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碧澤,丁傳敏*,丁光月*,王俊文,張永康,于 波,薛亞楠,馬立超,李宇峰,張 侃,劉 平
(1. 太原理工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2.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1)
甲苯在石化工業(yè)中是非常重要的有機材料。 雖然苯通過烷基化反應制備甲苯和二甲苯的報道較多,但在小規(guī)模生產中仍然受到限制。 苯的來源十分廣泛,可通過石油加工、煤焦油加工、烷烴芳構化、催化重整、芳烴分離等方式制得。 隨著我國工業(yè)體系的不斷完善, 苯的產能近些年一直在持續(xù)增加,已經出現了生產過剩的局面[1-2],苯的綜合利用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同時,由H2和CO組成的合成氣可以從煤、天然氣和生物質等非石油碳資源中生產,廉價易得。 因此,利用合成氣和苯合成甲苯已引起研究人員的重視[3-6]。 將合成氣轉化為甲醇的反應同苯與甲醇的烷基化過程相結合,得到的總反應C6H6(g)+CO(g)+2H2(g)=C7H8(g)+H2O(g),ΔrHm為-164.22kJ/mol,ΔrGm為-99.02kJ/mol[5-6]。 因此,該反應在熱力學中是可行的。
傳統(tǒng)的固定床反應器穩(wěn)定性較差,床層溫度分布不均勻,床層導熱性較差,而漿態(tài)床傳熱面積大、傳熱系數高,反應在液相中進行,傳熱效果更好,易于實現自動化生產[7-9]。 因此,采用漿態(tài)床反應器,有利于強放熱的苯與合成氣的烷基化反應。 ZSM-5沸石因其特殊的表面積、可調酸度和獨特的孔結構而被廣泛使用[10-12]。 如果將ZSM-5和CuO/ZnO/Al2O3混合,則可以制備出具有催化氫化和烷基化功能的雙功能復合催化劑[5,13]。此前對使用雙功能復合催化劑將苯與合成氣烷基化的反應非常少。 因此,如何設計和制造高效催化劑用于苯與合成氣的烷基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實驗采用CuO/ZnO/Al2O3與ZSM-5復合的雙功能催化劑催化苯與合成氣直接在液相中生成甲苯,同時探究該反應最佳的工藝條件。
硝酸銅(Cu(NO3)2·3H2O),分析純,薩恩化學技術有限公司;硝酸鋅(Zn(NO3)2·6H2O),分析純,碳酸鈉(Na2CO3),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硝酸鋁(Al(NO3)3·6H2O),分析純,天津市光復精細化工研究所;ZSM-5,硅鋁比分別為46、130和200,天津南化催化劑有限公司;一氧化碳,≥99.99%,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氫氣,≥99.99%,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稱取一定量的硝酸銅、硝酸鋅和硝酸鋁,將其溶解在200mL蒸餾水中,制成銅、鋅和鋁的硝酸鹽混合溶液,n(Cu):n(Zn):n(Al)=6:3:1;再將一定量Na2CO3溶解于200mL蒸餾水中,配制濃度為1mol/L的堿液;在容量為500mL的燒杯中加入100mL蒸餾水, 將燒杯放入已升至80℃的水浴鍋中;將混合溶液和堿液緩慢滴加到該燒杯中;然后保持一定水浴溫度條件下,對沉淀物進行老化2h。 老化完畢,將沉淀物抽濾并使用蒸餾水和乙醇洗滌。 經110℃下干燥12h 后,獲得催化劑的前驅體。 將前驅體放入馬弗爐中,在550℃下焙燒4h后即獲得最終的CuO/ZnO/Al2O3催化劑。 稱取一定質量的ZSM-5催化劑與CuO/ZnO/Al2O3混合,在研缽中研磨成粉末,使其混合均勻,得到最終的CuO/ZnO/Al2O3和ZSM-5復合催化劑。
X射線衍射(XRD)采用SHIMADZU-6000型X射線粉末衍射儀(日本島津),主要對催化劑的晶型及結晶度進行分析,銅靶Kα輻射,功率為2kW,掃描范圍2θ為5~85°,掃描速度為8°/min。
氫氣程序升溫還原(H2-TPR)采用TP-5076型全自動化學吸附儀 (天津先權), 主要是對CuO/ZnO/Al2O3催化劑的還原溫度進行分析。 催化劑量為50mg,在用H2還原前,首先于400℃在N2氣氛中預處理20min,以脫除CuO/ZnO/Al2O3表面的雜質;隨后,在同樣的N2氣氛中降溫至30℃; 然后切換至還原氣體H2流對管中的催化劑進行吹掃,直至譜圖基線平穩(wěn);最后,對反應管程序升溫,使催化劑以10℃/min的升溫速率由30℃升溫至800℃,并采用熱導池檢測器(TCD)進行檢測。
反應前,催化劑在250℃下用氫氣還原4h。 在漿態(tài)床反應器中加入一定量催化劑和20mL苯,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通入合成氣,反應8h。 產物經冷凝水冷卻后用氣相色譜分析。
本實驗通過改變單一因素(反應溫度、反應壓力、催化劑、ZSM-5硅鋁比、CuZnAl和ZSM-5的比例)考察了催化劑在苯與合成氣烷基化反應中性能的變化, 通過相關的公式計算出CO對甲苯的選擇性S甲苯、CO的轉化率XCO和甲苯的產量m甲苯。 定義如下:
圖1 不同催化劑的XRD譜圖
2.1.1 XRD分析
