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躍勝 武岳山
(深圳市遠望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57 )
常見的電子產(chǎn)品由焊接的芯片、電容和電阻的一塊或多塊印制電路板(PCB)組裝而成。現(xiàn)階段電子產(chǎn)品在模塊、整機、包裝、倉儲物流等環(huán)節(jié)跟蹤和記錄通常采用二維碼實現(xiàn),完成產(chǎn)品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的識別及跟蹤過程需要多次粘貼條形碼,耗時費力;靠條形碼識別的PCB產(chǎn)品,如果擺放位置偏差,導致漏讀和錯讀問題嚴重,且每次只能讀取一個條形碼;電子產(chǎn)品維修過程中存在破損和沾污的情況,使得采用條形碼識別和跟蹤的PCB產(chǎn)品制造精細化管理存在困難。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技術具有抗油污、讀寫距離遠、多標簽識讀等特點,與PCB的結合可實現(xiàn)對電子產(chǎn)品全生命周期的跟蹤識別。
文獻[1]中,將RFID標簽設計到電能表的PCB上,實現(xiàn)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透明化及信息管理清晰化,但是該標簽天線設計需要根據(jù)不同的產(chǎn)品進行不同的匹配和設計,讀寫距離僅僅幾十厘米,對于其他應用無法普及;文獻[2]中采用印刷天線的形式設計標簽天線,提高了讀寫距離,但該天線設計形式占用較多PCB面積,應用范圍受到極大的限制;文獻[3]提出了在PCB邊緣進行RFID天線設計,避免了在PCB上粘貼RFID標簽,降低了標簽成本,但是天線采用彎折縫隙線實現(xiàn),占用PCB板面積較大,匹配較困難。
本文結合現(xiàn)階段制造電子產(chǎn)品的PCB組裝、產(chǎn)品包裝、物流、維修等環(huán)節(jié)信息化需求,在不影響PCB電路性能的基礎上,盡量少的占用PCB的面積,提出基于RFID技術的智能PCB設計,測試結果表明,靈敏度及讀寫距離滿足應用要求。
RFID電子標簽由標簽天線和芯片組成,芯片通常呈現(xiàn)容性,因此標簽天線阻抗需要呈現(xiàn)一定的感性,進而與芯片阻抗共軛匹配,實現(xiàn)功率傳輸最大化。普通偶極子天線感抗較小,需要較大的面積才能實現(xiàn)與芯片阻抗匹配,為了在有限的面積內(nèi)實現(xiàn)芯片阻抗匹配,普通偶極子天線上進行終端短路的短截線設計實現(xiàn)感性加載,圖1所示為終端短路短截線感性加載示意圖。
圖1 終端短路的感性加載天線示意圖
終端短路短截線實現(xiàn)標簽天線感性加載,不僅可以增加RFID天線的感抗,同時可以大大提升標簽的抗靜電能力。從傳輸線理論可知,長度為的傳輸線輸入阻抗的一般公式[4],見式(1)。
式中為傳輸線的特性阻抗,串聯(lián)在傳輸線末端的負載阻抗,由于終端短路的短截線其負載為0,根據(jù)式(1)可知,終端短路的短截線的輸入阻抗式見式(2)。
從式(2)可知,天線呈現(xiàn)感性加載,且長度從0逐漸增加到時,感性加載逐漸增大,因此適當調(diào)整感性加載短截線的長度,進而實現(xiàn)天線阻抗虛部與芯片阻抗虛部匹配[5]。
為了盡量少占用PCB面積,將RFID標簽天線設計到PCB的邊緣,同時標簽天線設計時充分使用PCB的GND層作為RFID標簽的輻射天線。因此,對PCB板的GND層長邊邊緣部分開口,做出一定的凈空面積,即凈空面積內(nèi)部除連接芯片的端子外,任何層均不可進行覆銅或者電路設計,如圖2所示。
圖2 凈空面積內(nèi)PCB各層設計禁區(qū)示意圖
根據(jù)PCB載RFID標簽天線設計原理及圖2所示的凈空面積內(nèi)天線設計注意事項,使用電磁仿真軟件對單層、雙層和多層板PCB板載RFID標簽天線進行仿真,仿真結果發(fā)現(xiàn):
(1)針對長邊為100 mm左右的PCB板,凈空面積越大,阻抗匹配越容易??紤]到盡可能少的占用PCB面積,實際應用時,凈空面積放置到PCB長邊邊緣,凈空面積內(nèi)長邊可以略長,但深入PCB內(nèi)部寬度盡可能窄,可以根據(jù)應用頻段進行凈空面積的設計。針對900 MHz附近頻段標簽天線調(diào)試過程中,進行40 mm×1 mm、40 mm×2 mm、36 mm×2 mm凈空面積實驗,性能滿足應用需求,考慮到凈空面積不應占用較多PCB,因此可將凈空面積設置為40 mm×1 mm。
(2)如果PCB面積較小,相對于長邊也較短,可以采用延長開縫縫隙進行設計提高工作頻段的靈敏度,但可能導致諧振深度不夠,實際應用時綜合考慮。
