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樂,謝夢姣,李瑾璞,李智,張美麗,王樹濤
(1 河北農業(yè)大學 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河北 保定071000;2 河北農業(yè)大學 國土資源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植被是構成陸地生態(tài)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氣候變化中起著重要的指示作用[1-2]。因植被易受到氣溫和降水要素的影響[3-4],所以研究其對氣象要素的響應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在植被動態(tài)變化的研究中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被廣泛應用于植被生物量監(jiān)測、植被群落組成與分類、自然災害災情評估、土地利用和覆被變化等研究領域[5-7]。借助于GIS技術來進行植被的研究較為方便,許多學者也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8]。陳福軍等利用8 km分辨率NDVI數據和氣象資料分析海河流域1981-2000年NDVI與年氣溫、降水量的相關性,結果表明:海河流域東部沿海平原及燕山北部等干燥環(huán)境下,與降水呈正相關關系,與氣溫呈顯著負相關性,而在山前平原農灌區(qū),作物對氣候因子變化響應不敏感[9]。Tao等研究了青藏高原的植被覆蓋狀況,發(fā)現草地植被變化波動比較大,其他植被類型波動幅度較小[10]。Sun等研究了中國北部區(qū)域植被覆蓋狀況,發(fā)現在總體上還是處于增加的趨勢,但是增長速度在年份上有所差別[11]。Tian等對內蒙古區(qū)域的植被覆蓋進行研究,得出在2000-2012年期間植被經過人類活動等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范圍和效果在整個區(qū)域有所差別[12]。
河北省植被種類多樣,結構復雜,是我國植被資源比較豐富的省區(qū)之一[13]。近年來,由于氣候、環(huán)境、人為影響使得河北省植被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因此,基于GIS技術,利用2000-2015年MODIS NDVI數據,應用趨勢分析、相關性分析等統計學方法,分析河北省整個省域內植被NDVI變化及其與氣象要素的關系,以期為河北省生態(tài)功能維護和各項生態(tài)保護措施的開展提供基礎數據及理論依據。
河北省位于中國華北地區(qū),處于北緯36 °05 ′~42 °40 ′,東經113 °27 ′~119 °50 ′之間。環(huán)抱首都北京,東與天津毗連并緊傍渤海,東南部、南部銜山東、河南2省,西倚太行山與山西為鄰,西北部、北部與內蒙古交界,東北部與遼寧接壤,河北省總面積18.88萬km2。河北省海拔,最高海拔2 835 m位于壩上高原區(qū),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該地區(qū)地貌類型復雜多樣,種類齊全是我國地貌類型最豐富的省份之一[14]。河北省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大部分地區(qū)四季分明[15]。年日照時數2 303.1 h,年無霜期81~204 d;年均溫為10.07 ℃,1月平均氣溫在3 ℃以下,7月平均氣溫18~27 ℃。年均降水量514.88 mm,降水量分布特點為東南多西北少;河北省干旱頻繁,水資源不足,降水多的時候年份相對集中,常引發(fā)洪澇,干旱和洪澇都嚴重影響該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16]。
NDVI數據采用中國科學院資源環(huán)境科學數據中心《中國年度植被指數(NDVI)空間分布數據集》。與研究區(qū)矢量圖進行掩膜提取得到時間分辨率16 d,空間分辨率1 km×1 km,時間序列為2000-2015年的河北省NDVI數據。NDVI是指近紅外波段與可見光波段的差和這2個波段的和之比值。計算公式如下:
(1)
式(1)中:NIR地表近紅外波段;R地表可見光的紅光波段。NDVI的值在[-1,1]之間,當NDVI越接近1時,表示植被覆蓋度越高,當植被越接近-1時,表示植被覆蓋幾乎沒有。
