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之飲
茶史繁浩,情長紙短,這一次,讓我們將目光稍望近些,望向文化碰撞、世界變遷的民國時期,彼時盛大的茶漪經過歲月滌蕩,如今依舊堅定溫柔。
茶是中國人嵌入靈魂的故土之飲,產茶之地的杭州,茶文化浩瀚悠長,當?shù)孛韪强盀椤皣贰薄?016年中國杭州G20峰會的指定用茶便是當?shù)刈钬撌⒚摹耙痪G一紅”:“綠”為西湖龍井,是中國人盡皆知的名貴茶品,而“紅”則為九曲紅梅——在此次盛會到來之前,歷史為它遮上了一層頗為神秘的面紗,直到此時柳暗花明,光輝重現(xiàn)。
九曲紅梅產于杭州西南的雙浦鎮(zhèn)一帶,尤以胡埠大塢山產出的為最上品。大塢山海拔五百余米,山頂為盆地地形,土壤肥沃,植葉繁茂,臨近的錢塘江在此方向微微轉頭,河灣送來豐富的水汽,共同構建了適合茶樹生長的自然空間。
九曲紅梅在浙江地區(qū)素有“萬綠叢中一點紅”之名,不僅產地坐落在龍井綠茶的核心產地的中心,更是浙江省近三十種名茶中唯一的紅茶。與久負盛名的西湖龍井一樣,九曲紅梅選用的茶葉也是龍井群體種,經過紅茶特有的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四步,綠葉變紅,便成為與翡翠色龍井茶相對應的茶中“瑪瑙”。
九曲紅梅有記錄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事實上,杭茶雖以綠茶居多,但也有一直生產紅茶的老茶區(qū)。世居杭州的清末舉人徐珂著寫《可言》,其中提到“杭茶之大別,以色分之,曰‘紅,曰‘綠。析言之,則紅者九:龍井九曲也、龍井紅也、紅壽也、壽眉也、紅袍也、紅梅也、建旗也、紅茶蕊也、君眉也……”可見杭茶不僅有“紅”,還有“九紅”之別?!熬徘币幻鄠鱽碜愿=ㄎ湟牡木徘?,武夷自宋元時期便是宮廷貢茶產地,據傳當?shù)厝诉w居余杭一帶,便將世代相傳的紅茶制作技藝引入了另一個古老的茶區(qū)。
民國時期,杭茶中的紅茶盛極一時,成為能夠與正山小種、祁門紅茶齊名的茶飲。1928年,當代“茶圣”吳覺農對當時中國的頂級紅茶做出如下評述:“就此次各省出品言,紅茶當推安徽之祁門為首,江西之寧州次之……杭州之紅茶,色、香、味亦極優(yōu),惜價格太高耳。”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浙江紅茶獲得金質獎章,到1929年的第一屆西湖博覽會上,杭州茶號的“壽眉茶、極品烏龍茶、紅茶”一同獲獎,其中紅茶獲得特等獎狀。
杭州之紅茶雖然價高,但在市場極受歡迎,尤其暢銷東北、天津、山東等地,引愛茶之人爭相競購、品嘗。然而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杭州淪陷,獨特的杭州紅茶產區(qū)也被洗劫一空,直至70年代后國家計劃性地恢復和發(fā)展名茶生產,杭州產出的紅茶漸漸回到大眾的視線之中,統(tǒng)稱為“九曲紅梅”。
弘一法師與杭州極有緣,更曾以詩贊杭州紅茶為“白玉杯中瑪瑙色,紅唇舌底梅花香”。詩文寫得如此蜜意柔情,應與紅茶本身品質有極大關聯(lián)。九曲紅梅茶外形精致,纖細如發(fā),彎如銀鉤;成茶遍布金色的絨毛,色澤瑩潤,互相盤結。沖泡之時,一經遇水則顯色紅艷,茶湯由清透的琥珀色漸漸沉如紅梅,香氣馥郁亦如梅香。
九曲紅梅的茶湯入口柔甜,沖泡多遍仍不覺濃苦澀滯,是品質優(yōu)異、口感柔和的獨特品種,伴著歲月滌蕩,杯中傳遞的仍然是這份歷經輾轉的溫柔。
祁門紅茶與九曲紅梅的故事相近,不僅同樣成名自民國時期,也同樣來自于古老的茶鄉(xiāng),不過不是杭州,而是安徽。安徽省自古產出綠茶,名為“安綠”,而祁門紅茶的種植區(qū)是臨近黃山的祁門縣,制茶原葉與黃山毛峰同屬一種,是不遜于此地綠茶的紅茶分支。九曲紅梅據傳來自武夷九曲,而祁門紅茶的制茶手法同樣源自福建,昔年有安徽人自福建罷官歸來,將彼處的紅茶發(fā)酵手法傳給故土四鄰。
祁門紅茶味道清淡,香氣清爽濃郁,口感易于接受,如茶中君子般清透柔和。祁門紅茶與九曲紅梅一樣,在1915年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但與九曲紅梅的輾轉隱忍不同,祁門紅茶搭上了時代的幸運與便利,自祁門縣沿長江一路輸出,一直抵達人口稠密的上海,得到了當時租界里同樣熱愛茶飲的英國人的賞識與喜愛。
