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昱,葉 卉,張玉忠,李 泓
(天津工業(yè)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天津 300387)
蛋白質作為生命組成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不僅在生物體內具有重要意義,如催化、運輸、免疫和調節(jié)等,而且蛋白工程作為五大工程之一,在生物制藥、臨床治療、食品工業(yè)等也應用廣泛。隨著蛋白領域研究不斷深入,人們對蛋白的純度和需求不斷提高,對蛋白的分離和提純方法也越來越多,分離方法主要是基于蛋白的分子尺寸、溶解度、電荷及親和性能等機理進行的[1-3]。目前為止,通過各種分離方法包括:透析與超濾、密度梯度離心、鹽溶和鹽析、等電點沉淀、層析和膜吸附等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果[4-7]。
膜吸附是膜技術與吸附技術相結合的集成技術,采用具有一定孔徑的膜作為介質,嵌入/連接功能顆?;蚺浠霉δ茴w?;蚺浠c目標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分離純化,當料液以一定流速流過膜時,目標分子與膜介質表面或膜孔內功能顆粒或基團特異性結合,而其余料液則透過膜孔流出,待處理結束后再通過洗脫液將目標分子洗脫[8-9]。具有分離速度快、易于工業(yè)放大、產量高、操作壓力低等優(yōu)點,在蛋白質、氨基酸、酶等生物大分子分離純化、中藥制劑的提取與純化、血液中有毒物質的吸附分離等方面均有廣泛應用[10]。
膜吸附劑的制備方法可分為表面功能化與基質混合方法,主要制備方法包括:(1)通過改性原材料,制備帶有配基的親和材料,然后通過紡制或刮涂等方法成膜,但這種方法會降低原始材料的成膜性。(2)采用接枝反應將特定的官能團接到親和膜表面,這種方法可以靈活地進行配基的固定[11]。(3)使帶有配基的親和材料與基體材料共混制膜,這種方法達到的配基密度通常要高于表面接枝改性,并且能夠更好的穩(wěn)定配基,但難點在于材料本身的相容性,以及相容后對材料的成膜性的影響。
Tetala K K R[12]等制備出了一種20~40 μm大小的Cu2+和亞氨基二乙酸改性的固定化顆粒(Immobead),將其共混摻雜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聚合物中制備出一種具有親和吸附牛血紅蛋白(BHb)的雜化膜(MMMs)。在牛血清白蛋白存在的情況下,由于MMMs帶有銅離子,對于牛血紅蛋白(BHb)具選擇性吸附,而EVAL膜對牛血紅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非特異性吸附較低。使用pH值6.8的緩沖液,即牛血紅蛋白的等電點處時,血紅蛋白有明顯的吸附,混合基質膜吸附BHb的最大靜態(tài)吸附容量為219.5 mg/g,吸附等溫線為Langmuir型?;旌匣|膜從含有等量兩種蛋白質的二元混合物中,對牛血紅蛋白的選擇性吸附是牛血白蛋白的三倍。
何俊勇[13]等將鋯金屬有機骨架Zr-MOFs負載在氧化鋁基底上,制備出了一種能夠快速吸附水中氟化物的功能膜。這項研究表明,膜比表面積為740.28 m2/g,吸附符合Langmuir等溫吸附模型,而吸附動力學遵循偽二級模型。當初始氟化物濃度為200 mg/L時,在pH值7.0時最大吸附容量為102.40 mg/g。
Zhao R[14]等將支化聚乙烯亞胺接枝在電紡聚丙烯腈纖維膜上,制備了一種具有物理/化學穩(wěn)定性,生物相容性和對膽紅素有較強的吸附能力的吸附功能膜材料(bPEIPANFM)。對游離膽紅素溶液和BSA結合膽紅素溶液的分批吸附實驗表明bPEIPANFM在水熱溫度為160℃,水熱時間為10 h,bPEI與PAN的重量比為10∶1時,顯示出對膽紅素的最佳去除能力,對BSA結合膽紅素的最大吸附容量為112.87 μg/g。經過十個再生周期,去除效率仍可保持95%。
He M[15]等基于表面引發(fā)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技術制備了一種新型的磷酸化Zr4+固定化金屬親和膜(IMAM),用于選擇性吸附磷蛋白。通過使用標準磷蛋白(β-酪蛋白和卵清蛋白)和非磷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的混合物作為模型樣品,評估了磷酸鹽Zr4+IMAM的吸附能力和選擇性。吸附等溫線和選擇性吸附結果表明,磷酸Zr4+IMAM對磷酸蛋白的結合能力和選擇性高于非磷酸蛋白。此外,磷酸鹽-Zr4+IMAM表現(xiàn)出良好的重復使用性和再生產性。
