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予遷
當?shù)貢r間3月23日,美國華盛頓,特朗普宣布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經(jīng)檢測呈新冠病毒陰性。幾天前,特朗普的檢測結果也呈陰性,此前他曾與兩確診病例接觸。
要知道,美國歷任總統(tǒng)的健康檔案,帶病上崗、隱瞞病情、病而不報、病而不醫(yī)的情況讓人咋舌,在任內(nèi)因病去世的總統(tǒng)共有4人。而且在美國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14位“病夫總統(tǒng)”,其中一些人的健康狀況對美國歷史進程還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約翰遜
因病退選,改變了美越兩國歷史
美國第36任總統(tǒng)林登·約翰遜對越南奉行遏制政策,他入主白宮后不斷向越南增兵。1968年總統(tǒng)大選期間,其病情被外界知曉,造成他不得不退出大選。結果,提出停戰(zhàn)主張的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理查德·尼克松當選總統(tǒng),尼克松上臺后改變了約翰遜的增兵政策,終于從越南抽身。史界評價,約翰遜的病情改變了美越兩國歷史,否則越南戰(zhàn)爭如何發(fā)展無法預料。
約翰遜患有心臟病,1955年曾遭遇過一場嚴重心臟病發(fā)作。此外還被診斷出患有一種叫作“雙極障礙”的精神疾病。1968年3月31日,約翰遜在電視演說中宣布,他不會在戰(zhàn)爭期間把時間耗費在競選連任上。歷史學家認為,約翰遜不謀求連任的真正原因是他擔心自己可能活不過第二個總統(tǒng)任期,他的妻子也敦促他盡早退休。
1973年1月22日,約翰遜因心臟病去世,時年64歲。
肯尼迪
疾病纏身,遭遇無法俯身躲避的暗殺
美國第35任總統(tǒng)肯尼迪,可真是個中國人說的那種“病秧子”!
他的病歷從2歲的時候開始積累。每次的病都不是致命的,可是在病愈的半年之內(nèi)他總會患上其他幼兒容易患上的病癥:猩紅熱、支氣管炎、水痘、風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等等。
在醫(yī)學不是很發(fā)達的年代,肯尼迪家族的豪富并不能換來肯尼迪的健康。伴隨他的成長,他的疾病也在發(fā)生變化,而醫(yī)生們似乎從來沒有弄清他的真正病因。
中學時,他被診斷為胃潰瘍,后來又被診斷為痙攣性結腸炎。為了控制他的結腸炎,醫(yī)生使用了腎上腺提取物或甲狀旁腺,這很可能導致了他腰椎的骨質(zhì)疏松和老化,造成了令他痛苦終身的脊背疼痛。
二戰(zhàn)時,他的父親動用了自己的力量,請海軍的柯克上將幫忙,偽造了一份干凈的病歷,才讓他順利進入海軍。
為了對付病痛,肯尼迪不得不穿著“緊身衣之類的東西”,并在自己的被褥下墊一張膠合板來對付一下,這樣他的手下看不到他的身體有任何毛病。不過他的父親對此非常清楚,并想在他成為戰(zhàn)爭英雄之后安排他回國,“我想想他的身體已經(jīng)變得七零八落了”。但是肯尼迪拒絕了,他于二戰(zhàn)結束后才回到家中。
1947年8月肯尼迪以眾議員身份再次造訪歐洲,一位英國醫(yī)生做出了正確的判斷,他的病實際上是愛迪生氏病——一種腎上腺疾病,他悄悄告訴肯尼迪的朋友:“你們的朋友活不過一年?!痹诨貒妮喆?,他病得太重,醫(yī)生請牧師為他涂了圣油。后來,肯尼迪為自己的生命作了冷靜而悲觀的預測,他認為自己活不過45歲。那時,他已經(jīng)42歲了。
