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丹,李苗苗
(安康學(xué)院 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陜西 安康 725000)
《詩經(jīng)》中的賓語前置句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代詞充當(dāng)前置賓語。其中包括肯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二是名詞充當(dāng)前置賓語。其中包括賓語用代詞“是”或“之”復(fù)指的前置賓語和無代詞復(fù)指的前置賓語。我們對《詩經(jīng)》中賓語前置句的分布情況作了統(tǒng)計,如表1所示:
表1 《詩經(jīng)》中賓語前置句分布情況
1.肯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1) 是 + 動
①天子是若,明命使賦。《大雅·烝民》[2]592
若:選擇。是:代詞,指代上文的“仲山甫”?!疤熳邮侨簟奔础疤熳尤羰恰?。可見“天子”作主語,“若”作謂語,“是”是代詞,作“若”的賓語,并置于動詞“若”的前面。意謂:天子選擇仲山甫做臣子。
②如賈三倍,君子是識?!洞笱拧ふ皡n》[2]612
賈:商人。三倍:指獲利之多。君子:指貴族從政者。識:通曉。是:代詞,指代“如賈三倍”這件事情。朱熹《詩集傳》:“今賈三倍,而君子識其所以然?!盵3]257“君子是識”即“君子識是”??梢姟熬印弊髦髡Z,“識”作謂語,“是”是代詞,作“識”的賓語并前置。意謂:從政者們通曉商人們作惡這件事情。
③王之元舅,文武是憲。《大雅·崧高》[2]589
元舅:指申伯。是:代詞,這里指代“申伯”。憲:效法?!拔奈涫菓棥奔础拔奈鋺検恰薄S纱丝梢?,“文武”作主語,“憲”作謂語,“是”是代詞,作“憲”的賓語,并置于動詞“憲”的前面。意謂:文武官員效法申伯。
通過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詩經(jīng)》中只有“是+動”句而無“動+是”句,因此,代詞“是”單獨作賓語時一定要前置。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是動是動”式,在《詩經(jīng)》中共有15例。
①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缎⊙拧ぢ锅Q》[2]286
句中兩個“是”字均指代“嘉賓”。意謂:君子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嘉賓,應(yīng)該效法嘉賓。
②是剝是菹,獻(xiàn)之皇祖?!缎⊙拧ば拍仙健穂2]432
句中兩個“是”字均指代“瓜”。意謂:把瓜切開,把瓜腌著。
以上兩例中“是”均指代同一事物,有所不同的是第一句中,兩個動詞如果互換位置對句子本來要表達(dá)的意思沒有影響,為并列關(guān)系。第二句中兩個動詞表示動作的順承,有時間上的先后順序,所以不能互換位置。
(2) 其他代詞賓語+動
①赫赫師尹,民具爾瞻?!缎⊙拧す?jié)南山》[2]359
赫赫:顯貴盛大的樣子。師尹:指太師尹氏。具:今字作“俱”,都。民:人民。爾:人稱代詞,指代“太師尹氏”。瞻:看著,望著。“民具爾瞻”即“民具瞻爾”??梢姡骸懊瘛弊髦髡Z,“瞻”作謂語,“爾”是人稱代詞,作動詞“瞻”的賓語,并置于動詞“瞻”的前面。意謂:尊貴顯赫的太師伊尹,人民都在看著你。
②俾予靖之,后予極焉?!缎⊙拧ぽ伊穂2]466
俾:使。靖:謀劃、治理。之:指國事。極:通“殛”,放逐。予:人稱代詞,我。“后予極焉”即“后極予焉”?!坝琛笔侨朔Q代詞,作動詞“極”的賓語,并置于動詞“極”的前面。意謂:后來放逐我。
肯定形式的“代詞賓語+動”大都出現(xiàn)在四言句中,僅“君子是則是效”(《小雅·鹿鳴》) 1例出現(xiàn)在雜言句中。
2.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在疑問句中,如果賓語是疑問代詞,一般要放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对娊?jīng)》里充當(dāng)賓語的疑問代詞主要有:“誰”“何”“胡”。
(1)疑問代詞作動詞賓語前置
①有皇上帝,伊誰云憎?《小雅·正月》[2]365
有皇:即皇皇,光明偉大。伊:發(fā)語詞。云:語助詞。憎:動詞,憎恨。“誰憎”即“憎誰”??梢姡骸吧系邸弊髦髡Z,“憎”作謂語,“誰”是疑問代詞作動詞“憎”的賓語,并置于動詞“憎”之前。全句意謂:光明偉大的上帝,憎恨誰呢?
