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錦江市四川友誼醫(yī)院PET/CT室 (四川 錦江 610000)
蔡 超 吳 平 周 凱
肺癌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其也是癌癥患者死亡主要原因,在我國肺癌發(fā)病率原與病死率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80%~85%,NSCLC患者5年生存率約為15%,約2/3的NSCLC患者經(jīng)病理學確診時已達晚期,失去了手術(shù)根治性機會,因此其早期診治至關(guān)重要[1]。CT為診斷NSCLC的常用檢查方法,隨影像學技術(shù)不斷發(fā)展,18氟代脫氧葡萄糖(18F-FDG)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問世,該檢查方法將PET與CT有效結(jié)合,實現(xiàn)了解剖與功能的融合[2],可同時提供病灶分子水平的代謝信息和精細的解剖形態(tài)學信息,于肺癌早期診斷、療效評價、預后預測及腫瘤生物靶區(qū)定位中有其他影像學手段無可替代的價值[3-4],但其對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報道較少。本文主要分析18F-FDG PET/CT代謝體積參數(shù)對中晚期NSCLC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結(jié)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四川友誼醫(yī)院接受18F-FDG PET/CT檢查并經(jīng)病理確診的中晚期NSCLC患者82例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均接受了18F-FDG PET/CT,經(jīng)病理確診為NSCLC[5];(2)腫瘤TNM分期Ⅱ~Ⅲ期,住院資料基本完整,長期規(guī)律隨訪,資料完整;(3)在本院接受規(guī)范的放化療、手術(shù)治療、手術(shù)聯(lián)合放化療、其他綜合治療。排除標準:(1)病例資料不完整或無明確的病理報告結(jié)果;(2)PET/CT檢查前已接受抗腫瘤治療;(3)在發(fā)現(xiàn)NSCLC前已有其他腫瘤;(4)合并嚴重肺功能障礙與其他系統(tǒng)疾病者。其中男66例,女16例;年齡42~75歲,平均(58.19±5.93)歲;TNM分期Ⅱ期35例,Ⅲ期47例。
1.2 方法
1.2.1 檢查方法:采用德國SIEMENS Biograph mCT 128層52環(huán)PET/CT機,藥物為18F-FDG,放化純度>95%。檢查前空腹6h以上,空腹血糖≤7.0mmol/L,血糖水平≤11.1mmol/L,注射顯像劑前平靜休息10~15min,靜注18F-FDG顯像劑,劑量在3.70~5.54MBq/kg,安靜休息1次,于暗室靜息狀態(tài)下平臥50~60min,飲水、排尿,進行PET/CT顯像,自顱頂掃描至大腿根部,CT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20kV,管電流100mA,層厚4mm,PET掃描:4D采集,層厚4mm,頭頸部掃描5min/床位,頭頸部以下部位2min/床位,CT掃描數(shù)據(jù)以衰減校正、迭代重建法進行圖像重建,獲得矢狀位、冠狀位與軸位圖像傳送至MMWP工作站。
1.2.2 圖像后處理:分析圖像前,診斷醫(yī)師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糖尿病史、手術(shù)外傷史、發(fā)病經(jīng)過)與實驗室結(jié)果,讀片時首先觀察全身PET的MIP圖,評估18F-FDG在患者體內(nèi)的分布情況,后橫斷面逐層觀察病變部位、大小與代謝狀況,所有PET/CT結(jié)果由2名PET/CT診斷經(jīng)驗豐富的核醫(yī)學科醫(yī)師結(jié)合視覺判讀、半定量分析法,目測病灶18F-FDG攝取程度,以標準攝取值最大值(SUVmax)的40%作為閾值,若視覺分析發(fā)現(xiàn)原發(fā)病灶與轉(zhuǎn)移灶,在PET/CT融合圖自動勾畫感興趣容積(VOI),對各層輪廓逐層進行手動更改,記錄腫瘤病灶的最大直徑、SUVmax、SUVmean、MTV、糖酵解總量(TLG),計算TLG=MTV×SUVmean,獲得每個病灶的TLG,SUVmax取患者所有病灶中最大值,MTV、TLG取所有病灶總和。
1.2.3 預后分析:無進展生存期(PFS):患者自病理確診至疾病進展或疾病尚未進展的末次隨訪時間,總生存期(OS):患者自病理確診至死亡或末次隨訪的時間。疾病進展標準:影像學隨訪明確提示腫瘤復發(fā)或轉(zhuǎn)移,或影像學隨訪結(jié)果不明確,但臨床判斷為復發(fā)或轉(zhuǎn)移且調(diào)整相應治療策略。均至少隨訪2年,記錄其從確診至死亡或最后一次隨訪的時間。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以(不支持wmf圖片)表示,行t檢驗,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檢驗進行生存分析比較,采用COX比例風險模型分析預后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典型病例 見圖1-4。