1963年11月,民調(diào)顯示肯尼迪以兩位數(shù)的優(yōu)勢領先于所有可能的總統(tǒng)候選人,他開始為謀求連任而走訪全國。11月22日,46歲的他在達拉斯的街道上于眾目睽睽之下被暗殺。也因為多種疾病,也造成了肯尼迪一個無法避免的死因:由于他的脊椎軟化問題,多年來他背上一直背著一個支架,這讓他在挨了一槍后無法俯身躲避,第三槍——致命的一槍,擊中了他的大腦。
他的病,最終還是,謀殺了他。
約翰·F·肯尼迪總統(tǒng)遇刺之后,美國民眾對肯尼迪家族聚焦了巨大的感情能量,但下一代的肯尼迪們卻沒有一人能夠將這種能量轉化為自己的政治成功。由于見過太多的流血和驚悚,肯尼迪總統(tǒng)的遺孀杰奎琳從小便教育兩個孩子“一定要遠離政治”,她的兒子小約翰接受了她的教育,到1999年因空難意外去世為止,沒有任何從政的企圖。家族財富依在——1991年統(tǒng)計肯尼迪家族財產(chǎn)為11億美元——但如同喬那樣具有鋼鐵意志的充滿奮斗的家長卻沒有了,肯尼迪家也因此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豪門,一代華麗家族就此不可避免地走向謝幕。
威爾遜
被流感擊倒,徹底改變了巴黎和會的走向
在幾乎整個1918年里,殺人流感(即西班牙流感)沿著貿(mào)易路線和海運航線向全球傳播,橫掃北美洲、歐洲、亞洲、巴西和南太平洋,造成極為嚴重的傷亡。第28任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在1919年參加巴黎和會時,因感染流感病毒,突然病倒,一度生命垂危。在此過程中,威爾遜所做的一些決定,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1919年4月3日,據(jù)威爾遜的私人醫(yī)生格雷森稱,參加巴黎和會談判的威爾遜身體看上去還很好。到了下午6點,極為突然地,格雷森看到威爾遜“猛然咳嗽起來,頻繁而嚴重的咳嗽使他無法正常呼吸”。
這一次疾病發(fā)作得那么突然,甚至令格雷森懷疑威爾遜被人下了毒,畢竟之前也有過一次投毒的暗殺。然而不久之后,一切都顯而易見,診斷結果為流感。
威爾遜的參謀長塔馬爾蒂一直留在華盛頓掌控國內(nèi)政局的發(fā)展。格雷森每天同他互通電報,有時一日數(shù)次??偨y(tǒng)生病的消息實屬機密,應該不能用電報傳達。但格雷森還是給他拍了電報:“總統(tǒng)昨晚染上重感冒,臥床。”與此同時,他又寫了密信派人送達:“總統(tǒng)從上周四起病得非常厲害。發(fā)燒達39.4℃以上,嚴重腹瀉……這是流感侵染的開始。那天晚上是我有生以來最糟的一晚。我能夠控制住咳嗽發(fā)作,可他的情況看起來十分嚴重。”
在激烈的較量中,美國使團成員注意到威爾遜“失去了以往敏銳的領悟力,而且很容易疲勞”。威爾遜開始滿腦子充斥著諸如誰在使用公家汽車這樣的瑣事。當美國使團新聞秘書貝克被優(yōu)先允許再度看望威爾遜時,威爾遜凹陷的眼睛、倦怠的神情、蒼白憔悴的面容令他不寒而栗,那張臉就像肌肉已經(jīng)萎縮的骷髏頭一樣。
那時,威爾遜躺在病床上,幾天前他還以離會脅迫法國總理克列孟梭屈從于他的要求。但出乎意料地,威爾遜突然對克列孟梭想要的所有重要的東西都妥協(xié)了,而幾乎所有這些都是他早先所反對的。