②人而無止,不死何俟?《鄘風(fēng)·相鼠》[2]92
止:節(jié)止,控制嗜欲,使行為合乎禮。俟:動詞,等待?!安凰篮钨埂奔础安凰蕾购巍薄!昂巍笔且蓡柎~,作動詞“俟”的賓語,并置于動詞“俟”的前面。全句意謂:人的行為若沒有節(jié)止,不去死還等什么?
③人之為言,胡得焉!《唐風(fēng)·采苓》[2]216
胡:疑問代詞,什么。得:得到?!昂谩奔础暗煤?。可見:“胡”為疑問代詞,作動詞“得”的賓語,并置于動詞“得”的前面。用反問的語氣問事物,表一種否定和輕蔑的語用義。全句意謂:有的人專門喜歡制造謠言,(他又能) 得到什么呢?
(2)疑問代詞作介詞賓語前置
《詩經(jīng)》中的疑問句,“誰/何/胡”等疑問詞常與介詞“以/用/為/與”等搭配構(gòu)成“賓+介”式介詞結(jié)構(gòu)充當(dāng)狀語。而且,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賓語必須放在介詞的前面,以突出介詞所涉及的處所、工具或原因等。
①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召南·行露》[2]28
角:鳥嘴。何以:由疑問代詞“何”與介詞“以”構(gòu)成的介賓詞組,表工具、憑借,可譯為“用什么”“憑什么”等?!昂我浴奔础耙院巍薄S纱丝梢姡哼@里是疑問代詞“何”作介詞“以”的賓語,并置于介詞“以”的前面。全句意謂:誰說麻雀沒有嘴,它是用什么啄穿我的屋子的?
②國既卒斬,何用不監(jiān)?《小雅·節(jié)南山》[2]359
卒:盡、完全。斬:斷絕。監(jiān):察。何用:由疑問代詞“何”與介詞“用”構(gòu)成的介賓詞組,用來詢問原因,可譯為“為什么”。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一種責(zé)備的語氣。由此可見:在此句中是疑問代詞“何”作介詞“用”的賓語,并置于介詞“用”的前面。全句意謂:國運已經(jīng)快斷絕,為什么不監(jiān)察?
③豈曰不極,伊胡為慝?《大雅·瞻卬》[2]612
極:狠。伊:發(fā)語詞。胡:何。慝:通“嬺”,悅,歡喜?!昂鸀椤奔础盀楹保瑸槭裁?。由此可見:“胡”是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充當(dāng)介詞“為”的賓語,并置于介詞“為”的前面。全句意謂:難道是說她(指褒姒)心不夠狠嗎,為什么還喜歡她?
3.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是先秦漢語中一種普遍存在的語法現(xiàn)象。這類賓語前置句必須滿足兩個條件:賓語為代詞;句子中必須出現(xiàn)否定詞,換言之句子須為否定句。
(1) “不”字句
①既見君子,不我遐棄?!吨苣稀と陦灐穂2]18
遐棄:疏遠(yuǎn)嫌棄?!安晃义跅墶奔础安诲跅壩摇薄!安弧睘榉穸ǜ痹~,修飾動詞“遐棄”;“遐棄”作謂語;“我”是人稱代詞,作動詞“遐棄”的賓語,并置于“遐棄”之前。此句有否定副詞“不”,所以可判定此句為否定句。意謂:不疏遠(yuǎn)嫌棄我。
②雖速我訟,亦不女從!《召南·行露》[2]29
速:招致。女:同“汝”。“女從”即“從女”,嫁你的意思??梢姡骸安弧睘榉穸ǜ痹~,修飾動詞“從”;“從”作謂語;“女”是人稱代詞,作動詞“從”的賓語,并提前。意謂:即使招致我對簿公堂,我也不會嫁給你的。
③豈不爾思?子不我即!《鄭風(fēng)·東門之墠》[2]158
即:接近?!柏M不爾思?子不我即!”即“豈不思爾?子不即我”。可見:“子”作主語,“不”為否定副詞,“即”作謂語,人稱代詞“我”作動詞“即”的賓語,并前置。意謂:怎么不思念你呢?是你不接近我。
④謂予不信,有如皦日!《王風(fēng)·大車》[2]134
“謂予不信”即“謂不信予”。皦日:指明亮的太陽,多用于誓詞。“不”為否定副詞,“信”作謂語,代詞“予”作“信”的賓語,并提前。全句意謂:要是你不相信我,那就讓天上明亮的太陽作證吧!
