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龍
摘要:作家蕭紅擅長細節(jié)刻畫,《回憶魯迅先生》將偉人魯迅從容地拉近到我們普通人身邊,看似一個個瑣碎的細節(jié),卻飽含了作者的敬佩之情。蕭紅以與生俱來的如水溫柔,細膩入微的觀察,再加上受魯迅先生熏陶的扎實的語言功底,勾畫出一個獨一無二、鮮靈生動的“活的魯迅”。
關(guān)鍵詞:細節(jié);蕭紅;魯迅
偉人之于普通人,往往遙不可及。他們的高風亮節(jié)和卓越成就為后人矚目,甚至虔誠地崇拜。漸漸地,他們成了我們心中的偶像,與我們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魯迅的情況也是如此吧?但讀了蕭紅的散文《回憶魯迅先生》后,似乎拉近了我們普通人與偉人魯迅的距離。
那么,女作家蕭紅又是如何做到的呢?細微之處見真情。她以女性的細心體察,敏銳捕捉到了魯迅許多零散的生活細節(jié),將魯迅置身在日常生活中去描寫,使他的形象生活化、真實化,不僅可敬更加可親。
該文寫于1939年,距魯迅逝世已經(jīng)三年了,作者的心境已經(jīng)平靜下來,但她對魯迅的景仰、敬愛之情依舊,作者以其別具特色的敘事風格,形成了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成為懷念魯迅的作品中的經(jīng)典之作。這是蕭紅用心血譜寫的一曲魯迅先生的贊歌,也是一曲深沉凄麗的挽歌,蕭紅對魯迅的景仰、敬愛、懷念之情緩緩地流淌其中。
魯迅是偉人,也是平凡人。他和普通人一樣有七情六欲、好惡喜憎。譬如,魯迅等電車的時候,隨意坐在橋邊的石圍子上,悠然地吸著煙,還喊兒子海嬰并排坐下,這時的魯迅先生“坐在那兒,和一個鄉(xiāng)下的安靜老人一樣”……
這篇回憶性散文,是由諸多片段連綴而成。內(nèi)容涉及魯迅的飲食起居、待人接物、讀書寫作、休閑娛樂等多個方面,記錄了魯迅明朗的笑、輕捷的走路姿態(tài),夜談沉思、飲食習(xí)慣,開玩笑、讀青年來信、不在意校樣,看電影、翻書休息、夜里工作,嘗魚丸、包書和病中工作等諸多日常生活點滴場景。它們之間并沒有嚴密的邏輯關(guān)聯(lián),但作者信手拈來,真實可信,感人至深。
一、細節(jié)見敬佩之情
蕭紅尤其擅長細節(jié)刻畫。該文有幾個細節(jié)尤其令人感動。
“許先生說雞鳴的時候,魯迅先生還是坐著,街上的汽車嘟嘟地叫起來了,魯迅先生還是坐著。
“有時許先生醒了,看著玻璃窗白薩薩的了,燈光也不顯得怎樣亮了,魯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樣黑大。
“魯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舊坐在那里?!?/p>
這三段文字猶如特寫鏡頭,刻畫了魯迅先生深夜坐著工作的情景。作者的描寫體現(xiàn)出魯迅先生夜里工作至天明時間之長,工作之刻苦,突出了魯迅背影的“黑大”。雖然魯迅身材比較瘦削矮小,但是他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魯迅先生就像一個斗士在漫漫黑夜里孤獨而堅忍地戰(zhàn)斗,用自己堅強的意志迎接黎明。
又如,囑咐許廣平給蕭紅付車費的細心,和蕭紅開玩笑的詼諧,深夜讀青年來信的負責,對有人用他的手稿包油條的不在意,工作到凌晨的刻苦辛勞,嘗魚丸的嚴謹求證,包書的認真細致,等電車時候吸煙的悠然……蕭紅以其獨特的觀察視角,讓讀者“不僅認識了思想家的魯迅,也認識了作為一家之長的魯迅和作為一個情義深重的寬厚長者的魯迅”。
這些細節(jié)刻畫,看似尋常甚至瑣碎,心有所憶就落筆成文,但這恰恰是蕭紅寫作的特點。貌似漫不經(jīng)心的背后是對魯迅深刻的了解,貌似輕描淡寫的內(nèi)里是對魯迅熾烈的情感。寫日常瑣事,卻不落痕跡地展現(xiàn)了偉人情懷。在平淡的生活狀態(tài)下呈現(xiàn)出魯迅先生的個性、情趣、思想。從細微之處,不僅顯示了魯迅偉大的品格,還表達了作者對魯迅的由衷敬佩之情。
二、細膩見女性溫柔
