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政 羅琰
摘要:農產品價格波動逐步增大,市場風險成為農業(yè)生產者面臨的主要風險。農產品指數保險是管理農產品價格風險的金融工具之一。介紹江蘇省張家港市蔬菜價格指數保險、海門市苗雞價格指數保險和淮安市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的實踐,指出江蘇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具有能夠提高農業(yè)保險的運行效率和降低運行成本、滿足農戶多層次的風險保障需求以及減少農產品市場風險等成效,同時指出試點中的價格指數保險存在價格系統性風險特征、目標價格或保險的觸發(fā)價格確定有待完善,以及缺少再保險及巨災分散轉移機制等問題,提出加強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宣傳力度、發(fā)展農產品期貨市場以及政府多部門協作、創(chuàng)新價格指數保險的產品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江蘇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市場風險
中圖分類號:F323.7;F840.6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06-0307-04
農業(yè)是弱質性產業(yè),易受缺水干旱、多雨洪澇、病蟲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據統計,2018年第一季度風雹災害共造成全國20個?。ㄗ灾螀^(qū))134.5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18.2億元。我國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探索農業(yè)保險在農業(y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先后經歷試辦(20世紀30—40年代)、起步發(fā)展(20世紀50年代)、恢復試辦(20世紀80年代)、持續(xù)衰退(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以及全面發(fā)展(2004年以后)等5個階段。從2007年起,農業(yè)保險連續(xù)11年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累計共有27條條款提及農業(yè)保險,2014年和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闡述了農業(yè)保險專項內容。
傳統的農業(yè)保險以農產品的產量為風險保障對象,為農作物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產量損失提供保障。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價格形成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國內外農產品貿易一體化程度不斷加強,農產品的市場風險逐漸取代自然風險,成為農業(yè)生產者面臨的首要風險之一。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是管理農產品價格風險的金融工具之一。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針對農業(yè)保險的內容,重點提出鼓勵地方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擴大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試點。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探索開展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加快建立多層次農業(yè)保險體系?!?/p>
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以約定的農產品目標價格作為理賠觸發(fā)點,當農產品到期銷售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保險公司與投保的農業(yè)生產者簽訂保險合同達到理賠標準,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因實際價格同目標價格的差價,按約定承擔保險金賠償責任的保險業(yè)務[1]。
1 江蘇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的實踐
1.1 張家港市蔬菜價格指數保險
張家港市于2012年率先制定了《張家港市夏季保淡綠葉菜價格指數保險試行意見》,從2013年6月15日起在全省首推綠葉菜價格指數保險試點,該保險選擇雞毛菜、杭白菜、青菜作為試點品種,夏季保淡期從6月15日(含)起至9月15日止[2]。物價局對13個主要集貿市場的保險品種零售價格進行統計,得到在保險責任期間蔬菜的平均價格。當保險品種的市場價格低于保險期間保險日過去平均零售價即視為保險事故發(fā)生,按合同約定由保險公司對農戶進行賠償。具體的賠償金額計算公式如下:賠償金額=保險產量×保險成本價×受損批次保險數量×(1-P/P0)。式中:P0為保險責任期間1 kg蔬菜保險日平均零售價;P為保險責任期間1 kg蔬菜市場日平均零售價。保費由市級財政補貼50%,鎮(zhèn)級財政補貼40%,農戶僅需自付10%。