“不”字句,其前置的代詞賓語僅見“我”“予”“汝”等第一、第二人稱代詞,未見第三人稱代詞。
(2) “莫”字句
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段猴L(fēng)·碩鼠》[2]194
三歲:泛指多年。貫:通“宦”,侍奉、養(yǎng)活。女:同“汝”,暗指統(tǒng)治者。“莫我肯顧”即“莫肯顧我”。“莫”為否定詞?!拔摇睘槿朔Q代詞,作動詞“顧”的前置賓語。全句意謂:多年以來侍奉你,你卻不愿意照顧我。
②蝃蝀在東,莫之敢指?!多{風(fēng)·蝃蝀》[2]90
蝃蝀:虹?!夺屆贰昂纭毕略疲骸昂缬衷幻廊?。陰陽不合,昏姻錯亂,淫風(fēng)流行,男美于女,女美于男,互相奔隨之時,則此氣盛。”[2]91道出了人們不敢用手指虹的原因。指:用手指點?!澳抑浮奔础澳抑钢?。“莫”為否定詞。“之”為代詞作“指”的賓語,指代“蝃蝀”。全句意謂:虹從東方出來了,不敢用手指它。
(3) “無”字句
①大夫君子,無我有尤?!多{風(fēng)·載馳》[2]96
無:通“毋”。尤:抱怨,責(zé)怪。人稱代詞“我”作動詞“尤”的賓語,并置于動詞的前面。意謂:許國的大夫君子們,不要責(zé)怪我。
②無我惡兮,不寁故也!《鄭風(fēng)·遵大路》[2]148
惡:厭惡。寁:速?!盁o我惡”即“無惡我”?!盁o”為否定詞,“惡”作謂語,“我”為人稱代詞作“惡”的賓語,并置于“惡”之前。意謂:不要厭惡我,不要這么快就拋棄舊情。
《詩經(jīng)》中否定句型的賓語前置句,僅用“不”“莫”“無”等否定詞,沒有其他先秦典籍中出現(xiàn)的“弗”“未”“毋”“勿”等否定詞。
1.賓語與動詞之間有語法標(biāo)志
(1) “是”字句
①日居月諸,下土是冒?!囤L(fēng)·日月》[2]49
居、諸:語氣助詞,沒有實意。下土:指大地。冒:覆蓋,普照?!跋峦潦敲啊奔础懊跋峦痢薄S纱丝梢?,“冒”是動詞作謂語,“下土”是名詞作賓語,“是”為代詞,復(fù)指前面的賓語“下土”。全句意謂:太陽和月亮,普照著大地。
②戎狄是膺,荊舒是懲。《魯頌·閟宮》[2]667
膺:攻擊。懲:懲罰?!叭值沂氢摺奔础扳呷值摇?,“荊舒是懲”即“懲荊舒”??梢姡骸扳摺薄皯汀弊髦^語;“戎狄”“荊舒”分別作“膺”“懲”的賓語;“是”為代詞,分別復(fù)指前置賓語“戎狄”與“荊舒”。全句意謂:攻擊戎狄,懲罰荊舒。
③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夺亠L(fēng)·破斧》[2]279
四國:指天下。朱熹《詩集傳》:“四國,四方之國也。”[3]111遒:固也?!八膰清佟奔础板偎膰???梢姡骸板佟弊髦^語;“四國”作“遒”的賓語;“是”為代詞,復(fù)指前置賓語“四國”。全句意謂:周公向東征討,穩(wěn)固天下。
有時在提前的賓語之前加上“維/唯”字,構(gòu)成“維/唯+賓+是+動”句式的賓語前置句。如:
④維邇言是聽,維邇言是爭?!缎⊙拧ばF》[2]383
維:只是。邇言:膚淺而無遠(yuǎn)見的話?!熬S邇言是聽,維邇言是爭”即“維聽邇言,維爭邇言”??梢姡骸奥牎弊髦^語,“邇言”作“聽”“爭”的賓語,“是”為代詞,復(fù)指前置賓語“邇言”。意謂:只聽膚淺又沒有遠(yuǎn)見的話,只爭論那些粗淺的話。
⑤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小雅·斯干》[2]354
酒食:指飲食等家務(wù)事。議:考慮?!拔ň剖呈亲h”即“唯議酒食”。可見:“議”作謂語;“酒食”作“議”的賓語;“是”為代詞,復(fù)指前置賓語“酒食”。意謂:只考慮做酒食等家務(wù)事。
