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華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校園欺凌事件頻繁發(fā)生的現(xiàn)象,討論了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成因,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和反思改進模式。
[關鍵詞]校園欺凌;影響因素;應對策略
近期,一些校園欺凌事件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個別事件甚至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教育部等相關部門也聯(lián)合發(fā)文整治校園欺凌現(xiàn)象。實際上,有上學經(jīng)歷的人或多或少都見過,甚至經(jīng)歷過校園欺凌。在借鑒了一些專家理念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提出了應對校園欺凌的策略。
一、校園欺凌現(xiàn)象成因分析
發(fā)生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有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有家庭原因,也有學生個體性格等原因,有學校管理的問題,也有班級小氣候的問題。
(一)家庭環(huán)境因素
一個人的性格與行為的養(yǎng)成,大多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一個人的人格能否健康地形成,與家庭教育與影響有很大關系。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暴力傾向或性格缺陷的學生,其家庭本身就有很大問題,或家庭結構不完整,或家庭成員矛盾突出,或家庭教育不科學等,都會影響學生的成長,在他們心靈深處埋下不和諧的音符。在問題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他們會在學校環(huán)境中釋放情感或?qū)で髱椭@些孩子往往會成為校園欺凌的主角或被欺凌的對象。
另外,很多家長對校園欺凌現(xiàn)象也存在認識的誤區(qū),當孩子受了欺負怎么辦?有的主張“打回去”,有的認為“不必在意”,這些錯誤的傾向都無形中進一步助長了校園欺凌的發(fā)生。“以暴制暴”或“息事寧人”都是錯誤的態(tài)度。校園欺凌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制止,將來走上犯罪道路的也不少見。被欺凌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幫助,會產(chǎn)生自卑情緒甚至厭學。所以,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家長錯誤理念的灌輸,會毀了他們的一生。
(二)校園不良文化影響以及管理缺位
在大力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不少學校還沒有打破應試教育的桎梏,重學生分數(shù)而疏忽思想教育,學校健康的文化氛圍沒有完全形成,存在一些不良的亞文化。一些學生在分數(shù)的高壓下產(chǎn)生厭學情緒,在失望、沮喪、被否定的情況下,往往會從其他方面追求期望、肯定和被認同感。個別學生尋求社會幫派的幫助,還有一些學生將社會不良文化帶入校園。對于這些傾向,如果學校不及時發(fā)現(xiàn)制止,沒有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等幫助,就會將這些學生推入校園欺凌的漩渦。學校管理的一些機制也不利于教師制止校園欺凌。有些教師對校園欺凌現(xiàn)象視而不見或不愿意去管,因為如果教師去管,往往會被欺凌者傷害,只能“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如果動手打?qū)W生,會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受到法律追究。教師抱著“不愿管、不敢管”的心態(tài),某種程度上放縱、助長了欺凌者氣焰。
(三)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伴隨著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隱蔽和多樣化,其中,不良媒體的影響也日益泛濫,尤其是宣揚迷信、兇殺、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電影、視頻、書刊等層出不窮。網(wǎng)絡的發(fā)展也使不良信息的傳播更加迅速、廣泛。青少年的心智發(fā)展很不成熟,對不良文化的抵制力很弱,他們難以辨別是非。因此在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些不良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可以說是無法挽回的。一部不良電影、視頻或書籍,往往可以顛覆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學生自身原因
一些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外界影響或自我調(diào)節(jié)不足,形成了極端性格和不健全的人格,缺乏和同伴、教師、父母的溝通,行為偏激、敏感,他們往往不愿意參加正常的教學活動,也不愿參加課外活動,逐步脫離正常群體,形成小團體,為患校園,甚至欺凌校園。
二、對策建議
(一)加強家庭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人格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家庭環(huán)境應該健康向上,成員之間關系和睦,給孩子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以避免使孩子心理、性格上產(chǎn)生偏差。父母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管理教育孩子,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待他們,也不能無條件地溺愛孩子。要嚴格對孩子進行行為習慣、思想品德、紀律公德等方面的引導教育,適度調(diào)節(jié)他們的心理發(fā)展,教會他們認識社會、辨別是非。同時,家長要時刻注意自身的修養(yǎng)和言行,言傳身教,為孩子健康成長樹立好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父母要幫助他們用正確、合理的方法和途徑解決,以培養(yǎng)他們守法守紀的意識,鍛煉他們自我約束能力,從小形成寬容的品格。
(二)強化學校管理
對于學生來說,一旦進入校園學習,其大部分時間和活動的場所都是在校園這個環(huán)境中進行的,因此,學校應當努力加強自身的文化建設和管理,力爭把素質(zhì)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并且努力提高教師處置校園暴力的能力、輔導學生心理健康及行為的能力。首先,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校園欺凌問題的嚴重性,研究問題的深層原因,制定相關制度,加大治理校園欺凌力度。其次,學校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和教師都要進行積極有效的心理輔導,對有暴力傾向或心理不健康的學生,要建檔立卡,定期跟蹤進行心理輔導,根據(jù)不同性格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最大限度地幫助他們。再次,學校要重視學生社團建設。青少年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一旦他們?nèi)鄙贇w屬感,特別容易引發(fā)心理問題,因此,學校要想方設法用健康的信息占據(jù)孩子們的心靈。通過組織學生社團,開展健康的活動,營造積極向上、活潑健康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從中找到歸屬感。學校要多管齊下,在治理校園欺凌問題上要有所作為,不能聽之任之,任其發(fā)展,也不能采用高壓政策,簡單處理。
(三)強化校園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法制意識
充分利用主題班會、黑板報廣播等組織形式進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學,讓學生懂得相應的法律知識,學會用法律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為將來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被欺凌的學生,學校可以采取集中培訓,教育他們學會基本的防范本領,學會找教師幫忙,而不是以武力來解決。
(四)全社會行動起來,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消除暴力文化,實行電影分級制,凈化熒屏和網(wǎng)絡,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青少年的影響。打擊黑社會幫派組織,消除對學生的干擾。加強社會公德,中華美德教育,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努力建設文明和諧社會。
(五)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打擊屢教不改的欺凌者
我國法律對青少年來說還是比較寬松的,造成校園傷害事故的肇事者基本不承擔法律后果,這就導致一些欺凌者肆無忌憚、屢教不改。因此,要加大法律懲治力度,讓欺凌者敬畏法律,從而不敢為。
三、效果評估與反思改進
一是開展校園欺凌現(xiàn)象專題調(diào)查,形成調(diào)查報告。學校開展一次校園欺凌普查活動,分別針對學生、教師、家長設計調(diào)查問卷,對目前存在的校園欺凌現(xiàn)象做一個診斷,分析各學段欺凌現(xiàn)象的特點,判斷欺凌和被欺凌群體的主要成因,形成調(diào)查報告。
二是建立重點群體、重點學生專項檔案。充分發(fā)揮少先隊、團委、心理咨詢指導室、法制副校長、家長委員會等作用,通過綜合干預行動,每學期分析其變化走向,達到最大限度地改造、減少校園欺凌現(xiàn)象。
三是每學年開展一次綜合研判活動,根據(jù)問卷調(diào)查情況和學校平時掌握的情況,分析校園欺凌的變化走向,總結干預行動得失,反思行動方案,提出整改意見。
校園欺凌不僅僅是一個學校、一個地方的教育問題,它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齊抓共管。只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會共同攜手,關注校園欺凌現(xiàn)象,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就能有效遏制學生之間的相互欺凌,我們的學生才會健康成長,我們的校園才會更平安,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