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困①敵之勢,不以戰(zhàn)。損剛益柔②。
【注釋】
①困:遏制。
②損剛益柔:語出《易經(jīng)·損》 ?!皠偂?/p>
“柔”是兩個相對的事物現(xiàn)象,在一定的條件下相對的兩方有可能相互轉化?!皳p”,卦名。此計正是根據(jù)“損”卦的道理,以“剛”喻敵,以“柔”喻己,意謂困敵可用積極防御,逐漸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強變?nèi)?,不一定要用直接進攻的方法,同樣可以制勝。
【譯文】
要迫使敵人處于困難的境地,不一定要靠直接進攻,而可以采取以柔克剛的方法,積極防御,逐漸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敵人由盛轉衰、由強變?nèi)?,再發(fā)動進攻,便可以獲勝。
【淺解】
以逸待勞,是指養(yǎng)精蓄銳,以便對付從遠道而來疲勞的敵人。這樣就可以掌握主動權,選準時機再行動,以不變應萬變。
【故事】
三國時期,吳國用計殺了關羽,劉備非常生氣,親自率領七十萬大軍進攻吳國,要為關羽報仇。劉備的蜀軍順著長江一路進擊,居高臨下,銳不可當,一口氣打贏了十幾場仗,直接進入彝陵、哮亭一帶,深入?yún)菄辶倮铩?/p>
吳王孫權命青年將領陸遜為大都督,率領五萬人抵擋蜀軍。陸遜精通兵法,仔細地分析了雙方所處的形勢,認為蜀軍現(xiàn)在士氣旺盛,而且居高臨下,地理位置也占優(yōu)勢,吳軍一時難以進攻。于是決定實行戰(zhàn)略退卻,以觀其變,這樣吳軍完全撤出山地,暫時避開蜀軍的鋒芒。
吳軍撤出山地后,劉備陷入了被動的局面,想打打不了,想走走不了,非常氣惱。而且時間越長士兵越疲勞,半年之后,斗志也越來越松懈。
陸遜看到蜀軍將戰(zhàn)線拉得很長,很容易顧頭不顧尾,而且在山林里安營扎寨,也是非常不妥當?shù)?。他認為時機已經(jīng)成熟,便下令發(fā)起全面反攻,用火攻燒毀蜀軍連綿七百里的營地,打得蜀軍措手不及,傷亡慘重,慌忙撤退。這便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以少勝多、后發(fā)制人的著名戰(zhàn)例。
(摘自《三十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