“惟……是……”是賓語前置的一種典型格式,“是”都是代詞,復(fù)指前置賓語;“惟”是“只”的意思,起突出強調(diào)作用。
(2) “之”字句
①未見君子,寺人之令?!肚仫L(fēng)·車鄰》[2]218
君子:這里指秦君。寺人:古代宮中供使令的小臣?!八氯酥睢奔础傲钏氯恕?。“令”作謂語;“寺人”為名詞作賓語;“之”為代詞,復(fù)指前置賓語“寺人”。全句意謂:沒有見到國君,于是讓寺人去傳喚口信。
②燕婉之求,籧篨不鮮?!囤L(fēng)·新臺》[2]76
燕婉:安和美好的樣子?;c篨:癩蛤蟆、蟾蜍一類的東西,象征丑惡的人。鮮:善?!把嗤裰蟆奔础扒笱嗤瘛薄_@里“求”作謂語;“燕婉”作賓語;“之”為代詞,復(fù)指前置賓語“燕婉”。意謂:本來想追求一個好郎君。
③我田既臧,農(nóng)夫之慶?!缎⊙拧じμ铩穂2]434
臧:善,指收成好。慶:獎賞,賞賜。“農(nóng)夫之慶”即“慶農(nóng)夫”?!皯c”作謂語;“農(nóng)夫”作“慶”的賓語;“之”為代詞,復(fù)指前置賓語“農(nóng)夫”。意謂:賞賜農(nóng)夫。
上面的幾個例句都是以“之”為標(biāo)志的賓語前置句,“之”后面都是動詞作謂語,這是它們的共同特點。句中“令”“求”“慶”分別是“命令”“追求”“賞賜”的意思,都是動詞作謂語。據(jù)此我們認(rèn)為,《詩經(jīng)》中“XX之V”類句式,只要“XX”為名詞,“V”為動詞,就可以判斷此句是以代詞“之”為標(biāo)志的賓語前置句。
2.其他句式中的賓語前置
①不念昔者,伊余來塈?!囤L(fēng)·谷風(fēng)》[2]62
伊:語氣助詞,猶“惟”。來:助詞,起提前賓語的作用。塈:愾,怒也?!耙劣鄟韷I”即“塈余”??梢姡骸皦I”作謂語;“余”作“塈”的賓語并前置。意謂:不顧及曾經(jīng)的情誼,現(xiàn)在只會對我發(fā)怒。
②是用作歌,將母來諗。《小雅·四牡》[2]289
來:助詞,起提前賓語的作用,猶“是”也。諗:想念?!皩⒛竵碚敗毖浴拔┠甘悄睢?。由此可見:“諗”動詞作謂語;“母”作“諗”的賓語,并前置。意謂:思念母親。
可見,“來”本身不復(fù)指前置賓語,它是幫助賓語前置的助詞。
③赫赫南仲,玁狁于襄。《小雅·出車》[2]307
玁狁: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民族,即“犬戎”,春秋之前被稱為“北戎”,春秋之后被稱為“北狄”,活動于今陜、甘一帶,玁、岐之間。襄:通“攘”,掃除,平定?!矮N狁于襄”即“襄玁狁”??梢姡骸跋濉弊髦^語;“玁狁”作“襄”的賓語,并前置;“于”為助詞,無實意。意謂:掃除玁狁這個民族。
④四國于藩,四方于宣?!洞笱拧め赂摺穂2]587
于:助詞。藩:藩籬,屏障。宣:通“垣”,圍墻。此處“藩”和“垣”是名詞活用為動詞,意為:“以……為屏障”“以……為墻垣”。“四國”“四方”分別是動詞“藩”和“垣”的賓語。意謂:諸侯以他為屏障,天下以他為墻垣。
“于”用在動詞與它前面的名詞之間構(gòu)成“名—于—動”句式。
⑤朋酒斯饗,曰殺羔羊?!夺亠L(fēng)·七月》[2]269
朋酒:兩壺酒。饗:以酒食待客。曰:同“聿”,發(fā)語詞?!芭缶扑桂嫛奔础梆嬇缶啤?。可見:“饗”為動詞作謂語;“朋酒”為名詞作“饗”的賓語,并置于“饗”之前;“斯”是助詞,用在前置賓語和動詞之間,用來確指行為的對象,即幫助賓語前置。全句意謂:用酒食招待賓客,并宰殺羔羊。
⑥大侯既抗,弓矢斯張?!缎⊙拧べe之初筵》[2]454
候:箭靶。大候:周王大射時用的箭靶。抗:掛起。張:動詞,把弦安在弓上?!肮杆箯垺奔础皬埞浮薄?梢姡骸皬垺弊髦^語,“弓矢”作“張”的前置賓語,“斯”是助詞,幫助賓語“弓矢”前置。
