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人杰 錢華偉
摘要:當前,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與進步,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應用更加廣泛,其質量直接影響著工程項目建設質量。為了確保建筑工程項目的安全性,施工單位需要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質量,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關鍵技術
引言
建筑工程項目中,混凝土結構的應用最為普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決定著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由于混凝土施工的復雜性,為提升建筑工程的總體質量,須注重混凝土施工處理關鍵技術的應用。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1.1溫度裂縫
受熱脹冷縮的影響,在內外溫差較大的情況下,混凝土內部會擴張,使工程建筑表面出現(xiàn)裂縫,混凝土施工溫度裂縫大小有所不同。為了規(guī)避裂縫問題,技術人員在攪拌混凝土時,可以加入適量緩凝劑,減緩水泥的水化速度,減少水化熱,減少混凝土的溫度裂縫。
1.2沉陷裂縫
沉陷裂縫主要是由于結構地基土質不均勻、土質松軟以及回填土不密實、浸水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降造成的。并且,在模板剛度不滿足要求、模板支撐間距過大、底部松動的情況下,也會出現(xiàn)沉陷裂縫,尤其在冬季,土體中含有凍土層,支撐在凍土中的模板在凍土化凍后會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降,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xiàn)裂縫問題。
1.3干縮裂縫
干縮裂縫會影響混凝土的抗?jié)B性能,干縮裂縫多出現(xiàn)在混凝土養(yǎng)護結束后的一段時間或是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約7d。造成干縮裂縫的主要原因混凝土內外水分蒸發(fā)程度不同導致變形不同。
1.4塑性收縮裂縫
塑性收縮裂縫主要是混凝土剛凝結時,受天氣,如大風和高溫的影響導致混凝土表層水分流失,混凝土體積收縮,造成建筑表面龜裂。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處理關鍵技術
2.1混凝土的基本配制技術
2.1.1混凝土材料準備
(1)水泥。由于混凝土原材料類型較多,必須在混凝土配備過程中根據(jù)各種材料的使用需求,科學進行各種材料的選用。(2)粗細骨料。在材料的準備過程中,在粗骨料的選用上,要保證其粒徑滿足以下需求:粒徑要在混凝土構件整體厚度的0.75倍以內;并要在實心板厚度的1/3以內,粗骨料粒徑在4mm以內。(3)水。應選用標準飲用水。
2.1.2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直接決定著混凝土的性能,因此,相關施工人員要根據(jù)工程原材料的檢測標準、設計圖紙中對混凝土性能的要求,來確定混凝土的相關參數(shù),不斷在試驗過程中,實現(xiàn)配合比的設計與優(yōu)化。當確定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之后,要做好混凝土的強度性能檢測,根據(jù)檢測結果來判定其強度標準是否能夠達到工程的質量要求。
2.1.3攪拌
混凝土配制過程中,攪拌也是關鍵環(huán)節(jié)。在攪拌機的選擇過程中,要根據(jù)混凝土的性質來加以選擇,如果是塑性混凝土,需使用自落式攪拌機,而如果是輕骨料與干硬性混凝土,應選用強制式攪拌機。對不同的攪拌機而言,其攪拌時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
2.2混凝土澆筑準備過程中的關鍵技術
(1)結合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的成型設備、成型工藝、配筋情況等,確定混凝土的澆筑工藝。在澆筑開始之前,為保障后期澆筑的規(guī)范性,必須要對相關施工人員的崗位職責權限等加以科學劃分。(2)結合澆筑的具體要求,準備好后期施工中所需的機械設備,比如振搗棒等。(3)檢查施工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條件等,保證模板、支架、鋼筋等的數(shù)量與質量等都符合工程要求,方能開始澆筑作業(yè)。
2.3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關鍵技術
(1)澆筑過程中,要保持澆筑的規(guī)范性,避免混凝土拌合料出現(xiàn)分層與離析等現(xiàn)象。在混凝土卸料的高度需要控制在2m以下。豎向混凝土結構拌合物澆筑過程中,其高度需要控制在3m以內,在澆筑過程中,要結合工程的具體要求,配合串筒、溜管等下料澆筑方式。(2)如果是豎向結構的混凝土澆筑,為保障澆筑的整體質量,在澆筑之前,需要在混凝土結構底部填充厚5~10cm的水泥砂漿。在澆筑的過程中,需結合澆筑的高度等要求,做好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等的控制,必要情況下要對混凝土配合比等加以調整與優(yōu)化。(3)在混凝土的振搗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實時觀測模板、支架、鋼筋等的具體情況,避免出現(xiàn)變形、位移等情況,一旦出現(xiàn)這些問題,要立即停止混凝土的澆筑,并對相關的位移與變形等情況加以必要的修正以后,方可繼續(xù)開始混凝土的澆筑作業(yè)。(4)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柱與墻體連接位置,梁、板的澆筑過程中,如果澆筑控制不當,極易出現(xiàn)混凝土裂縫,因此,在澆筑過程中,需要首先進行柱與墻壁的澆筑,當澆筑結束1h以后,再次進行澆筑,這種澆筑作業(yè)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混凝土裂縫的出現(xiàn)。(5)梁、板澆筑要保持連續(xù)性與同步性,如果梁的高度在1m以上,往往選用單獨澆筑的方式。
2.4混凝土振搗需要的關鍵技術
(1)如果在混凝土振搗中使用的是插入式振搗,其混凝土搗實移動間距,需在振搗半徑的1.5倍以下,而輕骨料混凝土搗實移動間距,需小于其振搗半徑。振搗器與模板之間的距離需要維持在振搗半徑的0.5倍以內,在振搗過程中,要避免振搗不當所引發(fā)的與鋼筋、模板等的碰撞。振搗其插入混凝土的深度需在5cm以上。(2)如果應用表面振搗器,其移動間距的確定,需保障其振動器覆蓋于振搗部位的邊緣位置。(3)如果應用附著式振搗器,需根據(jù)相關的試驗結果設定間距,并將其與模板做好連接處理。(4)如果建筑工程項目中,混凝土為干硬性混凝土與輕骨料混凝土,需在振搗過程中應用加壓振動的方式。(5)振搗過程中,需要做好模板、支架、相關構件等的檢查,避免在振搗過程中這些構件出現(xiàn)變形等,一旦出現(xiàn)變形等現(xiàn)象,要立即對其加以處理。(6)振搗過程中,要保證振搗的質量,需避免在混凝土表面出現(xiàn)浮漿等現(xiàn)象,科學確定振搗時間,避免過振破壞混凝土的均勻性,引發(fā)混凝土的離析、翻漿等質量缺陷。
結語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做好混凝土澆筑工作,加強對混凝土澆筑準備工作到養(yǎng)護工作全過程的監(jiān)督和管理,需要從質量、安全、進度等各個角度進行分析,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控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縫問題,提高混凝土施工水平。
參考文獻:
[1]?陳飛.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處理關鍵技術分析[J].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2019(24):128–129.
[2]?朱斌.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養(yǎng)護關鍵技術[J].綠色環(huán)保建材,2019(8):169.
[3]?蔡保龍.談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見問題的技術處理[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8(23):224-225.
(作者單位:1.遼寧方圓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2.遼寧方圓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