(3)仿真時采用40 mm×1 mm的凈空面積設計PCB載RFID標簽天線,單層板RFID標簽靈敏度明顯高于雙層板或者多層板,而雙層板靈敏度與多層板靈敏度差別較小。
(4)凈空面積為40 mm×1 mm的標簽天線,理論上如果PCB邊長大于165 mm時,讀寫距離達到最大值,這與工作于900 MHz附近的半波偶極子天線相關,因此當PCB長邊大于200 mm時讀寫性能將低于2 m,但考慮到PCB非GND(接地層)上的多個過孔與GND相連接,甚至其他層上大面積GND覆銅,導致此參數(shù)并不一致。針對PCB長邊超過200 mm時,可以使用短邊上進行凈空面積設計開發(fā)PCB板載標簽天線,亦或是通過增加凈空面積的深度值,降低此效應的影響。
電磁波仿真過程中,僅僅可以在多層PCB之間打過孔來確認對標簽性能的影響,但無法確認PCB板載RFID標簽天線表面增加元器件,對靈敏度效果的影響,因此,需要實物打樣測試進行確認。
PCB載RFID標簽打樣測試時,標簽芯片采用遠望谷公司研發(fā)的EPC協(xié)議C43芯片,標簽天線設計時,盡量減少對原PCB面積的占用,圖3所示為某產(chǎn)品PCB板表面天線設計形式示意圖,PCB表面包含諸多電子線路及相關元器件。
圖3 PCB載RFID標簽天線設計尺寸及形式
從圖3可以看出,PCB載RFID標簽天線設計僅僅占用PCB的長邊邊緣40 mm×1mm凈空面積,芯片饋電點置于PCB頂部邊緣,芯片的RF腳和GND腳分別通過0.3 mm~0.5 mm的覆銅與PCB的GND層(天線輻射端)電連接,即完成了PCB載RFID標簽天線設計,圖4所示為該PCB載RFID標簽天線焊接C43芯片之后靈敏度掃描曲線。
從圖4可以看出,該PCB載RFID標簽天線諧振頻率為970 MHz,諧振深度為-12.5 dBm,使用遠望谷生產(chǎn)的便攜式小型讀寫器XC2910(工作頻段為920 MHz~925 MHz,最大功率為30 dBm)進行讀距離測試,RFID標簽在工作頻段內(nèi)最低諧振深度為-9.5 dBm,讀距離為2.6 m,性能完全滿足電子產(chǎn)品PCB模塊焊接、組裝、包裝、檢修等全流程的需求。由于該標簽天線是一款針對多種尺寸PCB進行設計的形式,從圖4可以看出,RFID標簽并非工作在讀寫器工作頻點,但是其性能已經(jīng)滿足對PCB產(chǎn)品的識別和跟蹤,而且省去了對多個不同尺寸的PCB載RFID標簽進行設計的復雜度,同時占用較小的PCB面積。為了說明其他尺寸PCB板使用該RFID標簽天線設計形式的效果,增加不同PCB大小的樣品進行測試實驗(見表1)。
表1所示為在不同尺寸的PCB長邊上進行40 mm×1 mm凈空面積設計RFID標簽天線并測試其性能參數(shù),從表1可以看出:
當PCB的長邊尺寸大于90 mm 時,使用40 mm×1 mm凈空面積設計RFID標簽天線,采用XC2910便攜式讀寫器讀標簽,讀距離可大于2 m;當PCB的長邊尺寸小于70 mm時,使用40 mm×1 mm凈空面積設計RFID標簽天線,標簽讀距離迅速下降至60 cm左右;PCB表面增加元器件,對靈敏度效果有影響,但是從測試結果看,影響不明顯。PCB載RFID標簽天線設計時,需要注意:RFID標簽天線設計到PCB的GND層,對于單層或雙層板,可以在凈空面積內(nèi)部引出pad焊接芯片;對于多層PCB板,GND層通常在中間層,PCB的頂層或者底層空白處通常會覆銅并通過過孔連接到GND層,此時需要在PCB表面層進行天線設計最佳;對于多層PCB板,如果PCB的表面無大面積的GND層,那么可以在GND層進行標簽天線設計,此時需要使用過孔將GND層的饋電點引出的頂層或者底層,方便芯片焊接,即在產(chǎn)品PCB設計時完成RFID標簽天線設計。產(chǎn)品在PCB 進行SMT(表面貼裝技術)貼片工藝時將標簽芯片貼片焊接即可,完成了RFID標簽的制造。
圖4 98 mm×50 mm大小的PCB板載RFID標簽靈敏度掃描曲線
表1 PCB長邊凈空面積40 mm×1 mm天線設計
由于該PCB載RFID電子標簽與電子產(chǎn)品設計和制造同步,因此,PCB載電子標簽耐高溫、耐清洗、防靜電、可靠性較好;該電子標簽設計不需要消耗其他的物料及工藝,節(jié)省了標簽天線生產(chǎn)的成本,標簽成本控制僅僅為RFID標簽芯片。
實際應用時,需要考慮芯片的封裝形式,芯片封裝形式越小,價格越低,而且在較小的凈空面積內(nèi)天線設計空間越大。另外,由于XC2910天線增益較低,因此根據(jù)具體應用場景,讀寫器可更換為XC2900或者其他高增益的桌面讀寫器,在相同的輸出功率下,則讀寫距離更遠。本文針對PCB板載RFID標簽天線設計的特殊性,在盡量少占用PCB面積的基礎上進行了RFID標簽天線設計,使得PCB成為一款可追溯的智能PCB,最終便于產(chǎn)品進行全流程生命周期的跟蹤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