可見,“斯”是助詞,用在前置賓語與動詞之間,幫助賓語前置。
⑦日居月諸,東方自出?!囤L(fēng)·日月》[2]50
居、諸,語氣助詞,沒有實意?!皷|方”為名詞,作介詞“自”的賓語,并前置。整句沒有任何語法標(biāo)志,賓語直接前置。意謂:日月從東方出來。
肯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所形成的格式主要是:賓語+動詞
1.如果賓語由“是”或“之”復(fù)指,則是:“名+是+動”或“名+之+動”。
①如賈三倍,君子是識?!洞笱拧ふ皡n》[2]612
賈:商人。三倍:指獲利之多。君子:指貴族從政者。識:通曉。是:代詞,復(fù)指“如賈三倍”這件事情。“君子是識”即“君子識是”??梢姟熬印睘槊~,作主語;“識”為動詞,作謂語;“是”是代詞,作動詞“識”的賓語,并置于動詞“識”的前面,由此可以看出本句為“名+是+動”的句型結(jié)構(gòu)。此句意謂:就像商人獲得了豐厚的利潤,貴族從政者們是知道商人獲利這件惡事的。
②我田既臧,農(nóng)夫之慶?!缎⊙拧じμ铩穂2]434
臧:善,指收成好。慶:獎賞,賞賜?!稗r(nóng)夫之慶”即“慶農(nóng)夫”?!皯c”作謂語;“農(nóng)夫”為名詞,作“慶”的賓語;“之”為代詞,復(fù)指“農(nóng)夫”,因此本句為“名+之+動”的句型結(jié)構(gòu)。全句意謂:農(nóng)田的收成好,于是獎賞農(nóng)夫。
2.如果賓語由代詞充當(dāng),則是:“代詞賓語+動詞”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缎⊙拧す?jié)南山》[2]359
赫赫:顯貴盛大的樣子。師:“太師”的簡稱,官名。尹:指太師尹氏。民:代詞,民眾,百姓。具:今字作“俱”?!盃枴睘槿朔Q代詞作動詞“瞻”的賓語。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此句句型結(jié)構(gòu)為“代詞賓語+動詞”。此句意謂:尊貴顯赫的太師尹氏呀,百姓們都在看著你呢。
1.疑問句型賓語前置句的規(guī)則比較嚴(yán)格,疑問代詞和動詞之間一般不插入任何成分,所形成的句型結(jié)構(gòu)主要是:疑問代詞+動詞。
①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小雅·蓼莪》[2]405-406
怙:依靠。恃:依仗。“何”為疑問代詞,分別作動詞“怙”和“恃”的賓語,并前置。疑問代詞“何”與動詞“怙”“恃”之間沒有出現(xiàn)其他任何成分,以上兩句均是典型的“疑問代詞+動詞”的句型結(jié)構(gòu)。全句意謂:沒有父親,依靠什么?沒有母親,依仗什么?
②亦又何求,如何新畬?《周頌·臣工》[2]630
又:有。新畬:開墾了兩年和三年的熟田。古時實行輪種,種過的田閑置幾年后再種,故稱新畬?!耙嘤趾吻蟆奔础耙嘤智蠛巍??!昂巍睘橐蓡柎~作動詞“求”的賓語,并且前置。疑問代詞“何”與動詞“求”之間沒有出現(xiàn)其他任何成分,此句句型結(jié)構(gòu)也是“疑問詞+動詞”。全句意謂:你們還有什么要求呢?怎么對待新田舊田呢?
2.當(dāng)句中出現(xiàn)介詞時,疑問代詞位于介詞之前,所形成的格式是:疑問代詞+介詞+動詞。
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召南·行露》[2]29
“何以”為疑問代詞“何”與介詞“以”構(gòu)成的介賓詞組,翻譯為“為什么”。“速”為動詞,招致。疑問代詞“何”作介詞“以”的賓語,并前置。此句句型為:疑問代詞+介詞+動詞。此句意謂:為什么要把我招致到公堂?