植被類型數據依據中國科學院資源環(huán)境科學數據中心的《1∶1 000 000中國植被圖集》數據集,用河北省行政區(qū)進行投影轉換和數據提取,得到研究區(qū)內植被大類數據,研究區(qū)有9種植被類型:草叢、草原、草甸、針葉林、落葉林、灌叢、沼澤、栽培植被、其他。
氣象數據來自于中國科學院資源環(huán)境科學數據中心的氣象空間插值數據集,應用投影轉換和數據掩膜,提取出與NDVI投影坐標和分辨率一致的柵格數據。在研究省域年均溫和年降水量時,采用ArcGIS做柵格均值化處理,得到河北省年均溫和年降水量平均值。
均值法可以避免一些異常值對研究結果的影響,能夠更好的反應研究對象的整體狀況。研究選用研究區(qū)平均最大化的NDVI值、各種植被類型的平均NDVI值和全省年均氣象要素來研究各數據在2000-2015年16 a來的年際變化。
一元線性回歸趨勢線法可分析單個像元的變化趨勢,變化趨勢斜率為正數表明植被覆蓋處于改善狀態(tài),變化斜率為負數表明植被處于退化狀態(tài)。應用該方法來模擬2000-2015年研究區(qū)內NDVI的空間變化趨勢。計算公式如下:
(2)
式(2)中,θ為趨勢線斜率,n為研究時間序列年數,即16 a(2000-2015年);i代表年序號;NDVIi代表第i年最大化NDVI值。
采用皮爾遜相關分析研究NDVI對氣象要素的響應關系。該方法著重研究線性的單相關關系,相關關系用相關系數r來表示,其中r的范圍在-1到1之間,r越接近1說明2變量的正相關關系越強,r越接近-1說明2變量的負相關關系越強,r越接近0說明兩變量相關關系越弱。計算公式如下:
(3)
相關系數的顯著性水平是在給定的置信水平下,通過查相關系數檢驗的臨界值表來完成的[17],見表1。
表1 相關系數檢驗的臨界值
f值稱為自由度,其數值為n-2,本研究的時間序列為16所以自由度為14;表中a表示不同的置信水平;置信水平下方對應的是相關系數P=0的臨界值,當相關系數大于臨界值時,認為兩要素相關,反之,則不相關。
2000-2015年河北省不同植被年均NDVI變化統計結果,見下圖1。
圖1 2000-2015年河北省不同植被年均NDVI變化
Figure 1 NDVI variation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00-2015
由圖1可知,9種不同的植被類型在16 a中都呈現波動上升趨勢,植被覆蓋有所增加。其中草原的變化幅度最大為0.18,沼澤的變化幅度最小為0.04。從整體上看,闊葉林、針葉林和灌叢3種植被變化趨勢基本相同,草叢和栽培植被2種植被變化趨勢基本相同,草原、草甸、沼澤和其他4種植被變化趨勢基本相同。闊葉林、針葉林和灌叢3種植被在2000-2002年呈現下降趨勢,在2002-2003年呈現上升趨勢,在2003-2011年間呈現不變趨勢,在2011-2012年呈現上升趨勢,在2012-2015年呈現不變趨勢;草叢和栽培植被2種植被在2000-2004年間呈現上升趨勢,在2004-2013年呈現不變趨勢,在2013-2015年呈現下降趨勢;草原、草甸、沼澤和其他4種植被在2000-2002年呈現下降趨勢,在2002-2003年呈現上升趨勢,在2003-2013年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在2013-2015年呈現下降趨勢。
河北省不同植被類型NDVI年際變化線性回歸分析,見下表2。
表2 河北省不同植被類型NDVI年際變化線性回歸分析
注:R2為擬合系數,r為相關系數,*表示通過p<0.05檢驗,**表示通過P<0.01檢驗。
由表2可知,16 a來河北省整個省域植被NDVI顯著增加(P<0.01)增長速率為0.045 0/10 a。不同的植被類型的NDVI均值存在差異性,河北省2000-2015年間9種植被類型NDVI均值從大到小依次為闊葉林(0.792 2)、針葉林(0.780 9)、灌叢(0.770 3)、草叢(0.728 4)、栽培植被(0.724 6)、草甸(0.657 1)、沼澤(0.629 3)、草原(0.628 8)、其他(0.612 2),增長速率從大到小依次為灌叢(0.063 0/10 a)、草原(0.056 0/10 a)、草甸(0.053 0/10 a)、闊葉林(0.051 0/10 a)、草叢(0.051 0/10 a)、針葉林(0.047 0/10 a)、其他(0.039 0/10 a)、栽培植被(0.033 0/10 a)、沼澤(0.014 0/10 a)。其中落葉林、針葉林、灌叢、草叢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水平(P<0.01),草原、草甸、栽培植物通過了的顯著性檢驗(P<0.05)水平。根據一元線性回歸方程來看,河北省植被NDVI在未來還會有增加趨勢。