隨著蛋白分離技術的不斷提升,新型的膜吸附劑不斷向吸附量大,特異性高的方向發(fā)展和提高。Hamid Esfahani[16]等將尼龍纖維與帶正電的鋅離子改性羥基磷灰石(Hap)納米粒子結合在一起,制備出一種Hap/尼龍吸附功能膜(圖1(a))。對蛋白吸附進行測試,結果如圖1(b)所示,隨著納米粒子在尼龍結構中的引入,尼龍膜吸附BSA的能力增強,最高吸附量為64.41 mg/cm3。使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對實驗等溫線數據進行了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Hap/尼龍吸附功能膜對BSA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平衡模型。
圖1 (a)Hap/尼龍吸附功能膜制備以及對BSA的吸附原理示意圖;(b)不同N-ZH粒子摻雜量雜化膜對BSA的吸附量[16]
Fig.1 (a)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eparation of Hap/nylon adsorption functional membrane and the adsorption principle of BSA; (b) The amount of BSA adsorbed by hybrid membrane with different doping amounts of N-ZH particles[16]
Dong[17]等通過ATRP發(fā)制備了一種以聚甲基丙烯酸為支架,可以吸收模板蛋白的蝕刻PET膜。使用紫外線引發(fā)交聯(lián)聚丙烯酰胺形成了交聯(lián)的水凝膠,模板洗脫留下了活性位點作為目標蛋白的識別位點。對免疫球蛋白(IgG)吸附測試,吸附IgG的容量為8 mg/cm3。
吳超超[18]等采用水熱法制備了一種生物相容性好、比表面積大、無毒、表面存在大量的羥基,且對血紅蛋白具有特異性吸附的納米ZrO2,將其與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制備出一種ZrO2/PVDF吸附功能膜。對BSA的吸附進行了性能測試,結果表明其最大吸附量為120 mg/g。
Avramescu[19]等通過將各種類型的Lewatit離子交換樹脂摻入EVAL中制備吸附膜,并對蛋白質分子尺寸相近的BSA和Hb作為模型蛋白進行吸附分離研究。實驗結果表明,該吸附功能膜對BSA的最大吸附量為135 mg/g,并且通過改變洗脫時的pH或離子強度等條件可使BSA的回收率達90%。制備的吸附功能膜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可多次的進行蛋白質的吸附脫附實驗。
張玉忠[20]等在EVAL中摻入Lewatit離子交換樹脂(CNP80),通過調控CNP80含量和相分離的方法制備具有不同吸附容量的Lewatit樹脂填充EVAL吸附劑,并用BSA為模型蛋白進行吸附和脫附的性能研究。實驗結果表明當CNP80填充量為65%時,樹脂填充中空纖維膜吸附劑對血紅蛋白的吸附量高達到54.84 mg/g。
黃莉蘭[21]等將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酯(DMAEMA)接枝到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膜上,制得一種可以通過電荷差別分離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牛血紅蛋白(BHb)分離膜。結果證明P(DMAEMA)具有可電離叔胺基團的弱陽離子聚電解質,有助于BSA和BHb的電荷選擇性分離。在pH值6.0時,接枝的EVAL膜表面帶正電,BSA帶負電,而BHb帶正電。由于靜電相互作用,BSA被吸附到膜上,而BHb穿過膜層,從而實現(xiàn)蛋白的分離。
膜吸附技術可以快速、高產和低成本的分離提純蛋白,在蛋白分離領域有著重要的意義。許多新型吸附功能膜不僅具有良好的耐酸堿性和通透性,同時具有優(yōu)異的吸附性能和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對于膜吸附過程,一些問題尚待解決,需要深入研究蛋白吸附過程中傳質機理以及吸附模型分析,解決吸附過程中吸附劑泄露以及重復使用性能較低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