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所形成的主要格式是:否定詞+代詞賓語+動詞。
如:于嗟闊兮,不我活兮!《邶風(fēng)·擊鼓》[2]53
于:同“吁”。吁嗟:感嘆詞。闊:道路遙遠(yuǎn)?!安弧睘榉穸ǜ痹~;“我”為代詞作賓語;“活”為動詞,通“佸”,相聚。本句句型為:否定詞+代詞賓語+動詞。此句意謂:唉,都怪道路太遙遠(yuǎn),讓我們無法相聚。
2.當(dāng)否定句中出現(xiàn)助動詞時,代詞賓語置于助動詞之前,形成的格式是:否定詞+代詞賓語+助動詞+動詞。
如:不我能慉,反以我為仇?!囤L(fēng)·谷風(fēng)》[2]61
“不”為否定詞;“我”為人稱代詞作賓語;“能”為助動詞;“慉”為動詞,愛。此句句型為:否定詞+代詞賓語+助動詞+動詞。全句意謂:不能夠愛我就罷了,還反過來把我當(dāng)仇人。
從以上不同句型的賓語前置句我們可以看出,《詩經(jīng)》中的賓語前置句的基本句型結(jié)構(gòu)為:賓語+動詞。在肯定句中的句型結(jié)構(gòu)為“賓+是/之+動”;在疑問句中的句型結(jié)構(gòu)為“疑問詞+動詞”,若句中出現(xiàn)了介詞,則把介詞放在疑問詞與動詞的中間,構(gòu)成“疑問詞+介+動”的句型結(jié)構(gòu);在否定句中的句型結(jié)構(gòu)為“否定詞+代詞賓語+動詞”,若句中出現(xiàn)了助動詞,則把助動詞放在動詞的前面,構(gòu)成“否定詞+代詞賓語+助動詞+動詞”的句型結(jié)構(gòu)。
在上古漢語里,代詞作賓語,通常置于動詞之前,即“主-賓-動”。發(fā)展至先秦漢語,代詞性賓語前置的現(xiàn)象被保留了下來,且大量地出現(xiàn)在肯定句、疑問句及否定句中。
1.代詞性賓語的前置條件之一:肯定句
(1)“代詞-動詞”賓語前置
《詩經(jīng)》里能充當(dāng)動詞的前置賓語的代詞,最常見的有“是/之/予/女”四個,個別地方也用“爾”。例如:
①肅雍和鳴,先祖是聽?!吨茼灐び蓄穂2]634-635
肅雍:形容徐緩肅穆的音樂?!跋茸媸锹牎奔础跋茸媛犑恰保笆恰睘榇~作前置賓語,指代“肅雍和鳴”。
②文王初載,天作之合?!洞笱拧ご竺鳌穂2]493
合:配?!爸睘榇~作前置賓語,指代“文王”?!疤熳髦稀奔础疤熳骱现?。
③俾予靖之,后予邁焉。《小雅·菀柳》[2]466-467
邁:指放逐?!坝柽~”即“邁予”。
④豈不爾受,既其女遷?!缎⊙拧は锊穂2]401
遷:轉(zhuǎn)移?!芭w”即“遷女”。女:今字作“汝”,你,人稱代詞,指代造謠的人。
⑤赫赫師尹,民具爾瞻?!缎⊙拧す?jié)南山》[2]359
具:今字作“俱”,都?!盃栒啊奔础罢盃枴?,“爾”為人稱代詞,指代“赫赫師尹”。
“是/之”在《詩經(jīng)》中作動詞前置賓語的例句比較多。它們不僅能用于單個動詞前,而且還能用于兩個動詞之間,構(gòu)成“是動是動”或“之動之動”的句式,表示先后發(fā)生的兩個行為動作對同一賓語(事物)的不同處置,或分別對兩個不同的賓語(事物)發(fā)生處置性的行為動作。例如:
①是刈是濩,為絺為綌?!吨苣稀じ瘃穂2]6
刈:割。濩:煮。將葛煮后取其纖維,用來織布?!笆秦资菫C”即“刈是濩是”,“是”指代上文的“葛之覃”,“刈”和“濩”先后對“是”發(fā)生處置性動作。
②是類是祃,是致是附?!洞笱拧せ室印穂2]512
類:通“禷”,祭祀天神。祃:祭祀馬神。致:招致敵人投降。附:通“拊”,安撫?!笆恰睘榇~,分別指代“天神”“馬神”“崇國的土地”“崇國的人民”,作動詞“類”“祃”“致”“附”的賓語,并前置。
③之屏之翰,百辟為憲?!缎⊙拧どl琛穂2]444
之:猶“是”?!爸林病奔础笆瞧潦呛病薄F粒浩琳?,這里名詞活用為動詞,成為屏障。翰:通“干”,筑墻時支撐在兩邊的木柱,此處名詞活用為動詞,成為支柱?!爸睘榇~,指代“萬邦”,作動詞“屏”“干”的賓語,并前置。
需要注意的是,《詩經(jīng)》中的“賓動賓動”結(jié)構(gòu),能充當(dāng)它的賓語的代詞只有“是”和“之”,其他代詞沒有這種功能。
(2)“代詞-介詞”賓語前置
《詩經(jīng)》中能帶代詞性前置賓語的介詞只有“以”和“用”,由介詞“以”“用”和代詞“是”組成介賓結(jié)構(gòu)。“是”作“以”“用”的前置賓語,表原因或方式等;“是以”“是用”是“以”“用”作介詞引進(jìn)動作原因、方式等的結(jié)構(gòu)?!耙浴焙汀坝谩钡那爸么~賓語只限于“是”,別的代詞,即使是“之”也沒有這種用法。例如:
①維其有之,是以似之?!缎⊙拧ど焉颜呷A》[2]442