根據相關研究,結合統計分析,將河北省年變化率按數值分為7類:明顯改善、中度改善、輕微改善、基本不變、輕微退化、中度退化、嚴重退化[18]。NDVI變化率小于-0.010 0表示植被NDVI嚴重退化;NDVI變化率在-0.010 0與-0.005 0之間表示被NDVI中度退化,NDVI變化率在-0.005 0與-0.001 0之間表示植被NDVI輕微退化,NDVI變化率在-0.001 0與0.001 0之間表示植被NDVI基本不變,NDVI變化率在0.001 0與0.005 0之間表示植被NDVI輕微改善,NDVI變化率在0.005 0與0.010 0之間表示植被NDVI中度改善,NDVI變化率大于0.010 0表示植被NDVI明顯改善。
利用ArcGIS軟件統計出研究時序內河北省植被變化面積變化分級見下表3。
表3 2000-2015年河北省植被NDVI變化像元比例表
由表3可知,河北省NDVI增加的區(qū)域面積為145 229 km2,占省域總面積77.39%,NDVI減少的區(qū)域面積為29 364 km2,占省域總面積15.64%,NDVI不變的區(qū)域面積為13 078 km2,占省域總面積6.97%。其中,中度改善的面積最大,為74 695 km2,占河北省面積的39.80%,輕微改善的面積次之,為49 933 km2,占河北省面積的26.61%。
采用ArcGIS軟件對2000-2015年16 a植被NDVI數據進行一元線性趨勢分析,得2000-2015年河北省NDVI變化趨勢及變化斜率分級空間分布圖,見圖2。
圖2 2000-2015年河北省NDVI變化趨勢及變化斜率分級空間分布
Figure 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DVI trend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lope grading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00-2015
由圖2可知,研究植被NDVI變化斜率與變化斜率分級的分布情況,16 a來河北省整體植被NDVI呈增加趨勢,植被覆蓋有所好轉。在不同地區(qū)植被變化斜率有顯著差異,表明植被NDVI在空間尺度上具有差異性。其中,NDVI明顯改善的區(qū)域面積占整個研究區(qū)面積的10.98%,主要分布在冀西北間山盆地區(qū)和燕山山前丘陵區(qū);NDVI中度改善的區(qū)域面積占整個研究區(qū)面積的39.80%,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前丘陵區(qū)、濱海沖積平原區(qū)和太行山山地丘陵區(qū)。NDVI輕微改善的區(qū)域面積占整個研究區(qū)面積的26.61%,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前丘陵區(qū)、濱海沖積平原區(qū)和太行山山地丘陵區(qū)。NDVI退化的區(qū)域面積占整個研究區(qū)面積的15.64%,主要分布在壩上高原區(qū)和東南部平原區(qū)。
3.3.1 氣象要素的年際變化 河北省2000-2015年間氣溫和降水的變化趨勢,見下圖3和圖4。
圖3 河北省2000-2015年年均氣溫變化趨勢
圖4 河北省2000-2015年年均降水量變化趨勢
Figure 4 Variation trends of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00-2015
由圖3和圖4可知河北省2000-2015年間氣溫和降水的變化趨勢。在氣溫方面,16 a間河北省年均氣溫呈現出波動態(tài)勢,在2000年至2007年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在2007年至2010年呈現下降趨勢,在2010年至2015年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其中氣溫峰值出現于2014年,為10.87 ℃;谷值發(fā)生在2012年,為9.36 ℃??傮w來看,在研究時間序列內,河北省氣候持續(xù)不變,增加速率為0 ℃/10 a。在降水方面,2000年至2015年間河北省年均降水量呈波動上升趨勢,增加率為29.77 mm/10 a,其中年降水量峰值出現于2012年,為637.54 mm;谷值發(fā)生在2002年,為425.01 mm。
3.3.2 植被NDVI對氣象要素的響應特征 利用ArcGIS軟件進行2000-2015年河北省NDVI與年均溫、年降水量的相關分析,分析結果見下圖5。
圖5 2000-2015年河北省NDVI與年均溫、年降水量的相關系數空間分布
