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瓔琪
摘 要:目前,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陣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地位尤顯突出。實踐性教學改革研究是新形勢下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性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本論文從不同方面闡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的探索,希望為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的專家和學者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新穎的傳播手段和新鮮的傳播方式應運而生,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fā)展提供諸多便利,但同時也對諸多領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互聯(lián)網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傳統(tǒng)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領域也不例外。新媒體作為時代的產物,進入大學生活、高校課堂的同時,也暴露出很多的問題,表面是課堂表現(xiàn)不良問題,但其背后本質是教學問題。當今對高校思想政治課堂從加強規(guī)范管理角度加以解決,實則效果并不明顯。這種做法很大程度上逃避了內在教學方式的問題,是有失偏頗的。
1網絡化生存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
1.1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互聯(lián)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平臺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但試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調查顯示,61.33%的學生認為“當前高校網站缺乏吸引力”,對于“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良好”的觀點的贊同率(31.83%)小于不贊同率(41.67%),這表明當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吸引力不足,效果不佳?!皩⒕€上與線下教育相結合,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提供更多個性化的服務指導”成為大部分學生的呼聲,這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方法與大學生群體不相適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亟待改革與創(chuàng)新。
1.2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
在網絡世界里,大學生暫時擺脫學業(yè)“桎梏”,消除現(xiàn)實中規(guī)矩“枷鎖”,但卻以偏離現(xiàn)實生活學習為代價。48.33%的學生認為“如果出門不帶手機或手機只剩一格電我會覺得非常沒有安全感”;30.83%的學生表示“我感覺我已離不開手機和網絡,依賴性越來越強”。顯然,部分大學生由于過多地上網,缺乏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交流,生活懶散,導致“心理異化”。當大學生將網絡思維定式運用于現(xiàn)實時,造成心理落差,導致孤僻、冷漠以及欺詐心理,形成“性格異化”。大學生逃避現(xiàn)實而沉溺于網絡世界的背后是人生目標和社會責任的喪失,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正視這兩種異化現(xiàn)象,引導大學生回歸現(xiàn)實。
2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
2.1教育理念:從以教為中心到以育為中心
學生死記硬背,對知識不理解,達到了考試目標,思想上受到的教育卻是有限的。通過新媒體修改傳統(tǒng)思想教育的弊端,不要把它只當一種傳統(tǒng)課堂的新式工具。要改變只“教”不“育”的傳統(tǒng)教學習慣,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即以教為中心轉變到以育為中心,新的理念加新的技術才能實質性轉變。思想政治課是知識,更是思想。雅思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說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是關于人類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的堆砌”。教師要轉變注重教學而不注重德育的習慣想法,加之新媒體,讓學生潛心學習,思考著學習,把“死”的理論知識轉變?yōu)椤盎睢钡男畔鼍?,把學生的學習從書本帶到思想上來。
2.2教學方式:互動交流和多樣的教學方法
教育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思想政治教學在思想政治的理論基礎上,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改進。傳統(tǒng)課堂以講授法為主,雖然思想政治教育已經過多次調整,但新媒體的出現(xiàn)為其帶來了一種不一樣的可能。依據新媒體采用多樣式的符合學生身心的教學方法,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知識源于實踐,實踐出真知。在教學中,合理縮減講授時間,增加感受時間。得益于新媒體技術,“參觀教學法”可以在課堂上實現(xiàn)。在教室中就可以看戶外、看中國、看世界,更有立體影像技術能使人身臨其境。占據課堂的可以不僅僅是書本和教材。建立有效的展示平臺,進行直觀展示,以直觀視覺、觸覺豐富學生的心理體驗,進而陶冶思想,逐漸使感性認識升華為理延伸到思想層面。而且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對同一件事情他們有著不同的見解。依據心理學,這個年紀也正是想表達自己獨到見解的強烈時期??梢岳梦⑿拧①N吧等多種新媒體社交方式,隨時隨地討論課堂或者社會熱門關注點,聽學生的心聲、逐步疏導,不僅在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和改進教學方面有好處,對引導學生成長是有良好效果的。課后可以通過互動平臺,而課上可以采用討論法、任務驅動法等,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養(yǎng)成主動思考的習慣,將教育融入交流中,并潛移默化地上升到思想的高度。雖然傳統(tǒng)的課堂也可以采用討論法、任務驅動法等互動方法,但是互動感和時效性與新媒體課堂是無法比擬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新媒體技術與感受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相融合,可以將多樣式的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盡最大發(fā)揮,幫助教學課堂更加側重于思想建設,而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識記。有助于從單向教學轉換到師生互動,從方法單一進步到符合學生身心的多種方法。
2.3教學師資:打造新媒體技術的師資隊伍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電腦的普及,微信、百度、快手等新媒體已融人大學生的生活中,成為日常的一部分。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信息技術,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養(yǎng)??梢哉f,新媒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是勢在必行的。改革正是建立在新媒體技術基礎上的,學校首先需要解決在新媒體技術上的問題。具備著專業(y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主導者,因此解決新媒體技術上的問題要從教師人手。建設新媒體教師隊伍,不僅符合“互聯(lián)網+教育”的指導思想,實際上也符合一線思想政治教師的現(xiàn)實訴求。在潮流下,部分年輕教師或多或少已在課堂上嘗試新媒體教學,如藍墨云班課、學習通等手機軟件,但他們的技術多數(shù)也是處在人門層級。更有許多年長的教師在使用新媒體技術上是存在困難的,他們也認識到新媒體對課堂的好處,但無奈于對技術望而卻步。所以,培養(yǎng)新媒體技術教師隊伍是重要起步點。
參考文獻: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網絡化生存視野下[J]. 孫采芳.? 學理論. 2017(06)
[2]慕課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的啟示[J]. 葉毅.? 教育教學論壇. 2017(14)
[3]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型人才培養(yǎng)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 魏華.? 科技經濟導刊. 2017(26)
[4]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改革[J]. 張露.? 才智. 2018(13)
[5]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探究[J]. 官孫平.? 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8(06)
[6]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改革[J]. 楊卓.?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8(03)
[7]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探究[J]. 王婷.?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9(49)
[8]以“慕課”為契機,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J]. 常田子.? 長江叢刊. 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