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錄容 侯毅
【關鍵詞】中藥炮制;中藥飲片;療效;毒副作用
近年來,中藥飲片憑借自身安全有效的優(yōu)勢,在臨床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但中藥飲片的炮制方法較多,均是根據中醫(yī)知識進行辯證治療,并對藥理和特性進行調節(jié),以提高中藥飲片臨床治療的安全性[1]。本次研究對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間采用中藥飲片進行治療的患者進行分析,觀察了不同中藥炮制對飲片療效的影響,并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間在我院進行中藥治療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住院接受中藥飲片治療;臨床資料齊全。排除標準:研究前接受其他藥物治療者,依從性差者;非住院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兩組,各有30例。對照組有男13例,女17例;年齡24~63歲,平均(38.55±4.97)歲;其中有腎病綜合征12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10例,肝惡性腫瘤8例;觀察組有男14例,女16例;年齡26~64歲,平均(37.56±4.58)歲;其中有腎病綜合征13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10例,肝惡性腫瘤7例?;颊呔鶎Ρ敬窝芯恐椴⒑炇鹬橥鈺?。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計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蒸煮的中藥炮制方法,將中藥浸入溫水中,文火蒸煮,并循環(huán)重復3次。用文火煎煮濾液,濃縮至300ml。由患者分早晚兩次服用,每日服用300ml,連續(xù)治療一個療程,以3個月為1個療程。
觀察組:采用炒炭、炒焦的中藥炮制法。首先,根據中藥藥材藥性的不同,采用指掐、穿刺、手捏等方法,將不合格的中藥飲片剔除;其次,炒焦中藥,注意保證火力不可太大。如有火星可適當加水。若中藥表面變色且內部稍微變黃,則停止,炒焦時注意讓中藥受熱均勻,以保證中藥的藥性成分。再次,炒炭。根據藥性和質地選擇火候。若質地較硬可大火炒炭,若質地較軟則文火炒炭,表面變色且藥材內部稍呈深褐色時,可停止;最后,將炮制后的中藥飲片用水浸泡30分鐘,濾出藥液后煮沸,并繼續(xù)以文火加熱30分鐘。再次過濾藥液加水煎煮,如此重復三次。最后以文火濃縮藥液至300ml,同樣由患者分早晚兩次服用,每日300ml,連續(xù)治療3個月,即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和毒副作用發(fā)生率。
1.4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機體顯著恢復,無明顯的毒副作用;有效:癥狀明顯緩解,機體明顯好轉,有輕微毒副作用;無效:癥狀無緩解或加重,機體無好轉,有重度毒副作用,總有效率=(有效+顯效)/總例數×100.00%。
1.5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x±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毒副作用發(fā)生率比較
對照組:皮疹3例,腹瀉2例,毒副作用發(fā)生率為16.67%;觀察組:1例皮疹,毒副作用發(fā)生率為3.33%,經分析,兩組患者的毒副作用發(fā)生率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人們對中藥認識的深入,中醫(yī)藥在臨床的應用更為廣泛。中藥飲片則以中醫(yī)藥理論為基礎,對藥材進行炮制并應用于臨床治療當中[2]。而中藥的臨床治療應當選用適合的藥材,充分釋放藥材的藥性。中藥炮制作為釋放藥材藥性的主要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中藥炮制需要充分了解藥材的藥性、藥材之間的相互作用等,嚴格按照中醫(yī)藥的理論知識和原則進行,選擇恰當的工藝,以提高中藥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3-4]。
中藥炮制飲片的方法較多,常見的有蒸煮、炒焦、炒炭等,不同的炮制方法對飲片療效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中藥制炭法存在的歷史久遠,且目前仍廣泛用于臨床[5]。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了炒焦、炒炭的方式進行中藥飲片炮制,其總有效率為96.67%,藥物的毒副作用發(fā)生率為3.33%,對照組采用蒸煮法進行飲片炮制,經分析,觀察組的有效率和毒副作用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但考慮到炮制工藝和中藥飲片評價標準還存在一定的欠缺,臨床仍需要選擇適當的炮制方式,并不斷進行改進,以提高中藥材的利用率和應用效果,降低其毒副作用。
綜上所述,不同的中藥炮制方式對飲片的療效具有不同影響,與蒸煮法相比,炒炭、炒焦的中藥炮制方式可取得更佳的臨床療效,為后續(xù)臨床相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實踐基礎和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陸紅云.炮制質量對中藥藥效的影響分析[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9,6(32):192+195.
[2]許姣群.火制法對中藥飲片化學成分及臨床療效影響的研究[J].新中醫(yī),2019,51(10):227-229.
[3]秦昆明,曹崗,金俊杰, 等.中藥飲片炮制工藝現(xiàn)代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中藥雜志,2018,43(18):3795-3800.
[4]張世臣,孫裕,戴俊東等.基于全程質量控制理念的工業(yè)飲片標準化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8,43(14):2837-2844.
[5]艾拉努爾·巴吐爾,吐遜阿衣·卡迪爾.分析探討中藥炮制對中藥化學成分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79):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