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擁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文化、習俗,這些文化、習俗不僅是歷史發(fā)展、遺留的產物,更是我國不同民族人民智慧的象征。近幾年,隨著文化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不斷推進,如何結合少數民族的文化特征開展針對性的藝術教學就成為了現階段人們關注的核心。文章以我國云南地區(qū)少數民族美術與云南高校美術教育之間的關聯性入手進行闡述、研究,以期能夠為未來民族文化藝術在高校專業(yè)教育中實現傳承奠定基礎。
關鍵詞:云南;少數民族美術;美術教育;相關性
云南,作為地處我國西南地區(qū)的邊陲省份,不僅是我國少數民族較為集中的區(qū)域,同時也是我國與越南、緬甸等國家溝通往來的重要樞紐。自古以來,受地域特色的影響,云南很多地區(qū)仍舊留存著很多傳統民族文化藝術。這一特征致使云南地區(qū)的少數民族美術藝術在極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的風貌,更是向人們呈現出了不同文化的風采 [1]。與此同時,隨著人們對少數民族美術研究的增多,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們重視到了以云南地區(qū)少數民族美術為代表的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對實際美術教育的影響。因此,在未來的高校美術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何充分將云南少數民族美術融合到實際高校美術的教育過程中,推動這一藝術形式在青年群體之間的傳播和傳承,就成為了現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2]。
一、云南少數民族美術的特征分析
縱觀我國云南地區(qū)的少數民族美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一地區(qū)的美術作品內容與其他地區(qū)的美術作品內容存在較大的差異性[3],不僅兼具一定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云南地區(qū)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由此,結合以往對云南少數民族美術作品的研究,筆者認為其特征大都集中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同地區(qū)的少數民族美術往往會因為地區(qū)的不同而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性[4]。例如,就少數民族美術作品來說,在發(fā)展初期,美術作品大都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并作為一種對人們日常生活的記錄而留存下來。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革,人們的思想、行為發(fā)生轉變后,這一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也會隨之發(fā)生一定程度的轉變。時代以及環(huán)境的改變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美術作品的內涵,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特殊性,云南地區(qū)的很多村落都極少受到歷史變遷對藝術表現形式的影響,所以云南的少數民族美術作品中大都包含了富有地區(qū)文化特色的內容,為學習者們提供了不同的藝術作品熏陶,從而豐富原有的作品內涵[5]。
第二,就云南地區(qū)的少數民族美術作品來說,這一地區(qū)的美術作品大都具備比較鮮明的地域特色,能夠通過簡潔、概括的手段將藝術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例如,從以往云南地區(qū)的少數民族美術來看,其畫作中的人物造型通常會通過幾何的方式進行表述,并通過特定的線條來呈現人物的不同運動狀態(tài),這些都是在后續(xù)高校美術教學環(huán)節(jié)十分值得研究并借鑒的。
第三,就云南的少數民族美術作品來說,云南作為一個多民族共存的省份,不同民族對于色彩的不同理解在少數民族美術作品中也獲得了比較明顯的表現[6]。例如,就云南少數民族美術作品中比較常見的白族的美術作品來說,白色在其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而且白族人的服飾也以白色為主,同時白族的建筑也以白色最為常見。這一美術特色的存在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階段云南地區(qū)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信仰,從而為后續(xù)進行更加細致的地域研究奠定基礎。
第四,就云南的少數民族美術來說,這一地區(qū)美術作品的發(fā)展體系保存得比較完整,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滲透這一地區(qū)的少數民族美術,不僅能夠為學生們還原并呈現當地最為質樸、真實的文化風貌,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們更加了解當地美術的發(fā)展歷史,以此實現美術領域文化的傳承[7]。