現(xiàn)在,病床上的威爾遜同意了由克列孟梭制定的規(guī)則,要求德國賠款并承擔發(fā)起戰(zhàn)爭的全部責任;萊茵地區(qū)將非軍事化,不允許德國在萊茵河東岸50公里以內(nèi)駐扎軍隊;德國在普法戰(zhàn)爭后強占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省將從德國版圖中移還法國,西普魯士和波茲南則分給了波蘭——“波蘭走廊”就此產(chǎn)生,將德國一分為二;德國空軍被取締,陸軍被限制在10萬人……
威爾遜還對意大利的大多數(shù)要求作出讓步,并且同意日本獲得德國在中國的特權。而日本則以一個口頭的——而非書面的——保證作為回禮,承諾會表現(xiàn)良好。但就此而言,這個保證甚至不是給威爾遜本人,或是給任何一個國家領袖的,只是向英國外交秘書貝爾福作出了保證。
所有歷史學家?guī)缀跻恢沦澩屠韬蜁Φ聡膰揽良铀倭说聡慕?jīng)濟困難、民族躁動和政治混亂的產(chǎn)生,所有這些促進了希特勒的崛起。
塔夫脫
因肥胖癥而懶政,反倒使美國積聚了國力
第27任總統(tǒng)威廉·塔夫脫是美國歷任總統(tǒng)中最胖的一位,他的身高1.8米、體重達到154公斤。塔夫脫食欲極其旺盛。他肥胖的身體總是成為猜謎游戲上的問題,并且還是幽默笑話的素材。在白宮中,塔夫脫把飲食作為唯一愛好,他的夫人海倫強制要求他減肥,他卻照吃不誤。他或者把食物藏起來偷吃,或者為了吃偷偷溜出白宮。
歷史學家評價道,塔夫脫雖然善良和開朗,但頭腦不太清晰。由于病態(tài)的肥胖癥,塔夫脫一生遭受了嚴重睡眠呼吸暫停帶來的痛苦。他在西奧多·羅斯??偨y(tǒng)開會時經(jīng)常睡著。也是因為肥胖,塔夫脫曾遭受心律不齊之苦。此外,塔夫脫的兩只腳都曾經(jīng)歷過痛風發(fā)作之苦。塔夫脫還被醫(yī)生從膽囊中取出過約30顆膽結石。
也許是心寬體胖的緣故,塔夫脫并沒有像前任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所期待的那樣在政治上充滿霸氣和果斷,他被幾名有能力的參議員拖著前行,按照這些人的指示行事。在外交方面,塔夫脫奉行“無為而治”的策略,對歐洲的政治局勢動蕩視而不見。有一種觀點認為,正是因為塔夫脫的“懶政”,美國才沒有在1914年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中,也因此使美國積聚了國力,從而超越老牌歐洲殖民國家,世界政治格局開始發(fā)生巨大變化。
哈里森
因肺炎去世,讓“美國體系”擱淺
1841年4月4日,在任剛剛一個月的美國第9任總統(tǒng)威廉·亨利·哈里森突然去世,震驚全美。在兩百多年的美國歷史上,哈里森是任期最短的總統(tǒng),也是首位在任期內(nèi)去世的總統(tǒng)。
哈里森是軍人出身,1840年當選美國總統(tǒng)。1841年3月4日,68歲的哈里森在華盛頓宣誓就任總統(tǒng)。那天是個寒風凜冽的陰天,中午氣溫只有9攝氏度。為了展現(xiàn)鐵漢風骨,哈里森故意不穿大衣,也不戴帽子和手套。他還在大風中發(fā)表了美國歷史上最長的總統(tǒng)就職演說。
3月26日,精力充沛的哈里森突然病倒了,外界認為這是他就職典禮時惡劣天氣所導致。事實上,多年來哈里森一直受消化不良困擾,患感冒惡化后迅速轉化成了肺炎和胸膜炎。哈里森的醫(yī)生試圖用鴉片、蓖麻油、螞蟥和蛇根木為他治療,但這些療法只能使哈里森的病情惡化,不久他變得精神錯亂。在患病9天后,哈里森去世。醫(yī)生診斷其死因是“右肺下葉肺炎”。
哈里森突然辭世令輝格黨措手不及。輝格黨原本希望屬于本黨的哈里森通過一項收入關稅以及制定措施支持亨利·克萊的“美國體系”,擴張國家對經(jīng)濟的掌控力,并以此為契機鞏固南北團結。然而,哈里森的繼任者約翰·泰勒上臺后斷然拋棄了輝格黨的這些議程,不久他還退出了輝格黨。