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娟
摘 要:在新課改實施過程中,中學教育已經逐步由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到對心理成長的關注,學習成績不達標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加以彌補,而心理方面一旦出現(xiàn)問題則會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造成致命的打擊。本文在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淺要的分析,旨在為初中生提供健康成長的必要因素,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關鍵詞:情緒表現(xiàn);矛盾性;策略
一、情緒表現(xiàn)的矛盾性特點
在初中生的情緒表現(xiàn)中,也充分體現(xiàn)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點。隨著初中生心理能力的發(fā)展和生活經驗的擴大,其情緒的感受和表現(xiàn)形式不再象以往那么單一了,但還遠不如成人的情緒體驗那么穩(wěn)定,表現(xiàn)出明確的兩面性。
1.強烈、狂暴性與溫和、細膩性共存
初中生的情緒表現(xiàn)有時是強烈而狂暴的,有人曾用“疾風暴雨”一詞來形容這時期個體情緒強烈的特點。同樣一個刺激,在他們那里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強度相對大得多,甚至達到震撼人心的程度。
但初中生的情緒表現(xiàn)也不是一味的強烈,有時也表現(xiàn)出溫和、細膩的特點。所謂情緒的溫和性,是指個體的某些情緒是在文飾之后,以一種較為緩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與幼年和童年期的兒童相比,初中生已經積累了較多的經驗,了解了不同的情緒在人際關系中具有不同作用的事實,因此,他們的情緒表達已不很開放和充分,并能適當控制某些消極情緒,或對某種情緒予以文飾,以相對緩和的形式表現(xiàn)。所謂情緒的細膩性是指個體情緒體驗上的細致的特點。初中生已逐漸克服了兒童時期情緒體驗的單一性和粗糙性,情緒表現(xiàn)變得越發(fā)豐富和細致,而且,有些情緒感受并非直接由外部刺激所引起,而是加入了許多主觀因素。例如,當許多初中生在閱讀了一部文藝作品之后,會長時間地沉浸在某種情緒之中,這種情緒不單純來自于書中的內容,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他們的主觀思考和遐想而派生出來的較為復雜的情緒和情感體驗。
2.情緒的可變性和固執(zhí)性共存
情緒的可變性,是指情緒體驗的不夠穩(wěn)定,常從一種情緒轉為另一種情緒的特點。情緒的這種特點一般是由于情緒體驗不夠深刻而造成的,初中生們盡管在表面上情緒表現(xiàn)的強度很大,但體驗的深度并不與此成正比,一種情緒容易被另一種情緒所取代。情緒的固執(zhí)性,是指情緒體驗上的一種頑固性,由于初中生在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上,還存在著偏執(zhí)性的特點,因而帶來了情緒上的固執(zhí)性。例如,一些初中生會因為幾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種無助和抑郁的情緒所淹沒,很長時間不能擺脫。
3.內向性和表現(xiàn)性共存
情緒的內向性,是指情緒表現(xiàn)形式上的一種隱蔽性。初中生在情緒表現(xiàn)上已逐漸失去了那種毫無掩飾的單純和率真,在某些場合,可將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隱藏于心中不予表現(xiàn)。情緒的表現(xiàn)性,是指在情緒表露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帶上了表演痕跡。初中生在團體中有時為了從眾或其他一些想法,會將某種原本的情緒加上一層表演的色彩。在情緒的表露上失去了童年時那種自然性,帶有了造作痕跡。
二、應對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問題的策略
1.對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合理調節(jié)也是很重要的。
當逆反心理得不到合理調節(jié)時就會呈現(xiàn)消極作用,使家庭教育不能順利進行,進而轉化為矛盾,嚴重者會造成事故,甚至釀成悲劇。逆反心理作為一種反常心理,雖然不同于變態(tài)心理,但已帶有變態(tài)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嚴重的,它會導致青少年形成對人對事多疑、偏執(zhí)、冷漠、不合群的病態(tài)性格,使其意志衰退、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逆反心理的進一步消極發(fā)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態(tài)心理轉化。所以必須采取合理調節(jié)對策。要認清青少年逆反心理產生的兩個因素,從主體和客體兩方面進行調適。
2.選擇恰當?shù)恼勗挄r機,有沖突時也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么時機是適合談話的呢?生理規(guī)律告訴我們,下午5點-7點是生理活動最低點,迫切需要補充營養(yǎng),恢復體力。所以,孩子放學回家剛放下書包時是不易談嚴肅的話題的,因為一天下來的疲勞使人難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緒。晚飯過后,心情逐漸開朗,這是比較好的時機,找到孩子的興奮點,父母便可潤物細無聲地轉達其觀點了。沖突也許在所難免,原則是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批評不是攻擊,批評只對事不對人,用建設性的意見代替批評,將批評轉化為希望,這才是批評的最終價值之所在。
3.多聽聽孩子的意見 重要的家事
父母可開誠布公地告訴孩子,聽聽孩子的意見,這樣有助于創(chuàng)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氣氛。
對青春期的孩子,家庭教育中最忌諱消極的評價,無情的斥責,不斷的猜疑,無理的苛求,空洞的說教,自私的溺愛。要使青春期的孩子逐步懂事、成熟,幫助他們解除青春期的種種煩惱,父母們就要用對待青年、成人的態(tài)度,來引導少男少女明確自己“準青年”的身份,父母應盡早放手,做一個稱職的孩子的 “成長參謀”,讓孩子對面臨的各種問題,學會獨立地思考,自覺地積極行動。順應,才是因勢利導的科學態(tài)度和家教上策;順應,才可能被孩子視為朋友。
4.善于引導孩子
對孩子要因勢利導,少使用限制手段,在不存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容忍孩子有不同意見,讓孩子有足夠的機會去作決定,并讓他為自己的決定承擔責任,這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5.注重溝通
從學校到家長都只注重孩子的分數(shù),而忽略了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們對性知識的渴求。“家長在孩子的青春期性教育上應該起到主要作用,但是實際上家長在這方面卻比較麻木,一個是自身不懂,另外也有顧慮,認為祖祖輩輩都是這樣過來的,所以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