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雷
美國心理學學會期刊曾刊文支持人們做有意義的事,因為做有意義的事能明顯提升施助者的快樂情緒。
“意義”與“意思”有共同點,就是使人快樂,然而兩者之間又有極大的差別。從快樂的持久性看,做有“意義”的事所獲得的快樂比做有意思的事持續(xù)得更久。從利益的獲取方來看,做有意義的事是在幫助他人,快樂自己,造福社會,而做有意思的事,則大多利己。把種果樹比作有意義的事,把吃瓜比作有意思的事,吃瓜只能帶給你一時的甘甜與美味,而種果樹,你不僅參與勞動,用心培植,而且也收獲果實,更為地球創(chuàng)造了一片綠蔭,為緩解全球變暖作了貢獻。很顯然“意義”比“意思”更具力量。所以我選擇做有意義的事。
有意義的事可以大到拯救世界,也可小到與他人談心,它在大小上沒有標準,但是在質量上則有一定標準——做有意義的事要求我們尊重自然的客觀規(guī)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不做損人利己的事。
做有意義的事能讓我們過一種充實的生活,身體和心理健康得到充分發(fā)展,從而減少犯罪的動機,社會因此會更安定。做有意義的事能讓我們開開心心度過每一天,努力關心他人,使人們親似一家人,社會氛圍也會更加和諧與幸福。做有意義的事,能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相互感化,這樣社會就會凝聚更多正能量。
做有意義的事沒有我們所想得那么復雜,那么難。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比如陪伴家人,關心弱者,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除此之外,我們每個人心中應當有一桿秤,那就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幫助他人,比如一個人不會游泳,那么他就不能跳下水去救人,他應該用更加明智的辦法救人。做有意義的事,需要我們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堅守,“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像“耶魯哥”秦玥飛那樣,即使有人說他放棄高祿,深入基層是沽名釣譽,但他仍舊堅持做他認定的事。
做有意義的事,在黑漆漆的夜里,為世間點亮一顆顆微弱的星星,開創(chuàng)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湖南省瀏陽市第一中學天馬文學社,指導老師:邱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