(圖4)。兩側呈對稱形式設立柱連接鹿角與下側座面。椅下部整體為木結構,座面呈長方形,座心采用棕繩編織而成,座面下為束腰,束腰上下裝托腮;下部四腿采用瓶式立柱,并飾有浮雕花卉圖案;椅腿下部為外翻馬蹄足托泥式;鹿角椅前部設置木質腳踏[3]。
鹿角椅兼?zhèn)渲烙淖饔谩9湃祟悓W遺跡研究表明,早在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已經(jīng)開始用鹿角制造工具。在古代戰(zhàn)爭中,騎兵以其速度性之快,殺傷力之大,操縱性之靈活的聲勢,而使軍隊造成巨大損失,為防御外敵騎兵偷襲軍營,將木棒通過削尖在制作成欄柵形式,形狀如同鹿角,因此也被稱作“鹿角”。從清王朝的創(chuàng)立到統(tǒng)一天下的過程來看,武功創(chuàng)業(yè)的尚武精神功不可沒,清入關后,歷代皇帝也將其作為基本國策,歷代沿襲。正因為清王朝諸帝對武功具有較高的評價,以至于防御工具的制作更加嚴謹。鹿角椅上部的鹿角,以中心對稱形式向兩側有規(guī)律延展,線條自然彎曲,向外部撕咬,敵人靠近時也要小心翼翼,同時,鹿角向外部伸展的形體也在見證著后金武功創(chuàng)業(yè)的歷程。
鹿角有著“權利、富有、長壽、和平”的寓意[4]。鹿是騎射狩獵重要的圍捕對象,每當在狩獵活動中對鹿極力追趕之時,如同后金在戰(zhàn)場對敵人短兵相接場、勢如破竹的場景,又能勾起統(tǒng)治者對權利的追逐聯(lián)想,將獵物作為權利的戰(zhàn)利品。鹿的壽命較長,在古代傳說中常常與鶴相互比擬,如上古神話封神演義中燃燈道人的坐騎為梅花鹿,還有鹿力大仙、上古神鹿等等,同時,鹿全身為寶,又與祿音節(jié)相似,可見御用座椅也有長壽富有之意[5]。鹿是溫順善良的代表,喜愛生活在安全、祥和的環(huán)境中,座椅的材料選取也有期盼國家和平的含義[6]。
■圖1 廚房抽屜收納示意圖
■圖2 廚房豎格收納示意圖
■圖3 大普家具書桌示意圖
■圖4 大普家具衣柜示意圖
從鹿角椅的制作材質來看,上部采用巨大的麋鹿之角,其他部位均均為雜木大漆所制?;侍珮O鹿角椅,賦予不同于其他文化的含義。天聰五年,明朝修筑遼西大凌河城,防守后金的攻擊?;侍珮O率領八旗和蒙古大軍奔赴遼西,將城內(nèi)防守堅固,不得進出,幾個月后城內(nèi)糧草斷絕,明朝軍隊投降。《滿洲老檔》中有所記載,“有一大鹿,自東來, 過壕,即奔之御營,遂砍殺之”[7]。鹿角椅極有可能是在此次戰(zhàn)役中,跑入軍營,被皇太極親手捉到的麋鹿的鹿角,制成的鹿角椅。按照后金的狩獵習俗,在狩獵、軍營等意外捕獲的獵物當視為吉兆。筆者認為鹿角椅不僅是體現(xiàn)清初武功開國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從中還帶有“逐鹿中原”的含義,透露出皇太極的遠大抱負和政治理想。
騎射狩獵技術已經(jīng)溶在后金的血液里。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騎射技術高超,堪稱“馬上皇帝”。史料記載:努爾哈赤自二十五歲即長與用兵,已寡勝眾……善射,發(fā)無不中。《滿洲實錄》記載:“一天,努爾哈赤見到了董鄂部的一流射手鈕翁金,把他叫到跟前,指著百步外的柳樹,命他射。鈕翁金發(fā)五失,中三,上下交錯,努爾哈赤發(fā)五失,皆中,五失所集僅五寸許,眾人共嘆為神枝”。皇太極以武功開創(chuàng)大清,繼任汗位后,不忘后金騎射技術帶來的民族榮耀,擔憂民族融合過于漢化而丟失本民族的特色,提出“國語騎射”,將每年的春秋東三季作為軍事訓練,帶領王宮貴族出行打獵。“我國家以騎射為業(yè),今若不親弓失,惟耽晏樂,則田獵行陣之事必致疏曠,武備何由而得習乎?……朕欲爾等時時不忘騎射”。