作為女性作家,蕭紅觀察的細膩,如水的溫柔,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你看,該文開頭就是神來之筆:“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里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么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煙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绷攘葞拙洌粋€樂觀爽朗、平易近人的魯迅形象便躍然紙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嚴厲的魯迅形象形成了鮮明對照。文中還有其他地方提到了魯迅的笑聲:有一次蕭紅去魯迅家包餃子吃,“餃子煮好,一上樓梯,就聽到樓上魯迅先生明朗的笑聲沖下樓梯來,原來有幾個朋友在樓上也正談得熱鬧”;在校對《海上述林》的間隙,魯迅見蕭紅進來,對著幾乎天天見面的她,居然說出“好久不見,好久不見”這樣開玩笑的話;梅雨季,天晴了,“許先生和魯迅先生都笑著”。這些都是溫馨和諧、其樂融融的場面。
蕭紅還細膩入微地觀察和描繪了魯迅的一些習(xí)慣動作,比如走路很輕捷,“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這些動作表現(xiàn)出魯迅一往直前、義無反顧的果敢精神。淡淡幾筆,就畫龍點睛般地勾畫出一個獨一無二、鮮靈生動的“活的魯迅”。
文中還寫到,蕭紅搬到北四川路后,“就每夜飯后必到大陸新村來了,刮風的天,下雨的天,幾乎沒有間斷的時候”,可見她對魯迅充滿了敬仰和親近;寫到蕭紅在魯迅家里和許廣平一起包餃子,做韭菜盒子、荷葉餅,可見她和魯迅一家人相處得十分親密融洽;寫到梅雨季遇到晴天,蕭紅高興極了,便跑到魯迅家里,可見她對魯迅有一種依賴和熱愛;寫魯迅看完電影后坐在橋邊的石圍上,和一個鄉(xiāng)下的安靜老人一樣,可見蕭紅眼里魯迅如鄰家老伯般隨和親切。在蕭紅眼中,魯迅既是文學(xué)和思想上的導(dǎo)師,又是生活中的長者,也是讓人信任親近的朋友。
蕭紅還細膩地刻畫了以下幾個場景:魯迅在飯桌上舉著筷子問許先生:“我再吃幾個嗎?”言辭間自然地流露出對妻子的尊重與愛意?!扒嗄耆藢懶?,寫得太草率,魯迅先生是深惡痛絕之的?!薄暗€是展讀著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來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濟時,便戴起眼鏡來看,常??吹揭估锖苌畹臅r光?!彼麌栏竦匾笾鴦e人,更能寬容地對待別人,魯迅對于青年人的愛,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魯迅的可親,他是那個寒冷年代無可替代的強大熱源。
作者捕捉到的這些生活瑣事,真實體現(xiàn)了女性的細膩和溫柔。使人物形象特點既隱藏于字里行間又鮮明可見呼之欲出,可謂高妙之至。
三、細微見語言功底
蕭紅是一位具有獨特語言風格的作家,她的語言簡短凝練,不論寫人寫物都具有白描的功力,也許作者有意追求某種意境,其語言給人以奇特而生動的感受。譬如:“魯迅先生坐在躺椅上,沉靜地、不動地闔著眼睛,略微灰了的臉色被爐里的火光染紅了一點。紙煙聽子蹲在書桌上,蓋著蓋子,茶杯也蹲在桌子上?!边@里“染”“蹲”二字動感強,“蹲”字擬人化,“蹲在桌子上”的重復(fù)給人以舒緩的感覺,作者生動地傳達了魯迅休息時靜謐的環(huán)境,只有火光在微微晃動。擬人和詞語的重復(fù)是作者經(jīng)常運用的技法。蕭紅語言常省略句子成分,用詞特別而形象,能夠抓住事物特色,富有跳躍感和奇特、新鮮的意境。胡風曾說蕭紅“語法句法太特別”,我認為正是這種“特別”構(gòu)成蕭紅獨特的語言風格。
蕭紅還擅長景物描寫,兩三筆的渲染,就把富有特色的景物勾畫出來。
“天氣熱起來了,客廳的門窗都打開著,陽光跳躍在門外的花園里。麻雀來了停在夾竹桃上叫了三兩聲就又飛去,院子里的小孩子們嘰嘰喳喳地玩耍著,風吹進來好像帶著熱氣,撲到人的身上。天氣從剛剛發(fā)芽的春天,變?yōu)橄奶炝?。”這一段景物描寫絕不遜色于朱自清的《春》。陽光、麻雀、孩子、風兒在流動的空氣中協(xié)奏出夏天的歌謠。蕭紅語言也許不注重修辭和語言規(guī)范,但卻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新奇活潑的語言感受,這也就無憾了。
這篇回憶性散文,不僅是蕭紅于細微之處吐露的敬佩之情,也讓我們走進了偉人魯迅先生的日常生活,他的高風亮節(jié)和赤子情懷躍然紙上。蕭紅以細膩的文筆,片段式的敘述刻畫了魯迅多個側(cè)面。魯迅既具思想家的特質(zhì)和文學(xué)家的風采,又是一個對青年愛護備至的導(dǎo)師和諍友,一個對妻子無比倚重的丈夫,一個體察孩子的好父親,一個親切隨和不失熱情幽默的長者。這是蕭紅送給我們普通人的緬懷之作,更是獻給偉人魯迅先生墳前的一捧永不凋零的花。
(作者單位:安徽省繁昌縣第五中學(xué))
[責編張應(yīng)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