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陽 劉瑩
2019年9月,全國的中小學校所有年級開始統(tǒng)一使用語文統(tǒng)編教材。統(tǒng)編教材和以往的人教版教材相比,無論是在內容的編排上,還是在“教”與“學”的方式上,都有很大的改進與突破。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點,就是“1+X”的課程結構與教學方式?!?+X”要求增大學生的閱讀量,這是符合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眾多文本,教師該如何教,才能讓學生有興趣去閱讀和學習呢?我們在游戲化教學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以游戲化教學實現(xiàn)高效導入
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基本40分鐘為一課時,導入環(huán)節(jié)一般不超過5分鐘。很多教師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講解生字詞、課文等內容,忽略了實際上極其重要的導入。導入環(huán)節(jié)很重要,作用有以下幾點:激發(fā)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回顧所學知識;拓展語文知識;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我們學校在切入龍之門大語文這套教材以后,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做了較大的轉變,下面呈現(xiàn)3個課例供大家參考。
課例1?!兜静萑恕肥侨~圣陶先生的一篇童話,龍之門大語文節(jié)選了其中的一部分。這篇課文主要想讓學生通過想象的手法體會童話中稻草人兢兢業(yè)業(yè)的品質,其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課程設計采用了一幅圖片。這是一幅簡單的數(shù)字連畫,從1到25,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人公—稻草人。對于學生來說沒有任何難度,更不會耗費很長的時間,但是卻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讓我們的課堂有一個好的開始。
課例2。《目不見睫》是選自《韓非子·喻老》的一篇文言文,通過杜子對楚莊王的勸諫讓學生明白“目不見睫”的道理。這一課的游戲導入方式很多,每一種都能夠達成不同的教學目標。第一,教師可以組織小比拼,看看哪一學習小組說出最多的“和眼睛有關的”成語;第二,在這一課之前還學習過楚莊王的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順勢過渡到要學習的楚莊王的故事;第三,上一課剛剛學習過《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孟子勸諫梁惠王的故事,這節(jié)課要一起來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另一位國君—楚莊王,看看他又是如何納諫的。三種不同的導入方式,都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兼顧了對知識的回顧與拓展,同時將“諫”這個字講解到位。
課例3。在第三冊要學習聞雞起舞這個小故事的文言文版,以群文模式為最大特色的教材當然還有其他課文。這一課一共有四篇文章。第一篇《有夢才有遠方》,讓學生知道夢想的重要性;第二篇、第三篇是兩個文言文小故事,分別是《聞雞起舞》和《師于老馬與蟻》,告訴學生該如何實現(xiàn)夢想;最后一篇課文《夢想與理想》留作自讀課文,讓學生通過閱讀對夢想、理想、幻想予以區(qū)分。在這里要說的是這一課的導入—一個小測試。讓學生通過觀察一幅圖片(一艘帆船在大海上航行),確定什么風向有利于帆船的航行。通過觀察,我們會發(fā)現(xiàn),只看圖片并不能確定帆船的航向,也就沒法確定哪一選項(東風、南風、西風、北風)有利于帆船的航行。目標航向對于一艘船來說如此的重要,那么對于人來說,目標或夢想也是同樣的重要,因為有夢想才知道要向哪個方向努力,接下來再開始學習第一篇課文《有夢才有遠方》。簡單的圖片,簡單的選擇,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考并達到了我們的教學目標。
二、以游戲化教學提升字詞學習效果
小學階段,如何讓學生樂于學習并且快速地記住生字詞,是教師和家長的一大難題。龍之門大語文教材將每一課的生字詞分為“需要認讀”和“需要會寫”兩種,針對不同的目標分別設置不同的游戲,以達到課堂效果。
低年級需要學習的生字詞較多,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字詞,選擇配圖講解的方式。例如,在學習《元日》這首詩的時候,其中“爆竹、屠蘇、曈曈、桃符”四個詞語是需要學生認讀并且理解的。教師在課堂上分別給這四個詞語配上一幅圖片,根據(jù)配圖進行字詞意思的講解。這樣的講解方式能夠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視覺的效果往往會比聽覺的效果好得多。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多種多樣的形式加強學生對字詞的記憶并適當進行知識的拓展。關于“爆竹”,教師可以播放一個關于年獸的視頻,也可以給學生講一講為什么在古時候叫“爆竹”。關于“屠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模擬飲屠蘇酒”的活動;關于“曈曈”,教師可以根據(jù)偏旁對“曈”和“瞳”兩個字進行區(qū)分,一個和太陽有關,一個和眼睛有關;關于“桃符”,教師在講清楚故事后,可以讓學生親自來畫一畫桃符(配圖即為兩位門神的桃符)。我們的教學實踐可以證明,低段的學生是非常樂于自己動筆來寫一寫古時候的文字的。
