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不僅僅是停留在應試答題上,還應當注意努力培養(yǎng)學生詩詞審美鑒賞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及各類現(xiàn)代教育設備,將情感教育融入到詩詞鑒賞內,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能力。怎樣搞好古詩詞審美教學呢?下面,我結合執(zhí)教的《虞美人》一課,談談自己的幾點設想。
一、反復誦讀,感知語言美
誦讀是詩歌教學當中比較常見的手段,誦讀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再說古詩詞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富有文學美,其句式短小精練,講求押韻,具有音韻美,非常適合誦讀學習。誦讀也是長期以來語文學習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自古便有“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說法。因此,教師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應該強化誦讀,教授學生正確的古詩詞誦讀的技巧,并探究創(chuàng)新,豐富誦讀的方式,讓學生體會詩詞中的語言美。
教學《虞美人》一課時,我采用“吟詠誦愁”,設計了誦讀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語法誦讀,就是通過劃分詩句節(jié)奏,從形式上掌握詩詞的音節(jié)停頓,讀出詩詞的節(jié)奏美。二是邏輯朗讀,就是通過詩詞句內容層次的把握,調整朗讀的快慢輕重,讀出詩詞的聲音美。三是情感朗讀,就是通過對詩詞內容情感的感受,把握聲音的輕重高低及語氣語調,讀出詩詞的情感美。在吟詠中,我還讓男女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很快進入詩歌的情境中,達到聲情并茂的效果。同時我還采用有創(chuàng)意的反復讀,就是將最后一句詞重復兩次三次,讓學生自然走進詩詞的優(yōu)美意境,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對古詩詞的語感,而且讓學生對古詩詞中作者的情感也感同身受,從而漸漸熱愛上中國古典詩歌。
二、借助想象,品味意境美
大多數的古詩詞都蘊含著優(yōu)美的意境,可謂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鑒于中學生的思維特點,教師要想讓他們真正品味古詩詞的意境美,還須根據詩詞形象借助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造,引導他們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去體味古詩詞的意境美。
《虞美人》課堂教學時,我先帶領學生通過誦讀疏通文意,初步感知課文情感。之后我向學生提問:“該詞寫了哪些景物,什么‘改了?”學生合作交流后,教師抽取小組代表回答,針對學生交流情況做點評指導,同時板書答案。接下來,給小組五分鐘時間,要求學生閉上眼在頭腦中想象詩中描寫的景物,并小組成員合作把這些景物前后的變化畫出來。景“改”了,作者的愁情也出來了。我把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稱作“合作畫愁”。因為愁是抽象的,而畫面是直觀的。這樣的教學幫助學生更深入體會作者的愁情。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還應盡可能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再現(xiàn)古詩詞的意境,讓學生更好地領略古詩詞的意境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及文化品位,從而體現(xiàn)出符合新課標的全新理念,真正做到“只在此山中,云深應知處”。
三、拓展延伸,豐富知識美
任何一首古詩詞都不是憑空而生,它都蘊含著豐富的詩詞寫作知識,表達著作者的情感變化。古詩詞的課堂教學,教師不能僅僅局限在對古詩的誦讀和內容的理解上,還應該拓展延伸增添與之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豐富的知識美感。
《虞美人》的教學拓展部分,我安排了一個“課外覓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把班級學生分成六個小組,組員課前先搜集整理含“愁”的詩句。課堂上,由語文科代表主持,采用“飛花令”的形式進行比賽,三秒之內小組輪流說出含“愁”的詩句,超時者小組淘汰,重復者小組淘汰,最后評出一二三名,給小組獎勵分。學生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很好。教學拓展是在基礎型課程的基礎上,體現(xiàn)知識擴展和綜合能力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在拓展教學中,要立足課本,由此及彼,觸類旁通,拓展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美。
四、理性滲透,提升情趣美
所謂理性滲透是指重視對古典詩歌中人文精神的解讀,賦予古詩教育以更多的文化底蘊,讓學生通過知識的積累,了解作者的人生履歷以及所處時代背景,并通過對詩人自我形象與詩詞意蘊的解讀,理解文字的意象美與理性美,進而引導學生領悟人生要義,使之形成健全人格。
在《虞美人》教學結尾部分,我設計了“寄情舞愁”的環(huán)節(jié)。播放歌曲《虞美人》,在凄美的音樂伴奏聲中,指名了班上的兩個舞蹈生將自己對詞的情感把握用舞蹈表現(xiàn)出來。我用配樂給學生講述了作者的人生履歷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讓學生感受到在那個時代下,一代君王淪落成為囹圄之臣的痛苦的心情。作為君王,他是失敗的,但作為一位詞人,他無疑是成功的。他的詞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純真的心態(tài),而這在當時的詞作中是極為罕見的。所以王國維說,李煜的創(chuàng)作對詞向前推進和走向創(chuàng)新貢獻巨大。李煜的這首詞不只是讓我們看到他絕望與眼淚創(chuàng)造的凄美,更應該看到他用生命創(chuàng)造的輝煌。因此,我們在鑒賞古典詩詞的過程中,實現(xiàn)理性審美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于如何讓這種理性滲透免于淪為概念化的說教,而切實成為一種審美體驗,美的升華。
總之,教師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使其養(yǎng)成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對其人格塑造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在古詩詞鑒賞中,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想象,調動起自己的知識、經驗,在想象中對作家情感、作品情境進行再度體驗,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獨特理解能力,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聯(lián)想的能力。同時要注重對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的鍛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加大古詩詞教學的重視程度,在教學中轉換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學方法,注重古詩詞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作者通聯(lián):湖北鐘祥市舊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