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縣城
PPT展示:
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傷時事,別有深意,不可言喻。
——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
師:同學們,《采薇》的前幾章我們已經(jīng)很熟悉了,現(xiàn)在我們來聚焦詩歌的最后一章,看看詩人是怎樣抒發(fā)情懷、別有深意的?先背誦再欣賞。(生齊背誦:“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PPT展示:
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犊兹笘|南飛》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歸園田居》
綠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督鸸燃鳌?/p>
師:同學們背誦時是否留心,這里“依依”是什么意思?上面這三句詩文里的“依依”意思分別是:依戀不舍的樣子、依稀隱約貌、茂盛的樣子。由此可知《采薇》里“楊柳依依”,即楊柳茂盛,正春意盎然。
師:“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詩經(jīng)》中上好的詩句,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生:它具有畫面美。楊柳依依,是春天圖景;雨雪霏霏,是冬天圖景。春冬相接,是時間的推移,也是生命的流逝。
生:這畫面里有節(jié)令,有人情。一個大雪紛飛的寒冬,一位解甲歸田的老兵,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一顆飽經(jīng)憂患的心靈。當年華老去青春不在時,老兵心中滿是傷痛。
師:畫面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生:它具有韻律美?!耙酪馈薄蚌?,是疊詞。這些疊詞在描摹楊柳、雪花情態(tài)的同時,給人很強的節(jié)奏感、韻律美,讀起來非常順暢。
生:它還有含蓄美。詩人沒有直接抒情,而是以楊柳依依來寫惜別之情,用雨雪霏霏來表現(xiàn)今日返家內(nèi)心的悲苦,借景抒情,含蓄而美。
師:“楊柳依依”是樂景,而別離家人是哀情,這是以樂景寫哀情,清人王夫之曾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為什么?
生:因為參照物與內(nèi)心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在反差中就加倍了情感的濃度。
師:有道理,這四句還好在哪里?
生:它具有虛實美。前兩句回憶,是虛寫;后兩句回到當下,是實寫。虛寫離家時東風和暖,楊柳青青,一片盎然春意,等待他的卻是殘酷的戰(zhàn)場;實寫歸來時滿目荒涼,大雪紛飛,等待他的也許是飄搖的家。
師:虛實結(jié)合中包含著對比,一“暖”一“冷”,冷暖相續(xù),不勝悲涼。
生:它還具有濃縮美。
師:濃縮美?愿聞其詳。
生:“昔我往矣”,明明千軍萬馬同行,卻只聚焦一個士兵。詩人將軍隊匯合為一個點,定格在一人身,安排一整個自然作為舞臺,觀眾注意力在一人身上。以點映面,高度濃縮。
師:化大為小,以點代面,也許是為了將那些從屬整體軍事行動的個人,從整體事件中獨立出來,軍隊退隱為背景,這樣就可以集中展示戍卒的內(nèi)心世界。很好,還有嗎?
生:這幾句雖然不長,卻幾乎囊括了主人公一生跌宕起伏的心路歷程:年少離家有忠孝不能兩全的無奈,投身行伍有“提攜玉龍為君死”的豪情,輾轉(zhuǎn)征途有“百步九折縈巖巒”的思念,告老還鄉(xiāng)有“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的情怯。
師:引用很好。古人說,“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蹦銓W以致用,很棒!
生:它還具有對比美?!拔粑彝印?,陌上楊柳青,征人踏征程。離別時父母尚在,可他未能夠承歡膝下;離別時也許新婚不久,可他未能夠朝夕相伴;離別時薇菜剛剛抽芽,可他還來不及采摘?!敖裎襾硭肌?,戰(zhàn)爭終于結(jié)束了,可以回家了??墒菑浲氖锹祜w雪,蓬斷草枯,家在何處?家不可見,可見的只是一個落寞的身影,孑然遠去,身后雪落無聲,悲傷不言而明。
師:你的回答讓我想起了宋代李覯的《鄉(xiāng)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詩歌寫了我們共有的鄉(xiāng)愁,黃昏時的樹影拖得再長,也離不了樹根;一個人無論走多遠,也走不出故鄉(xiāng)的心房。“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緩緩的吟唱也超越了時空的隧道,向我們訴說著人類那亙古不變的鄉(xiāng)愁。
師:因為是共有的鄉(xiāng)愁,所以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昔我往矣”“今我來思”,這里的“我”并沒有名字。
生:因為這里的“我”可以是你,是我,是千百年后每一個遠行的途人。它講述的是你,是我,也是每一個心懷故土的人的故事,它的憂愁是我們共有的憂愁。
師:句不離章,章不離篇。如果把這四句放在整首詩歌里來看,我們更能夠體會其中的蒼涼憂愁。詩歌前面章節(jié)一唱三嘆,“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薄安赊辈赊?,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薄安赊辈赊?,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边@一系列的詠嘆與鋪墊,將戍卒思歸的心意刻畫得淋漓盡致。戰(zhàn)爭結(jié)束,終于踏上了歸家的路途,可是高天依舊有滾滾寒流,大地卻不見春風和暖。天地蒼茫風雪載途,戰(zhàn)爭的傷痛他苦苦飽嘗:顛沛流離,青春已逝,老來失所。《采薇》幽幽,穿越長河,今日讀來,依然“憂心孔疚”。
生:老師,我來欣賞后面四句“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師:請!
生:“行道遲遲,載渴載饑”,見道阻且長,歸途艱難;“我心傷悲,莫知我哀”,見精神痛苦,心靈孤獨。讀時我仿佛看見漫天飛雪中一個饑渴交迫的征人,被沉重的相思和焦慮燒灼的身影。他踽踽獨行,消失在白雪迷茫的深處。物質(zhì)與精神的雙重折磨讓我不由對他心生憐惜。
師:憐惜之余請別忘了他也曾是勇毅的戰(zhàn)士,在“狝狁孔急”中“一日三捷”。詩歌要表達的也許不是傷感,而是莊嚴的悲哀;所以雖然歸途艱難,但他從不止步。因為這戍卒也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戍卒,是“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的戍卒,是相思情融入報國志的戍卒,是豪邁與蒼涼交織的戍卒,是祈愿千年和平理想的戍卒。
(作者單位:安徽省安慶一中)
[責編芮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