2013年綠葉菜價格出險,保險總金額為215.6萬元,保費收入合計21.56萬元,出險面積為 11.77 hm2,賠償總額達85 017.62元。2014年保險總金額為511.58萬元,保費收入合計51.15萬元,出險面積為16.24 hm2,賠償總額達66 401.27元。
1.2 海門市苗雞價格指數保險
海門市苗雞價格指數保險條款經中國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江蘇監(jiān)管局于2013年10月審批通過。苗雞價格指數保險于2014年初正式出單,成為我國苗雞價格指數保險第一單[3]。在保險期間內,每10 d為1個保險責任期間(最后1個保險責任期間為5 d),其間當苗雞市場價格平均值低于保險價格時,視為保險事故發(fā)生,保險公司按合同約定負責賠償。市場價格以雙方約定的第三方公布的苗雞價格為準。苗雞投保數量根據當年累計出欄數量確定(考慮到2個月左右的清棚期,也可按種雞套數的100倍計算);每只苗雞的保險金額可參照 1 kg 玉米價格的0.46倍確定,最高不超過1.25元。具體的賠償金額計算公式如下:賠償金額=保險金額×(年累計出欄數/365)×保險責任期間天數×(1-P/P0)。式中:P為保險責任期間市場價格平均值;P0為保險價格,可參照1 kg玉米價格的0.46倍確定。
2014年5月31至7月19日,苗雞平均價格低于1.25元/只,共理賠金額18.2萬元。2014年人保海門支公司共承保苗雞價格指數保險2單,合計理賠39.65萬元。苗雞價格指數保險第一單賠付率已達 126.28%。2014年9月,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海門市支公司投保苗雞價格指數保險,共承保種雞46.8萬只,苗雞4 680萬羽,共計保費為497.4萬元,政府財政補助70%,投保單位承擔30%。2014年11月20—30日,苗雞價格低于目標價格,賠案確定的理賠金額為18.23萬元。
1.3 江蘇生豬價格指數保險
近年來生豬價格受市場供求、飼料價格等因素的影響,開始出現頻繁波動,尤其是進入2007年以后,生豬價格先后出現了暴漲、暴跌以及觸底后的再度上漲和下跌,國內生豬市場行情頻繁大起大落。食品價格是通貨膨脹走勢的重要因素,而生豬價格又是影響食品價格的最大貢獻者。為了穩(wěn)定生豬市場,降低養(yǎng)殖戶的市場風險,江蘇省推出的生豬價格指數保險于2014年12月10日在淮安市出單[4]。如果生豬出欄當月豬糧比價平均值低于5.8 ∶ 1,投保者就能按照保險合同約定獲得賠償。其中,保險金額設600、800、1 000元/頭等3檔,保險費率為5%;年出欄數量、出欄批次和承保數量可由保險雙方約定,賠償比例系數依據價格波動情況而定,豬糧比價在5.3~5.8之間時為60%,豬糧比價在4.8~5.3之間時為80%,豬糧比價<4.8時按保險金額賠償。豬糧比以江蘇省物價局監(jiān)測網發(fā)布的數據為準,生豬出欄證明以當地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機構出具的動物檢疫證明為準。針對生豬市場行情風險,生豬價格指數保險隨后在全省推開,這是江蘇金融支持農業(yè)發(fā)展、穩(wěn)定物價水平的創(chuàng)新舉措。
2 江蘇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成效
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作為指數保險之一,是比較創(chuàng)新的農業(yè)保險產品,是管理農業(yè)市場風險的工具之一[5-11]。在江蘇蘇南、蘇中以及蘇北的試點取得了一些成效。
2.1 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降低農業(yè)保險實際工作中的經營成本和管理成本
傳統的農業(yè)保險包括展業(yè)、勘察、定損以及賠償等具體工作,牽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指數型保險只需依據約定的指數就可以判斷是否須要理賠以及賠償額度。以蔬菜價格指數保險為例,保險公司只需將當前平均零售價與以往平均保險日零售價進行比較,如果實際發(fā)生的價格低于保險合同規(guī)定的價格,就視為風險事故發(fā)生,保險公司須要賠付,其賠付額度直接由保險條款確定,省去了資料收集、查勘定損定責等中間環(huán)節(jié)。另外,傳統的農業(yè)保險由于信息不對稱,容易導致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長期以往容易導致保險市場失靈,這也是過去農業(yè)保險在沒有國家政策扶持下無法開展的重要原因。而價格指數保險作為指數型保險,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不存在農戶虛報損失或人為制造損失等現象。
2.2 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滿足農戶多層次的風險保障需求
以生豬保險為類,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相對傳統的能繁母豬和育肥豬保險須要承保的風險比較大,且項目條款費率高,使得原來的養(yǎng)殖戶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養(yǎng)殖業(yè)價格是穩(wěn)定養(yǎng)殖規(guī)模生產非常重要的因素信號,生豬價格指數保險應該屬于一種具有準公共產品屬性的保險種類,政府已經將其與其他農業(yè)保險險種一樣,列入財政保費補貼范圍。江蘇生豬保險費率為5%,通過政府對保險項目的支持,省級財政保費補貼按蘇南20%、蘇中30%、蘇北50%的標準執(zhí)行。農戶普遍反映,參加價格指數保險,可以選擇不同層次的保障覆蓋水平,心里更加踏實安穩(wěn),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有了保障,有比較穩(wěn)定的收入預期。指數保險有別于其他傳統的農業(yè)保險,賠付速度迅速,各項工作都很令農戶滿意。
