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維
摘?要: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傳播的廣泛性,成為年輕人獲取新鮮知識的有效途徑,人們可以廣泛應用互聯網及時方便快捷地獲取文物的文化價值和時代背景,直接查詢感興趣的知識。要借助新媒體發(fā)展的春風,與博物館宣教工作有效結合,則必能事半功倍,使我國博物館宣傳教育工作打開新局面、實現新突破、取得新進展。
關鍵詞:新媒體?博物館?宣傳教育
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播主陣地,其宣教工作一直以傳統(tǒng)媒體為主,在近幾年的工作實踐中充分暴露出了其更新慢、缺乏互動溝通、內容有限、方式單一等缺點和弊端,導致宣傳教育效果不佳。為此,不斷改進和發(fā)展博物館宣教工作勢在必行。
一、新媒體時代給博物館宣教工作帶來的契機與挑戰(zhàn)
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傳播的廣泛性,成為年輕人獲取新鮮知識的有效途徑,人們可以廣泛應用互聯網及時方便快捷地獲取文物的文化價值和時代背景,直接查詢感興趣的知識,從而降低了對傳統(tǒng)學習媒介的依賴,降低了博物館的吸引力。通過電子圖片了解和觀察到的藏品遠遠不及真實藏品所帶給人們的視覺沖擊和感官享受,這無形中拉遠了人們與真實藏品之間的距離。但與此同時,新媒體時代也給博物館宣教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ヂ摼W的普及和發(fā)展給博物館的宣教工作提供了嶄新平臺,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廣泛宣傳,拓展宣傳渠道,從而使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地遠程查詢相關信息,不斷迎合人們對博物館相關知識的渴求,達到宣教目的。
二、博物館傳統(tǒng)宣傳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具有社會性和公益性
博物館宣傳教育工作是面向社會大眾、服務人民群眾的,具有服務范圍的廣泛性。對服務對象而言,沒有任何階級之分,且博物館本身具有非營利性和公益性,使得各項收藏和文化研究成果可以惠及更多人群。同時,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工作在給人們提供學習平臺的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回顧和追溯歷史的渠道,使人民群眾在找尋人類發(fā)展規(guī)律的同時深刻汲取經驗教訓。
(二)以藏品為主要宣傳載體
博物館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向觀眾直觀展示博物館收藏、陳列的各類展品和歷史文化資料,激發(fā)社會公眾的學習興趣,加之各種有價值的信息和館藏內容相融合,讓觀眾看到歷史的濃縮和前進的腳步,達到傳播歷史文化和宣傳教育的目的。
(三)具有重要教育價值
作為重要的文教類基礎設施,博物館承擔了諸多教育功能,對國家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提供了重要平臺,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新媒體時代博物館宣教工作探析
一是建立完善數字博物館。所謂數字博物館,就是綜合運用互動娛樂、特效、立體顯示系統(tǒng)、三維圖形和3D等科技技術,將實體博物館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完整地呈現于網絡的博物館。由于實體場館的場地、收藏品本身需要保護等實際情況,博物館內的大量藏品和文物無法全部向觀眾展示。而數字博物館的建立將彌補這一缺憾。通過新媒體技術將這些藏品進行數字化上線后,觀眾則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的方式足不出戶地獲取藏品的全部信息。同時,數字博物館能夠將傳統(tǒng)的實體博物館與計算機網絡緊密結合,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博物館大環(huán)境所需要的信息傳遞,實現將枯燥的數據變成鮮活的模型,提高實體博物館的吸引力,達到科普目的。數字博物館為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工作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支持,在打破地域空間限制的同時,數字博物館可以使人們隨時隨地獲取信息資料。
二是建立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平臺。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更多地習慣于用手機瀏覽信息、獲取資訊。為此,在完善數字博物館的同時要依托移動客戶APP平臺,使數字博物館的應用更加廣泛。移動APP具有更加方便快捷、形式靈活的特點,能夠以新鮮有趣的互動方式展現,帶給大家不一樣的學習體驗,為觀眾增加了解文物、走進文物的通道。同時,可以利用手機APP為觀眾提供講解。雖然一般博物館都會提供講解服務,但受到人員和場地限制,并不能保證每名觀眾都可以享受講解服務。
三是建立體驗型互動交流渠道。新媒體的傳播還具有一定的互動性、主動性和及時性。要廣泛應用體驗型互動展品,比如多媒體互動游戲和全息投影等產品,讓觀眾在親身操作中感受藏品魅力,了解其科學原理,提高展品的趣味性,提高觀眾的參與熱情。博物館在對文化內涵和文物背景知識進行介紹的同時,還可以創(chuàng)新宣教途徑,在實體場館建立虛擬互動游戲,吸引觀眾眼球,調動觀眾興趣,在寓教于樂中接受文化知識。同時,這種互動性增強了觀眾與博物館之間的溝通交流,觀眾可以在各種網絡平臺發(fā)布自己的觀點,對博物館的建設提出自己的意見。博物館可以通過受眾體驗來不斷更新和完善新媒體應用技術,為觀眾提供更好的參觀體驗,提升服務水平。
四是健全完善資料數據庫。完善的數字博物館建設,資料數據庫必不可少。博物館開展宣教活動中,要注重建立相應的信息資料數據庫,不斷收集和整理各類文物資料,打破各地博物館宣傳教育“各自為戰(zhàn)”的地域限制。不斷整合各大博物館的信息資源,使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絡隨時隨地免費獲取更加全面豐富的信息資源,體現博物館宣教工作的社會性和公益性。
參考文獻
[1]潘旭輝,張婷.地市級綜合性博物館展陳設計的探索與思考——以上饒市博物館新館陳列為例[J].東方收藏,2018(20):110—112.
[2]付瑩.新時代,如何讓博物館進一步活起來——以吉林市博物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實踐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8,2(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