第五,就云南的少數民族美術來說,其表現形式也比較特別,尤其是在云南部分地區(qū)交通比較閉塞的背景下,很多云南地區(qū)的美術作品受外來文化、因素影響比較少,同時美術作品傳承的方式也比較單一,這些都為云南地區(qū)少數民族美術增添了一抹神秘。例如,云南地區(qū)的少數民族美術作品中對于祭祀、宗教、文化等特殊內容的表現形式都會通過師徒關系、口授相傳的方式進行傳承,從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外界文化對傳統少數民族美術所帶來的沖擊。
二、云南少數民族美術與云南高校美術教育
之間的相關性
(一)云南少數民族美術對云南高校美術教育的影響
云南作為我國少數民族美術資源較為豐富的省份之一,是培養(yǎng)美術藝術的“沃土”,所以,越來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們希望在開展高校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將云南少數民族美術資源滲透到實際的課程教學中去,從而為云南的高等美術院校的發(fā)展助力。由此,通過對云南少數民族美術作品的研究,筆者認為在未來的云南高校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少數民族美術的應用對云南高校的影響大都集中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這一課程的開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激發(fā)美術專業(yè)的學生們在美術學習環(huán)節(jié)的興趣,同時引導更多的青年學生參與到云南地區(qū)美術的發(fā)展、傳承中來,推動地區(qū)美術教育的發(fā)展。
其次,云南少數民族美術的應用能夠為未來高校的美術教育發(fā)展指明前進的方向,尤其是對云南地區(qū)的高校來說,云南少數民族美術在實際的云南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高校教學中融入更多的地方特色,豐富學生們對地方文化、知識的了解,同時幫助少數民族美術實現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傳承。
(二)云南高校美術教育對云南少數民族美術的反哺
首先,在云南少數民族美術為云南高校美術教育的發(fā)展注入活力的基礎上,高校美術教育融入少數民族美術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人們對地方少數民族美術的研究程度,從而在幫助地方民族“追根溯源”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少數民族美術的特征優(yōu)勢,為后續(xù)的云南少數民族的發(fā)展注入活力。因此,可以認為,其兩者在實際美術研究的領域存在著比較明顯的相輔相成關系。
其次,在云南的高校中進行云南少數民族美術教育后,接受過少數民族美術文化教育的學生也勢必會成為未來發(fā)展地方少數民族美術的中堅力量。因此,在未來的高校美術教學環(huán)節(jié),應積極將云南少數民族美術融入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去,完善這一具備地方教育特色的高校教育框架模式,同時推動未來少數民族美術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如何充分地利用地方少數民族美術作品的特色,幫助云南地區(qū)的高校實現更大意義上的特色教育體系構建就成為了未來云南地方教育發(fā)展的可行方向。由此,本文從云南少數民族美術的特征入手進行闡述、分析,從中探究了少數民族美術與高校美術教育之間的相關性,發(fā)現在云南少數民族美術與云南高校美術教育的融合過程中,兩者之間不僅僅是互相依托的關系,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呈現出了一定的共生共榮的趨勢。因此,在未來的云南高校美術教育環(huán)節(jié),必須要根據云南高校美術教育的現狀,融合云南少數民族美術技藝,加強未來少數民族美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應用的同時,推動未來高校美術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玉云山,艾英秀.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在高師美術實踐課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9(22):114-115.
[2]龍慧蕊,王孺杰.為偉大時代增色 ?為民族團結添彩 ?寫在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成立60周年之際[J].中國民族,2019(7):38-45.
[3]李曉玨.云南少數民族美術的特征與實用功能探析:評《云南民族美術學》[J].中國教育學刊,2019(3):112.
[4]羅江.云南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研究[J].民族藝術研究,2018(3):76-81.
[5]張君霞,薛彬.云南少數民族美術與云南高校美術教育的關系[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30):34-36.
[6]石天銳.漢文化與云南少數民族美術的融合及影響[J].貴州民族研究,2016(6):142-145.
[7]夏晉.民族院校少數民族美術教育發(fā)展中的失語現象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
作者簡介:
陳志敏,碩士,云南民族大學助教。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