中高年級生字詞學習不是重點,但同樣是重要的學習內容,對于不同的學段,側重點以及教學方式也相應發(fā)生改變。中高年級的課堂上字詞只需要花費少許的時間,可以采用“快速定位”游戲:教師將本課需要掌握的生字詞列在課件上,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在課文中圈畫出來,最快完成的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的游戲既可以在讀課文之前進行,也可以在讀過一遍課文之后進行。游戲設置的位置不同,鍛煉學生的能力也不同,這樣的游戲不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能訓練學生的觀察力和快速瀏覽課文的能力等。
最后,再來談一談“寫字”環(huán)節(jié)。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機器人書寫大賽”可謂是一個好的游戲方式。教師模仿機器人的語言,要求學生將字的筆順輸入其中,輸入正確則挑戰(zhàn)成功。掌握正確的“筆順”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養(yǎng)成好的書寫習慣對于每一個小學生來說都極其重要,教師需要在這一方面多多考慮,幫助學生們養(yǎng)成好習慣。
三、以游戲化教學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統(tǒng)編新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標注“*”的為略讀文章,這就要求教師對不同的文章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龍之門大語文每一課都有四篇文章,一節(jié)課中必定會有詳講有略講,這與統(tǒng)編新教材針對不同的課程目標要選用不同講解方式的內在要求相契合。
《差不多先生傳》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們采用完成“差不多先生人物檔案”的游戲方式。檔案內容包括姓名、性別、籍貫、職業(yè)、口頭禪、口頭禪出現(xiàn)在哪里、“差不多”的含義等,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動性,搜索課文中的信息,完成人物檔案。只要學生能夠完成人物檔案,課文不需要講解,目標已經(jīng)達成,很長的一篇課文最后就轉變成了這樣的一份“人物檔案”,學生覺得輕松而有趣。
《聞雞起舞》是一篇文言文,篇幅不長,只有37個字。三年級的學生對這個故事都很了解,而且能夠用自己的話講出來,但文言文版本的故事學生卻是第一次讀到。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選擇“快問快答”的游戲幫助學生梳理課文內容。教師在課件上快速出示問題,學生要迅速做出反應,給出正確答案。幾個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找到課文的重點,同時也訓練學生在文章中搜索關鍵信息的能力。教師若能將這樣的游戲和分組比拼結合到一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會更高,語文課堂會更有效率。
《相聲·成語奇談》是一段關于成語的相聲,學生聽完覺得很好玩,笑一笑就過去了。但是這一課的課程目標是要學習其中的成語,還要讓學生體會相聲這種傳統(tǒng)藝術形式的特點。為了達成第二個課程目標,在完成第一個目標的基礎上,我們讓學生親自來演一演,分別扮演課文中的甲和乙。通過表演,學生不僅鞏固了其中的成語,更體會到了相聲的趣味性。正話反說,有一定的諷刺意味,這只是相聲的一方面。學生知道了相聲之所以可以傳承至今,被稱為是語言的藝術,不光是因為它的語言搞笑逗樂,還因為它的內容往往包含歷史典故或者反映社會現(xiàn)實。
四、以游戲化教學幫助學生熟讀成誦
背書對于許多小學生來說,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教師需要讓學生有興趣,不能讓學生產生排斥的心理。龍之門大語文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特有的游戲化讀書和背書方式,值得借鑒。
以《聞雞起舞》一文為例。這篇文章雖然只有37個字,但如果讓學生死記硬背還是有一定的困難。課堂上,我們首先讓學生通過“中國好舌頭”的方式熟讀文章。此游戲要求學生跟著課件上文字出現(xiàn)的速度來讀,課件上的課文內容會逐字出現(xiàn),版本不同,速度也不同。通過學生的反復挑戰(zhàn),熟讀的目標達成。在課文講解環(huán)節(jié)之后,還會有一個檢測的環(huán)節(jié),這里我們選擇用“排排兵”的游戲。教師提前將課文內容拆成小句子,讓學生按照正確的順序排列并讀出來。拆的句子數(shù)量越多,難度則越大。這樣不僅檢測了學生是否記住了課文內容,也再一次檢測了學生對課文中生字詞的掌握。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惫湃说脑捑陀∽C在龍之門大語文的課堂上,不僅“其義自見”還能“熟讀成誦”,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細心琢磨,而不是單純地布置讀和背的任務。
語文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潛移默化并且灌注學生一生的。龍之門大語文的設計充分實現(xiàn)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讓語文課堂不再是枯燥的課堂。轉變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效的合作,讓語文課堂成為高效的語文課堂。這樣的課程和教學形式,展現(xiàn)出來的教學和學習成果,會始終印刻在教師和學生的心中,難以忘記,這也是“1+X”的終極目標。
我們希望通過龍之門大語文的游戲化教學引起同仁們的思考。一節(jié)真正吸引人的優(yōu)質高效的語文課堂,需要教師們不斷思考和創(chuàng)新,而實踐的過程,也一定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我們的一切努力都為了學生,我們的研究一直在路上。
(作者單位:北京四中網(wǎng)校語文教育研究院)
責任編輯:肖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