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反映,與孩子溝通經(jīng)常不歡而散,甚至幾星期相對無話,這種冷漠的家庭氣氛嚴重傷害親子感情。是孩子不懂事,還是家長的溝通技巧欠佳?本期,我們邀請教育心理學博士、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伍建峰先生,與家長朋友們一起談談這個話題。
你的冷漠讓孩子閉嘴
黎英萍(12歲男孩的媽媽):前不久學校召開家長會,班主任交給每一位家長一封信,是自家孩子寫的。這是一個班會活動,班主任要求學生在信中給家長提意見。我兒子在信中說,最討厭我不好好聽他說話,還說我根本不懂他在說什么,甚至氣憤地質(zhì)問:“憑什么所有事都要聽父母的?”這封信讓我震驚,一個12歲的小孩子居然有這樣的要求,他的話有什么好聽的?無非是鬧著要零花錢,多爭取幾分鐘的上網(wǎng)時間而已,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主持人:父母眼中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孩子看來可能是大事。如果你拒絕傾聽,孩子有可能永遠對你關閉心扉。伍博士,我這樣說不算夸張吧?
伍建峰:不算夸張。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理應是孩子最好的陪伴者和傾聽者。美國著名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說:“如果家長能真正傾聽孩子的敘述,孩子就能更容易地表達他們面臨的困境。有時候,孩子需要的是家長能與他產(chǎn)生共情?!钡牵行┘议L經(jīng)常以各種借口拒絕傾聽孩子的心聲。
主持人:有調(diào)查顯示,在遇到煩惱時,54.8%的學生會向朋友傾訴,27.9%的學生會告訴家長,28.8%的學生會壓在心底,1.2%的學生會找老師。大部分學生感覺,如果能經(jīng)常向父母傾訴,會讓他們有幸福感。相比于中學生,小學生更愿意與父母交流,遇到煩惱也愿意請教父母。專家指出,孩子想與父母交流的時候,如果父母表現(xiàn)得很冷漠,孩子心中的煩惱得不到及時處理,容易導致孩子出現(xiàn)壓抑、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費清泉(8歲女孩的爸爸):請問伍博士,孩子說話的時候,我明明在聽啊,還不時用“嗯”“啊”回應他,為什么孩子還會覺得我心不在焉?
伍建峰: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許多家長會犯“無效傾聽”的錯。表現(xiàn)形式之一便是假傾聽。比如,家長因為工作勞累、情緒不穩(wěn)等原因,不能專心傾聽孩子說話,常以“嗯”“啊”“這樣哦”“是嗎”等的假反饋來敷衍孩子。雖然家長的眼睛注視著孩子,但思緒早已飛走。這些把戲總能被孩子識破。再比如,孩子回到家興高采烈地向父母匯報好成績,父母只是冷冷地說:“不錯。不要驕傲。”孩子肯定會感覺到自己被忽視了。更惡劣的是,孩子有事與父母商量,講了一大堆理由,最后父母的回答完全跑題:“今天晚飯你想吃什么?”孩子不崩潰才怪。
你的霸道讓孩子抓狂
齊秋婷(13歲女孩的媽媽):我從來沒有忽視過女兒,她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認真聽,但她還在日記里指責我是“法西斯”“女魔頭”,因為我習慣打斷她說話。聽到她說的話有問題,我怎么可能不打斷?我是她親媽呀!
伍建峰:急于回應,打斷孩子說話,是無效傾聽的常見表現(xiàn)。經(jīng)常被父母打斷說話,孩子會認為父母只聽自己想聽的話,只關心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其實,父母這樣做是出于自以為是的偏差觀念,用來打斷孩子的話,無非是說教,容易讓孩子心生反感。
袁虹(14歲女孩的媽媽):有一天,女兒向我抱怨:“作業(yè)太多了,我快受不了了!”我回應:“最近的工作也讓我忙得頭昏眼花?!蔽沂窍敫嬖V她,壓力人人有,不要抱怨,要行動起來??墒呛⒆硬活I情,好幾天不理我。這是為什么呢?
