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在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需要重點培養(yǎng)的能力之一。如何進行閱讀教學,怎樣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就成了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問題。
關鍵詞:講前閱讀;課堂閱讀;閱讀培養(yǎng);閱讀提升
一、 講解前學生自己的閱讀
讀書貴在自悟自得,“書讀百遍,其讀自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然而有些教師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認為與其讓學生自己讀,不如教師多講些。于是,沒有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教師就對文章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大加分析,由于學生自主讀課文的時間太少,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強烈。此時的學生只是一個聽者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讀者,他們體會到的“情”、培悟到的“理”無非是教師個人的讀書心得體會。這勢必會使原本富有個性的學生變成一個個只用同一個腦袋思想,用同一張嘴巴說話的“機器”。因此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一定要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原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多讀讀書,讓學生通過眼前所讀到的文字自己去體會,去領悟,而教師只要退至后臺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
二、 課堂教學中的閱讀
學生的水平畢竟是有限的,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掌握的情況,有重點,有目的地給予點撥、引導。引導他們細細品味好詞佳句的絕妙之處,揣摩布局謀篇、立意構思的獨到之處,深入探究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當然教師的點撥應以學生的讀為根本,以學生自己的領悟為主。教師的“點”必須“點”在關鍵之處,“撥”必須“撥”在疑難之處。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弊髡吡餮蹨I,讀者才會受感動;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這個過程若缺乏審美熱情,閱讀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教師適當?shù)纳壳槟芗ぐl(fā)學生的審美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著積極主動的情感進行學習。教學《梳羊角辯的小姑娘》時,教師帶著一臉神秘說:“這是篇寫人的記敘文,教師特別喜歡。它與過去學過的課文在寫法上有許多不同,你能找出多少點不同?當然越多越好?!睂W生興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中去。結果有發(fā)現(xiàn)課文主要通過對話的,有發(fā)現(xiàn)三件事是連貫的,有發(fā)現(xiàn)三件事可以組成一件事,有發(fā)現(xiàn)用詞很講究,有發(fā)現(xiàn)結尾意味深長的等等,學生的審美閱讀就此開始。
三、 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個性
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產(chǎn)生感悟,必然會帶濃重的個性化傾向。同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學過的課程一樣,但由于經(jīng)歷上的差別,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個體的心理差異,因此所體現(xiàn)出來的“閱讀期待”也足千差萬別的。每一位學生閱讀時有著自己住重的焦點。如有的想印證自己預想的結果,側重于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的則僅是獵奇,關注是否能獲得新奇的信息;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對閱讀的方方面面都有興趣。作為教師首先應該保護好這寶貴的積極性,對學生這一傾向給予充分的肯定與理解。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把對課文內(nèi)容的直接興趣轉化為間接興趣,即為提升語文素養(yǎng)而閱讀,為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而閱讀。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時,教師更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應是多元化的、開放性的。同一個讀者在不同的時候讀同首詩,體會也不會完全一樣。學生在情緒、興趣、注意、思維諸多方面存在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在傳授學法時盡可能提供更多的學習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讓他們把不同的看法、獨特的見解都表述出來,從而使每個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四、 閱讀能力的提升
小學生喜歡情節(jié),喜歡形象,預習了課文,他們就知道,課文大概情節(jié),“閱讀期待”得到了滿足,這時,教師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對進一步的學刊就會失去興趣。因此,閱續(xù)時要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那就是讓學年嘗試閱讀評論。閱讀教學中應該引領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熏陶、去仰慕、擊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guī),多些不拘一格。教師應用自己智慧的火種,擊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fā)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在文本、教師、學生的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說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讓學生去提,讓學生去議,答案讓學生去辯,結論讓學生去得。學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遷品出自己的疑……這時的讀已經(jīng)不單純是對課文語言的忠實再現(xiàn)了,而是能夠表達自己情感與理解的“二度創(chuàng)作”了,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讀書最高境界,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琢磨傳神的詞語。學生對語言的細致感受、揣摩、推敲,以至咬文嚼字,都是閱讀過程所必需的。傳神的同語,其精妙之處在于既形象又包含豐富的內(nèi)容。閱讀課文后,還需在整體上要對課文自覺地進行品評鑒賞,最終實現(xiàn)課文語言的內(nèi)化。如讀罷課文后,引導學生掩卷深思,從寫作技巧、思想內(nèi)容、知識信息等方面自覺地總結收獲,以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作者簡介:
張光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德昌第二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