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智強
【摘? 要】現如今,核心素養(yǎng)是教育的基礎,也是保障,特別在小學語文古詩鑒賞教學中,要從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制定切實有效的教學策略。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依據不同的方法創(chuàng)新語文古詩鑒賞的可行性。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
古詩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教學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在當前我國的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只是講解了一些句詞的意思,重視學生古詩的背誦,并沒有帶領著學生進行古詩深層次的鑒賞,導致了學生不能夠深入了解古詩的含義。新教改制度下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目標不同于往日,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要調整自身的古詩教學方式,通過鑒賞古詩來提高小學生自身的文化基礎,從而使小學生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
一、充分利用先進技術進行輔助教學
信息技術的應用是現代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推動教學水平提升的方式,小學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采用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如:在多媒體教學中,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且多媒體技術可以鏈接到網絡中,網絡中的信息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了以及古詩各種知識,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古詩的知識?,F階段下,由于手機、電腦等設備的普及也使學生對多媒體的興趣比較高,所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設置比較有趣的情境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升小學生自身的古詩知識基礎。但是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小學教師應該要切忌過多使用多媒體,避免影響到,小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如:在進行劉禹錫《秋詞》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營造一個良好的古詩環(huán)境來輔助古詩教學。在進行“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句子時,小學教師可以先講解句子的大意,然后再通過多媒體播放相應的動畫視頻,通過視頻中翱翔的白鶴、秋景以及詩人,從而使古詩的中心思想更加突出,進而激發(fā)小學生的《秋詞》學習興趣。借助多媒體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將古詩中的“景”“情”有效融合,使學生能夠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來進行思維拓展,使小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詩人所表達的內容以及情感,從而提升小學生自身對古詩的鑒賞程度,并且對小學生自身散發(fā)性思維的培養(yǎng)也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借助音樂元素進行教學
當前小學的教學理念更加重視小學生自身的素質的培養(yǎng)。所以小學教學應進行有效的改變。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方式忽視小學生學習感受,挫傷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大部分的小學生在學習之后不能夠深入地理解古詩詞的含義。小學教學可以通過融入一些音樂元素來進行古詩教學。在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中詩和樂是不分家的,將音樂與古詩教學相融合能夠更加豐富古詩教學課堂中的內容,更容易激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可以采用一些古風曲來與古詩教學相融合,從而使小學生能夠融入古詩的意境中,使小學生的理解效率以及學習效率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在進行蘇軾的《水調歌頭》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可以借助王菲的《水調歌頭》的歌曲來輔助教學。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帶領小學生先聽一遍歌曲然后進行古詩的教學,隨后可以通過帶領學生演唱的方式,使小學生能夠理解古詩詞中思想感情,從而使小學生的鑒賞能力得到培養(yǎng),進而提升小學生的自身文化涵養(yǎng)。在進行《觀書有感》的教學中可以結合古琴曲《高山流水》來進行教學,通過古琴曲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水流都的感覺,通過源頭活水來體會古詩詞更加深刻的內涵。
三、結合歷史背景進行教學
古詩都是詩人在生活中遭遇到了一定的事情進而創(chuàng)作而成的,不是詩人憑空捏造的,所以在進行古詩教學的過程中,詩人可以通過每一首古詩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以及文化背景來進行講解。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拓寬自身的視野,在備課的過程中,不僅要依賴教材,還應該收集一些其他的資料來輔助教學。從而在古詩教學中向學生講述古詩背后的故事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這種做法不僅僅能夠促進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鑒賞古詩的意義,還能夠加深小學生對于歷史的了解,體會到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如:在進行《春望》《望岳》等杜甫所作的古詩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介紹杜甫的生活年代,處于兩個時代交替的夾縫之中,通過對安史之亂的介紹以及安史之亂前后社會的對比,使學生了解創(chuàng)作的背景,更好地體會古詩的意義?!锻馈肥嵌鸥υ谒贻p時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詩,這首詩表達了杜甫年輕時的浪漫和激情?!洞和返膭?chuàng)作則是杜甫在安史之亂之后,詩人借助古詩表達了自身的悲哀。這樣就能夠通過一定的歷史背景使學生能夠全面地了解《春望》《望岳》的內容,從而對古詩的鑒賞能夠更加深入。
語文教師也可以通過與其他的詩人進行對比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如: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詩詞大多是瀟灑飄逸,而杜甫的詩則是充滿了悲哀之情,李白生活的年代社會安定,文化繁榮,所以造就了李白狂放不羈、瀟灑飄逸的古詩,而杜甫則是生活在國家危難、歷史變遷以及百姓生活困苦的時代,杜甫的詩詞就受到了國家社會的影響,并且大部分的古詩都是關注國家人們的,所以更有悲傷、戰(zhàn)亂的感情。通過對比詩詞的創(chuàng)作歷史背景,可以使學生能夠融入古詩的創(chuàng)作中去,以代入的方法更好地了解古詩。
古詩文化的創(chuàng)作都是源于生活,所以要充分地使小學生在進行古詩學習的過程中理解古詩的文化內涵,要做好同生活文化的結合。在進行古詩的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不同種類、不同個風格的古詩連接到不同的生活場景,使小學生能與古代的詩人產生一種共鳴,更加深層次地了解古詩。在進行古詩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帶領小學生到田野上、小溪旁來感受環(huán)境帶來的詩意。如:在《飲酒(其五)》的學習中,可以通過裊裊炊煙以及山林生活,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詩人寫作思想。
四、借助詩中意象進行古詩教學
意象是古詩中經常會見到的,古代詩人在進行詩詞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都會借助一定的意象來表達自身的感受,如:花、月、樹、雪等常見意象。通過對詩句中的意象講解和分析,使學生能夠借助意象更深層次地理解古詩的含義。還有就是在進行古詩教學的過程中,有些詩人在表達的時候具有委婉、含蓄的特點,所以通過一些常規(guī)的意象教學和把握的方法不能夠充分使學生把握意象。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進行積極引導,通過結合詩人的創(chuàng)作手法對詩句進行分解,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意象,了解到詩詞中意象所象征著的詩人的感情。在進行古詩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還應該要引導學生進行古詩意象的積累工作,從而不斷地擴寬小學生自身的古詩基礎。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方法不僅能夠應用在文章閱讀中,也能夠應用在古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來增加學生對古詩的了解,并且結合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意象儲備來把握古詩中的意象,進而深入理解古詩的意義。并且反復閱讀也有助于學生自身古詩語感的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自身古詩學習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
五、結語
當前在核心素養(yǎng)教學觀念不斷地普及的背景下,小學教師應該要積極轉變自身古詩教學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模式,采用多種輔助教學方式與古詩教學相融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如:古典音樂、多媒體視頻、傳統(tǒng)文化、歷史背景以及突出意象等方式,使小學生在進行古詩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是進行古詩的詞句的背誦,還要能夠深入地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情感,從而可以深入的了解以及鑒賞古詩,不斷地激發(fā)小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自身的古詩文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胡俊芳.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6).
[2]馬娟.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2017(20).
[3]王琪.小學高年級語文古詩鑒賞教學的有效方法[J].華夏教師,2018(30).
[4]劉雪.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9(1).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