圖1為不同的催化劑與ZSM-5混合前的XRD譜圖。 由圖1可以發(fā)現,單獨的CuO和ZnO衍射峰較為明顯,結晶度較好,而CuO/ZnO和CuO/ZnO/Al2O3的圖中均能看見CuO和ZnO的衍射峰,但是相對于a和b較為彌散,說明隨著組分增多,結晶度變差,分散性較好。
2.1.2 H2-TPR分析
圖2為不同催化劑的H2-TPR譜圖。 由圖2可知CuO/ZnO/Al2O3的還原溫度相對較低(243℃),其催化活性和穩(wěn)定性更好, 而CuO/ZnO的還原溫度相對較高(272℃),其催化活性和穩(wěn)定性相對較差,說明Al2O3的加入降低了催化劑的還原溫度,改善了催化劑的催化活性和穩(wěn)定性。 在CuO/ZnO/Al2O3催化劑中,ZnO可通過氫溢流作用促進CuO的還原[14],CuO的還原溫度越低, 表明催化劑中CuO在ZnO上的分散性越均勻,催化劑的活性及穩(wěn)定性越好。
圖2 不同催化劑的H2-TPR譜圖
2.2.1 不同催化劑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表1顯示了不同的催化劑與硅鋁比為130的ZSM-5催化劑按1:1的質量比混合, 進行反應的結果。由表1可見,不同的催化劑對甲苯的選擇性和CO轉化率影響非常顯著, 單獨的CuO和ZnO的活性和選擇性都較差,當CuO和ZnO混合后,CO轉化率和甲苯選擇性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說明CuO和ZnO具有很好的協(xié)同作用[15-16]。 而Al2O3可以進一步改善催化劑的活性和熱穩(wěn)定性[17-19],所以CO轉化率和甲苯選擇性會進一步得到提高。
表1 不同催化劑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2.2.2 不同硅鋁比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用不同硅鋁比的ZSM-5分別與CuO/ZnO/Al2O3催化劑按1:1的質量比混合后用于反應, 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見,硅鋁比對甲苯的選擇性影響并不明顯,而對CO的轉化率有較大的影響,當硅鋁比為130時,CO的轉化率達到最大值,為85.79%。
表2 不同硅鋁比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2.2.3 催化劑混合比例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表3 顯示了CuO/ZnO/Al2O3與硅鋁比為130 的ZSM-5按不同質量比混合所得催化劑的反應結果。由表3可見, 催化劑混合比對甲苯的選擇性影響較為明顯,當催化劑比例為1:1時,CO的轉化率和甲苯選擇性均到最大值,分別為85.79%和44.91%,因此后面均采用此催化劑進行試驗。
表3 不同催化劑比例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2.2.4 壓力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表4顯示了不同壓力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由表4可見,壓力對甲苯的選擇性和CO的轉化率均有顯著的影響,1MPa時,CO的轉化率和甲苯選擇性達到最大值。
表4 不同壓力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2.2.5 催化劑用量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表5顯示了不同催化劑用量對催化性能的影響。由表5可見,催化劑用量對甲苯的選擇性和CO的轉化率均有顯著的影響, 隨著催化劑用量的增加,CO轉化率和甲苯的選擇性不斷增大,當用量分別為2g和3g時,轉化率和選擇性變化已不明顯,因此,最合理的催化劑用量為2g。
表5 催化劑在不同用量下的催化性能
2.2.6 溫度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表6 不同溫度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表6顯示了不同溫度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由表6可見, 溫度對CO轉化率和甲苯選擇性影響非常明顯。溫度越高,CO的轉化率越高,當溫度為300℃時,CO轉化率最高,但是甲苯選擇性遜色于250℃,故在250℃時,甲苯的產率最高。
本文通過共沉淀法制備了CuO/ZnO/Al2O3和ZSM-5的復合型催化劑。 經XRD分析表明CuO/ZnO/Al2O3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經H2-TPR表明CuO/ZnO/Al2O3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穩(wěn)定性。通過對該復合型催化劑的研究, 表明當ZSM-5的硅鋁比為130、ZSM-5與CuO/ZnO/Al2O3的質量比為1:1、反應壓力為1MPa、 反應溫度為250℃、 苯和催化劑投加量分別20mL和2g時,可達到最佳效果,CO轉化率和甲苯選擇性分別為85.79%和4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