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蓮
前置胎盤是指在孕28周后出現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或覆蓋在子宮頸內口處,位置低于胎兒的先露部的現象,是妊娠期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可導致妊娠晚期大量出血而危及母兒的生命[1]。臨床上常采用縮宮素預防前置胎盤產后出血,該藥物雖能促進子宮平滑肌的收縮,降低出血風險,但術后產后出血發(fā)生率依舊較高。有研究指出,采用中醫(yī)湯劑對前置胎盤產婦進行治療,能有效降低產后出血率[2]。益母草對子宮有強而持久的興奮作用,不但能增強其收縮力,同時能提高其緊張度和收縮率。因此,本研究采用益母草湯對前置胎盤剖腹產術后患者進行治療,旨在探討該藥物對患者產后出血的預防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我院進行剖宮產分娩的前置胎盤產婦94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7例,年齡23~35歲,平均(28.65±4.19)歲;孕周32~41周,平均(37.51±4.29)周;前置胎盤類型:邊緣性21例,中央性15例,部分性11例;初產婦31例,經產婦16例。觀察組47例,年齡24~33歲,平均(28.46±4.21)歲;孕周30~41周,平均(37.28±4.31)周;前置胎盤類型:邊緣性20例,中央性14例,部分性13例;初產婦28例,經產婦19例。2組患者上述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yī)婦科學》(第2版)關于前置胎盤的診斷標準[3];②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患者知情同意且簽署同意書;③以血崩不止、精血兩虧為主癥,以色淡質薄、面色白為此癥,舌體胖嫩有齒印、苔薄潤,脈細弱;④均為單胎妊娠;⑤均行剖宮產術分娩;⑥經腹部超生檢查確診為前置胎盤。
1.3 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腎功能異常者;②存在其他妊娠合并癥者;③免疫性疾病產婦;④傳染性疾病產婦。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產婦給予縮宮素等常規(guī)藥物治療。在胎兒娩出后,給予10U縮宮素(上海第一生化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31020862)進行子宮壁注射,同時給予15U縮宮素加入500 ml 0.9%氯化鈉溶液(四川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56626)靜脈滴注。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基礎上于胎兒娩出后給予益母草湯治療。益母草湯藥物組成:益母草7.5 g,當歸5 g,杜仲(鹽水炒)5 g,牛膝5 g,川芎5 g,仙鶴草5 g,香附5 g,茯苓5 g,山楂5 g,艾葉5 g,砂仁末5 g。加500 ml清水文火煎熬至250 ml,濾渣后服用。
1.5 觀察指標①治療總有效率:比較2組治療總有效率,根據2組產婦子宮收縮、出血控制情況評估療效[4],顯效:給藥后子宮下段收縮明顯增強,出血停止;有效:給藥后子宮下段收縮增強,出血明顯減少,但仍存在出血現象;無效:給藥后子宮下段收縮無明顯改善,出血無緩解甚至出血量增多??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2組術后2 h、術后24 h出血量,采用稱量法統(tǒng)計各時間點出血量,失血量=(分娩后敷料重-分娩前敷料重)/1.05。③比較2組宮縮持續(xù)時間、惡露持續(xù)時間及出院時間。④凝血功能:比較2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體含量及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于術前、術后分別采集所有受試者5 ml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FIB及D-二聚體含量;將已采集的靜脈血加入含有1/10體積0.109 mol/L枸緣酸鈉抗凝液的硅化玻璃管中,輕微震蕩,混勻,2500 rpm離心15 min,收集上層液體,用試管取上層液體0.1 ml,于37 ℃下孵育2 min,在試管中加入凝血活酶0.2 ml,混勻,同時開啟秒表,記錄凝固時間,即為PT值。
