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山
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語文的教學目標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通過閱讀名著來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愛好,名著中蘊含著豐富寶貴的資源,我們要大力開發(fā)利用,充分發(fā)揮其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提升的作用,讓學生們通過名著愛上語文教學。
一、突出推介作用,激發(fā)名著閱讀興趣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我們首先可以利用名著進行導學的方法就是通過名著來進行課程導入,從而迅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指引進入課程學習中來。初中階段的語文教材是教育專家精挑細選的,教材中的內(nèi)容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能夠發(fā)揮很好的促進作用,我們可以采取的一種方法就是找到教材中的文章與相關名著的結合點,尋求到一種平衡,通過名著來進行課程導入。具體來說,比如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我們分析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是魯迅先生回憶童年妙趣生活的,作者簡約生動的文字為大家描繪了一個充滿童真童趣的童心世界,讀來讓人動容。我們在學習這篇文章之前就可以利用魯迅先生的名著《朝花夕拾》進行課程導入,這部作品主要是回憶性的記事,從側面反映了作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向讀者展示出了魯迅先生性格和志向形成的過程,同時語言文字也多比較有趣,適合初中階段的學生閱讀,我們?nèi)绻谡n程開始時單純地講這篇課文是很難給學生代入感的,學生并不能全面了解魯迅先生,那么這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課前先閱讀這部名著,對于魯迅先生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對于學習教材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之后教師再講解這篇文章就會水到渠成。
二、指導科學方法,提高名著閱讀理解
我們指導學生進行名著導讀教學就必須要教授學生掌握正確的名著閱讀方法,讓學生克服對于閱讀名著的畏難情緒。名著一般字數(shù)都比較多,有的名著因為成書的時間比較早,現(xiàn)在的學生讀起來會有一些理解困難的地方,因此很多學生對于名著雖然有想要了解的愿望,但是苦于沒有正確的方法而選擇了放棄。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對于名著的興趣,拉近學生與名著之間的距離。比如我們在引導大家閱讀老舍先生的名著《駱駝祥子》的過程中,考慮到作品中呈現(xiàn)的年代與學生現(xiàn)在實際的生活有很大的出入,學生不太能夠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對于人物的遭遇也產(chǎn)生不了情感,那么我們可以利用半節(jié)課的時間為學生播放影視作品《駱駝祥子》,通過觀看電影的形式學生就會拉近內(nèi)心與文章的距離,會投入更多的興趣去探索原著,達到我們學習名著的目的。其次由于名著的篇幅比較長,不是短時間就可以閱讀完,教師就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對于每個階段閱讀的文章內(nèi)容做好記錄,這樣方便學生進行銜接,同時記錄的方式也比單純的閱讀效果要更好。教師要積極的思考適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名著導讀方法,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效率。
三、有機聯(lián)系課堂,鞏固名著閱讀成效
我們利用名著進行導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應該有意識地去呼應和利用名著,充分發(fā)揮它的功效。除了在課程的導入階段可以利用讓學生先閱讀名著的方式來進行鋪墊,在整個授課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利用名著來進行教學推動,豐富我們課堂的內(nèi)容,具體來說,比如我們在進行初中語文《楊修之死》這節(jié)課教學時,為了豐富加深學生對于楊修的任務性格及命運經(jīng)歷的理解,我們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語文競賽,讓學生搜集《三國演義》相關的人物故事,同時在課堂上進行競賽評比,通過這種以賽促學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挖掘名著,同時也加深對于文章教材的理解。教師要注意把握課堂的節(jié)奏,既要讓學生掌握應該學習的知識,同時還要啟迪開闊學生的思路,達到名著導讀的初衷。
名著這一寶貴的資源不應該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我們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要巧妙地利用名著這一資源來進行導讀教學,拓展學生的視野,重新煥發(fā)名著在當下的魅力,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生動,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可以走進名著,提升綜合語文素養(yǎng)與能力,更加健康全面的發(fā)展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