主持人:因為你把天聊死了。孩子得到的信息可能是:“解決好你自己的問題,別來煩我,我已經(jīng)夠煩的了!”孩子的心頓時便冷了半截。這應該也是無效傾聽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吧?
伍建峰:沒錯,都是在獨霸話語權(quán)。還有的父母習慣質(zhì)疑孩子,不等孩子說完就開始說教:“我覺得你那樣做不對。你應該……”“這只是你自己的看法吧?”“你怎么這么幼稚!”等等。這時父母的角色已不是傾聽者,而是評判者。孩子經(jīng)常被父母這樣無端質(zhì)疑,會覺得反正自己的任何想法都被否定,說下去無異于自取其辱,哪還有心情說下去。
劉玉合(17歲男孩的爸爸):有一個周末,我開車接住校的兒子回家。路上,他沮喪地說:“我數(shù)學學得很吃力,老師上課講的我總是聽不懂?!蔽倚睦锛保驼f了他兩句。沒想到他拉開車門就要跳車,幸好我反應快,一把拽住了他?,F(xiàn)在的孩子,真是玻璃心??!
主持人:您說了他兩句什么?
劉玉合:我說:“是你上課沒有好好聽講吧?如果專心致志,怎么會聽不懂呢?”我這樣說過分嗎?
伍建峰:不僅過分,簡直是火上澆油!孩子向您傾訴,想要的是理解、安慰和指導,您給的是妄加猜測和粗暴批評,當然會激怒孩子。任何人被評論、指責時,心理的防御機制都會本能地啟動,并以更激烈的話語來反擊。所以,不要指責您兒子,他的反應是正常的,恰恰是您的霸道讓他抓狂。
家長必須掌握的傾聽訣竅
岳春雨(18歲男孩的爸爸):幾位家長的講述讓我如芒在背,因為他們的錯誤做法也是我的做法。請問伍博士,家長究竟如何做到有效傾聽?
伍建峰:家長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步驟來強化自己有效傾聽的能力。
步驟一:重述語意。有效傾聽從確認對方的話語意義開始,即不是以我聽到什么為主,而是要確認孩子說了什么。做法是,聽完孩子的話之后,家長要用自己的話,復述孩子所說的話,但不加任何評語。比如,孩子說:“每天上學真煩!”家長應該這樣確認:“你是說你不喜歡上學,還是討厭上學?”孩子或許會澄清:“都不是,我是覺得上學沒什么用?!眴栴}說清楚了,才好繼續(xù)。
步驟二:澄清內(nèi)容。此步驟主要是為了確定孩子真實的看法與感覺。家長在弄清楚孩子的話語意義后,可以進行歸納、摘述,進一步確認孩子的心情。家長可以問:“你覺得上學沒用,是覺得學歷沒什么用處嗎?”孩子可能會說:“不是學歷,是老師教的那些東西沒用處?!贝藭r,家長可以進一步推敲孩子的說話內(nèi)容:“我不了解你說的沒用處是什么意思。是指學的東西不實用,對就業(yè)沒幫助,還是其他意思?”或者加以延伸:“換句話說,你覺得能不能學到有用的東西,比上學拿學歷更重要,對嗎?”
步驟三:澄清感受。承上情境,家長可以說出自己的猜測,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你討厭學校教的東西,但是又怕休學要承擔更多后果,所以心里很煩,是嗎?”
步驟四:鼓勵發(fā)言。鼓勵發(fā)言是了解孩子想法的有效途徑。懂得傾聽的父母會利用關懷、澄清、引導等技巧,向孩子發(fā)出各種溝通邀請,鼓勵他持續(xù)發(fā)言?!澳悄阏J為如何呢?你有什么感覺?”“繼續(xù)說。是這樣嗎?然后又發(fā)生了什么?”“我能為你做什么?你希望我做什么?”等等。此外,也可以使用肢體語言進行鼓勵,比如在傾聽時身體微微傾向孩子,看著孩子微笑、點頭,保持專注與鼓勵的眼神接觸。傾聽過程中,家長不要使用過于簡短的字句回應孩子,如:“嗯?!薄笆裁??”“知道,明白?!币悦夂⒆痈杏X被敷衍。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