由圖5可知,2000-2015年河北省植被NDVI與年均溫和年降水量的相關性具有空間異質性,其中,NDVI與氣溫呈現顯著正相關的區(qū)域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北部燕山山地丘陵區(qū),呈現顯著負相關的區(qū)域主要分布于海河沖擊平原東部;NDVI與降水量呈顯著正相關的區(qū)域主要分布于河北省西北部壩上高原區(qū)、冀西北間山盆地區(qū)、太行山山地丘陵區(qū),呈現顯著負相關的區(qū)域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南端丘陵區(qū)。
統計圖5所得NDVI與年均溫和年降水量的相關性,具體計算結果見下表4。
表4 NDVI與氣溫、降水相關性分析
注:極顯著(P<0.01),顯著(P<0.05)。
由表4可知,河北省植被NDVI和氣溫正負相關并存,呈正相關的區(qū)域面積為73 336 km2,占整個省域面積的39.24%,呈負相關區(qū)域面積為113 564 km2,占整個省域面積的60.76%。其中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的區(qū)域面積為5 093 km2,占整個省域面積的2.72%,呈顯著正相關(P<0.05)的區(qū)域面積為7 931 km2,占整個省域面積的4.24%,呈顯著負相關(P<0.05)的區(qū)域面積為10 404 km2,占整個省域面積的5.57%,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的區(qū)域面積為3 230 km2,占整個省域面積的1.73%。由此看來呈顯著正相關(P<0.05)和顯著負相關(P<0.05)的區(qū)域十分有限,說明在像元尺度上,河北省大面積區(qū)域NDVI對氣溫變化的響應不太敏感。
河北省植被NDVI和降水量主要呈現正相關,呈正相關的區(qū)域面積為164 607 km2,占整個省域面積的88.07%,呈負相關的區(qū)域面積為22 293 km2,占整個省域面積的11.93%。其中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的區(qū)域面積為10 138 km2,占整個省域面積的5.42%,呈顯著正相關(P<0.05)的區(qū)域面積為27 471 km2,占整個省域面積的14.70%,呈顯著負相關(P<0.05)的區(qū)域面積為285 km2,占整個省域面積的0.15%,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的區(qū)域面積為33 km2,占整個省域面積的0.02%。這說明在像元尺度上,河北省大部分地區(qū)植被NDVI與降水變化呈正相關關系??梢钥闯?,降水是河北省NDVI動態(tài)變化的關鍵氣象要素,降水上升有利于植被的生長與恢復。
河北省植被NDVI變化趨勢主要呈增加趨勢,NDVI增加區(qū)域面積占全省面積的77.39%,這一結果說明近年來河北省植被生長狀況總體處于改善狀態(tài),地表植被趨于恢復。這與有關專家研究太行山區(qū)、海河流域得出結果基本一致[9,19]。
有研究認為,半濕潤區(qū)NDVI變化主要受氣溫的影響,與降水關聯性較小,還有研究認為在半干旱區(qū)NDVI變化主要受降水量和蒸散量的影響,與降水關聯性較大[20]。而本研究表明,降水對NDVI的影響相對較大,氣溫對NDVI的影響較低,其原因是因為河北省年均溫較高,長期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再加之河北省年日照時數在2 355~3 062 h之間,處于較高的日照水平,植被生長具有適宜的溫度、光照條件,因此,植被與氣溫的顯著相關性較低。而植被NDVI與降水量呈顯著正相關的區(qū)域較大,主要分布在壩上高原區(qū)、冀西北間山盆地區(qū)和太行山山地丘陵區(qū),因這些地區(qū)海拔較高,雨水涵養(yǎng)作用明顯下降,因此降水量的不斷增加,使得植被具有更好的水源供應條件從而促進植被生長。
基于上述論述,建議在后期河北省生態(tài)修復及植被恢復過程中,應特別加強對植被覆蓋減少區(qū)域的治理,主要治理的區(qū)域處于壩上高原區(qū),應充分利用該地區(qū)植被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降水的正相關關系,合理安排植被培育、栽植等管理活動,不斷提高河北省植被覆蓋的數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