1754年,乾隆第二次東巡盛京城,欣賞鹿角椅并題詩:“彎弓曾逐鹿,制器擬乘龍。七寶何須羨,八叉良足供。庫藏常古質,山養(yǎng)勝新茸。那敢端然坐,千秋示儉恭?!薄熬丛佁谖幕实鬯坡菇且我宦桑〖仔缜锞旁掠P”,并命工匠將詩雕刻在靠背板后部,款刻有“乾隆甲戌秋九月御筆”。(圖5)。此鹿角椅不僅是皇太極御用椅,并具有乾隆皇帝御詩的漢字雕刻,增添了鹿角椅的王族霸氣,是后金允文允武的體現(xiàn)。
一個少數(shù)民族建立全國統(tǒng)一政權,都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民族問題。首先是處理好與其他民族的關系問題,尤其與人數(shù)數(shù)量最多的漢族關系[8]。從時間先后上來看,歷代王朝政權處理民族關系得當?shù)耐醭?,首先是元朝,而后是清朝。從清太祖努爾哈赤到清太宗皇太極,戎馬一生,提倡尚武精神,促進滿族與漢族文化相融合,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表現(xiàn)在:一是創(chuàng)造與改進和推廣滿文;二是提倡讀書與開科取士;三是學習先進的民族文化;四是改革民族文化之短[9]。清入關前,滿族文化雖然比較落后,但經(jīng)過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改革是促進滿族(女真)社會的完成,從原始公社制向奴隸制都過度的漫長歷程;而清太宗皇太極的改革則是滿族封建化的開端。滿族文化發(fā)展之快,離不開統(tǒng)治者的英明決策,一個少數(shù)民族對清朝進行近三百年的封建統(tǒng)治。其次,不斷融合學習其他民族之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保持著本民族特色。后金的統(tǒng)治者主張學習漢文化,同時堅決反對一切漢化,在此過程中竭力保護滿族文化的特色,強制滿族“國語騎射”舊俗等等[10]。
沈陽故宮大政殿始建于1625年,是努爾哈赤遷都沈陽的新作。殿內(nèi)家具格局基本采取左右對稱形式,內(nèi)部裝飾既能夠反映出來自“白山黑水”女真族的古樸、粗獷,又能反映出其他民族的建筑裝飾特色,這與皇太極“滿蒙漢一體”的民族政策是分不開的[11]。從大殿正面看,鹿角椅正面和左右皆有搭垛,共有三處階梯,以中間階梯為軸線,左右各兩處,每處3個臺階共9個,象征九五之尊。臺上設鹿角椅寶座,背后是雕龍七屏屏風,兩旁分別擺放三足熏爐、香亭、鶴式燭臺。臺上的堂陛將座椅籠罩,殿內(nèi)蟠龍不同于殿前的金龍盤柱,殿內(nèi)蟠龍呈向下走式,環(huán)繞飛舞,仿佛在互相撕咬示威,十分生動,彰顯后金的武功開世的偉業(yè),舉行大典時,兩旁的熏爐點燃檀香,營造大殿內(nèi)嚴肅的氣氛與皇室的威嚴[12]。
殿內(nèi)天花繪有梵文,頂部中央藻井的木雕金龍盤旋上空,與座椅垂直呼應,注視著“寶座”。藻井和天花施以梵文裝飾,降龍藻井井口為八角形由八根立柱支撐,共分為上下兩層斗拱和內(nèi)外兩環(huán),最上層為圓形井心,并伴有木雕金龍盤旋上空;中層外環(huán)含有八個井字天花,圓形蓮瓣裝飾,每個蓮瓣中央裝飾著不同的梵文文字;下層外環(huán)扇形井字天花[13]。
清代皇太極鹿角椅展現(xiàn)了后金對于家具的審美情趣,通過鹿角椅的造型、材料、裝飾等方面分析出傳統(tǒng)騎射對于清朝前期的影響力,以及后世諸位皇帝的紛紛相仿,體現(xiàn)的不僅僅在審美觀念上,還包括對民族騎射傳統(tǒng)的繼承和處理民族關系的政策,表現(xiàn)了后金的能文能武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