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炎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前人在長期鍛煉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一定的科學道理。意思是不管天氣多冷或多熱,都應堅持體育鍛煉。的確,在酷熱天氣下鍛煉,能提高散熱能力,使肌體有更強的調節(jié)體溫的能力和耐熱能力,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目的。但“夏練三伏”要得法,否則健身不成反傷身。
“夏練三伏”不是要求在炎炎烈日下鍛煉,夏季鍛煉時間一般應選上午或傍晚,室外的話宜選比較陰涼而又通風的地方,室內宜選有良好通風降溫設備的運動場地。遇上炎熱天氣或體力消耗比較大時,可適當減小運動量和強度。當氣溫超過35℃,最好暫停鍛煉。
老年人臟器功能減退,體內水分比年輕人少15%左右,因此抗熱能力遠遠低于年輕人,老年人在高溫天氣下發(fā)生中暑的概率也明顯高于年輕人。此外,在炎熱天氣下鍛煉,老年人體內的組織液和血液會明顯減少,血液濃度會進一步升高,血液黏稠度也隨之升高,因而較易誘發(fā)腦血栓、心肌梗死等重癥。從這個意義上說,老年人“夏練三伏”應慎行。值得注意的是,心、肝、腎等臟器有嚴重疾患的人,必須經醫(yī)生同意后,才能有選擇地進行鍛煉,強度也應循序漸進,并根據身體變化及時調整運動量。
夏季運動量的大小要取決于人的適應能力。老年人應選擇慢跑、散步、舞劍、打太極拳、體操等緩慢輕柔的運動。在氣溫較高時,即使從事強度較小的運動,每小時也應該安排間歇休息1~2次,每次10~15分鐘。運動后,心率的最大限度值=170-年齡,避免心跳過快。
夏天進行鍛煉,因出汗多,人體會丟失大量水分和鹽分,很容易引起熱痙攣。若在休息時喝少量清涼消暑飲料及低糖含鹽飲料,可以補充因出汗而減少的鹽分,還可提高體內含水量。飲水量一次不宜過多,飲水超量會增加心臟負擔和沖淡胃酸,影響腸胃消化功能。一般鍛煉時的飲水量應根據需要而定,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去飲水,水溫以8~13℃為宜。
中暑是夏季健身最容易出現的運動傷害,如發(fā)生大量出汗、疲乏、惡心、頭昏等癥狀,有可能是中暑的先兆,應立刻停止鍛煉,迅速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喝些解熱消暑的飲料、涼開水等。同時,身邊應備有人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常規(guī)的防暑藥品。
鍛煉后不能立即喝冰飲料,以免對胃腸產生強烈的刺激,造成胃痛和消化不良。鍛煉后不宜立即洗冷水澡。鍛煉使毛孔擴張,若皮膚驟然受冷會讓體內熱量無法散失而導致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