在英國人喜愛的紅茶品種中,大吉嶺紅茶發(fā)色需久泡,錫蘭紅茶口感偏苦澀,阿薩姆紅茶濃郁且咖啡因高,唯有祁門紅茶顏色清亮,發(fā)色如琥珀,味道豐富但不突兀,具有松木與花果香氣,這種清澈的味道也成為了祁門紅茶特有的“祁門香”。另外,祁門紅茶口感平和,易于接納,適合久飲,可作為安神的茶飲,因此尤為受到喜愛。
如今,祁門紅茶不僅是享譽世界、可以單獨飲用的茶品,還是諸如英式早餐茶、伯爵紅茶等多種混合茶的基茶成分。哪怕是遠離故土的中國游子,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隨意拿起一包茶葉,細細查看配料與成分,都或能收獲一份來自故土的驚喜與情眷。
云南是茶樹的原產地之一,云南多族人民自古飲茶,但不論茶種與飲法都與東部有很大不同。成書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滇略》中有記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團之?!笨梢娫颇献畛R姷氖菆F狀茶,另外還有茶磚、茶餅等,都是“緊茶”的形質,與中原地區(qū)流行的散茶形成區(qū)別。1917年,云南下關地區(qū)的“復春和”等茶號將傳統(tǒng)的團茶茶餅改制成“沱茶”,其形如倒扣的碗,形狀緊實,底部有凹陷,易于將茶餅分開。
“沱茶”一名有多解,一說當?shù)貙A形物稱為“坨”,久而久之便進化為“沱”,又有說法是沱茶最先銷往宜賓等地,以長江上游的沱江水沖泡最佳,便成為“沱茶”。 沱茶的原料為滇青茶種,下關本地雖不產茶,但氣候多風,云南地區(qū)濕度較大,這里反而擁有良好的茶葉風干條件。沱茶的原料配比不定,主要有鳳山茶、勐庫茶、博尚茶和景谷茶等。
茶馬古道始于唐宋,興于明清,并在民國時期伴著云南制茶業(yè)的興盛有了飛躍性的發(fā)展。1920年后,沱茶試銷西藏、香港地區(qū),銷路均好。到1930年后,勐海代替普洱成為云南制茶業(yè)的中心,云南沱茶不僅名揚全國,更伴著滇緬公路暢銷至東南亞等地。1942年后,隨著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勐海茶廠停產,建國后生產陸續(xù)恢復,生產規(guī)模不斷擴大,將這獨特、堅韌、歷經滄桑的茶味傳承下來。
武夷巖茶自嘉慶十五年進入臺灣,開臺灣烏龍茶種植先河。東方美人是臺灣地區(qū)出產的著名烏龍茶之一,主產自新竹一帶,因茶芽白毫顯著,又名白毫烏龍。烏龍茶雖屬半發(fā)酵茶,東方美人的發(fā)酵程度極高,在經歷“揉捻”一步后還會進行渥堆,總發(fā)酵程度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因此極少含有苦澀味,加上花果香與蜜香均衡交織,層次分明,構成極具東方美感的口感,瑩潤甘醇,細膩含蓄,回味悠長。
東方美人特殊的蜜香來自小葉綠蟬。這種昆蟲對絕大多數(shù)茶農而言都是害蟲,被叮咬后的茶葉將會發(fā)黃萎縮,但對東方美人而言,卻是特殊的蜜香來源?!扒嘈拇髢印辈铇浔欢RШ?,會散發(fā)特殊的物質吸引小葉綠蟬的天敵,其中的芳香物質便會成為東方美人的“蜒香”,形成烏龍茶中難得的花蜜香氣。叮咬越多,蜜香越濃郁,但與此同時,小葉綠蟬的叮咬會嚴重降低茶葉產量,加之東方美人采摘采取嚴格的質量把控,只取一葉一芽,因此東方美人十分珍貴,一旦錯過時節(jié),往往令人生出“美人再難得”的感嘆。
東方美人成名自清末,又名“番莊烏龍”或“椪風茶”。當時臺灣的茶葉生產中心自南方北移,東方美人的毛茶運抵臺北的大稻埕,經過“番莊館”再度發(fā)酵處理后再度販出,因此稱“番莊烏龍”?!皸诊L茶”之名據傳來自“膨風”,即閩南語中的“吹?!?,有一說法是茶農將被小葉綠蟬叮咬的茶葉賣出,沒想到大受歡迎,回鄉(xiāng)后談起卻被視為吹牛;另有一說法是該茶曾被日據時期的臺灣總督以極高價格收購,同樣被茶葉原產鄉(xiāng)視為吹牛行為,后經文人雅傳,成為“椪風茶”。
東方美人自二十世紀起暢銷歐美與日本,至于“東方美人”之名,據說是將該茶獻予維多利亞女王后,女王專門給予的雅稱。傳聞是否未真如今已不可考,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東方美人茶承載著這股獨特的東方韻律,歲月變遷,此味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