2.2 PET/CT檢測結(jié)果 82例N S C L C 患者腫瘤最大直徑、SUVmax、MTV、TLG的中位數(shù)及范圍分別為3.42(1.5~13.57)cm、14.26(5.27~33.78)、17.69(2.16~134.84)cm2、143.89(6.48~2741.35)。
2.3 預后情況分析 所有患者整體中位OS為21.78個月,中位PFS為17.14個月,見圖5-6。不同腫瘤最大直徑、是否手術(shù)、TNM分期、MTV、TLG患者的OS、PFS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影響預后的多因素COX模型分析 對單因素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按表2賦值,進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結(jié)果顯示,高MTV為OS的危險因素,高TLG為PFS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
影像學檢查為評估NSCLC病情及預后的重要手段[6],目前腫瘤療效評價常用影像學方法為基于CT的RECIST標準,但需至少2個周期化療后才可進行療效評估,若能早期預測NSCLC化療反應并準確、及時評估化療療效將有助于臨床醫(yī)師制定治療方案,并減少無效治療所致的不良反應與醫(yī)療負擔[7]。18F-FDG PET/CT作為一種功能成像技術(shù)已廣泛應用于肺癌的診斷、術(shù)前分期、療效評估等,其提供的SUVmax、MTV、TLG三大腫瘤負荷參數(shù)尤其是TLG,同時包含了解剖信息與代謝信息,能提供腫瘤特異性信息,而其基于正電子發(fā)射斷層顯像的準確分期可提供更好預后信息[8-9]。
圖1-4 患者,男,病理證實為肺右上肺中分化腺癌,TNM分期Ⅲa期。圖1-2 為基于CT的肺窗勾畫;圖3-4 為基于PET/CT的PET閾值勾畫。腫瘤最大直徑為4.19cm、SUVmax為19.57、總MTV為8.46cm2、TLG為87.56。圖5 總體OS曲線;圖6 PFS曲線。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 2 例N S C L C 患者臨床資料,發(fā)現(xiàn)其腫瘤最大直徑、SUVmax、MTV、TLG的中位數(shù)及范圍分別為3.42(1.5~13.57)cm、14.26(5.27~33.78)、17.69(2.16~134.84)cm2、143.89(6.48~2741.35),與林曉平等[10]的報道結(jié)果相近,表明在18F-FDG PET/CT下可依據(jù)其腫瘤最大直徑及SUVmax、MTV、TLG等代謝體積參數(shù)進行診斷,腫瘤細胞膜上葡萄糖轉(zhuǎn)運(Glut)豐富,糖代謝、尤其是無氧糖酵解水平高,基于該原理,PET檢查前向患者注射顯影劑18F-FDG,18F-FDG能于腫瘤細胞內(nèi)被催化為6-磷酸-FDG,而6-磷酸-FDG無法進一步發(fā)生分解,PET檢查時可通過測量18F-FDG攝取量,判斷組織成分,有效區(qū)分肺癌與肺不張結(jié)構(gòu)[11],其中MTV值作為度量腫瘤體積的參數(shù),可使計算機半定量算法對MTV進行快速測量,有效控制觀察者的選擇性偏移,使自動化算法省略了繁瑣的半定量步驟,提高效率,此外PET/CT通過PET與CT共用同一掃描機架與后處理工作站,實現(xiàn)了功能成像與解剖成像的同機融合[12]。
本研究所有患者整體中位OS為30.16個月,中位PFS為19.35個月,不同腫瘤最大直徑、是否手術(shù)、TNM分期、MTV、TLG患者的OS、PFS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多因素分析顯示,高MTV為OS的危險因素,高TLG為PFS的獨立危險因素。這與劉影等[13]報道的高MTV為OS的危險因素,高TLG為PFS的獨立危險因素的結(jié)果相近,證實18F-FDG PET/CT檢查中代謝體積參數(shù)可較好預測中晚期NSCLC患者疾病進展及預后情況,其中MTV與TLG為反映腫瘤負荷的代謝參數(shù),MTV指腫瘤組織中較高代謝活性組織的體積,反映著異常代謝的腫瘤細胞數(shù)量,MTV經(jīng)固定SUVmax閾值并由計算機自動計算,測量時操作較簡單,可重復性好,TLG是在MTV基礎(chǔ)上計算出來的另一指標,反映腫瘤代謝活性與MTV,此外PET/CT可較精確地勾畫靶區(qū),對周邊組織保護性好,在進行放療時有提高局部放射劑量的潛能[14]。雖然有研究[15]報道,Ⅳ期NSCLC患者高SUVmax組(SUVmax≥11.4)OS率較低SUVmax組低(SUVmax<11.4),本研究中,SUVmax未進入方程,可能是因為SUVmax代表腫瘤活性程度而不能體現(xiàn)腫瘤代謝負荷,TLG含代謝程度與代謝體積兩個重要因素,可能更能代表腫瘤代謝負荷,較MTV有更佳的預后預測價值。但同時MTV及TLG為基于SUVmax獲得的數(shù)據(jù),兩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受SUVmax的影響,經(jīng)TLG計算,其受影響程度大于MTV,可能是代謝體積參數(shù)尤其是TLG的一個局限性[16]。
綜上所述,18F-FDG PET/CT檢查中MTV、TLG等代謝體積參數(shù)對NSCLC患者預后有較好預測價值,值得在臨床推廣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