2.3 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緩解農產品的價格波動
從可觀察的張家港市蔬菜價格數據看,在實施蔬菜價格保險后,基于標準差、變異系數等指標,張家港市蔬菜價格波動幅度明顯變小。另外,在規(guī)避農業(yè)生產的市場風險基礎上,保險補償機制對穩(wěn)定農產品生產至關重要。根據保險條款,張家港市綠葉蔬菜保險對象是種植面積達3.33 hm2以上的種植業(yè)大戶,2014年基地簽約種植保險面積為 46.67 hm2,綠葉菜供應量在2014年達到6 630 t,明顯增加了老百姓的菜籃子的供應量,大大緩解了夏季蔬菜供應量不足的問題。指數保險可以減少農產品市場風險,保證農產品持續(xù)穩(wěn)定的供應數量。
3 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的問題
江蘇目前有3類農業(yè)保險的試點和實踐,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平抑了農產品價格的波動,但可以發(fā)現目前我國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在推廣的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3.1 價格風險具有系統性風險特征,基本不能滿足可保風險條件
可保風險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存在大量獨立、同質、同分布風險單位;損失的發(fā)生必須是意外的非故意的;損失的后果概率分布是可以確定的。在農業(yè)保險中,農產品的價格風險相比于生產風險具有更強的系統性,可能會導致市場出現失靈的現象。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改革與發(fā)展,我國農產品價格形成依靠市場的程度越來越高。我國基礎設施的建設逐漸完善,物流體系效率增強,不同地區(qū)間同一種農產品的價格基本保持一致。
如果每個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投保人都面臨著價格下跌的系統性風險,其損失程度與規(guī)模將會超出保險公司的承受范圍。在實際經營中保險產品是否具有可行性,關鍵在于投保人所承保的風險是否可以得到有效的分散、所發(fā)生的賠付風險是否在可以控制的范圍內。如果是這樣的話,價格指數保險很明顯無法滿足風險獨立性的要求。農產品的市場風險無法在空間上分散,在時間上分散的可能性也不是太大。目前,江蘇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局限于小規(guī)模區(qū)域,集聚的風險量不是太大,再加上政府的財政支持,其風險還是可控的,但是如果大規(guī)模推行價格保險業(yè)務,須要根據農作物的具體特征作出慎重的考慮。
3.2 目標價格或保險的觸發(fā)價格確定有待完善
指數的選擇及目標價格的設定是農產品價格指數合同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指數保險能否順利開展。以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為例,豬糧比(主要是生豬和玉米價格比)是風險是否發(fā)生的標準。當月豬糧比平均值低于5.8 ∶ 1時,投保者就能按照保險合同約定獲得賠償。從生產成本來看,生豬生產成本由物質與服務費用和人工成本2個部分組成,物質與服務費用又可以細分為仔畜費、飼料費、水電煤費、醫(yī)療防疫費等直接費用和保險費、管理費等間接費用。2014年養(yǎng)豬平均總成本為 1 716.71元/頭,飼料費用達到938.44元/頭,只占比54.67%。玉米是飼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僅以豬糧比作為農戶養(yǎng)豬是否盈利的標準有待商榷。
另外,大宗商品金融化趨勢明顯,“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等輪番上陣。農產品的莊家式炒作,讓以往很少得到資本關注的農產品得到國內外資本的高度關注。農產品價格不再完全由供給和需求等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決定,而是由投機需求以及炒作程度決定。
再者,目標價格權威性有待改善。海門市在苗雞價格指數保險承保過程中,就出現了苗雞價格的參照網站經常出現問題,有時長達幾個月不公布苗雞價格。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找3~4個網站進行參照,由于各個網站公布的價格不同,造成工作相當被動。如果一旦發(fā)生下列情形,有的網站公布的價格大于目標價格,有的網站公布的價格低于目標價格,雙方對市場價格有各自解讀,理賠處理就比較難。
3.3 缺少再保險及巨災分散轉移機制
再保險亦稱分保。保險人在原保險合同的基礎上,通過簽訂分保合同,將其所承保的部分風險和責任向其他保險人進行保險的行為。農產品價格的市場風險相比生產風險具有更高的系統性,如果價格大幅下跌很容易導致巨災風險的發(fā)生。目前,江蘇省的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僅限于部分區(qū)域,試驗規(guī)模不大,如果大規(guī)模推廣,必然面臨系統性、復雜性風險問題。在我國現有的農業(yè)保險發(fā)展中,我國的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還不夠完善。各家保險公司分散經營,沒有形成統一的風險保障體系。巨災風險得不到有效的分散是大部分保險公司不愿承保農業(yè)保險的關鍵。現有的政府和保險公司的聯辦共保模式,初步建立了政府風險兜底的風險防范機制。這將會影響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業(yè)務推廣。
