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文興 張川徽
本文系重慶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專項課題《新時代高校文化育人的理論與實踐路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編號:GZY2019SZ20-Y)
【摘 要】 本文闡釋了習近平文化育人重要論述的價值旨歸及最終目的,探討了文化育人對中華民族發(fā)展的重大意義。認為,文化育人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途徑,文化育人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文化育人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根本動力。
【關鍵詞】 習近平;文化育人思想;中華民族發(fā)展;重要意義
一、習近平文化育人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價值旨歸
文化育人的本質是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有了文化自信才有文化的繁榮興盛,文化育人的目的是為了弘揚中華文化,培育社會主義可靠建設者和接班人。
1、文化育人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習近平文化育人重要論述是指用文化感化人、用文化培育人,用文化滋養(yǎng)心靈、涵育德行,即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習近平文化思想包括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習近平文化育人即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培育、價值觀樹立,充分利用文化資源,不斷增強其感染力、影響力及育人效果,以達到潤物無聲的作用。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百年民族斗爭和鮮血凝結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文化三位一體,為大學生形成高度的文化自信奠定充分的根基。
2、有了文化自信才有文化的繁榮興盛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是“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而文化育人的前提也是文化自信,因此習近平文化育人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拔幕孕攀且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绷暯轿幕说哪康氖菫閷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培養(yǎng)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要實現復興,既要有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只有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才能得到提高。文化自信源自于民族經歷苦難并矢志奮斗而得來的一種文化自覺和自豪感,更是我們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道路上所展示的文化史。這不僅是一種熱愛自己民族文化的表現,同時也展現出一種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和文化精神,建設文化強國要在文化交流學習中增強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進而實現民族的繁榮興盛。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最終目的就是育人
文化是人類社會文明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育人之根也是育人之本,教育是通過文化對教育對象進行教育、熏陶、影響的過程。文化包括物質、制度和精神的生態(tài)文化系統(tǒng),這些豐富的思想為育人提供了寶貴的資源,為大學生的成長提供了動機和文化氣息。用習近平文化思想中的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繼承和發(fā)揚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并在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發(fā)展中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用中國文化以耳濡目染、潤物無聲的方式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使之成為有文化有教養(yǎng)的人。
1、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文化育人中有效滋養(yǎng)人的肥沃土壤,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沃土。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載體,引導新時代的大學生學會用整體的眼光看待問題、辯證的思維思考問題,對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有一定的作用,對民族的復興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家國思想,孟子強調“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吧嵘×x”成為中國古人的人生信條,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為大學生的家國理想做了典范,為民族復興奠定了思想基石。
2、革命文化中蘊涵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紅色革命精神
革命文化是文化育人不竭的動力,對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革命文化中的紅色精神、紅色基因等對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實現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青年人的理想信念對民族未來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革命時期的革命志士和為革命事業(yè)而犧牲的革命烈士的故事;近代以來鴉片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的抗戰(zhàn)史,抗日戰(zhàn)爭中人民群眾的艱苦奮斗史;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和其生活或戰(zhàn)斗過的革命舊址、遺址,講好這些故事并參觀這些遺址,會給大學生帶來直觀的心靈震撼。而在革命戰(zhàn)斗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的井岡山精神,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長征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等革命精神有利于增強對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人物和故事使紅色文化變成一個個鮮活的事件,激發(fā)大學生的革命熱情和社會主義責任感,對實現民族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3、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文化育人的指向燈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處于時代前列的文化,它符合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代表著人類社會的前進方向?!泵嫦颥F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彰顯著中國價值,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指引學生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著新時代文化發(fā)展的方向,也是新時代大學生社會精神價值的歸宿,對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具有重要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在行為準則上給予當代大學生向導,同時也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的價值訴求,也引導著大學生為實現社會理想而奮斗。
三、文化育人對民族的發(fā)展意義重大
我們每個人的發(fā)展不僅是個人的事情,對民族和國家也同樣意義深遠,文化熏陶出來的人有利于民族的長久發(fā)展。“人創(chuàng)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币粋€具有文化修養(yǎng)、理論涵養(yǎng)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可立于不敗之地。文化育人在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以及塑造大學生高尚人格方面具有較為獨特的優(yōu)勢。
1、文化育人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途徑
“一個民族的文化是不可能取消的,它是歷史的既成事實,不僅保存在各種經典傳世之作中,而且積淀于當代現實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彼刭|教育強調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側重于大學生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綜合素養(yǎng)教育。通過文化育人使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勞動美德、革命文化的艱苦奮斗以及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科學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四方面的辨證統(tǒng)一,對在實踐過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對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和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涵養(yǎng)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2、文化育人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文化的力量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作為一種無形的軟力量影響其品格的形成和理論涵養(yǎng)、轉化為一種有形的物質力量影響其行為實踐的表現。文化作為民族發(fā)展的靈魂對一個民族的興旺與衰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刻持久的作用。大學生的文化涵養(yǎng)決定民族的興衰,只有文化不斷發(fā)展,博大精深、歷久彌新,民族才會興旺發(fā)達,沒有一個民族衰敗而它的文化卻能得到獨立發(fā)展的。因此,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前提。而大學生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不僅自身將處于不敗之地,對民族和國家的發(fā)展也至關重要。當前,我們用什么樣的文化來教育人,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發(fā)展、長遠發(fā)展。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培育,使大學生全面學習和掌握習近平文化育人重要論述正是著眼于中華民族的長遠發(fā)展。
3、文化育人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根本動力
文化育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所沉淀的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和價值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和不竭精神動力。文化育人將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遞給當代大學生,大學生從中獲得精神滋養(yǎng),從而轉化為行動的動力和指南。青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興,大學生在文化的蘊育中自覺的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緊密結合起來,不斷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努力奮斗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文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動力。
【參考文獻】
[1][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彭曉波,王賀.充分發(fā)揮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的涵養(yǎng)作用[J].中國高等教育,2019(08).
[4] 馮剛.新時代文化育人的理論考察[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5).
[5] 陳先達.文化自信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龐文興(1994—)女,遼寧大連人,重慶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專任教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與教學.
張川徽(1991—)男,重慶忠縣人,任職于重慶青年職業(yè)技術學院組織人事處,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