有:取。有之:取他的所長。似:通“嗣”,繼承。本句意謂:正因為取其所長,才有祖業(yè)可繼承?!笆且浴奔础耙允恰保虼?,表“似”的原因。
②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缎⊙拧ち隆穂2]325
熾:盛。急:急行。玁狁現(xiàn)在很猖獗,我因此急行。是用:是以,為此,表“急”的原因。
2.代詞性賓語的前置條件之二:疑問句
(1)“疑問代詞—動詞”賓語前置
在《詩經(jīng)》中,疑問代詞在句中如果作賓語,要前置。如:
《唐風(fēng)·鴇羽》:“不能藝黍稷。父母何食?”[2]209又《王風(fēng)·黍離》:“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盵2]121又《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2]405-406又《大雅·桑柔》:“靡所止疑,云徂何往?”[2]573以上幾個疑問句中都是疑問代詞“何”作賓語并且前置。
“疑問代詞賓語前置的規(guī)則在上古漢語中是比較嚴(yán)格的,很少例外。只有‘何如’也常說成‘如何’,但這兩種格式在先秦就已經(jīng)是凝固形式,意思已經(jīng)不是‘像什么’,而是‘怎么樣’或‘怎樣’了?!盵4]這種情況不大符合《詩經(jīng)》的語用習(xí)慣,只是在先秦散文中比較多見。
首先,“何如”在《詩經(jīng)》中沒有出現(xiàn)過,“如何”則用得比較多,而且它的意思不僅僅是“怎樣”或“怎么樣”,有時也可以翻譯成“像什么”“到了……程度、地步”。比如:《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2]340《小雅·隰?!罚骸凹纫娋?,其樂如何?”[2]474《小雅·綿蠻》:“道之云遠(yuǎn),我勞如何?”[2]479如果“夜如何其”中的“如何”,我們把它看作是述賓結(jié)構(gòu),翻譯成“怎么樣”,則“夜如何其”譯為“夜怎么樣了”,不太恰當(dāng),只能翻譯成“長夜到了什么時候了”。那么依此“其樂如何”“我勞如何”分別翻譯為“歡樂達(dá)到了怎樣的程度”“我的疲勞到了什么地步”。其次,《詩經(jīng)》中的“何”作賓語,既可以放在動詞或介詞之前,也可以放在它們之后。例如《小雅·節(jié)南山》:“赫赫師尹,不平謂何?”[2]359“不平”譯為“不公平”,“謂何”譯為“為什么”,可見在此句中,疑問代詞“何”作動詞“謂”的賓語,且置于動詞“謂”之后,沒有遵循“何+動”這一句型結(jié)構(gòu)。
(2)“疑問代詞—介詞”賓語前置
在《詩經(jīng)》里的疑問句中,介賓結(jié)構(gòu)作狀語的句子有很多,通常由疑問代詞“誰/何/胡”與介詞“以/用/與/為”等搭配構(gòu)成。如:《秦風(fēng)·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盵2]233疑問代詞“何”作介詞“以”的賓語,“何以”即“以何”。又《邶風(fēng)·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2]57又《唐風(fēng)·葛生》:“予美亡此,誰與獨處?”[2]213疑問代詞“誰”作介詞“與”的賓語,“誰與”即“與誰”。又如《陳風(fēng)·株林》:“胡為乎株林?從夏南?!盵2]247
此外,我們發(fā)現(xiàn),疑問代詞“何/焉”在作介詞“自/于”的賓語時放在介詞后面,不能前置,這種用法在《詩經(jīng)》中也有體現(xiàn)。例如:《小雅·小宛》:“握粟出卜,自何能榖?”[2]386又《小雅·白駒》:“所謂伊人,于焉逍遙?”[2]347
3.代詞性賓語的前置條件之三:否定句
在上古漢語中,由“莫/不/無/毋”等否定詞構(gòu)成的否定句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如果賓語為代詞,否定詞則置于動詞之前?!蹲髠鳌は骞四辍罚骸坝惺露桓嫖摇!边@與《詩經(jīng)》中的語用情況不盡相同。因為在《詩經(jīng)》中,由否定詞“莫/不/無”構(gòu)成的否定句,其賓語如果是代詞,通常要前置。我們可以根據(jù)前置的代詞賓語在否定句中所處的位置,將其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 “否定詞+賓+動”式
①民之訛言,寧莫之懲。《小雅·沔水》[2]343
“寧莫之懲”中“之”為代詞,指“民之訛言”,作前置賓語。懲:動詞,制止。莫:否定詞,沒有。意謂:民間的謠言四起,怎么沒有去制止它。