4 發(fā)展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的意見和建議
4.1 加強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宣傳力度,對農戶進行市場風險教育
市場風險已經成為影響農戶收入穩(wěn)定的重要影響因素。部分農戶受教育程度偏低,對新鮮事物的理解和接收能力相對較低,如果政府不進行大力的宣傳,農戶就不能理解價格指數保險的內涵,就失去了購買指數保險的主動性。因此,政府應該做好有關農產品指數保險的宣傳和培訓工作,幫助農戶全面、客觀地認識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的產品內容和特點。當農戶真正理解到價格指數保險對于抵御農產品價格波動引發(fā)市場風險的作用,農戶便會自覺主動地投保,就會得到農產品價格保險覆蓋率。
4.2 發(fā)展農產品期貨市場,選擇合理的目標價格
在江蘇試點的3個指數品種中,觸發(fā)價格有豬糧比、蔬菜歷史價格平均值等。目前我國的農產品期貨品種有大豆、玉米、小麥、棉花、水稻以及雞蛋等,現在江蘇試點價格指數保險的目標價格還沒有將農產品期貨與目標價格聯系起來。國外發(fā)達國家通常以期貨市場的遠期價格作為目標價格的設定。一般認為,有效期貨市場中的遠期合約價格是最理想的預期價格,因為有效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fā)現功能,期貨市場的遠期合約價格已經充分包容了長期趨勢性、周期性、季節(jié)性等可預期因素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因此期貨遠期合約價格更加接近于遠期真實價格,利用期貨市場來確定保險保障價格是科學的,但是在我國期貨市場發(fā)展還不夠成熟,上市品種有限,無法完全依靠期貨市場來進行指數的設定,目前我國現有的價格指數保險往往根據農產品特征及價格波動情況進行分析、模擬和預測,未來關于價格指數保險實施過程中的數據收集方式和來源以及對于不同產品的指數選擇和目標設定還需在推廣中不斷探索與完善。
4.3 政府多部門協作,創(chuàng)新價格指數保險的產品,提高價格指數保險的保障水平
物價局、農業(yè)農村委員會、氣象局等多部門應該聯合起來,構建農產品價格信息的共同體,保證指數保險執(zhí)行的權威性。加大對價格指數保險的財政支持力度,完善三級財政補貼體系,合理分配中央與地方的財政補貼比例,明確中央、地方、農戶的保費分攤比例,降低各級部門開展指數保險的負擔,充分調動各級部門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險種的運行過程中,考慮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均衡和產業(yè)發(fā)展政策差異的實際情況,地方政府可以對農產品種類、需求供給、產業(yè)調控導向等因素,綜合考慮細化補貼措施和補貼范圍,針對不同的農產品種類制定不同的保費補貼比例,建立彈性補貼體系;各地須根據實際情況先行做好試點工作,要通過小范圍的試點,累積經驗,為大范圍推廣打下基礎。先在部分地區(qū)試點,有序推廣,更好地為推動農業(yè)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作出新貢獻。
參考文獻:
[1]王 克,張 峭,肖宇谷,等. 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的可行性[J]. 保險研究,2014(1):40-45.
[2]朱青青. 創(chuàng)新型農業(yè)指數保險的實踐與應用[D]. 南京:南京農業(yè)大學,2015.
[3]孫 溥. 市場期望苗雞價格指數保險適時啟動[EB/OL]. (2013-10-21)[2019-01-26]. https://news.21food.cn/35/1010247.html.
[4]孫 溥. 江蘇推豬價指數保險 市場風險保障成惠農新趨勢[EB/OL]. (2014-12-22)[2019-01-26]. http://www.zgjssw.gov.cn/yaowen/201412/t1923360.shtml.
[5]庹國柱,朱俊生. 關于農產品價格保險幾個問題的初步探討[J]. 保險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30(4):26-31.
[6]靳貞來. 加快建立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以安徽省為例[J]. 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4,5(1):37-39,98.
[7]張 峭,李 越,鄭茗曦. 農業(yè)指數保險的發(fā)展、應用與建議[J]. 農村金融研究,2018(6):14-20.
[8]呂開宇,張崇尚,邢 鸝. 農業(yè)指數保險的發(fā)展現狀與未來[J]. 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2):62-69.
[9]馬 彪,李 丹. 生豬價格指數保險中的系統性風險問題研究[J]. 農業(yè)技術經濟,2018(8):112-123.
[10]田 輝. 我國發(fā)展農產品價格保險的難點及原則[J]. 經濟縱橫,2016(6):62-69.
[11]王曉彤,陳盛偉. 我國蔬菜價格(指數)保險發(fā)展研究[J]. 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32-36.陳 露,胡 浩,戈 陽,等. 交易費用、社會資本與生豬銷售渠道選擇——基于江蘇省養(yǎng)殖戶的調查[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20,48(6):3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