2.1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例,%)
2.2 2組患者術后2 h、術后24 h出血量比較觀察組術后2 h、術后24 h出血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2 h、術后24 h出血量比較 (例,
2.3 2組患者宮縮持續(xù)時間、惡露持續(xù)時間及出院時間比較觀察組宮縮持續(xù)時間長于對照組,惡露持續(xù)時間及出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宮縮持續(xù)時間、惡露持續(xù)時間及出院時間比較 (例,
2.4 2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2組術后FIB、D-二聚體含量及PT均低于術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中醫(yī)學根據產后出血的發(fā)病機制將其歸為“血崩”的范疇,中醫(yī)認為,該病是由血虛氣脫、瘀阻氣閉所致,臨床上常采用益氣補血類方劑治療此類疾病患者。本研究采用益母草湯治療前置胎盤剖宮產后患者,主要成分為益母草、當歸、杜仲、仙鶴草、艾葉等,其中益母草能夠活血化瘀,常用于治療血脈阻滯月經不調;當歸能夠補血、調經、止痛,為婦科要藥;杜仲可固經安胎;艾葉可溫經止血;仙鶴草具有收斂止血、益氣強心的作用,諸藥合用,止血功效更佳。現代藥理表明,益母草中益母草堿、益母草定、水蘇堿對子宮有收縮作用,能增加子宮張力;當歸水浸液中阿魏酸鈉和當歸多糖能夠促進血紅蛋白和紅血球細胞的生成,并可調節(jié)造血微循環(huán);艾葉中揮發(fā)油和鞣質具有止血和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仙鶴草中仙鶴草素可使機體血小板增加,增強凝血功能[5]。多種藥物聯用能增加子宮收縮力,增強凝血功能,起到止血的作用。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例,
注:與術前比較,1)P<0.05
前置胎盤是胎盤附著部位異常的病變,剖宮產是處理前置胎盤的主要手段,臨床上常采用縮宮素預防前置胎盤產后出血,該藥物能夠促進子宮平滑肌的收縮,但術后產后出血發(fā)生率仍居高不下[6]。益母草湯中益母草具有興奮子宮的作用,與腦垂體后葉素相似,能增加子宮收縮力,減少術后出血的危險性;艾葉能夠溫經止血,可提高出血控制率。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術后2 h、術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進行剖宮產分娩的前置胎盤產婦給予益母草湯治療能提高出血控制有效率,降低產后出血量。譚婧等[7]研究指出,采用益母草湯治療前置胎盤剖宮產術后產婦,能夠提高出血控制率,與本研究結果相同。另外本研究發(fā)現,觀察組宮縮持續(xù)時間長于對照組,惡露持續(xù)時間及出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進行剖宮產分娩的前置胎盤產婦給予益母草湯治療,能延長宮縮持續(xù)時間,縮短惡露持續(xù)時間、出院時間,這可能與益母草能夠活血、祛瘀、調經有關。段艷芳等[8]研究指出,采用益母草湯治療前置胎盤剖宮產產婦,能夠延長宮縮持續(xù)時間,縮短惡露持續(xù)時間,與本研究結果相同。
FIB是存在于血漿中的一種蛋白質,為血液凝固因子之一,當機體有出血傾向時,FIB值會隨著升高;D-二聚體是最簡單的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其水平降低說明體內繼發(fā)性的纖維蛋白溶解亢進;PT值為血液凝固速率,PT值越低代表凝血功能越差。產后出血患者均存在FIB含量及PT值低于正常水平的現象。有研究指出,采用益母草湯治療前置胎盤剖宮產術后產婦,能提高患者凝血功能[9]。益母草湯中艾葉、仙鶴草、當歸能夠促進血紅蛋白和紅血球細胞的生成,提高機體血小板生成速度,從而可起到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FIB、D-二聚體含量及PT值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進行剖宮產分娩的前置胎盤產婦給予益母草湯治療,能改善凝血功能,與上述研究一致。
綜上所述,對進行剖宮產分娩的前置胎盤產婦給予益母草湯治療,不僅能提高產后出血控制率,還能延長宮縮時間,改善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