②豈不爾思,子不我即?!多嶏L(fēng)·東門之墠》[2]158
我:人稱代詞作賓語。即:動詞,接近?!白硬晃壹础奔础白硬患次摇保鉃椋菏悄悴唤咏?。
(2) “否定詞+賓+助動詞+動”式
①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魯頌·閟宮》[2]667
莫:否定詞,沒有。我:人稱代詞,作賓語。敢:助動詞,作謂語。承:動詞,抵擋?!澳腋页小奔础澳页形摇薄R庵^:沒有人敢抵擋我的進(jìn)攻。
②三歲貫女,莫我肯顧?!段猴L(fēng)·碩鼠》[2]194
莫:否定詞,相當(dāng)于“不”。我:人稱代詞,作賓語??希褐鷦釉~,作謂語。顧:動詞,照顧。“莫我肯顧”即“莫肯顧我”。意謂:沒有人肯照顧我。
(3) “代詞─復(fù)指/標(biāo)志”式
①用“之為”聯(lián)合復(fù)指。[5]69如《小雅·正月》:“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盵2]368念:想,考慮。國:即朝廷,作主語。“之為”相當(dāng)于“是”,復(fù)指“國”,并作動詞“虐”的賓語,置于動詞之前。全句意謂:心中常常憂慮不安,想著朝廷太過殘暴。
②用“或”或“有”標(biāo)志[5]69。如《小雅·天?!罚骸叭缢砂刂?,無不爾或承?!盵2]300“無不爾或承”即“無不承爾”。意謂:沒有不擁護(hù)你的。“或”原為無定代詞,意為“有的”,在此句型中虛化為助詞,幫助賓語前置。
在《詩經(jīng)》中,名詞性賓語的前置主要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直接前置式與間接前置式。
1.直接前置式[5]70
直接前置,是指名詞性賓語直接置于介詞前,而不借助于其他詞語的幫助構(gòu)成介賓結(jié)構(gòu)充當(dāng)狀語或補語的情況。這種賓語的前置條件只限于介詞“以/于”。例如:
①墓門有棘,斧以斯之。《陳風(fēng)·墓門》[2]243
斯:伐也。之:代詞,指代“墓門有棘”的“棘”,酸棗樹。“斧以斯之”即“以斧斯之”,名詞“斧”直接放在介詞“以”的前面,構(gòu)成介賓結(jié)構(gòu)?!耙愿弊鳡钫Z,表“斯”所憑借的工具。意謂:用斧頭砍伐它。
②申伯還南,謝于誠歸?!洞笱拧め赂摺穂2]588
謝:地名。“謝于誠歸”即“誠歸于謝”,名詞“謝”直接置于介詞“于”的前面,構(gòu)成介賓結(jié)構(gòu)。“于謝”作補語,表“歸”所涉及的處所。
2.間接前置式[5]71
間接前置,是指名詞性賓語必須借助于代詞的復(fù)指來達(dá)到前置的目的?!对娊?jīng)》中能復(fù)指前置名詞性賓語的代詞有“是/之”。例如:《小雅·節(jié)南山》:“秉國之均,四方是維?!盵2]360四方:天下?!八姆绞蔷S”即“維四方”,“是”為代詞,復(fù)指賓語“四方”,使得賓語“四方”完成前置。又《秦風(fēng)·車鄰》:“未見君子,寺人之令?!盵2]218君子:這里指國君。寺人:古代宮中供使令的小臣?!八氯酥睢奔础傲钏氯恕?,“之”為代詞,復(fù)指賓語“寺人”,使得賓語“寺人”完成前置。
間接前置式的名詞前,如果加“維/唯”可構(gòu)成“維/唯……是/之……”句,加強肯定語氣。如《小雅·斯干》:“唯酒食是議?!盵2]354此句意謂:只考慮飲食等家務(wù)事。
首先,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詩經(jīng)》里的疑問句和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主要出現(xiàn)在《風(fēng)》這一部分,也許是由于《風(fēng)》以采集各地區(qū)的民歌為主,語序比較靈活,雖然在后期經(jīng)過一定的整理加工,但是在語言上依舊保留了濃郁的口語色彩,因此也呈現(xiàn)出輕松活潑的語言風(fēng)格?!堆拧?《頌》中用得比較少,主要是因為《雅》 《頌》是宮廷樂歌,風(fēng)格嚴(yán)肅莊重,呈現(xiàn)出較濃的書面語色彩。
其次,《詩經(jīng)》中的賓語前置句句式比較固定,基本是“賓─動”結(jié)構(gòu)。賓語前置的要求在疑問句中最為嚴(yán)格,不像否定句和肯定句中那么靈活。
最后,《詩經(jīng)》為先秦典籍,句式主要為四言句,大量地保留了先秦時期的原始用法。有的句法比較復(fù)雜,不容易區(qū)分它的句子類型,因此句法分析是我們判斷賓語前置句的重要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